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傣族创世史诗中的印度神话元...以《巴塔麻嘎捧尚罗》为中心_屈永仙.pdf
下载文档

ID:348848

大小:1.67M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巴塔麻嘎捧尚罗 傣族 史诗 中的 印度 神话 巴塔麻嘎捧 中心 屈永仙
第 35 卷 第 6 期Vol.35-No.6百色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2022 年 11 月Nov.2022傣族创世史诗中的印度神话元素以 巴塔麻嘎捧尚罗 为中心屈永仙(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文章以 巴塔麻嘎捧尚罗 为例,从三个角度阐述我国傣族创世叙事中所具有的印度神话元素:一是介绍傣族创世叙事中的大量梵语、巴利语借词,包括专有名词、神祇名、度量衡和数字等元素;二是通过分析史诗中英叭、帕雅英诸神的神格及其叙事,探讨其与印度神祇之间的关联;三是阐述傣族创世叙事在何种程度上吸收印度神话中的多层宇宙观、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世界结构以及火水风“三劫”等叙事元素,进而形成世界毁灭又重生的循环时间观。以 巴塔麻嘎捧尚罗 为样本进行剖析可以检视傣族文化的多元文化形态,并为南传佛教如何涵化傣族文化提供一个研究案例。关键词:傣族;创世史诗;印度神话;英叭;宇宙观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33(2022)06-0001-11我国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简称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是傣族的两个主要聚居地,两地有不同的史诗传统。目前,在西双版纳有 巴塔麻嘎捧尚罗,在德宏傣族聚居地区则有 当甘帕(傣文版名 创世纪)和 甘琵甘帕。这三部史诗都是贝叶文化的结晶,吸收了佛教所带来的印度文化元素。尽管印度佛教神话与印度神话二者的范畴有区别,但追根溯源都源于印度神话。印度神话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学界普遍将其分为几个阶段,即前雅利安时期的原印度神话,吠陀神话、印度教神话和佛教、耆那教神话。其中,印度佛教神话是同佛教宗教哲学体系相关联的神话形象、人物和象征的总和,这一体系于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5 世纪产生于印度,之后广布于东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等地区。116我国的傣族也因此吸收了印度文化以及佛教流布经过的东南亚文化。我国傣族具有丰富的史诗传统,但限于篇幅,本文重点以 巴塔麻嘎捧尚罗 作为分析对象。巴塔麻嘎捧尚罗 是傣语音译,意思是天神最初创世的诗歌。该史诗长达 13 000 多行,内容极为丰富,涵括英叭的诞生和开天辟地、英叭创造四大洲和江河湖海、众天神诞生、火水风“三劫”毁世界、布桑嘎西和雅桑嘎赛补天补地并创造人类与万物、诸天神制定历法制度、谷种的起源、人类大兴旺以及两个泐族女王带领子民南迁等叙事。通读这部史诗就会发现,其中含有许多外来的梵语、巴利语借词,有许多独特的神祇及其叙事,通过比较还可以发现他们与印度神话中的某些神祇有着渊源关系。总体来看,史诗描绘了垂直系统的多层空间,水平系统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世界结构,以及火水风“三劫”导致世界毁灭又重生的循环时间观。这些都是傣族创世史诗受到佛教影响的主要体现。创世叙事(史诗或神话)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核,反映了该民族对宇宙、社会和历史的整体认知和基本看法。傣族文学受到印度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涵化影响是学界的共识,然而有待于以创世史诗为文本深入系统地剖析这种影响。巴塔麻嘎捧尚罗 是傣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史诗作品,以它作为样本进行剖析更能检视出傣族文化的多元形态,可以为南传佛教如何涵化傣族社会提供一个研究案例。收稿日期:2022-09-10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建设项目“中国史诗学”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屈永仙(1983),女,傣族,云南德宏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南方民族文学。1DOI:10.16726/ki.bsxb.2022.06.001百色学院学报 2022 年第 6 期一、外来的梵语或巴利语借词傣族受到南传佛教影响,而佛教又是源于古印度,所以在傣族的创世史诗(神话)中就会发现许多印度神话中的元素。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傣族创世叙事中含有的大量梵语或巴利语借词。这些借词以下面三类数量最多,也最为普遍。第一类是音译的专有名词。梵语里称世界为“罗迦”(Loka),意思是地域、疆界。傣族史诗和神话也简称世界、地球为“罗”,如“捧尚罗”意思是天神创世,“罗宗补”是人类居住的地球(“宗部”是 Jambu的音译,也写作“瞻部洲”)。梵语里称定天柱为“毫沙涅罗”,“毫”是角,引申为山峰;“沙涅罗”是梵语Sumeru(须弥山)的音译。英叭围绕着定天柱将大地分成“戏梯立”(四大洲),造了 3 种动物守护各洲大门。史诗里说道:“雌狮身居的西边,命名 乌栾柯,雄狮站立的南方,叫 阿腊麻戈冉 东面大门黄牛站,名叫 宗补滴别,北边大门大象守,名叫 布拔惟帝哈”。243所谓“乌栾柯”“阿腊麻戈冉”“宗补滴别”“布拔惟帝哈”,分别是梵语 Uttara-kuru、Apara-godaniya、Jambu-dvipa 和 Purva-videha 的音译,汉文佛典中一般把它们译作北俱芦洲、西牛货洲、南瞻部洲和东胜神洲。巴塔麻嘎捧尚罗 中这类外来的专有名词不胜枚举。学界普遍认为黄道十二宫起源于古巴比伦的历法,在公元 4 世纪至 5 世纪前后从希腊逐步传入印度,后来又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入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傣族聚居地区。“现在西双版纳历法中的十二宫宫名和二十七星宿的星名与泰国、老挝、缅甸南传佛教的名称是一致的。”3237巴塔麻嘎捧尚罗 第十一章“神制定年月日”中讲到,大天神玛哈捧派捧麻远冉神官去制定历法,后者为日神月神划定了一条轨道称为“西双莱西”,即黄道十二宫。这十二个宫名皆是简化的梵语音译,傣族先民音译这些外来词汇的过程中往往将其简化,通常省略了尾音。例如,称白羊宫为“灭”(Mesa),金牛宫为“帕苏”(Vrsabha),双女宫为“灭图”(Mithuna),巨蟹宫为“嘎腊嘎”(Karka),狮子宫为“欣”(Simha)人马宫为“塔弩”(Dhanus),摩羯宫为“芒观”(Makara),宝瓶宫为“公”(Kumbha),双鱼宫为“敏”(Mina)。435傣族创世史诗中的七位太阳神以及后来演变成一周七天的时序观念也是源自印度。在 巴塔麻嘎捧尚罗 中详细地介绍了太阳神七兄弟的名字:“大哥 帕阿敌 代表星期日,二哥 尖答惟 代表星期一,三哥 昂敢腊 代表星期二,四哥 普塔 代表星期三,五哥 帕萨 代表星期四,六哥 苏哈 代表星期五,最小七弟 梢里 代表星期六。”2119后来这些称谓简化成“敌”“尖”“敢”“普”“帕”“苏”“梢”。实际上,“这七个太阳神七兄弟的名字代表着: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音译自 Aditya、Canda、Angaraka、Budha、Brhaspati、Sukra、Saniscara。”5169其 中,大 哥“帕 阿 敌”就 是“帕 雅-Adity”,简 称 为“帕-Adi”;而二哥“尖达惟”是月神官 Candra(汉译为婵娟)的音译,与 Soma(苏摩)相同,是月神的不同称谓。刘岩认为这些名字中,日、月是巴利语音译,其余是梵语音译。3238傣族在吸收这些外来词汇时几乎都进行了音节省略处理,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适应傣语诗歌的韵律要求。第二类是特定神祇名称的相关词汇。巴塔麻嘎捧尚罗 中有许多外来的神祇,他们的名字大多是梵语音译。其中,可以幻化成绿蛇的“帝娃达”(民间也读作丢瓦拉)就是梵语 Deva-ra 的音译。所谓“天”(梵文 Deva),音译“提婆”又是神之另称。1378傣语中最初称“神”为“皮”和“社”,佛教传入后才开始用 Deva 一词取而代之,产生了“Deva-曼”(寨神)和“Deva-勐”(勐神)等词汇,逐渐与原有的“皮曼皮勐”“社曼社勐”等词汇共存。傣族创世叙事中“帕雅英”是最重要的天神之一,“帕雅英”是对 Indra(因陀罗)的敬称,“帕雅”(phya)意为天神、王、佛,用“帕雅”尊称 Indra 就是“帕雅因陀罗”,又简化成“帕雅因(英)”。同样的,“帕雅纳”是对那 Naga(伽龙王)的尊称,此外还有“帕雅捧”“帕雅真”“帕雅恬”等词汇。部落首领“帕雅桑木底”之名也与梵语有关,“桑木底”应是 Sammato 的音译,意思是大众选举出来的人。巴塔麻嘎捧尚罗 中说天神看到人类社会秩序混乱,需要选出一个首领来管理人间。于是帕雅英选派美男神嘎古纳投胎到世间,让他“成为人类的王,去管人类的心,去教给人智慧,去教会人生 该文献原文无标点符号,由笔者根据语意增加,后同。2屈永仙/傣族创世史诗中的印度神话元素以 巴塔麻嘎捧尚罗 为中心产”。2366他出生后是一个相貌英俊有智慧的男子,后来被众人选为部落首领,人们尊称他为“帕雅桑木底”(phaya-sammato)。“清净道论 中有一段话值得参考:因为他是大众选举出来的,所以称他为大众选的(Mahsammato),又因他是刹土之主,故称他为 刹帝利(Khattiyo),又因他依法平等公正为众人所喜,故称他为 王(Raja),于是便以这三个名字称呼他。我们查巴利语辞典,Mahsammata 意:大选出(Mahasammato 是 Mahasammata 的主格单数)Mah:大。Sammata:选出。桑目底 是 Sammata 的对音。”3238巴塔麻嘎捧尚罗 中塑造的“帕雅桑木底”形象与 清净道论 中对刹帝利的角色是相互吻合的。前者是傣族歌颂他们的部落首领,后者是印度族群颂扬他们的国王(土田主)。“尽管历史条件不同,国度不同,而他们使用了一个共同的名字Sammata。”3239巴塔麻嘎捧尚罗 中众多天神、英雄人物形象大体有这几类:一是“原汁原味”的本土神和人物,如修补天地的始祖神“布桑嘎西和雅桑嘎赛”,在葫芦中躲避洪水的“约相和宛纳”兄妹;二是本土神但名字是外来词或是傣语和外来词的组合,或者赋予他们外来神的身份和叙事。发明房屋、划分田地的部落首领“帕雅桑木底”具有外来名称,带领子民南迁的两位泐族女王“雅罕冷和苏米答”尽管有傣语名字,却被解释为是住在达娃丁沙的两个神女之转世;三是外来神而具有了傣语名称,如“捧双拿”意思是两面神,“捧桑拿”是三面神,“捧戏拿”是四面神,他们都是佛教传入的神祇。以上这些多样性的神祇名称反映了傣族吸收外来叙事时使之“傣族化”同时也将本土叙事“经典化”的过程。第三类是度量衡和数字借词,最典型的是“约扎拿”(yojana),即汉译的“由旬”。傣族史诗、神话中大量出现这个词,是表达长度、广度以及距离的单位,有时为了符合傣族诗行的押韵规律就简写为“约”。例如,巴塔麻嘎捧尚罗 中说英叭“身高有十万约扎拿,臂长三万九千约,腿长四万约扎拿。两只神眼比太阳大,能望穿十亿约扎拿。”25yojana 一词传入傣族地区后逐渐被大众接受并普遍应用到日常口语中,可以说是深深融入本地口语的外来词汇之一。“八万四千”是佛教的一个数字符号,也是印度文化中泛指数目众多的数字观念,佛经中处处可见这个数字。例如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高三世界,表刹庄严,垂诸播盖,悬众宝铃。”6284当然只是泛指,形容宝瓶和塔数量极多。傣族神话叙事中也有许多关于“八万四千”的说法,民间随处可听到人们如是说“有八万四千部经书”。在 巴塔麻嘎捧尚罗 中多次提到这个数字,如“他是创世的天神,天地是他开辟,万物是他创造,福气使他智慧无穷,寿命长达八万四千 嘎”26;英叭用污垢做的定天柱“随水退延长,随水退变高,向上高八万四千约,向下长八万四千约”2129。史诗中还有许多关于“七”的数字,如英叭派出七个太阳(神)炙烤大地,捧麻远冉有七个女儿。布桑嘎西拔出自己的七颗神牙插入大地,“从此天地间,耸立着七根神牙,七根神牙七根柱,七根牙柱撑着天,七根牙柱镇定地,桑嘎西和桑嘎赛,给牙柱取了美名,叫 毫达腊盘档节”2177布桑嘎西从天界找到了人类果“麻奴沙罗”,“这种仙果,千倍珍贵,万般稀奇,果有七个眼,果有七层皮,果有七个瓣,瓣里有花蕊,果名叫 麻奴沙罗。”2206布桑嘎西和雅桑嘎赛将之捣碎揉成药果人,他们“对药果人吹仙气,对药果人作祷告,祷告了七次,吹了七次气,三对药果人,就有了生命。”2209数字七还会衍生出“七千”“七万”“七亿”等。在印度人眼中,“七”代表大圆满的寓意,因其具有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