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汉笔记王力版.doc
下载文档

ID:3488569

大小:1.89MB

页数:222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5-0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古汉笔记 王力版 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版 ***古代汉语*** 14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 14 一、说明 14 (一)课程性质 14 (二)教学目的 14 (三)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 14 (四)教学时数 15 (五)教学方式 15 二、正文 15 (一)什幺是古代汉语 15 (二)学习古代汉语课的目的、要求 15 (三)“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 15 (四)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15 (一)汉字的部首 16 (二)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16 (一)介词 18 (二)连词 18 (三)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18 (一)词调、词牌、词谱 20 (二)词的用韵、平仄和对仗 20 三、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20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 20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20 二、汉字的结构 21 三、古书中的用字 22 四、古今词义的异同 23 五、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3 六、同义词的辨析 24 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24 八、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 25 九、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 25 十、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26 十一、代词 27 十二、副词 28 十三、介词和连词 30 一、介词 30 二、连词 30 十四、语气词 32 一、语气词的分类 32 二、句尾语气词 32 三、句首语气词 33 四、句中语气词 33 十五、修辞表达方式 33 十六、古书的注解 33 十七、古书的标点 34 十八、古文今译 34 十九、古今语音的异同 35 二十、古音通假 35 二十一 诗律 35 甲、五律仄起仄收式(七律平起仄收式) 36 A(——)||——|,B(||)——||—。C(||)———||,D(——)|||——。 36 乙、五律仄起平收式(七律平起平收式) 36 A(——)||——|,B(||)——||—。C(||)———||,D(——)|||——。 36 丙、五律平起仄收式(七律仄起仄收式) 36 C(||)———||,D(——)|||——。A(——)||——|,B||)——||—。 36 丁、五律平起平收式(七律仄起平收式) 36 C(||)———||,D(——)|||——。A(——)||——|,B||)——||—。 36 二十二 词律 36 二、标上平仄并指出其中的拗救: 37 三、标出平仄,并分析粘对情况 38 《古代汉语》通论详稿 38 第一章 古今词义异同 38 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 38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39 (一)词义范围不同 39 (二)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41 (三)词义程度轻重不同 42 第二章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42 一、何为词的本义 42 二、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42 三、引申义 43 四、本义与引申义的联系方式 43 五、词义引申举例 43 (一)连锁式引申: 43 (二)辐射式引申: 44 (三)综合式引申: 45 1、信:《说文》:“诚也。” 45 2、任: 46 ①抱 46 六、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 46 第三章 汉字学与汉字的结构 46 一、六书名称的由来 47 二、六书的内容 47 一、《说文解字》 55 二、汉字的部首 56 (一)古今字 指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字形表示同一意义。古代使用的字形叫古字,后来新生的字形叫今字。形成古今字的原因有二: 56 (二)异体字 音义皆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缘由多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57 (三)通假字 汉字使用过程中一种同音假借的情况。 58 (四)繁简字 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所谓繁体和简体是就同一个字构形时所使用的笔画多少相对而言。笔画多者为繁体,笔画少者为简体。 58 第四章 古汉语词类活用 58 一、使动用法 58 (一)动词使动用法 58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58 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59 (二)形容词使动用法 59 (三)名词使动用法 59 二、意动用法 59 (一)形容词意动用法 59 (二)名词意动用法 60 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60 四、名词作状语 60 五、名词、形容词活用的条件 61 第五章 古汉语的词序 62 一、宾语前置 62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 62 (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63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 63 (四)强调介词的宾语 64 二、谓语后置 64 (一)表示感叹语气。例: 64 (二)表示疑问语气。例: 65 第六章 古书的注解 69 一、古注的重要性 69 二、古代著名的注释家及注本 70 三、古注的分类 72 四、旧注的编排体例 73 五、旧注的内容 73 六、旧注的风格 73 七、旧注的术语 73 第七章 近体诗律说略 74 (一)不限句数、字数,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 74 (二)押韵要求较宽,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可以隔句押韵,也可句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也可以临韵相押。例如: 75 (三)平仄比较自由。例如: 75 (四)对仗十分随意,例如上例,第一句与第二句,第三句与第四句对仗,以下各句都不用对仗。 75 二、近体诗 75 (一)近体诗的分类 75 (二)近体诗的结构 76 三、近体诗的用韵 76 四、近体诗的平仄 80 五、近体诗的对仗 90 《古代汉语》梳理 92 导 言 92 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92 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 92 三、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93 四、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93 附录:古汉语课内容和知识点 93 (一) 文选: 93 (二)通论: 93 第一章 汉 字 95 导 入 95 1.本来之义,如《论衡?问孔》:“人之生死自有长短。”(副词) 95 3.从之义,如《左传?成公二年》:“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介词) 95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95 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 95 (一)甲骨文 95 (二)金文 96 (三)战国文字(六国文字) 96 (四)小篆 96 (五)隶书 96 (六)楷书 97 二、汉字形体演变的三个问题 97 (一)隶变 97 (二)讹变 97 (三)字形的趋繁与趋简 97 第二节 造字原则和方法——六书 97 (一)象形 98 (二)指事 98 (三)会意 98 (四)形声 98 (五)转注 98 (六)假借 99 第三节 因形求义 100 一、因形求义的定义: 100 二、几个重要概念: 100 三、 因形求义的作用 100 四、因形求义的步骤与方法 100 五、因形求义要注意的问题: 101 2.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符号之间有矛盾 101 第四节 古书的用字 101 一、通假字 101 二、分化字 102 三、异体字(异构字) 102 四、繁简字 103 第二章 词 汇 103 第三章 音 韵 113 第四章 实词、短语与句子 118 (一)用作一般动词 118 (二)用作使动 118 (三)用作意动 118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 118 (一)用作一般动词 118 (二)用作使动 118 (三)用作意动 118 四、数词用作动词 118 (一)用作一般动词 118 (二)用作使动 118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19 (二)特殊的动宾关系 119 三、动词与宾语的语序 119 四、双宾语 119 五、主谓之间加“之”的短语 119 第五章 虚 词 120 (一)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内部,所连接的两个部分,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实现后一动作行为的方式、方法或原因,后一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122 (二)连接时间或方位。 122 (三)连接两个形容词,并可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词。 122 (四)用法分辨 122 四、而 122 五、则 122 六、虽 然 虽然 然而 然则 122 (一)虽 122 (二)然 122 (三)虽然 122 (四)然而 123 (五)然则 123 七、如 若 苟 使 令 藉 即 为 微 123 (一)疑问句中的“乎”字,表示疑问语气 123 (二)感叹句句尾的“乎”多表示呼唤或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作“啊”。 123 (三)用在形容词后,做形容词的词尾,给形容词增加形象化的色彩。 123 四、欤(与) 123 五、哉 124 六、句尾语气词的连用 124 七、夫 唯 其 124 第六章 古书阅读常识 124 (一)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 126 (二)非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 127 古书阅读练习一 129 (1)故曰为高必因丘陵……自此所以责其君 (《离娄》,教材P526,此处略) 130 古书阅读练习二 130 (战国策?齐策) 131 (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八) 131 《古代汉语》文选笔记 131 第一课 神话四则 131 2、于:介词。饮于河﹑渭。(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于河渭”介宾词组作补语) 131 三、词类活用:(1)欲得饮。(动→名,饮的水。)(2)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名词作状语,在道路上。) 131 四、常用词:1、逐:(1)本义:追赶、追捕、竞逐。如“夸父与日逐走。”(2)引申义:追击——赶跑、驱逐—放逐—被放逐的官。 131 第二课 寓言四则 132 第三课《论语》八章 132 一、字:脩—修,芸—耘,反→返,归—馈,知→智,塗→途。 132 三、实词:1、“颜渊季路侍”:在尊长者旁边陪伴侍候。 132 四、词类活用:1、“敝之而无憾”:“形→使动”使…坏“。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都是使动用法,”使之安逸“”使之信任“”使之归依“。 133 五、句:1、判断句:(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33 六、常用字:1、饭:(1)本义:动词,吃(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2)引申义:给人饭吃或喂牲口。——谷类熟食(名)——泛指饭食。 133 第四课《老子》二章 133 第五课 五柳先生传 134 第六课 送董邵南序 134 第七课 祭十二郎文 135 第八课《送薛存义序》 135 第九课《始得西山宴游记》 136 第十课 郑伯克段于鄢 136 二、虚词:1、亟请于武公:屡次(副)2、无使滋蔓:不要。3、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表敬副词,请允许我。4、公伐诸鄢:“之于”的合音。5、请以遗之:同3.6、其谁曰不然:语气副词,难道。7、焉辟害:哪里、怎么(疑问代词)。8、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尔”,你。“繄”,句首语气词,与“唯”相近。“独”,偏偏、唯独(副)。 136 第十一课 公孙无知之乱 137 三、实词:1、期戍,公问不至:“期”,一周年。“问”,音讯。2、衣服礼秩如适:“衣”,衣冠礼服。“服”,服饰,如佩玉之类。“礼秩”,礼遇级别。3、使间公:伺其间隙探听消息。4、捷,吾以女为夫人:“捷”,事成。“夫人”,诸侯正妻。5、遂田于贝丘:田猎。6、伤足,丧屦:鞋子。7、诛屦于徒人费:责求。8、君使民慢:“使”,役使。“慢”,轻忽,对人对事态度轻浮傲慢。9、乱将作矣:起,发生。10、是以皆止:住、走不脱,指被俘。11、管夷吾治于高傒:治国的才干。12、召忽死之:为之而死。 137 四、活用:1、豕人立而啼:名→状,像人一样。 137 第十二课 鞍之战 137 第十三课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 138 5、务:(1)本义:致力从事。(2)引申义:所致力的事情,事务—一定、务必(副) 139 第十四课 邵公谏厉王弭谤 139 第十五课 苏秦连横约从 139 第十六课 冯谖客孟尝君 140 第十七课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 141 第十八课 项羽本纪 141 第十九课 田单列传 142 第二十课 苏武传 143 第二十一课 班超传 144 第二十二课 华佗传 144 六、常用字:1、传:(1)本义:古代送信或供使臣往来的一种快车。如本课“于是传付许狱”(2)引申义:驿舍或传舍—一般的传递、传送—流传—传记—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经”以外的“贤人”著作也称为传。 145 (3)通“按”,用手摁或压。如本课“案脉,胎未去也。” 145 第二十三课 肥水之战 145 第二十四课 寡人之于国 146 第二十五课 许行 146 第二十六课 天论 147 第二十七课 大同 148 第二十八课 尚贤 148 六、常用字:1、服:意义较多,有:(1)作,从事,如本课“以德就列,以官服事”(2)实行、用(3)服药(4)服从、顺从,如本课“授之政,西土服”(5)适应(6)衣服、服饰,如本课“甘其食,美其服”。 148 第二十九课 逍遥游 149 一、字:飡==餐,反→返,知→智,辩—辨。 149 第三十课 秋水 149 第三十一课 五蠹 150 第三十二课 论贵粟疏 151 第三十三课 报任安书 151 一、字:罢—疲,说→悦,卒→猝,指→恉,脩——修,徇——殉,旃——氊。愬==诉,诎——屈,剔==剃,穽==阱,枪—抢,以—已,罔→網,摩—磨,责→债。 151 二、虚词: 151 三、实词: 152 四、活用:1、动而见尤:名→动,过错→怪罪、责备。 153 第三十四课 留侯论 154 五、句:而归臣妾于吴者:“归与臣妾”共用介词结构“于吴”,属共用表达方式。 155 六、常用字: 155 3、逆:(1)与“迎”音近,所以有迎义。与“送”相对,如本课“郑伯肉袒牵羊以逆”,(2) 155 第三十五课 终风 155 第三十六课 七月 155 一、字:猗—掎,亨→烹,剥—攴,介—丐,壶—瓠(葫芦),重—穜,穋==稑,阴—窨,蚤—早二虚词:1、动词词头“于”:三之日于耜,一之日于貉,昼而于茅。于后面的词也可看作是名词用作动词。 156 三、实词:1、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觱發:双声连绵词,大风触物声。栗烈:双声联绵词,即寒冷的样子。2、春日载阳:开始。 156 四、活用:1、八月萑苇:名→动,收取萑苇。 156 第三十七课 湘夫人 156 二、虚词:1、帝子降兮北渚:译为“啊”,语气词,用在句中或句尾。 156 三、实词: 157 四、活用:1、目眇眇兮愁予:使动,使…发愁。 157 五、句:1、罾何为兮木上:(疑代作介词的宾语前置)2、蛟何为兮水裔:同上。 157 第三十八课 唐诗十首 157 二、活用:男儿本自重横行:形→意动,以…为重。 157 四、常用字: 157 第三十九课 宋词五首 158 三、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词的一种特殊写法。散文写法应是“应笑我多情”。 158 第四十课 登楼赋 159 2、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信”,确实。“曾”,则,那么。(表轻微转折) 159 三、活用:1、聊暇日以销忧:名→状,在暇日。 159 2、坟:(1)本义:土堆、土堤。如“登大坟以远望兮”。(2)引申义:高地…… 159 第四十一课 滕王阁序 159 3、舍簪笏于百龄:指代做官。4、奉晨昏于万里:借代尽孝道。(以上两句是借代修辞手法) 160 五、常用字: 160 《古代汉语》章节练习及答案 160 第一章练习题 160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60 二、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在范围、感情色彩、及程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161 三、阅读《九方皋相马》《景公射出质》《扁鹊之卫》三篇文章,完成以下问题: 161 [参考答案] 161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61 二、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在范围、感情色彩、及程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162 三、阅读《九方皋相马》《景公射出质》《扁鹊之卫》三篇文章,完成以下问题: 163 (一)判断句: 164 (二)被动句: 164 第二章练习题 164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属于本义还是引申义。 164 二、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然后将其词义引申的层次用图表示出来。 165 三、简答: 165 四、阅读本章文选,回答以下问题: 165 [参考答案] 166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属于本义还是引申义。 166 二、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然后将其词义引申的层次用图表示出来。 167 三、简答: 167 四、阅读本章文选,回答以下问题: 167 第三章练习题 169 一、填空: 169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169 三、指出下列形声字的义符和声符。 169 四、请写出下列古文的今文字形并说明形体结构。 169 五、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对应的今字、异体字或本字,并说明两者是古今字、异体字还是通假字的关系。 170 六、阅读本章文选《冯谖客孟尝君》,回答以下问题: 170 [参考答案] 171 一、填空: 171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171 三、指出下列形声字的义符和声符。 171 四、请写出下列古文的今文字形并说明形体结构。 172 五、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对应的今字、异体字或本字,并说明两者是古今字、异体字还是通假字的关系。 172 六、阅读本章文选《冯谖客孟尝君》,回答以下问题: 173 第四章练习题 173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73 二、简答题: 174 三、阅读本章文选,回答以下问题。 174 [参考答案] 175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 175 二、简答题: 176 ⑴动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发出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例: 176 ⑵形容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例: 176 ⑶名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或者拥有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76 ⑴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例: 176 ⑵名词意动用法表示“把宾语看成、当作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76 三、阅读本章文选,回答以下问题。 177 第五章练习题 177 一、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前置宾语的请指出宾语并说明用法,谓语前置的请指出谓语,判断句、被动句请指明句式属于哪一种情况。 177 二、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178 三、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断句。 178 四、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178 五、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的几种表达功能。 178 六、阅读本章文选,回答以下问题。 178 [参考答案] 178 一、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前置宾语的请指出宾语并说明用法,谓语前置的请指出谓语,判断句、被动句请指明句式属于哪一种情况。 178 二、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179 三、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断句。 179 四、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179 五、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的几种表达功能。 180 六、阅读本章文选,回答以下问题。 180 第六章练习题 181 一、解释下列术语: 181 二、选择题: 181 三、给下段《诗经·卫风·相鼠》的注疏加上标点符号。并用不同的符号标明毛传、郑笺、孔疏及《经典释文》的注音。(毛传  、郑笺  、孔疏  、注音{ })(17分) 181 四、阅读本章文选,翻译下列句子。 182 [参考答案] 182 一、解释下列术语: 182 二、选择题: 182 三、给下段《诗经·卫风·相鼠》的注疏加上标点符号。并用不同的符号标明毛传、郑笺、孔疏及《经典释文》的注音。(毛传□□、郑笺□□、孔疏□□、注音{□}) 182 四、阅读本章文选,翻译下列句子。 183 第七章练习题 183 一、解释下列术语: 183 二、写出下列题目要求的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183 三、分析下列几首诗的平仄格式,有拗救的请指明。 183 四、简述一首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及对仗等方面的要求。 184 [参考答案] 184 一、解释下列术语: 184 二、写出下列题目要求的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184 (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184 (二)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184 三、分析下列几首诗的平仄格式,有拗救的请指明。 184 四、简述一首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及对仗等方面的要求。 185 第八章 综合练习及答案 185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原来的词类,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 185 二、判断下列各组答案中哪一个对加横线字的解释是正确的: 187 三、查出下列各组词的声纽和韵部,用音韵学术语说明他们之间的语音关系,并判断他们是同源还是假借: 188 四、熟读并解释下列唐诗,回答问题。 188 古代汉语经典模拟题(附答案) 190 古代汉语模拟题(1) 190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190 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90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91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91 五、简答。 191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191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191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192 [参考答案] 192 一、本题每字0.5分。 192 二、 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192 三、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之间的差异1分。 192 四、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192 五、本题每小题6-7分。 193 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本句1分为止。(符号说明:-平、︱仄、可平可仄、△拗、*救。) 193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194 八、标点 194 古代汉语模拟题(2) 194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194 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94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95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95 五、简答题。 195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195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196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196 [参考答案] 196 一、本题每字0.5分。 196 二、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196 三、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的差异1分。 196 四、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197 五、本题每小题6-7分。 197 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本句1分为止。(符号说明:-平、∣仄、可平可仄、△拗、*救) 197 七、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98 八、本题分值中标点占1/3,翻译占2/3。评分时,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标点分为止;翻译每句1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得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标点如下: 198 古代汉语模拟题(3) 198 一、解释下列术语: 198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198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98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99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99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199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199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200 [参考答案] 200 一、解释下列术语: 200 二、本题每字0.5分。 200 三、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200 四、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的差异1分。 200 五、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201 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本句1分为止。(符号说明:-平、︱仄、可平可仄、△拗、*救。) 201 八、本题分值中标点占1/3,翻译占2/3。评分时,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标点分为止;翻译每句1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得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 201 古代汉语模拟题(4) 20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 202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每字0.5分,共10分) 202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每题2分,共12分) 202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每题2分,共12分) 202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每题2分,共12分) 203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10分) 203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203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20分) 203 [参考答案] 203 一、本题共11分,每空1分。 203 二、本题共10分,每字0.5分。 204 三、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204 四、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之间的差异1分。 204 五、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204 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字和救字各1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本句1分为止。(符号说明:可平可仄、△拗、﹡救。) 204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本题共14分,具体标准如下) 204 八、本题共20分,其中标点7分,翻译13分。评分时,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6分为止;翻译每句1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得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 205 古代汉语模拟题(5) 20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 205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每字0.5分,共10分) 205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每题2分,共12分) 205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每题2分,共12分) 206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每题2分,共12分) 206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10分) 206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206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20分) 206 [参考答案] 206 一、本题共11分,每空1分。 206 二、本题共10分,每字0.5分。 207 三、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207 四、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之间的差异1分。 207 五、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207 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字和救字各1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本句1分为止。(符号说明:可平可仄、△拗、﹡救。) 207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本题共14分,具体标准如下) 207 八、本题共20分,其中标点7分,翻译13分。评分时,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7分为止;翻译每句1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得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 208 古代汉语模拟题(6) 208 [参考答案] 209 一、名词解释:(10分) 209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209 三、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 209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包括名词作状语),并说明是属于哪一种活用。(5分) 210 五、注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如有拗救,请指出:(加点的字是入声字。10分) 210 六、加标点并翻译下面两段文章。(30分) 210 古代汉语模拟题(7) 211 八、翻译下面句子。(10分) 212 九、标点并翻译下面一段文章。(20分) 212 [参考答案] 212 一、名词解释:(10分) 212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212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 213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213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213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包括名词作状语),并说明是属于哪一种活用。(10分) 214 七、注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如有拗救,请指出:(加点的是入声字 214 八、翻译下面句子。(10分) 214 九、标点并翻译下面一段文章。(20分) 214 古代汉语模拟题(8) 214 一、名词解释:(10分) 215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215 三、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 215 四、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215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215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包括名词作状语),并说明是属于哪一种活用。(15分) 215 七、注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如有拗救,请指出:(加点的字是入声 216 八、翻译下面句子。(10分) 216 九、标点并翻译下面一段文章。(20分) 216 [参考答案] 216 古代汉语模拟题(9) 218 一、解釋術語(20分) 218 二、分析下面黑體詞在句中的詞性,並說明它所表示的意義(10分)。 218 四、分析下面句子中“爲”的詞性及用法,並翻譯全部句子。(10分) 218 五、根據古漢語中的被動表示法,給下列句子填上適當的表示被動意義的詞(10分)。 218 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代詞,並說明其類別和語法功能(10分)。 218 七、注出下面這首詩的平仄,如有拗救,請指出:(10分,要求一律劃在字的上方,用 一 代表平,用 | 代表仄。用 △ 代表拗,用 * 代表救。) 219 八、標點並翻譯下文。(20分) 219 [参考答案] 219 一、解釋術語(20分) 219 二、分析下面黑體詞在句中的詞性,並說明它所表示的意義(10分,每句2分,词性与分析各1分)。 219 四、分析下面句子中“爲”的詞性及用法,並翻譯全部句子。(10分,全句2分,分析与翻译各占1分。) 219 五、根據古漢語中的被動表示法,給下列句子填上適當的表示被動意義的詞(10分,每句2分)。 219 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代詞,並說明其類別和語法功能(10分,每句2分指出得1分,为黑体字,分析得1分)。 219 七、注出下面這首詩的平仄,如有拗救,請指出:(10分,要求一律劃在字的上方,用 一 代表平,用 | 代表仄。用 △ 代表拗,用 * 代表救。1句占1分,指出拗救得满分。) 220 八、標點並翻譯下文。(20分,标点占5分,翻译占15分。错一句扣1分,扣完为止。) 220 古代汉语模拟题(10) 220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題3分,共12分) 22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220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每字0.5分,共10分) 220 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每句1分,共13分) 220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每题2分,共10分) 220 七、简答题: 221 八、翻译下列短文。(20分) 221 [参考答案] 221 一、解释下列术语: 221 二、填空题:(本题共8分,每空1分。) 221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本題共10分,每字0.5分) 221 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221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每题3分,共15分) 222 七、简答题: 222 (一)语意上的被动句。(0.5分)如:A、蔓草犹不可除。B、西伯拘而演《周易》。(0.5分) 222 (二)被动句式: 222 八、翻译下列短文。(本题共20分,其中标点7分,翻译13分。评分时,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7分为止;翻译每句1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得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 223 ***古代汉语*** 想学古代汉语下面这些理论必须掌握,这是基础;而关键是在阅读上(文选),即用这些知识解决阅读障碍,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讲解。可说说,这些知识占考试40%,用这些知识运用到文选占60%,不光是单纯的文选。(以王力和郭锡良本为主)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 一、说明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古白话。“古代汉语”课所要讲授和学习的内容是古代的文言文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其中文言文的学习以先秦两汉的作品为主。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工具性质的基础课。“古代汉语”不仅是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教学与研究的基础,同时也和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哲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从事这些相关学科研究与教学的基础和工具。我们祖国有着悠久文明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要研究中国的历史,继承祖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传统,以便为今天的建设事业服务,必须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古代汉语”这门课正是基于承传古代优秀文化和传统这一目的而开设的。 (二)教学目的 “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简单地说是要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典籍的基本能力及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学员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古汉语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感性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比较顺利地阅读难度适中的没有经过今人标点和注释的古代典籍(如《战国策》、《论语》、《孟子》、《资治通鉴》一类的作品)。能够胜任中学的古文教学,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分析中学古诗文中的文字、词汇、语法等现象,帮助中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诗文。对于希望继续深造的学员来说,这门课对他们的要求则要更高一些。“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达到上述目标,学生应完成一些最基本的指标,要背诵20~30篇古文,熟读60~80篇古文,标点翻译8~10篇古文,掌握约1000个常用词的古义,完成一定量的知识练习,了解古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训诂、修辞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学会古诗、词、文的写作规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实践。 (三)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 1.“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选阅读和知识介绍两大部分,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