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学生
就业
形势
举措
分析
2022
张淑君
121就业与保障 2022.12大学生就业形势与举措分析以 2022 年为例文/张淑君摘要:当前,应届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凸显,这一问题是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并且已然成为国内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症结进行分析,以寻求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应对“就业难”与“招人难”的矛盾现象。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人才市场从 2020 年 2022 年,全球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少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作为国家最大的民生问题,稳就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被提及。根据统计数据:从 2012 起,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呈现线性逐年递增状态,其中 2021 年比 2020 年增加了 35 万人,虽然其中有部分为疫情之下回国的留学生,但数据依旧向我们展示了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 1076 万人左右,同比增长 167万人,其规模和增量值都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一边是逐年递增的就业需求,另一边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际岗位供给规模下滑,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指数让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呈现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外部因素对就业工作的影响2021 年的“经济蓝皮书”指出,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采取的积极防疫政策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由于全球的疫情并没有得到缓解,加上 2022 年 3 月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局部战争,引发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相互的经济制裁,提高全世界能源和粮食供给的成本,迫使一部分工业生产的原料价格上涨。此外,欧美等主要经济体为了应对自身高通胀下经济的衰退,采取的加息政策无异于对全球资本的金融收割,这一系列因素使得世界的经济复苏变得缓慢且充满不确定性,对于企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一)国内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国内疫情让企业的资金流出现困难,不得不采取节流、裁员和降薪的方式维持企业的运转;有的小微型实体行业,如餐饮业、服装业、旅游业和电影院等在疫情封控下处于半停滞状态,其中有很多在疫情之下难以为继。相比于国外其他国家面对新冠肺炎传播时糟糕的防疫管控,我国已经在2021 年基本控制住疫情的传播,并开始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和生产的恢复。虽然在此期间疫情出现局部地区零星散发,员工短缺等因素造成的停工,给企业的恢复性生产造成一定意义上的困扰,但从整体来看企业还是在尽力恢复疫情之前的生产水平。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出国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的逐年递增,尤其是全球疫情暴发后,国外就业率持续下滑,对于留学生而言,回国后就业机会更多。除此之外,2021 年国家开始对教育培训行业整体收紧,让不少培训机构的人员重新流入人才市场,就业人数进一步攀升。从整体经济的运行情况来看,受疫情影响:一方面,企业在招聘时不得不缩减规模,用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营。考虑到应届毕业生本就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后期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培养,不少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自然会表现得慎重一些;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因为运营困难,为了资金节流不得不大量裁员,导致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回流人才市场,应届毕业生们不得不面对更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压力。(二)国外市场对企业的冲击事实上,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其中美欧以第一梯队在高新科技为主占领着市场利润的绝大份额;日本和韩国等作为第二梯队以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与供应的方式赚取部分份额;沙特、巴西和俄罗斯等作为第三梯队主要以工业原料和能源出口为主;中国由于工业起步较晚,在美国主导下的全球产业链分工里只能参与低附加值的廉价制造和生产。这就好比电影长江 7 号中包工队里的小工,拿着最少的钱却干着最苦的活儿。早期中国的发展也正是依靠低廉优质的劳动力输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吸引国外资本的投资,从而成为全球产业链中最后的一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不再满足于美国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分配。在特朗普执政后期,美国就对中国开始了经济遏制战略,在此期间主要以科技产品的禁运与封锁为主。美国对我国进行经济遏制的主要原因还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唯一拥有全产业精准就业122就业与保障2022.12链的国家,快速崛起的势头对美国而言是严重的威胁。依靠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大量外国企业涌入中国,让早期的中国见识到了西方国家在工业方面的先进程度。随着我国在工业技术方面的不断积累,也在逐步推进技术领域的自主发展,例如:基础建设领域的盾构机技术的研发,直接触动了发达国家的利益蛋糕,而被冠上了“发达国家粉碎机”称号。美国也正是看到了我国在技术领域的快速进步,为了限制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惜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毫无根据的打压。美国对我国经济的制裁,提高了企业在对外贸易需求和供应方面的成本,使得原本的利润额度进一步收窄,对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力和运输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外部分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让一些高端制造业向着越南、印度和柬埔寨等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转移。由于资本市场在俄乌之间持续冲突引发的高通胀、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加息政策、国内新冠疫情波动等影响,投资者对市场预期增长看缓。在短时间内,国内的企业在外部整体环境影响和冲击之下,大部分会选择断臂求生的方式保存自身。市场经济的低迷也在抑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近几年人才的供给端却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导致就业岗位供应失衡。事实上,我国早在 2021 年就已经提出开启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双向作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结构调整,寻求新的增长机遇,借助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拉动市场经济,从而盘活中国经济,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岗位1。二、大学生群体对就业期望的转变就业结构也存在着“就业难”与“招人难”的矛盾现象,在各个省份地区的用人需求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不同专业与行业之间的需求也有着较大差异,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性缓解,其根本原因还是“00 后”这一批大学生与“80 后”和部分“90 后”的观念有明显差异。专科、普通本科和双一流本科学生之间个人的能力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学历的高低是企业在人员招聘过程的重要考量因素。(一)人才市场供需失衡我国现阶段处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阶段,企业转型阶段对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求相当大,尤其是技术型人才的缺乏会让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带来消极影响。对于高校的一些工科类专业而言,现在的应届大学生在学校被教授的课程,已经无法跟上企业产业升级迭代的步伐。学生在技术技能方面没有足够的认知度,尤其是新入职的大学生在技能方面不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企业在招聘中无法招到足够的符合要求的人员,从而出现大量的岗位空置。这一现象集中出现于中小企业中,因为人才供求失衡,导致人员不好招,员工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并掌握技术技能后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在跳槽成本低且对企业没有依赖度的情况下,导致企业留不住人才,从而陷入人才慌的境地。初入社会的大学生不能对自己的就业期望过高,不然过度自信只会让自己在求职路上不断碰壁。在选择岗位时,应该从自身能力出发,将自身的升值空间、未来职业前景、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放在首位,往后再依靠工作上的经验积累,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二)学生职业观念的变化“00 后”大学生与“90 后”相比,在城市工作地与求职方向的选择上存在一些较大差异。首先,对普通大学生而言,城市的规模与繁荣程度的不同,会使自身的工资预期值有很大的差距,工作城市越是一线城市,其预期收入越高,并且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但是也意味着其生活成本更高,房屋和汽车这类生活费用会让年轻人的生活变得压抑。其次,“00 后”在招聘中一般聚焦于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等方面,对工作以外的个人生活非常看重,加班文化是他们比较难以接受的事。“00 后”更多地关注自我个性和价值的展现,拒绝内卷。除此之外,“00 后”的学生家庭,父辈借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经济条件相比以往有了大幅提升,家长一般会给予经济方面的帮助以减轻孩子就业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其能更加自主地选择就业。事实上,在每年举行的招聘考试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岗位只招聘应届毕业生,这是为了有效保障工作技能和经验欠缺的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权益。三、提升大学生就业效率的对策(一)及时有效传递就业信息新媒体作为信息媒介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2。就业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更加强调时效性。借助当下年轻人常用的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上千万次的转发与分享。与线下的校园招聘不同的是:它可以跨地区进行信息发送和交流,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地招聘的局限性,以及跨地区招聘的时间和交通成本,同时让学生在工作选择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当前,新媒体的出现促使就业群体参与到互动中,并能够快速从大量信息中寻找出适合自身的有用信息,这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当下,在对工作信息筛选的过程中,不能对薪资、单位条件等要求过高,应对自身进行客观定位,适度地调整,将职业发展放在首位才是最为重要的。(二)学校教育应以学生就业为先导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满足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需求,从 1999 年开始我国不断加大高校的扩招力度。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呈现逐年上涨趋势,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123就业与保障 2022.12速度远远没有跟上毕业生数量,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高中的应试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已经难以适用,大学往往奉行“严进宽出”的政策,学生在空闲时间可以自行安排学习与生活,如果个人缺乏自律意识,很容易陷入迷惘状态,所以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职业规划教育非常重要。有些高校对待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并未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导致学生毕业时对自身职业发展没有清晰的定位。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学科,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走向。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落到实处,同时引入心理学等科目的专业教师共同疏导学生招聘的心理压力,从而让毕业生清楚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目前,高校的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工科类专业表现比较突出,其中有些课程的专业内容明显过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当对其进行更新。我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的阶段,设备更新换代需要大量的技术熟练工人,而学校目前所教授的理论与时下更新换代后的技术不相适应,这也是学生们到企业实习期间,无法快速上手操作的原因。目前,企业缺乏大量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这一现象在沿海发达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招工难”与“就业难”这一矛盾,也表明教育应适当向就业侧重。国内的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是专业课程教育方面,要让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相匹配,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为国家的制造业转型发挥重要作用。(三)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侧重于实践技能与工作能力的培养。2019 年通过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目前,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但还是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其根本原因还是观念问题,家长和学生在学校的选择上更加青睐于本科院校,哪怕只能就读民办本科也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这也充分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德国经历二战后能够实现国内经济的快速腾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教育模式。德国的教育实行大学与职业教育分流的方式,其中职业学校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在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和工艺知识学习与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课程学习相结合的教育制度,能够让学生毕业时掌握先进的技术,为企业提供合格的职业型人才。学生进入企业能迅速发挥专业的技能,而长年的技术积累能让其尝试技术方面的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大的经济效益。事实上,欧美国家之所以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领导地位,一部分原因就是工业技术的创新,通过知识产权和专利攫取高额的利润值,并将财富用以维持本国高额的社会福利。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个人就业需求与企业工作岗位客观需求的结合,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的转型。要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