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传统村落到乡村遗产:内涵、特征与价值_赵之枫.pdf
下载文档

ID:348791

大小:1.17M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统 村落 乡村 遗产 内涵 特征 价值
【文章编号】10063862(2023)01004710遗产保护城市发展研究 30 卷 2023 年 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30 No1 202347从传统村落到乡村遗产:内涵、特征与价值赵之枫韩刘伟米文悦(北京工业大学 城市建设学部,北京,100124)【摘要】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遗产与城市中的个体文物相比,单体文物价值不突出、同质且分散,但因历史文化环境的综合呈现,而独具价值。以传统村落为基点,以山水林田村镇城的关联为视角,分析乡村遗产的内涵。揭示乡村遗产的三个突出特征,即联系城乡人地的区域关联性、跨越千年文明的时空层积性,以及整体大于个体的群体丰富性。提出乡村遗产具有的反映农耕文明连贯持续性的社会关系、城乡关系、人地关系价值体系,以推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遗产保护理论方法和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传统村落;乡村遗产;内涵特征;价值【中图分类号】TU982.29;K878【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区域视野下北京传统村落价值评估与保护体系研究”(18YTA002)0引言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保护传承要包括城市与乡村、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等历史文化遗产,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坚定文化自信。我国乡村地区面积广阔,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有关部门先后公布了 7 批 799 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 6 批 8171 个中国传统村落,量大面广。乡村遗产的研究、保护与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乡村遗产具有的村落格局、乡土建筑、文化艺术和土地利用等价值成为关注焦点1。传统村落是乡村遗产的重要载体,学术界在传统民居、传统村落和文化景观领域耕耘数十年,关注视角从建筑空间、村落布局,向村落集群拓展,研究与保护实践的空间尺度逐渐扩大,视角更为多元,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为乡村遗产研究提供了重要积累25。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乡村不仅呈现为依山逐水的村落空间形态,更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互动所沉淀下来的财富。因此,乡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实践既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向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简单的领域拓展,也不是从民居建筑到建筑群体,再到传统村落集群的单纯的空间扩大。乡村遗产根植于乡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环境,以农业生产为基底,以传统村落为载体,以村民日常动态生活为依托,与集镇、城市之间要素流动,职能互补,经历了漫长发展过程而形成,并延续至今。本文尝试从传统村落出发,以山水林田村镇城的关联为视角,分析乡村遗产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探究乡村遗产如何体现农耕文明传统,乡村遗产的特殊之处是什么,以及在怎样的叙事框架下阐释乡村遗产的价值。挖掘能够反映农耕文明连贯持续性的、乡村遗产独具的社会关系、城乡关系、人地关系价值体系,以推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遗产保护基础理论、方法架构和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乡村遗产的内涵1.1村村关系与乡村遗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乡村社会生活的核心。农耕生产与土地的依存关系决定村民的日常生活范围,即十里八村。耕作半径的中心为村落,村落中最小的社会单元是家庭,维系家庭的根本是代代相承的血缘关系。家庭之外是亲戚、宗族。血缘将一个家庭与另一个家庭维系在一起,形成宗族。手工业加入后,还会形成血缘业缘共同纽带。村落之外,因交易而进入集市,因联姻而结缘外村,因祭祀而携眷朝遗产保护赵之枫等:从传统村落到乡村遗产:内涵、特征与价值48城市发展研究 30 卷 2023 年 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30 No1 2023拜,因灌溉需要共同处理渠系水权等,建立了本村之外的社交圈6。基于此,聚族而居、累世同堂的居住方式,从田间到地头的基本活动,家族或民间的祭祀礼教活动、商品交换活动,以及乡里村社组织构成了乡村社会空间,形成生活居住、经济生产、交往交换、宗教信仰的乡村生活圈。血缘影响下的团块式居住组团,血缘业缘影响下的社群集聚空间形态,祠堂、庙宇、戏台、作坊、商铺、集市庙会,以及节庆习俗、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等构成了围绕村落内部以及村落之间社会活动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起乡村的基本空间结构和时间秩序,反映了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在乡村空间中的投射7。1.2村镇城关系与乡村遗产传统村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集镇、城市发展关联。秦汉以来的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抑制私有商业和制造业,无论是个人的财富和权力,还是城市的发展,均需通过征收或市场交换从乡村农业中获得8。一方面,基层集镇、中间集镇和中心集镇的集镇层级与乡村集市、乡镇和县城相对应,依托商品交换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构成了基础的城乡联系,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9。另一方面,跨地区商品生产流通等商贸活动、人口迁移等社会政策和制度、局部战争等军事活动等城乡重大事件,在更大的范围内将村、镇、城联系在一起,带动了区域文化交流与传播,并影响着村、镇、城的职能变迁与兴衰演化,产生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围绕着特定及重要商品的生产、加工、储备、运输、贸易,依托交通线路形成文化线路,构成线性文化遗产。如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川鄂陕古盐道等。1.3山水林田村关系与乡村遗产土地、水和森林是构成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结构性要素10。人类进行农业生产,从事开垦耕作和灌溉等活动,利用和改造土地、水环境及森林植被,其历史变迁对村落与城镇发展的影响巨大深远。山水林田湖草构成了聚落生产生活的环境基底。受气候、土壤、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乡村居民从事的生产方式各不相同。于是,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土地利用形式、聚落形态、民居建筑等,也因不同的地理环境而各具特点1。并且随着环境变化与生产力发展,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适应,体现了生态的保护与适度利用,表达了特定乡村地域的独特精神11。造就了水利设施、灌溉工程、农业遗产等乡村遗产,形成山林、农田、聚落、塘坝、运河与引水渠、提水设施、防洪排涝设施等土地利用格局集合的乡村文化景观,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例如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中的森林、水系、梯田、村寨四素同构12。更大 范 围 的 环 境 改 造 将 山水林田村镇城相连接,展现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调适与利用,以及社会关联、城乡互动与文化传播。例如大运河沿线为运河补水的大小水系、沿运河水网形成的农业景观、依漕运而生的镇村体系、因文化贸易交流形成的文化线路等13(图 1)。图 1山水林田村镇城关联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乡村遗产的特征2.1以传统村落为纽带,乡村遗产联系城乡人地的区域关联性传统村落中,耕地开垦、农作物耕种、灌溉、适应自然环境改善居住环境的聚落营建等,体现了朴素的人地关系。日常起居、集市售卖、祭祀朝拜、节日庆典等,体现了根植于乡土文化的社会关系。与区域性交通和贸易网络的接入和联通,体现了更大范围的城乡关系。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以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为基底的“面”,以水陆交通连接生产职能的“线”和依托乡村赵之枫等:从传统村落到乡村遗产:内涵、特征与价值遗产保护城市发展研究 30 卷 2023 年 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30 No1 202349生活圈的聚落“点”共同构成“网络状”特征。生产生活生态相互交织,展现了以传统村落为纽带,乡村遗产联系城乡、人地的区域关联性。以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的琉璃渠村为例。琉璃渠村地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京西古道东部区域。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群山环绕、永定河自西北向东南穿流,具有多元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历史文化底蕴。其中京西地区作为军事屏障、建材和能源基地、宗教圣地,功能多样。京西古道西通山西,东连京城,是西山供给京城煤炭、山货等的重要道路,也有赴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娘娘庙进香的香道,承载着古道商贸文化、民俗宗教文化等,与永定河流域文化交相辉映。作为西山大道进入太行山深山区的起点、永定河的出山口,琉璃渠村地处永定河水运、西山大道、妙峰山香道交汇处,与“京西第一村”三家店村隔河相望,自古以来都是商贾繁华之地。村落紧邻永定河畔的洪积阶地,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适合耕种。背靠九龙山,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琉璃烧造的重要材料。琉璃渠村在清代之前一直是京城琉璃瓦件的供应地之一,设有琉璃局。明代,朝廷组织移民,琉璃渠村大量迁入山西和山东移民。不仅有山西人在村中从事农业和琉璃生产,也有不少商人在附近从事商业活动。在河对岸的三家店村建有山西会馆,成为山西籍商人联络、接待歇脚、聚会、议事的公所,联系城乡(图 2)。图 2琉璃渠村区位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2以传统村落为样本,乡村遗产跨越千年文明的时空层积性乡村地区的变迁发展显著,在传统村落中体现尤为突出。漫长的封建时代农业社会中,农民以家庭为基础组成单元,以土地为依托,形成以耕作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自给自足的内向型生产生活模式,呈现出依托血缘和宗族制度的聚族而居的空间形态。随着乡村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多样,人与人、村与村、村与镇和城之间交流、交往和交换的需求增加,生活圈逐渐扩大,内容更为多元,集市和手工业兴起与发展,农商结合,血缘村落向地缘村落演化,空间形态从内向组团型向外向扩张型发展,公共建筑增多。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工业生产进入村落,空间形态的外向型发展更为显著。更大范围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迁更是影响着村镇的兴衰起伏。横跨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时间延续,体现了乡村遗产的继承发展与活态价值特征。乡村遗产不仅指前代遗留下来的物质空间,也包括人与空间彼此塑造的社会历史过程,乡村聚落因此被赋予价值,成为“遗产”14。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出,“独特或普通、传统还是被现代活动改变,所有乡村地区都可以被当作遗产解读;遗产以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存在,与多个历史时期相关,如同羊皮纸上的文字,可以被重叠书写”15。再以琉璃渠村为例。辽金时期,村落沿道路零散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已有烧造业发展。元代,村中设琉璃局窑厂,成为官窑,主烧琉璃砖瓦。遗产保护赵之枫等:从传统村落到乡村遗产:内涵、特征与价值50城市发展研究 30 卷 2023 年 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30 No1 2023沿主要道路条状发展。明代,山西山东移民增多,随着京城大规模营建的需要,琉璃产业日盛,村西新建窑厂,村落呈现块状发展。清代,京城中的琉璃厂外迁至村中,继续承造皇家琉璃制品。沿西山大道的商业店铺也逐渐繁盛,村落沿道路向西扩展。服务于庙会进香的妙峰山新南道的开辟带动了村落继续向北扩张。民国时期,兴建了小学等教育设施,工厂也有所增多,村落向北和向东拓展。解放后,村落日益外向型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厂增加。因现代公路的发展,西山大道不再承担主要交通,道路两侧的商业设施萎缩,变为普通住宅(图 3)。图 3琉璃渠村村落空间演变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3以传统村落为单元,乡村遗产整体大于个体的群体丰富性乡村遗产不仅包括传统村落、乡土建筑等聚落和建筑空间,生产性土地、水、植被等自然环境,以及交通和贸易网络等更广阔的物理和文化环境,也包括文化和技术知识、传统习俗等。乡村遗产特征来源于人们应对特定历史环境下生产、生活、生态各类事件的能动性、适应性和创造性过程中所反映赵之枫等:从传统村落到乡村遗产:内涵、特征与价值遗产保护城市发展研究 30 卷 2023 年 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30 No1 202351的共同价值。因此,单独的一个场景或空间能够见证一段历史、表达一种文化现象,但只有在群体的关联中才能更为清晰有效地映射与反映区域历史文化特性。正因如此,乡村遗产在价值上尤其体现“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群体效应特征16,这也是乡村遗产所特有的特征。仍以琉璃渠村为例。作为“中国皇家琉璃之乡”,村落围绕琉璃烧造业形成了不同的血缘地缘文化圈和民俗信仰文化圈,产生了丰富的物质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