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章《本章综合与测试》章末复习课.doc
下载文档

ID:3497747

大小:415.50K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5-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本章综合与测试 第二 本章 综合 测试 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复习课 [体系构建] [核心速填]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公式 (2)推论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及几个比例关系. 2.两类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2)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3.自由落体运动 (1)特点:v0=0,a=g(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 (2)规律 4.两类图像 (1)x­t图像: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像: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及应用 1.分析思路 (1)要养成画物体运动示意图或v­t图像的习惯,特别是较复杂的运动,画出示意图或v­t图像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过程清晰,便于分析研究. (2)要注意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搞清楚整个运动过程按运动性质的转换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遵循什么规律,各个阶段又存在什么联系. 2.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 规律特点 解析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有: 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x=v0t+at2;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ax;平均速度公式=v=.以上四式均是矢量式,使用时一般取v0方向为正方向,与v0同向取正,反向取负;同时注意速度和位移公式是基本公式,可以求解所有问题,而使用推论可简化解题步骤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用比例法解题 极值法 临界、极值问题的考查往往伴随着“恰好、刚刚、最大、最小”等字眼,极值法在追及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逆向思维 法(反演 法)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图像法 应用v­t图像,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像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 巧用推论 Δx=xn+1 -xn=aT2 解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n+1-xn=aT2,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Δx=aT2求解 巧选参考 系法 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而言的.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以地面为参考系,有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也可巧妙地选用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甚至在分析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为了求解简捷,还需灵活地转换参考系 【例1】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 [解析] 解法一:逆向思维法 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故xBC=at,xAC=a(t+tBC)2 又xBC= 解得tBC=t. 解法二: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 现有xBC∶xBA=∶=1∶3 通过xAB的时间为t,故通过xBC的时间tBC=t. 解法三: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教材中的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AC=== 又v=2axAC,v=2axBC,xBC= 由以上各式解得vB= 可以看出v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点是时间中点的位置,因此有tBC=t. 解法四:图像法 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平方比的方法,作出v­t图像,如图所示,=且S△AOC=4S△BDC,OD=t,OC=t+tBC 所以= 解得tBC=t. [答案] t 1.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解析] 解法一:基本公式法 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刻t0)的速度为v,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1,加速度为a;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2.由运动学公式得 v=at0,s1=at,s2=vt0+(2a)t 设汽车乙在时刻t0的速度为v′,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1′、s2′.同样有v′=(2a)t0,s2′=(2a)t,s1′=v′t0+at,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s、s′,则有 s=s1+s2,s′=s1′+s2′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 s∶s′=5∶7. 解法二:图像法 由题意知,甲在t0时刻的速度v甲1=at0,2t0时刻的速度v甲2=v甲1+2at0=3at0;同理,乙车在t0时刻的速度v乙1=2at0,2t0时刻的速度v乙2=v乙1+at0=3at0. 作出甲、乙两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知s甲=at,s乙=at 所以,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s甲∶s乙=5∶7. [答案] 5∶7 x­t图像和v­t图像的比较 x­t图像 v­t图像 典型图像 其中④为抛物线 其中④为抛物线 物理意义 反映的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点 对应某一时刻物体所处的位置 对应某一时刻物体的速度 斜率 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大小 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截距 直线与纵轴截距表示物体在t=0时刻距离原点的位移,即物体的出发点;在t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回到原点的时间 直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物体在t=0时刻的初速度;在t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速度为0的时刻 两图线的交点 同一时刻各物体处于同一位置 同一时刻各物体运动的速度相同 【例2】 (多选)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2012年6月24日以7 020 m深度创下世界最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 500 m),这预示着它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在某次实验中,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的深度曲线如图甲所示、速度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A.图甲中h3是本次实验下潜的最大深度 B.本次实验中深潜器的最大加速度是0.025 m/s2 C.在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深潜器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D.在6~10 min时间段内深潜器的平均速度为0 AC [根据图甲深度显示,可以直接看出蛟龙号下潜的最大深度是h3,A正确;根据图乙可以求出0~1 min内蛟龙号的加速度a1= m/s2=- m/s2,3~4 min内加速度a2= m/s2= m/s2,6~8 min内加速度a3= m/s2= m/s2,8~10 min内加速度a4= m/s2=- m/s2,所以蛟龙号的最大加速度为 m/s2,B错误;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潜水器的加速度方向向上,C正确;6~10 min时间段内潜水器在向上运动,位移不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不为零,D错误.] [一语通关]  在图像问题的学习与应用中首先要注意区分它们的类型,其次应从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方面的含义加以深刻理解. 2.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像和速度(v)—时间(t)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 [x­t图像表示的是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由x­t图像可知,甲、乙两车在0~t1时间内均做单向直线运动,且在这段时间内两车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均相等,A、B错误;在v­t图像中,t2时刻丙、丁两车速度相同,故0~t2时间内,t2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正确;由图线可知,0~t2时间内丙车的位移小于丁车的位移,故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丁车的平均速度,D错误.] 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概述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相碰等问题. 2.追及和相遇问题中的一个条件和两个关系 (1)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2)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图得到. 3.追及、相遇问题两种典型情况 假设物体A追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有两种典型情况: (1)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一定能追上,追上前,vA=vB时,两者相距最远. (2)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vA=vB时, ①若已超越则相遇两次. ②若恰好追上,则相遇一次. ③若没追上,则无法相遇. 4.求解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思路和技巧 (1)解题思路 (2)解题技巧 【例3】 超载车辆是马路的隐形“杀手”,应严禁上路.一辆超载货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移由数学关系式x=10t(式中位移x单位为m,时间t单位为s)决定.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交警发现从他旁边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后警车启动,并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h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启动后需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思路点拨:分析追和被追的两物体,在速度相等(同向运动)时能否追上,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出现极值的临界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 (1)由题意可得货车速度v货==10 m/s,,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则从警车启动后到两车速度相等所用时间t1=s=4 s 从交警发现货车从他旁边驶过到警车速度与货车速度相等,货车通过的位移x货=v货(t0+t1)=10×(5.5+4)m=95 m 警车通过的位移x警=at=×2.5×42 m=20 m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Δx=x货-x警=75 m. (2)警车最大速度v0=90 km/h=25 m/s,警车从启动到达到最大速度所用时间t2= s=10 s,此时货车通过的位移x货′=(5.5+10)×10 m=155 m 警车通过的位移x警′=at=×2.5×102 m=125 m 因为x货′>x警′,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且此时两车距离Δx′=x货′-x警′=30 m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Δt时间追赶上货车,则Δt==2 s 所以警车启动后要经过t=t2+Δt=12 s才能追上货车. [答案] (1)75 m (2)12 s [一语通关]  通过本题可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易错警示:(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被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停止运动.(2)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3.汽车正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6 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没碰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 [解析] 如图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汽车关闭油门时与自行车的距离. Δx==·= m=3 m [答案] 3 m - 9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