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吉林省
延边
第二
中学
2023
届高三
化学
入学考试
试题
解析
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化学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1.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 氨水 B. 硝酸 C. 醋 D. 卤水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给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可判断,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历史背景下的化学知识,核心考点为元素化合物知识。难度为容易等级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
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
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
D.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并能灵活应用即可,注意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性质差异。
3.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 乙炔分子比例模型: B. 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氯化钠的电子式: D. 水分子的结构式:
【答案】D
【解析】
A.乙炔为直线型结构,分子中存在碳碳三键,为乙炔的球棍模型,乙炔的比例模型为:,故A错误;B.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7,氯原子正确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钠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氯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及所带电荷,氯化钠正确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水分子的结构式为,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注意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正确的书写方法,明确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区别。本题的易错点为A,除了注意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还要注意原子的相对大小。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①称量时,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②可用氯化铁溶液除去试管内难以刷去的铜迹
③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
④石油的蒸馏实验中,应注意加热之前先接通冷却水,而停止加热后,仍要继续通冷却水一段时间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①氢氧化钠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①错误;②铜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使铜转化成可溶性的铜盐,故②正确;③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③错误;④石油的蒸馏实验中,应注意加热之前先接通冷却水,而停止加热后,仍要继续通冷却水一段时间,防止冷凝管炸裂,故④正确;故选C。
5.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产品中含有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
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
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
D、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装置的作用分析,注意从乙酸乙酯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点的角度去解答和判断。
6.下列各项中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①醋酸除水垢 ②石油分馏 ③煤的气化 ④海水中提取碘,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②③
B. ①CH4 和C3H8 ②O2 和O3 ③35Cl 和37Cl ④H2 和D2,属于同位素的微粒组是③④
C. ①金刚石熔化②氯化氢溶于水③氢氧化钾熔化④冰融化,上述过程与化学键断裂无关的是①④
D. ①酒精 ②冰醋酸 ③硝酸钾 ④醋酸钠,上述物质溶于水时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且属于强电解质的仅是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煤的气化是指使固体的煤炭转化成可燃性气体的生产过程,通常是指碳与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
B. 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④H2和D2是分子,不属于原子,不是同位素,B项错误;
C. 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因此金刚石熔化,共价键断裂,C项错误;
D. ①酒精溶于水,不发生电离,是非电解质;②冰醋酸的水溶液能导电,电离出的H+能抑制水的电离,但醋酸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③硝酸钾溶于水电离出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但不破坏水的电离;④醋酸钠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使溶液导电,所以醋酸钠是强电解质,醋酸根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醋酸,促进水的电离,D项正确;
答案选D。
7.设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32 g Cu 在足量O2 或硫蒸气中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均为NA
B. 常温下,0.5 L pH=14 的Ba(OH)2 溶液中OH-数目为NA
C. 标准状况下,5.6 L 乙烷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1.5NA
D. 常温下,将56 g Fe 加入足量浓HNO3 中,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32gCu是0.5mol,在足量O2或硫蒸气中完全燃烧分别生成氧化铜和硫化亚铜,失去的电子数分别为NA和0.5NA,A项错误;
B. 常温下,pH=14,即c(OH-)=1mol/L,0.5L pH=14的Ba(OH)2溶液中OH-数目为0.5NA,B项错误;
C. 标准状况下,5.6 L乙烷是0.25 mol,其中含有的极性键(碳氢键)数目为1.5NA,C项正确;
D. 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D项是易错点,要注意铁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的特殊情况。常温下,铁遇浓硝酸、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在加热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反应。另外,铁与稀硝酸反应时,若铁少量,则生成铁离子;若铁过量,则铁元素以亚铁离子形式存在。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 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结构,需要先分析该物质中含有的微观粒子或组成的情况,再结合题目说明进行计算。
【详解】A.1个Mg原子中有12个质子,1个Al原子中有13个质子。24g镁和27g铝各自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所以24g镁含有的质子数为12mol,27g铝含有的质子的物质的量为13mol,选项A错误。
B.设氧气和臭氧的质量都是Xg,则氧气(O2)的物质的量为mol,臭氧(O3)的物质的量为mol,所以两者含有的氧原子分别为×2=mol和×3=mol,即此时氧气和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是一样多的,而每个氧原子都含有8个电子,所以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一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选项B正确。
C.重水为,其中含有1个中子,含有8个中子,所以1个重水分子含有10个中子,1mol重水含有10mol中子。水为,其中没有中子,含有8个中子,所以1个水分子含有8个中子,1mol水含有8mol中子。两者的中子数之比为10:8=5:4,选项C错误。
D.乙烷(C2H6)分子中有6个C-H键和1个C-C键,所以1mol乙烷有7mol共价键。乙烯(C2H4)分子中有4个C-H键和1个C=C,所以1mol乙烯有6mol共价键,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是物质中含有的各种粒子或微观结构的问题,一般来说先计算物质基本微粒中含有多少个需要计算的粒子或微观结构,再乘以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结果。
9.以KI为碘剂的加碘食盐,由于受空气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工业生产中需添加稳定剂以减少碘的损失。下列物质中可能做稳定剂的是
A. Na2S2O3 B. FeCl3 C. NaHCO3 D. CaO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以KI为碘剂的加碘食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份、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要减少碘的损失,需加入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来消耗氧气,则A、Na2S2O3具有还原性,A正确,B、FeCl3具有氧化性,B错误;C、NaHCO3没有氧化性和还原性,C错误;D、CaO没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应用
10.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 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 B. 氯气使KBr溶液变黄
C. 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发生反应2CO2+2Na2O2=O2+2Na2CO3,CO2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A错误;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发生反应2KBr+Cl2=2KCl+Br2,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正确;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Br元素化合价降低,Br2被还原,乙烯被氧化,C错误;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反应过程中NH3化合价没有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B。
11.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A、氢氧化钠是强碱,碳酸钠是盐,因此盐酸首先中和氢氧化钠,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最后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CO2,A错误;B、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反应很快同志,看不到红棕色NO2气体,B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是过量的,滴入氯化铝生成偏铝酸钠,当氢氧化钠完全消耗后,再滴入氯化铝,铝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铝,C错误;D、草酸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草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涉及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铝及其化合物、钝化、氢氧化铝制备、浓硝酸、草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
1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0.1mol·NH4Cl溶液中,的数量为0.1
B. 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C. 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D. 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答案】D
【解析】
A、NH4+是弱碱阳离子,发生水解:NH4++H2ONH3·H2O+H+,因此NH4+数量小于0.1NA,故A错误;B、2.4gMg为0.1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