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十一
单元
小结
第十一章 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
图
念
概
知识梳理
边边边(SAA)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边边边(SSS)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全等图形
全等三角形
对应元素
表示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斜边、直角边(HL)
应用三角形解决问题
技巧归纳
技巧一、巧用隐含条件解决三角形全等问题
1.公共边
【例1】如图11-1,AD//BC且AD=BC,试问△ACD与△CAB全等吗?为什么?
图11-1
分析:通过AD//BC,可得出∠DAC=∠BCA,两个三角形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了,再加上公共边AC=CA,就可证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解:因为AD//BC
所以∠DAC=∠BCA.
在△ACD和△CAB中
AD=BC
∠DAC=∠BAC
AC=CA
所以△ACD≌△CAB(SAS)
技巧点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先观察一下,两个三角形有没有公共边,如果有的话就是具备了一组对边相等.
2.公共角
【例2】如图11-2,AB=AC,∠B=∠C,试问AD与AE相等吗?
图11-2
分析:AD与AE分别在△ADB和△AEC中,要证明AD=AE,必须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已经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再加上公共角∠A,就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解:AD与AE 相等
理由如下:
在△ADB和△AEC中
∠B=∠C
AB=AC
∠A=∠A
所以△ADB≌△AEC(ASA)
所以AD=A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技巧点拨:在一些复杂的图形中经常会出现两个三角形具有公共角,此时可以围绕这个角构造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解决问题.
3.对顶角
【例3】要测出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如图11-3,设计如下方案:先在平地上取一点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AC,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BC,最后测出DE的长即为A、B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图11-3
A
B
C
D
E
分析: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再找夹角.根据对顶角相等,用SAS公理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解:在△ABC和△DEC中
AC=CD
∠ACB=∠DCE
BC=CE
所以△ABC≌△DEC(SAS)
所以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技巧点拨:在出现交叉型的图形时,通过会出现一组对顶角,然后围绕这组对顶角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4.客观规律
【例4】中午12点时,操场上垂直于地面竖立着两根一样长的竹竿,如图11-4,它们的影长相等吗?
图11-4
分析:这道题已知AB=,∠ABC=∠ =90°,还容易忽视的一个客观规律那就是太阳光线可以看成是平行的.
解:因为AC//
所以∠ACB=∠
在△ABC和△中
∠ABC=∠=90•
∠ACB=∠
AB=
所以△ABC≌△(AAS)
所以AB=
即它们的影长相等.
技巧点拨:客观规律要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去运用.光的反射规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是常用的客观规律之一.
技巧二、巧用全等解决开放型问题
1. 条件开放型
【例5】如图11-5,AB=AC,要使△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 (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E
A
B
C
D
图11-5
分析:挖掘出公共角的隐含条件,这样就具备一组边和一组角,再添上角的另一边对应相等或一组角相等就可以了.
解:答案不唯一.依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结合图形可填上:∠B=∠C,或AE=AD,或∠AEB=∠ADC.等等.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条件开放型题目,求解时,除了要认真分析题意外,还要细心观察图形特征,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另外还要不能陷入“角角角(AAA)”和“边边角(SSA)”的怪圈,造成错解.,
2. 结论开放型
【例6】如图11-6,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置于直线上,且过A、B两点分别作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请你仔细观察后,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证明它们全等的过程.
l
图11-6
C
B
E
F
D
A
分析:根据两条垂线得到△ACD与△CBE一组角相等,根据△ABC是等腰三角形得到△ACD与△CBE一组边相等,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CAD=∠BCE.
解:△ACD≌△CBE.证:由题意知∠CAD+∠ACD=90°,∠ACD+∠BCE=90°,所以∠CAD=∠BCE,又∠ADC=∠CEB=90°,AC=CB,所以△ACD≌△CBE.
技巧点拨:处理这类问题一定要根据题意,结合图形特征,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才能使问题获解.
技巧三、巧用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1. 说理题
【例7】工人师傅经常利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如图11-7,∠AOB是一个任意角,在OA、OB边上分别取OD=OE,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D、E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图11-7
O
A
B
P
D
E
分析: 要想说明OP是角平分线,就要证明∠AOP=∠BOP,然后将这两个角转化到两个三角形中,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解:根据题意得OE=OD,PE=PD,
在△POB和△POD中,
,
所以△POE≌△POD(SSS),
所以∠AOP=∠BOP,
即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
温馨提示:解决这类问题时,关键是要仔细阅读题目,根据题意,抓住相等的量,先证明三角形全等,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利用好条件,不能任意造条件和结论.
2.操作题
【例8】如图11-8,小明为了测量河的宽度,他先站在河边的C点面向河对岸,压低帽檐使目光正好落在河对岸的岸边A点,然后他姿态不变原地转了180°,正好看见他所在岸上的一块石头B点,他度量了BC=30米,你能猜出河有多宽吗?
图11-8
B
A
C
D
分析:这个题目关键是设计三角形全等,这一过程正好得到两个△ACD和△BCD,且有∠ACD=∠BCD=90°,∠ADC=∠BDC(因为小明的视线角度没变),易证△ACD≌△BCD,
所以AC=BC=30m.
解:河宽30米,理由如下:
因为小明姿态不变原地转了180°,所以∠ACD=∠BCD=90°,
因为帽檐的位置没动,所以帽檐与小明自身的角度不变,
即∠ADC=∠BDC,在△ACD和△BCD中,,
所以△ACD≌△BCD,所以AC=BC=30m.
技巧点拨:对于这种操作类的问题,我们要学会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解决实际问题.
3. 判断题
【例9】某校二(4)班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如下方案:
⑴如图11-9-1先在平地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可连结AC、BC,并延长AC到D、BC到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距离即为AB之长.
⑵如图11-9-2先过B点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点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
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方案⑴是否可行? ,理由是
⑵方案⑵是否切实可行? ,理由是
⑶方案⑵中作BF⊥AB,ED⊥BF的目的是 ;若仅满足∠ABD=∠BDE≠90,
方案⑵是否成立? .
A
B
C
D
E
A
B
C
D
E
F
图11-9-1
图11-9-2
分析:本题让我们了解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设计方案不只一种,只要符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方案的操作性很强,需要测量的线段和角度在陆地一侧即可实施
答案:⑴可行,边角边;⑵可行,角边角;⑶使∠ABC=∠EDC,仍成立
温馨提示:对于操作类的题目,在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要抓住对顶角的隐含条件.
技巧四、巧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0】如图11-10,AB=AE,∠C=∠D,BC=ED,点F是CD的中点,则AF平分∠BAE,为什么?
图11-10
分析:要说明AF平分∠BAE,就是说明∠BAF=∠EAF,我们可考虑将他们放到两个三角形中,先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连接BF、EF,而要说明△ABF≌△AEF,条件还不够,而由已知可得△BCF≌△EDF,由它可得BF=EF,从而使问题解决。
解:连接BF、EF,因为点F是CD的中点,所以CF=DF,
在△BCF和△EDF中,
BC=ED,∠C=∠D,CF=DF,
所以△BCF≌△EDF(SAS),
所以BF=EF,
在△ABF和△AEF中,
AB=AE,BF=EF,AF=AF
所以△ABF≌△AEF(SSS)
所以∠BAF=∠EAF,
所以AF平分∠BAE。
技巧点拨:本题是依据结论(要说明的)来构造全等三角形,但构造出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够,所以需结合条件先判断有无其它的三角形全等,再说明构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