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实践方法研究_石芮.pdf
下载文档

ID:348639

大小:594.92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学 专业课 思想政治 理论 协同 育人 实践 方法 研究 石芮
专业课是各高等院校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而设置的各类课程总称。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会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协同育人”则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种优质资源,本着资源共享和协调共进的原则,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和共同推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并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各大高校在进行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工作时,要充分借鉴和吸收协同论、系统论等相关理论的优点和长处,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专业课为辅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持续化和长效化的教育改革,加大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力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提供保障。一、大学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内涵“协同育人”是一个整体概念,强调教育目标的指引性,教育主体间的协同性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当代高校教育想要完成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就要不断深化教育实践改革,将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处理好“智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努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知识文化水平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将专业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积极利用好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改变思政教育传统单一的育人理念,形成协同联动的育人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课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校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并非两类课程的“1+1”,更不是彼此间的互相取代,而是各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学习和吸收彼此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通过资源共享,协调合作的方式实现彼此优势互补。因此,“融合”是协同育人的基本内涵。然而,高校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又不止强调“融合”的一面,它还要求在融合的过程中保留各自的专业性和思想性。高校在贯彻这一理念时,要充分考虑专业课和思想政治课的不同特点,避免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出现片面强调其专业性,忽视思政教育阶级性的问题,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变成没有原则和作者简介:石芮,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朱玥,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项目资助 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探索(项目编号:Hnjg2021-148);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政专项)“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德育教育实现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hnsz2021-41)大学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实践方法研究石芮1朱玥21.三亚城市职业学院2.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摘要: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主动承担起传递价值、培养思维和树立信念的使命和责任。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将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结合起来,积极构建全面化、多样化、层次性强和覆盖范围广的思想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此,本文将从高校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内涵、现状以及实践方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将大学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具体路径,希望能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带来帮助。关键词:大学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大学论坛00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年10月总第157期没有政治立场的学术化课堂,同时也要注意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不要过于目的性地强化思政教育阶级性,将专业课教学政治化和形态化。总之,教育主体要厘清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遵循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各自的教育规律,实事求是地使用适合不同课程教学的方法方式。如此,才能在传授给学生科学的、正确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和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大学专业课与思政理论课程协同育人的现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协同教育研究不断深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协同育人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相关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中,跨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成为常态,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被运用于实践教学中,促进了高校思想教育的健康发展,扩展了大学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大学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研究视野正在不断拓展。近年来,高校教育界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研究越来越深入,各级高校都加大了相关研究的实践力度,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强化了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党建和网络课程等的有效融合,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改革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和坚实的实践支持,推动了协同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然而,高校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相关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其缺点和不足也较为明显。在研究内容上,高校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研究重理论轻实践,对理论基础、必要性和现实问题等研究较多,对其发展动力、系统要素、环境培育和过程控制等具体可操作的实践策略研究较少。其次,高校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具体实践策略也有待完善,教学过程缺乏技巧,“生拉硬拽”把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课捆绑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保证专业课教学效果,而且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此,各大高校在进行相关研究时,要坚守原则、避免误区,把握现实、遵循规律,从教师队伍、机制构成和组织保证等方面入手,为协同育人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推动协同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三、大学专业课与思政理论课程协同育人的实践方法高校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不是简单的学科与学科的重叠,而是一个复杂、长期和反复的系统工作。这就要求各大高校教育专家在推进这一研究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遵循客观规律,通过不断调整内部结构调整和外部环境,共同促进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同时,各大高校教育专家要树立科学的协同育人理念,强化学校和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育人担当。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循优势互补和目标一致的基本原则,选择最有利于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教育教学,将专业课的学术性与思想教育课的政治性结合起来,以此实现协同效应和共同育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全面发展。(一)打造专业化协同育人队伍教师是大学课堂教学的中坚力量,也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学生思想走向的引导者与规划者,在学生行为观念的养成和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打造一支知识渊博、能力高超和拥有较高水平的政治素养和合作能力的教师队伍,对推进高校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各大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的选拔和任用上,严格制订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审核标准,加强对教师选拔任命的审核力度,提高岗前培训的思想教育强度,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其次,各大高校要改善校内教师管理机制,合理制定激励制度,鼓励专业课程的教学骨干积极进行协同教学研究,以此提升协同育人教学队伍的整体思想素质,保障教师队伍专业的严谨性和思想的政治性。同时,教师也要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觉悟,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结合,积极参与协同育人过程,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积002大学论坛极的思想指导;再次,打造一支管理能力强,思想素养高的党政干部队伍。党政干部是所有高校工作的指挥者,对高校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顺利开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各大高校要建立专门的思政教育队伍,优化整合一支专门进行协同育人规划、督促协同育人理念落实的党政干部队伍。在保障协同育人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制定规范和详细的党政干部责任清单,对党政干部队伍进行规范化管理,使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最后,在相关领导干部的任命考核上,要对其思政工作绩效有所倾斜,加大对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关领导干部的协调沟通能力考核力度,在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保障协同育人理念下的大学思政教育健康发展。(二)健全标准化反馈评估机制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教育教学反馈评估机制能够反映出协同育人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运动和其各要素功能的实现情况,为改进相关工作提供真实科学的参考依据。因此,高校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标准化反馈评估机制,通过对各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协同育人效果的科学评估,对教学各环节中的相关人员进行激励,以此提升各教育工作者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岗位聘用、评优评奖、项目审批和考核晋升等关乎教师切身实际的评价考核中,将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和政治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以此监督各学科教师提升协同育人意识,制订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教学方案,激励教师主动探索各种切合教学实践的教育方式,促进大学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有效融合。除此之外,标准的评价机制还能够为教育主体提供清晰的教学反馈,为教师制订后续教学目标,修改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提供参考。教师可以通过完善反馈评估机制,了解目前大学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和修改后续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式,在分析现实情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相关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教学效率。因此,高校教务部门要大力推进政策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完善教学反馈和评价制度。通过教师自评、问卷调查和督导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帮助教师发现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突破学科教学局限,促进协同育人工作持续发展。四、结束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健全的知识教育体系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基础和关键,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国之大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前锋,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责任,对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三观,提升其良好的个人修养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学校要加大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努力保持各专业学科与思政理论课程在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充分利用好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因子,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双方的育人优势,构建起综合全面的思政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思想素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供保障。参考文献:1 李旭芳,潘援.协同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创新融合的路径探析 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5):157-159.2 田胜.协同育人视阈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设计与分析 J.法制博览,2019(29):47-48.3 李宏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3):56-59.4丁婷,徐洋.专业课中课程思政的探讨与实践以“矿物岩石学”课程为例 J.教育教学论坛,2021(50):101-104.5 朱锦华.高职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实现路径分析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4):168-169.00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