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环球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精讲讲义1-78讲.doc
下载文档

ID:3489041

大小:3.45MB

页数:382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5-0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经济基础知识 2013 环球 中级 经济师 经济基础 知识 讲义 78
TopS 大家网 382 / 382 201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精讲讲义 一、精讲班内容简介 精讲班是最基础的一个班次,其内容包括: 1、 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重要考点辅之以典型的例题分析,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 2、每章均配有课堂练习,帮助学员强化各章所学知识。 3、2套模拟试题,帮助学员检测精讲班的学习效果。 二、2013年教材的变化情况 1、删掉《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 2、删掉《经济基础知识》(中级)各章课后练习题 3、新增一套《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模拟试卷 4、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调整 2013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教材依然分为六大部分,即: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及法律,但无论从内容还是从结构上均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从内容上看,变化很大的是:“财政”和“法律”; 变化较大的是:“经济学”和“会计” 变化较小的是:“货币与金融”“统计” 从结构上看:新教材共三十五章,经济学基础9章、财政6章、货币与金融5章、统计6章、会计4章、法律5章。 2013年教材与2010年教材的具体结构对照如下: 2013年教材 2010年教材 经 济 学 基 础 第1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变化较小) 第1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2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无变化) 第2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3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变化较小) 第3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市场结构理论 (变化较大,新增“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以及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第4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变化较小) 第5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第6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变化较大) 第6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7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为新增内容) 第7章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第8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原教材第7章第二、三节) 第8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第9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变化较小) 第9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财 政 第10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变化很大) 第10章公共财政职能 第11章财政支出 (变化很大) 第11章财政支出概述 第12章财政收入 (变化很大) 第12章财政收入概述 第13章政府预算(变化很大) 第13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第14章财政管理体制(变化较大) 第14章财政政策 第15章财政政策(变化较大) 货币与金融 第16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无变化) 第15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第17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变化较小,新增“今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第16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18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无变化) 第17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19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变化较小,新增“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 第18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0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变化较小) 第19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统计 第2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内容变化较小,只是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教材的部分内容放入第22章) 第20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2章 统计调查(原教材第20章的内容,新增一些内容) 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变化较小) 第21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24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 (无变化) 第22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 第25章 时间序列 (无变化) 第23章 时间序列 第26章 统计指数 (无变化) 第24章 统计指数 第25章 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数 会计 第27章 会计概论(原教材26章的部分内容,删掉“财会及管会的差别”,新增“会计核算具体内容”,部分内容进行了拓展。) 第26章 会计概论 第28章 会计循环(包括原教材26章部分内容及第27章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新增“账务处理程序”) 第27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29章 财务报表分析 (无变化) 第28章 财务报表分析 第30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新增内容) 法律 第31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新增内容) 第32章 物权法律制度(变化很大) 第29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3章 合同法律制度(变化很大) 第30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4章 公司法律制度(变化较大 ) 第31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5章 其他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第32章 其他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责任) 三、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特点 (一)考试题型、题量 题型 单选 多选 合计 题量 70题 35题 105小题 分值 70分 70分 140分 及格分数线 84分 (二)、考试形式的特点 自2010年开始中级经济基础考试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变化是:一套题目编排出多套题号顺序及备选项顺序不同的试卷。 (三)考试内容特点 1、紧扣大纲、全面考核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教材包括六大部分,这六部分分值比例相差不大,试题分布较平均。2008年及2010年这六部分分值分布如下: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分值 分值比例 经济学 15题 7题 29分 20.8% 财政 11题 6题 23分 16.4% 货币与金融 11题 6题 23分 16.4% 统计 11题 5题 21分 15% 会计 11题 5题 21分 15% 法律 11题 6题 23分 16.4% 合计 70题 35题 140分 100% 2、难度适中,渐趋灵活,历年真题的相关考点较多。 教材 各部分 分值 历年真题及课后题的考点及相关考点 新考点 单选 多选 合计 单选 多选 合计 经济学 29分 10题10分 5题10分 20分 5题5分 2题4分 9分 财政 23分 3题3分 2题4分 7分 8题8分 4题8分 16分 货币金融 23分 5题5分 2题4分 9分 6题6分 4题8分 14分 统计 21分 1题1分 4题8分 9分 10题10分 1题2分 12分 会计 21分 8题8分 3题6分 14分 3题3分 2题4分 7分 法律 23分 6题6分 5题10分 16分 5题5分 1题2分 7分 合计 140分 33题 33分 21题 42分 75分 37题 37分 14题 28分 65分 由于2013年教材进行了较大调整,尤其是财政及法律这两部分,故在2011年试卷中新考点所占分值会更多。 四 、学习方法 (一)、制定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学习 1、基础复习阶段 基础复习阶段是最耗时、最痛苦的阶段。一定要坚持下来,每一章复习步骤: 通读教材--听基础班课程---看讲义---做练习----滚动复习 2、强化提高阶段 基本过程是听冲刺班课程----看题做题 3、最后冲刺阶段 (1)、 10月下旬,做一些模拟题,检测自己总的把握情况并练习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2)、 11月前4天,看书,查漏补缺。 (二)、努力的使自己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三)、 保持良好的心态、持之以恒 (四)、 学会记忆 1、集中注意力 方法之一:设定“训练目标” 方法之二:善于排除干扰 (1) 外界干扰 (2) 内心干扰 方法之三:劳逸结合 方法之四:空间清静 方法之五:不在难点上停留 2、找出关键点,归纳总结,理解记忆 3、经常回忆: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有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得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4、多种手段结合,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例如:中级经济基础第三章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TC(总成本) C TVC(总可变成本) TFC(总固定成本) Q 【2010年单选】关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总成本曲线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B.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C.总成本曲线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D.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可变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下降 答案:B 5、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 比如,自己不愿意看书时,就听听课。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本部分近四年考情: 年度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合计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2007 15 15 7 14 29 2008 15 15 7 14 29 2009 15 15 7 14 29 2010 15 15 7 14 29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 2007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08年 2题2分 2题4分 6分 2009年 2题2分 2题4分 6分 2010年 3题3分 2题4分 7分 本章教材结构: 需求的含义 市场需求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市场供给 供给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需求价格弹性 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2011年本章教材变化情况: 新增“需求函数、需求数量变动、需求变动、供给数量变动、供给变动”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市场需求 考核内容: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一)需求的含义 1、需求: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 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 具体影响 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产品价格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替代品的价格 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互补品的价格 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预期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其他因素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例题1:09年单选】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 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 。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答案】:B 【解析】:替代品价格上升,导致甲商品需求量增加50个单位,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本商品需求量减少80个单位,二者共同影响是甲商品需求量减少30个单位。本题实质考核替代品、互补品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例题2:2010年多选题】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A.消费者偏好 B.互补品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 D.生产成本 E.预期 答案:ABCE (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类别 含义 需求函数 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 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需求曲线 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 (1)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2)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例题3:单选】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 A需求量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 B需求曲线的位移 C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D供给曲线的位移 答案:B 第二节 市场供给 考核内容: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1、供给: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3、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1)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2)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 (4)预期。 (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二)、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类别 含义 供给函数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供给规律 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供给曲线 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横轴表示供给量(Q),纵轴表示价格(P), (3)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 (4) 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例题4:多选】以下属于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 B生产成本 C产品价格 D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E生产者的预期 【答案】BCE 第三节 均衡价格 考核内容: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最低保护价格的含义和运行机制。 (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最高限价 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 含义 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 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 目的 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影响 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结果是市场短缺。 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后果 出现严重排队现象。当政府监管不利时,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如果管理不当,会出现走后门现象; 如果没有政府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 措施 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 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例题5--07年、08年单选】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A.平衡措施 B.引导措施 C.紧急措施 D.干预措施 【答案】D 【例题6--09年多选】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实施最高限价可能产生的结果或问题有()。 A.供给短缺 B.生产者变相涨价 C.黑市交易 D.生产者变相降价 E.过度生产 【答案】ABC 【解析】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当实施最高限价,出现短缺现象时,就会出现严重的排队现象。当政府监管不力时,就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还会导致变相涨价等现象。 【例题7--2010年多选】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对农产品实施保护价格可能产生的结果有()。 A.供给短缺 B.生产者变相涨价 C.市场过剩 D.生产增长 E.生产者收入下降 答案:CD 解析: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第四节 弹性 考核内容:各种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在企业价格决策中的应用。 (一)、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d为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把负号略去,取其绝对值。 【例题8】某国为了鼓励本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于1973年采取措施限制石油进口,估计这些措施将使可得到的石油数量减少20%,如果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在0.8—1.4之间,则从1973年起该国石油价格预期会上涨()。 解: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率/价格变动百分率 ∴价格变动%=需求量变动%/需求的价格弹性 当价格弹性为0.8时,价格变动%=20%/0.8=25% 当价格弹性为1.4时,价格变动%=20%/1.4=14.3% 所以,预其1973年该国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在14.3—25%之间。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点弹性和弧弹性 类型 含义 适用 点弹性 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弧弹性 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化量对价格的相对变动量的比值。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3.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具体影响 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价格弹性大。通常的规律是,商品限制越狭窄,则越有弹性。 商品的重要性 生活基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 商品用途的多少 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时间 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5.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1)如果Ed<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2)如果Ed>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3)如果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例题9:07年单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则当该产品价格提高时,()。 A.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减少 B.不会影响生产者的销售收入 C.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 D.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答案】C. 【例题10:多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 A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B商品的重要性 C商品用途的多少 D资金有机构成不同 E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答案:ABC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四节 弹性 (二)、需求交叉弹性 1.需求交叉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Eij= 2.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 (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例题11:2010年单选】如果两种商品x和y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是-2.3,那么可以判断出( )。 A.x和y是替代品 B.x和y是互补品 C.x和y是高档品 D.x和y是低价品 答案:B 解析:08年单选题的改编 【例题12:单选】 若两种商品为替代品,则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0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替代品需求和被替代商品价格是同方向变化的,所以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大于0 (三)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和公式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之比,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2、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就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 (1)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称为“必需品”。 (2)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 【例题13:2010年单选】假设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20%,此时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了10%,则该商品属于( )。 A.高档品 B.奢侈品 C.必需品 D.低档品 答案:C 解析: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10%/20%=1/2<1,该商品属于必需品。 三、供给价格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即: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和供给量是呈同方向变化的,因此Es为正值。 2.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s>1,供给富有弹性 (2)Es<1,供给缺乏弹性 (3)Es=1,供给单位弹性 (4)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5)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相反,在较长的时间内,供给弹性一般比较大。 (2)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对于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为0,价格对供给的影响往往需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3)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则供给弹性大。 【例题14:09年多选改编】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有()。 A.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 B.商品重要性 C.商品用途多寡 D.投入品替代性大小 E.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答案】DE 【例题15:单选】关于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B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在较长的时期内,供给弹性一般比较大 C 对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为零 D 用于生产某商品的投入品难以加入或脱离某种特殊行业,则供给富有弹性 答案:D 解析:用于生产某商品的投入品难以加入或脱离某种特殊行业,则供给缺乏弹性 本章重要考点总结: 1、影响需求及供给的基本因素 2、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 3、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4、各种弹性系数的计算、类型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 2009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10年 1题1分 2题4分 5分 本章教材结构: 2011年本章教材变化情况:无变化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 无差异曲线 考核内容: 效用的含义和分类 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基本特征 商品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本节具体内容: (一)效用理论 1.经济人假设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 2.效用的定义 效用是指商品或服务满足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2)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3)二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 【例题1:单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 A边际效用是否递减 B效用是否可加总 C效用函数是否线性 D 效用是否客观 答案:B 解析:基数效用论效用可以加总,所以可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4.边际效用理论---基于基数效用论 (1)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和。 假设某一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为TU,则总效用函数是: TU= 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MU= 【注】 ①从数学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②“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即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二)无差异曲线----基于序数效用论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含义 完备性 如果只有A和B两种组合,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也只能作出下面三种判断中的一种: ①对A的偏好大于B; ②对B的偏好大于A; ③对两者偏好无差异 注: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 可传递性 假定有A、B、C三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又大于C,那么对A的偏好必定大于对C的偏好。 注: 可传递性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如果两组商品的区别只是在于其中一种商品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较多的那个组合。也就是多多益善。 【例题2:多选】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的偏好假设有( ) A完备性 B 可传递性 C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D 平均性 E无差异性 答案:ABC 2.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的涵义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如图1-7 图1-7 某消费者的一条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绘制出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都代表不同水平的偏好。由一组描绘某个消费者偏好关系的无差异曲线构成的图形称为无差异曲线图。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消费者对数量多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大于对数量少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而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代表的商品数量越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水平越高。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A、B均位于I2,AB偏好相同;BC均位于 I1,BC偏好形同,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B与C的偏好相同,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B比C具有更多的X2, B必定比C更受偏好。因此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注1】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斜率为负,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个单位。加符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为正数。 【注3】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指的是当我们沿曲线下移时,无差异曲线斜率增加,其绝对值越来越小,也意味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图1-10 商品边际替代率 【注4】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例题3:09单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这是根据偏好的( )假定来判定的。 A.完备性 B.可传递性 C.多比少好 D.可加总性 答案:B 【例题4:2010单选】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则意味着当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商品x时,愿意放弃( )单位商品x而获得1单位的商品y。 A. B.1 C.1 D.2 答案:D 解析:本题较难,考核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替代率MRS=-=-,即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个单位。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则边际替代率为1/2,即表明放弃1个单位Y商品获得2个单位的X商品,或者是放弃2个单位的X商品,获得1个单位的Y商品。 【例题5:2010多选】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特征有( )。 A.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B.在收入增长时向右移动 C.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 D.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E.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价格变动关系密切 答案:ACD 第二节 预算约束 考核内容: (1)消费者预算约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2)预算线的形状和变动特性 具体内容: 一、预算约束的含义、 预算线的形状 1、预算约束的含义 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对各种商品 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 2、预算约束的公式 假如消费者可以支配的收入金额是m,两种商品消费数量为X1、 X2,两种商品价格为P1、P2,则此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公式为: 2、预算约束线形状 A点坐标(0,m/P2) B点坐标(m/P1,0) 图中AB两点连接起来的直线为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 在预算约束线内的点,表示在两种商品上的花费并未用尽全部收入。(收入有剩余) (2) 在预算约束线外的点,表示支付能力达不到的购买选择。(买不起) (3) 包括预算线本身及预算线内的点,是消费者预算可行集,是消费者决策时可以选择的区间。 (4) 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例题6:2010多选】在给定的预算线坐标图上,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 )。 A.商品的相对价格 B.消费者收入 C.消费者偏好 D.价格弹性 E.商品边际替代率 答案:AB 二、预算线的变动特性 【总结】 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 (一)、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解析:相对价格不变,收入增加,m/P2 ,m/P1增加,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预算线向左平移。 (二)、相对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1、如果只是其中一种商品X1的价格上升,预算线中另一种商品X2的截距固定不变,而商品X1截距缩小,表明随该商品价格上升,可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减少。表现为预算线在纵轴上的端点不变,而横轴上的端点发生旋转。如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2、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 3、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端点不变) 第三节 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考核内容: (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条件; (2)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 (3)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 具体内容: 一、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 图2-8 消费者均衡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其经济含义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