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成亮11第十一章土壤质量与土壤资源保护.ppt
下载文档

ID:3488712

大小:8.50MB

页数:102页

格式:PPT

时间:2024-05-0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李成亮 11 第十一 土壤 质量 土壤资源 保护
第十一章 土壤质量与土壤资源保护,我国的土壤资源不足,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土壤退化严重。据统计,因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土壤肥力衰减和土壤污染及酸化等造成的土壤退化总面积约4.6亿h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是全球土壤退化总面积的1/4。,一等地,二等地,中国耕地质量统计图,三等地,不宜农耕地,我国土壤退化类型的发展速度,一 土壤评价 选择评价土壤质量参数指标的条件(1)代表性 一个指标能代表或反映土壤质量的全部或至少一个方面的功能,或者一个指标能与多个指标相关联。(2)灵敏性 能灵敏地指示土壤与生态系统功能与行为变化,如粘土矿物类型不敏感。(3)通用性 一方面能适用于不同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能适用于时间和空间的变化。(4)经济性 花费少,测定简便快速。(5)稳定性原则,二、土壤退化,土壤退化指的是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土壤退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土壤退化分为: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土壤性质恶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六类,(一)、土壤沙化和土地沙漠化,土壤沙化与土地沙漠化的重要过程是风蚀和风力堆积过程。,风 沙,干旱地区的沙漠化,影响土壤沙化的因素,人为活动是土壤沙化的主导因子,这是因为:1、人类经济的发展使水资源进一步萎缩,加剧了土壤的干旱化,促进了土壤的可风蚀性;2、农垦和过渡放牧、使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千湖之县青海玛多县乱挖情形由最富县成为最贫穷县,土壤沙化的危害,土壤沙化对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危害极大。1、土壤沙化使大面积土壤失去农、牧生产能力。2、使大气环境恶化。沙尘暴使气候恶化,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总之,土壤沙化造成土地贫瘠、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沙尘困兰州,沙丘毁坏农田、农舍,土壤沙化的防治,主要的防治途径:1、营造防沙林带2、实施生态工程:生物工程与石工程相结合3、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林农草相结合4、合理开发水资源:有计划按整体分配水量5、控制农垦:保护生态,合理放牧6、完善法制,严格控制破坏草地:严控盲目垦地种粮、樵柴、挖掘中药等活动。,防风固沙,防风固沙,种仙人掌、荆棘,善用沙漠雨水的野櫻草花,防风林,防风、防渗,(二)、水土流失,1.概念水土流失是指土壤或母质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2.主要类型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人为侵蚀:,水力侵蚀,陡坡重力侵蚀,冻 融 侵 蚀,非法采金侵蚀,流水侵蚀,开山采矿侵蚀,重力侵蚀,3.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降水地形:山区土壤:可蚀性植被:覆盖人为因素:砍伐、翻耕、过度放牧等加剧作用,4.危害破坏土壤资源土壤肥力和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破坏水利交通设施,5.防治水利工程措施:坡面治理沟道治理小型水利工程生物工程: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耕作、覆盖、增渗,修梯田,植树造林,植被护坡,草树混种,(三)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土壤次生盐渍化是由于不恰当的利用,使潜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层积聚的过程。,原因,1、气候条件,干旱半干旱,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2、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地下水位高,含盐量高。3、地形地貌的影响 大地形为低洼地4、母质的影响 一是含有盐分,二是粗粉砂质5、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施肥总结以上可概括为:“高”“大”“有”三个字,“高”指地下水位高,“大”蒸发量大,“有”地下水含有盐分,防治,1、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2、因地制宜地建立生态农业结构 3、精耕细作:平整土地等4、放淤措施 用河水的泥砂淤填地面。5、修台田与围埝蓄淡措施 在田块四周,土挖沟垫在田块上。6、种稻改良措施。7、农业措施 土壤培肥、选种耐盐作物等。8、林业措施 利用其强大的蒸腾作用降低地下水位。9、化学措施 施用改良剂如石膏等。,(四)、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指土壤中污染物的数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或当污染物超过土壤环境标准。,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1.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点源污染):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农业污染源(面源污染):化学农药、化肥、有机肥,以及残留于土壤中的农用地膜等。生物污染源:含有致病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垃圾,以及被病原菌污染的河水等。,2.土壤的主要污染物 重金属(汞、镉、铅、铬、铜、锌、镍,以及类金属砷、硒等)、放射性元素(137Cs、90Sr等)化肥 农药石油洗涤剂有害微生物地膜,(三)土壤污染的特点与危害,1.土壤污染的特点隐蔽性与滞后性 累积性与地域性 不可逆转性 治理难而周期长,2.土壤污染的危害 土壤生产力下降环境污染加剧食品质量受到威胁 危害人体健康 导致其他环境问题,施肥污染,地膜污染,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土壤污染的防治,1.预防措施贯彻执行有关法律: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报与评价系统发展清洁生产,消除污染源控制“三废”排放加强污灌管理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植树种草,保护环境,2.治理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增施有机肥调控氧化还原条件改变耕作制度:旱改水换土和翻土,三、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一)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土地资源严重不足,2009.3国土资源部:全国耕地面积18.275亿亩,2、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综合利用 中国幅员辽阔,疆域南北相距5500km,跨距50个纬度及9个热量带南热带、中热带、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3.山地多、平地少,难以利用和质量低劣土地比重较大 全国平地、丘陵与山地之比为33.6:19.9:46.5,山地与丘陵合计占国土面积的2/3,平地仅占l/3;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利用的。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6.3%,戈壁占5.8%、石质山地占4.8%,沙漠化土地占1.8%、寒漠占l.6%,永久积雪和冰川占0.5%,沼泽占l.1%,加上已被城镇、道路、居民点和水域占4.47%,全国不能或难于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6.37%。,从土地资源的质量来看,土地资源的整体质量不高:33%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区、荒漠区;70%的国土面积深受东亚季风强烈影响,35%的国土面积经受土壤侵蚀和荒漠化;30%的耕地面积为pH小于5的酸性土壤;20%的耕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或海水入侵。,在宜农耕地中:一等地只占41%,二等、三等、四等耕地占59%天然草地多分布在半干旱、干旱地区,由于水分不足,产草量普遍不高。全国一等草地仅占13%,而中、下等草地高达87%。在林地资源中,由于中国山地普遍宜林,一等林地占65%,但由于大多数位于偏僻之地、交通不便,加之生态系统稳定性能较差,开发难度也较大。,4、土地利用结构中农用地比重偏小,牧业用地面积较大,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中国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约为1.46亿hm2,每人仅占有0.16 hm2,其中宜于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与经济果木的用地人均不足0.03 hm2,尤其可作为粮、棉、油、糖等农作物基地建设的净面积人均不足0.006 hm2,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显著中国土地相应划分为三大区域:东部湿润、半湿润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内陆区西南部青藏高原区。,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水热条件好,雨热同季,土壤可耕性强,生物多种多样,土地生产能力较高,开发潜力大,集中了全国87%的生物生产量和92%左右的耕地和林地,95%左右农业人口和农业总产值,是中国最重要的农区和林区,同时也是家禽家畜的重要产区。,西北内陆区属温带,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海洋季风影响微弱,干旱少雨。水源不足,沙漠、戈壁地形比重大,土壤多呈碱性。土地生产能力较低。,新疆阿尔泰白哈巴,西部内陆,青藏高原区,青藏高原区 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000m,虽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但空气稀薄、气温低,风多风大,土地生产能力低,土地利用难度大。,(二)、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征,由于地质地貌,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的不同,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全国土地资源利用具备明显的地域特点。,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东部高、西部低全国土地利用指数约75%。东部地区(含辽、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桂、琼、十二省市区)土地利用指数达88%,其中上海接近100%,北京为95%。新、青、藏三省区由于土地利用难度大,土地利用指数最低。新疆、西藏土地利用指数不足45%。,东部土地利用率高,西部土地利用,青海油菜,2土地利用结构地域差异明显耕地比重东部占28.3%,西部不到7%;园地东部比重接近4%,中西部均不到1%;西部草地比重占1/3强,东部草地仅占2%;水域、城镇工矿、交通用地的比重,东部为中西部的2倍;西部的比重极小,占4.1%;西部地区未利用土地比重大,占地区总面积的1/3倍。,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耕地,水田插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耕地,东北大平原的耕地,敦煌附近的戈壁荒漠,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的樟子松,海南岛热带季雨林,塔里木盆地中的沙漠,3.人口增加需要更多耕地:过去15年来,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对中国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作了系统研究,其基本结论是:在充分投入和人均消费粮食为中等水平的前提下,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约16亿人左右。,4农用地人均占有量东少西多,南少北(1999 年),5耕地减少东部最多,西部最少 以19931995年为例,全国耕地共减少3300万亩,其地区分布是东部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三者的比例为1.34:1.04:1.00。(建设用地占19.4%,农业结构调整占65.5%),(三)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1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土地的承载压力.要保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与经济的正常与持续发展,人均耕地水平必须保护在0.795mu以上,这是国际上公认的一条警戒线。,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强化土地生态化管理.3加强农地划定工作,有效保护农用土地,尤其是切实保护耕地的数量、质量.,4高效与集约用地。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增加投入,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大力推广适用的农业技术,强化土地复垦制度5开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开发荒山、荒坡、荒滩和荒沙,治理土地退化,搞好水土保持,沙漠边缘的防风林带,6做好土地资源的调研、评价和规划工作,强化土地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7培育和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健全土地信息系统,依法管理土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