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节 电势能和电势.ppt
下载文档

ID:3497669

大小:1.32MB

页数:43页

格式:PPT

时间:2024-05-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1节 电势能和电势 电势
第1节电势能和电势,知识点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观图助学,两辆完全相同的小汽车从山脚下的同一地点,沿不同的路径到山顶,重力做功一样吗?如图,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一个点电荷q沿不同路径(沿电场方向,沿折线ACB,沿曲线ADB)从A点移动到B点,分析讨论沿不同路径静电力做功相同吗?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的特点与上述重力做功的特点相同吗?,1.静电力做功:在匀强电场中,静电力做功WqElcos。其中为_之间的夹角。2.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在静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_,与电荷经过的路径_。,静电力与位移方向,有关,无关,思考判断(1)只要电荷在电场中移动,静电力一定做功。()(2)静电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类似,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3)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路径不同,静电力做功不同。(),观图助学一个试探电荷在匀强电场中某点由静止释放,它将如何运动?动能将如何变化?(不计重力)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的呢?,知识点二电势能,1.电势能:电荷在_中具有的势能,用Ep表示。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_。,电场,减少量,EpAEpB,减少,增加,3.电势能的大小: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它从这点移动到_时静电力做的功EpAWA0。4.零势能位置:电场中规定的电势能_的位置,通常把离场源电荷_或_的电势能规定为零。,零势能位置,为零,无穷远处,大地处,思考判断(1)某点的场强为零,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一定为零。()(2)正电荷和负电荷沿着电场线运动,电势能均减小。()(3)电荷在电势高处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观图助学,知识点三电势,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_。2.公式:_。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势的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1 V1 J/C。4.特点:(1)相对性:电场中各点电势的高低,与所选取的零电势的位置有关,一般情况下取_或地球为零电势位置。(2)标矢性:电势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_。5.与电场线关系:沿电场线方向电势_。,比值,无穷远,正负,逐渐降低,思考判断(1)电场线密集处场强大,电势高。()(2)某一点的电势为零,其场强一定为零。()(3)某点的电势为零,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一定为零。(),观察探究,(1)如图所示,试探电荷q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沿直线从A移动到B,静电力做的功为多少?若q沿折线AMB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的功为多少?,核心要点,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2)若q沿任意曲线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的功为多少?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3)对比静电力做功和重力做功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重力做功引起重力势能的变化,静电力做功引起什么能的变化?答案(1)静电力FqE,静电力与位移夹角为,静电力对试探电荷q做的功WF|AB|cos qE|AM|。在线段AM上静电力做的功W1qE|AM|,在线段MB上静电力做的功W20,总功WW1W2qE|AM|。,(2)WqE|AM|。电荷在匀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由A点运动到B点,静电力做功相同。说明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3)静电力做功与重力做功都与路径无关,静电力做功引起电势能的变化。,探究归纳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1)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关,但与具体路径无关,这与重力做功特点相似。(2)静电力做功的特点不受物理条件限制,不管静电力是否变化,是否是匀强电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静电力做功的特点不变。,2.电势能,(1)电势能Ep是由电场和电荷共同决定的,是属于电荷和电场所共有的,我们习惯上说成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2)电势能是相对的,其大小与选定的参考点有关。确定电荷的电势能,首先应确定参考点,也就是零势能点的位置。(3)电势能是标量,有正负但没有方向。在同一电场中,电势能为正值表示电势能大于参考点的电势能,电势能为负值表示电势能小于参考点的电势能。,3.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1)WABEpAEpB。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2)在同一电场中,正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而负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小。,试题案例例1(多选)如图,直线上有O、a、b、c四点,ab间的距离与bc间的距离相等。在O点处固定正点电荷,若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先从c点运动到b点,再从b点运动到a点,则(),A.两过程中静电力做的功相等B.前一过程中静电力做的功大于后一过程中静电力做的功C.前一过程中,粒子电势能不断减小D.后一过程中,粒子动能不断增加,解析因O点处的点电荷带正电,则场强方向由a指向c,带负电的粒子从c向a运动,静电力做正功,已知abbc,因ab间场强大于bc间场强,由WqEl定性分析,WcbWba,故A、B错误;粒子从c点运动到b点,再从b点运动到a点过程中,静电力一直做正功,粒子电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加,故C、D正确。答案CD,例2 将带电荷量为6106 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克服静电力做了3105 J的功,再从B移到C,静电力做了1.2105 J的功,则:(1)电荷从A移到B,再从B移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改变了多少?(2)如果规定A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B点和C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3)如果规定B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A点和C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思路点拨(1)电势能的改变量对应静电力做功。(2)电荷在某点具有的电势能与零电势能的选取有关,同时注意电势能的正负。,解析(1)WACWABWBC(31051.2105)J1.8105 J。可见电势能增加了1.8105 J。(2)如果规定A点的电势能为零,由公式得该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为EpBEpAWAB0WAB3105 J。同理,C点的电势能为EpCEpAWAC0WAC1.8105 J。,(3)如果规定B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为EpAEpBWAB0WAB3105 J。C点的电势能为EpCEpBWBC0WBC1.2105 J。答案(1)增加了1.8105 J(2)3105 J1.8105 J(3)3105 J1.2105 J,方法凝炼1.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联系(1)电势能的高低与零电势能点的选取有关,电势能的变化与零电势能点的选取无关。(2)电势能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是求电势能变化或静电力做功的重要理论依据。,2.电势能增减的判断方法,解析由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特点可知,M点的电势高,N点的电势低,所以将正的点电荷从M点移到N点,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A正确,B错误;将负的点电荷由M点移到N点,克服静电力做功,电势能增加,故C错误;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负点电荷又回到M点,则整个过程中静电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电势能不变,故D正确。答案AD,针对训练2 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有A、B、C三点,AB5 cm,BC12 cm,其中AB沿电场方向,BC和电场方向成60角。一个电荷量为q4108 C的正电荷从A移到B,静电力做功为W11.2107 J。求:(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2)该电荷从B到C,电荷的电势能改变多少?,(2)该电荷从B到C,静电力做功为W2FBCcos 60qEBCcos 60410860121020.5 J1.44107 J,所以,该过程电荷的电势能减少1.44107 J。答案(1)60 N/C(2)减少1.44107 J,观察探究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取O点为零势能点,A点距O点的距离为l,AO连线与电场强度反方向的夹角为。(1)电荷量分别为q和2q的正试探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2)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是否相同?(3)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是否有关系?,核心要点,对电势的理解,答案(1)电荷量分别为q和2q的正试探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分别为Eqlcos、2Eqlcos。(2)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相同,都为Elcos。(3)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无关。,探究归纳,电势与电势能的区别与联系,谨防易错:两等量点电荷的连线上及连线的中垂线上各点电势的高低情况,试题案例例3 将一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至电场中M点,静电力做功为6.0109 J,若将一个等量的负电荷从电场中N点移向无穷远处,静电力做功为7.0109 J,则M、N两点的电势M、N的关系为()A.MM0C.NN0,答案C,针对训练3 如果把电荷量为q1.0108 C的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的A点,需要克服静电力做功W1.2104 J,那么:(1)q在A点的电势能和A点的电势各是多少?(2)q未移入电场前,A点的电势是多少?解析(1)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电荷在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也为零,即0,Ep0。由WAEpEpA得EpAEpWA0(1.2104 J)1.2104 J,A1.2104 V。(2)A点的电势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跟A点是否有电荷存在无关,所以q未移入电场前,A点的电势仍为1.2104 V。答案(1)1.2104 J1.2104 V(2)1.2104 V,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