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教案
7数HK上
HK
七年级数学 上册/HK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知识的圣殿 学生的盛宴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1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第1课时 正数和负数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正负数的实际意义.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重点】
理解正负数与0表示的量的意义.
【学习难点】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到负数存在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正数可以在正数前加“+”号或省略不写.负数前面的“-”号不能省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1、2、3、…;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或小数.所以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但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就够用了吗?
答:不够.
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在《天气预报》中我们看到了哈尔滨、北京、上海三个城市某天的温度表示,如果没有播音员的解说,你能明白这些数的确切含义吗?
答:哈尔滨-15℃表示零下15℃;北京-1℃表示零下1℃;上海10℃表示零上10℃.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答:如3、、100等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3、-15、-等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负数.正数前可加“+”号也可省略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范例: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9,18,-,-2.17,0.58,-8884,0,-15%.
解:正数有:18,0.58;
负数有:-9,-,-2.17,-8884,-15%.
仿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2是正数,但3不是正数 B.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含有负号的数就是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仿例2:(德州中考)-1,0,0.2,,3中,正数一共有3个.
注意:不能说带有“-”号的数是负数,如
-(-2)=2,-0=0.
行为提示: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引入正负数概念,不仅是为了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提示:变例1注意从相反意义理解.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变例:判断对错:
(1)不存在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 × )
(2)如果a是正数,那么-a一定是负数;( √ )
(3)带“-”号的数都是负数;( × )
(4)0℃表示没有温度.( × )
典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向东5米”与“向西10米”不是相反意义的量
B.如果气球上升25米记作+25米,那么-15米的意义就是下降-15米
C.如果气温下降6℃记作-6℃,那么+8℃的意义就是零上8℃
D.若将高1米设为标准0,高1.20米记作+0.20米,那么-0.05米所表示的高是0.95米
仿例1:(1)如果零上5度记作+5℃,那么零下5度记作-5℃;
(2)比海平面高50米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50米;比海平面低30米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30米;
(3)如果-5元表示支出5元,那么+10元表示收入10元.
仿例2:(1)存入银行2000元记作+2000元,-500元表示取出500元;
(2)如果盈利10%记作+10%,那么“-6%”表示亏损6%.
变例1:说明下面各句话的意义:
(1)温度上升+5℃; (2)温度下降-3℃; (3)支出+7.3元;
(4)向东走-70m; (5)后退+20m; (6)盈利-12元.
答:(1)上升5℃;(2)上升3℃;(3)支出7.3元;(4)向西走70m;(5)后退20m;(6)亏损12元.
变例2:课桌的高度比标准高2mm记作+2mm,那么比标准低3mm,记作什么?现有5张课桌,量得它们的尺寸比标准高度高+1mm,-1mm,0mm,+3mm,-1.5mm,若规定课桌的高度比标准高度最高不能超过2mm,最低不能低于2mm,问上述5张课桌中有几张合格?
解:记作-3mm;有4张合格,+3mm不合格.
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正数和负数
知识模块二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分类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能够把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会把各数填在相应的数集里.
【学习难点】
有理数的分类.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转化为分数.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答:如0.5、0.3、2等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3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负数.0既不正数,也不是负数.
2.为什么要引入负数?
答:是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小学学过的整数,在引入负数后可以称为什么?你认为整数分为哪几类?
答:0和正整数;整数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4~P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引入负数后,整数分为哪几类?分数分为哪几类?
答:整数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负分数.
问题2:什么是有理数?
答: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典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4是负有理数 B.0不是整数
C.是正有理数 D.-0.55是负分数
仿例1:在-,,0.52,0四个数中,有理数的个数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仿例2:在下列选项中,既是分数,又是负数的是( C )
A.845 B. C.-0.125 D.-72
变例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3.14既是负分数,也是有理数 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21既是负数,也是整数 D.-π既是负数,也是有理数
变例2:在9,2016,-2017,4,0,-,-3.6中,正整数有9,2016,负分数有-,-3.6
变例3:已知下列各数,请按要求填空.
-,-6,0,+2,-,,-2.8,+0.75
(1)正数:+2,,0.75; (2)负数:-,-6,-,-2.8
(3)整数:-6,0,+2;__ (4)分数:-,-,,-2.8,+0.75
(5)非负有理数:0,+2,,+0.75
注意:如果一个数能化简,则化简后进行归类,如300%,;如果小数能化成分数,则小数作为分数进行归类.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阅读教材P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有理数的分类是怎样的?
答:(1)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
有理数 (2)按有理数的符号分类
有理数
典例: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中:-7,3.01,300%,-0.142587,0.1,0,,-,32,,-15%.
(1)正整数:{,32,300%,…};
(2)分数:{3.01,-0.142587,0.1,-,,-15%,…};
(3)正有理数:{3.01,300%,0.1,,32,,…};
(4)负有理数:{-0.142587,-,-15%,-7,…}.
仿例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圈中:
0,-85,,112,-8.7,0.3,1,-3,-,π.
仿例2:把下列各数进行适当的分类(至少两种分类方法):
-3.5,,-4,0,1.6,7,-,+15,-3.1.
解:分类方法(1):分为整数和分数.
整数:-4,0,7,+15;分数:-3.5,,1.6.-,-3.1;
分类方法(2):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1.6,7,+15;零:0;负有理数:-3.5,-4,-,-3.1.
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有理数的意义
知识模块二 有理数的分类
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第1课时 数轴
【学习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学习重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学习难点】
数轴上的点与数轴的关系.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一个点表示.
每一个正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一个点来表示,每一个负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原点左边的一个点来表示,0用原点表示.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如何分类?
答: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有理数 有理数
2.以下关于0的说法,正确的有②③④⑤.(填序号)
①0是正整数;②0是自然数;③0是有理数;④0是整数;⑤0是非负数;⑥0℃表示没有温度.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7~P8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数轴?数轴三要素是什么?
答: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问题2:画数轴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答:①先画一条水平直线;②确定正方向(一般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③规定原点;④取适当的单位长度.
典例:画出数轴并把下列各数:-3.5、2.8、-0.6、1、-2、-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如图所示.
仿例: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解.A点表示-4.5;B点表示0;C点表示2;D点表示5.5;E点表示-1.5.
变例1: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D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变例2:A为数轴上表示-1的点,将A点沿数轴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B点,则B点所表示的数为( A )
A.-3 B.3 C.1 D.1或-3
说明:数轴画法步骤:先画好数轴,再根据题目条件,确定点的位置.
整数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三类.
提示:变例让学生想清楚墨水盖住的正整数、负整数各有多么个,不要漏掉0.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变例3:数轴上的A点所对应的数为-3,B点所对应的数为5,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为8.
典例:小明、小兵、小颖三人的家和学校在同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星期天老师到这三家进行家访,从学校出发先向东走250m到小明家,后又向东走350m到小兵家,再向西行800m到小颖家,最后又向东走200m回到学校.
(1)以学校为原点,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小明、小兵、小颖家的位置;
(2)小明家距离小颖家多远?
(3)这次家访,老师共行了多少千米的路程?
解:(1)以向东为正,100m为单位长度,可建立数轴如图:
(2)小明家距离小颖家450m;(3)250+350+800+200=1600(m)=1.6(km).
答:这次家访,老师共行了1.6千米的路程.
仿例:一只蚂蚁从原点O出发,它先向右爬行了3个单位长度到达A点,又向右爬行了2个单位长度到达B点,然后再向左爬行下7个单位长度到达C点,画出数轴并写出A、B、C三点所表示的数.
解:如图所示:
点A表示+3,点B表示+5,点C表示-2.
变例:一滴墨水滴在一条数轴上,根据图中标出的数值,请判断墨水盖住的整数有多少个?
解:观察数轴可知:墨水在原点左侧盖住的整数有80个,右侧盖住的整数有82个,共162个整数.
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认识数轴、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知识模块二 数轴的应用
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相反数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能求出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
2.能够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对多重符号进行化简.
【学习重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进行相关的化简.
【学习难点】
对相反数意义的理解.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说明:首先观察两数只有符号差别,得出相反数的定义,再结合数轴理解互为相反数是到原点距离相等,且符号不同的两数.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理解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要取某数的相反数,就在某数前加“-”号即可.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数轴?数轴三要素是什么?
答: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画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点:2与-2,4与-4,与-,请同学们思考:
(1)上述这三对数有什么特点?
(2)表示这三对数的数轴上的点有什么特点?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9~P10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相反数?相反数表示的是几个数的关系?
问题2: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有怎样的关系?0的相反数是什么?
答: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是0.相反数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典例:-2015的相反数是2015,-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0;-(-2)的结果是2.
仿例1:如图所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是( C )
A.A和C B.A和D
C.B和C D.B和D
仿例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1的点有两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仿例3: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并将这些数连同它们的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0,-5,+,-2.8,7,+12.
解:相反数:10,5,-,2.8,-7,-12.
说明:多重符号化简方法遵循“负负得正,正号省略”的原则.
知识链接:+(-a)=-a;-(-a)=a.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阅读教材P10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a的相反数是什么?如何取一个数的相反数?
答:a的相反数是-a,取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加上“-”号即可.
典例1:化简下列各式:
(1)-=4
(2)-(+6)=-6;
(3)-(+π)=-π;
(4)-(-1.5)=1.5.
典例2:-(+8)是8的相反数,-的相反数是-
仿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
B.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C.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D.数轴上原点两边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
仿例2: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向左移201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它的相反数对应的点,则这个数是1007.
仿例3:若a=3.5,则-a=-3.5;若-x=-(-10),则x=-10;若m=-m,则m=0.
变例:已知数a小于它的相反数,且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等于3,将该点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数的相反数是多少?
解:a=-3.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2,+2的相反数为-2.
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相反数的概念
知识模块二 多重符号的化简
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时 绝对值
【学习目标】
1.理解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概念,熟悉绝对值符号.
2.几何意义的作用,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绝对值.
【学习重点】
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学习难点】
对绝对值意义的理解.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已知绝对值求某数的双解情况.
说明:典例|a|+|b-2|=0中,理解|a|≥0,|b-2|≥0,其和为0,必须|a|=0,b=2.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相反数?什么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答: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2.如何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答: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号,即得这个数的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11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绝对值?0的绝对值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
问题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
答: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a的绝对值.记作|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典例1:计算:|-3.7|=3.7;-(-3.7)=3.7;-|-3.7|=-3.7;-|+3.7|=-3.7.
典例2:(1)①|+8|=8,|12|=12;
②|-6|=6,|-15|=15;
③|0|=0.
(2)根据(1)中的规律发现:不论正数、负数和零,它们的绝对值一定是非负数,即|a|≥0.
仿例1: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A )
A.|4| B.-4 C.±4 D.
仿例2:|-10|是数轴上表示-10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变例1:绝对值是5的数有两个,是5和-5;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为4,则这两个数分别为2和-2.
变例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这个数是非负数;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这个数是非正数.
典例1: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D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无数个
典例2:若|a|+|b-2|=0,则a=0,b=2.
典例3:(1)绝对值是4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2)绝对值是0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3)绝对值是-5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解:(1)两个;4和-4;(2)一个;0;(3)0个.
知识链接:理解|a|≥0.
|a|有最小值为0.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仿例1: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 )
A.和- B.和
C.和- D.和
仿例2:(1)若a=-2,b=-3,则|-a|+|b|的值为5;
(2)若x与2互为相反数,则|x|+2=4.
仿例3:(1)当x=0时,|c|+5取最小值,这个最小值是5;
(2)当a=2时,36-|a-2|取最大值,这个值是36.
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绝对值的意义
知识模块二 绝对值的性质
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有理数的大小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获得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教学活动经验.
2.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会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学习重点】
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学习难点】
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绝对值?
答: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2.正数、负数、0的绝对值分别是什么?
答: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14~P1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如何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正数与负数比较谁大?0与负数比较哪个大?
答: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体会右边的数总比左边大.
学习笔记: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典例:如图所示,根据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比较a、b、c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
A.a>b>c B.a>c>b
C.b>c>a D.c>b>a
仿例1:数a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a、-a、-1的大小关系是( C )
A.-a<a<-1 B.-a<-1<a
C.a<-1<-a D.a<-a<-1
仿例2: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连接各数.
-1.5,-0.5,-3.5,-5.
解:将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
从数轴上可看出:-5<-3.5<-1.5<-0.5.
阅读教材P1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两个负数怎样比较大小?
答:可在数轴上比较,也可根据“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来比较.
典例:比较大小:
(1)-2.1<1; (2)-3.2>-4.3;
(3)-<; (4)-<0.
仿例1:比较-、-、的大小结果正确的是( A )
A.-<-< B.-<<-
C.<-<- D.-<-<
仿例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3)与|-2|;
解:∵-(-3)=3,|-2|=2,
∴-(-3)>|-2|; (2)-(-6)与|-6|.
解:∵-(-6)=6,|-6|=6,
∴-(-6)=|-6|.
变例:整数x满足|x|<3,则x=-2、-1、0、1、2,负整数x满足3<|x|≤6,则x=-4、-5、-6.
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知识模块二 用法则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有理数的加减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学习重点】
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习难点】
有理数的加法中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
行为提示:通过情景引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
说明:学生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一个有理数由符号与绝对值两部分组成,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情境: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一只小熊在一条数轴上移动:
(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2)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3)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4)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6)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思考:“一共”的含义是什么?若设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你能写出算式吗?
解:一共的含义是两数相加.
列出算式分别为:(1)(+5)+(+3)=+8;(2)(-5)+(-3)=-8;
(3)(+5)+(-5)=0;(4)(+5)+(-3)=+2;(5)(+3)+(-5)=-2;
(6)(-5)+(+0)=-5.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17~P19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
典例:计算:
(1)(+2)+(+5)=7; (2)(-2)+(+8)=6;
(3)(-2)+(-5)=-7;__ (4)+=1.
仿例1:已知数5和-4,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1,两数和的相反数是-1,两数和的绝对值是1,两数绝对值的和是9.
仿例2:潜水艇原来停在海面下500米处,先上浮150米,又下潜200米,这时潜水艇在海面下550米处.
仿例3:计算:
(1)+;
解:原式=-
=-; (2)(+8.6)+.
解:原式=0.
学习笔记:
提示:几个有理数相加先将同号的数分别相加,再将异号两数相加,较为简便.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典例:(宁波中考)杨梅开始采摘啦!每筐杨梅以5千克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记录如图,则这4筐杨梅的总质量是( C )
A.19.7千克 B.19.9千克 C.20.1千克 D.20.3千克
仿例1:若|x|=3,|y|=5,则x+y的值为( C )
A.±8 B.±2 C.±8或±2 D.不能确定
仿例2:绝对值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的和等于0.
仿例3:a是最小的正整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数,则a+b+c=0.
仿例4:已知两个数5和-8,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2
仿例5: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行驶的路程(单位:千米)为:+10,-3,+4,+2,-8,+13,-2,+12,+8,+5.
(1)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
(2)若每千米耗油0.2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
解:(1)+10+(-3)+4+2+(-8)+13+(-2)+12+8+5=41(千米);
(2)0.2×(10+3+4+2+8+13+2+12+8+5)=0.2×67=13.4(升).
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知识模块二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应用
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减法运算.
2.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以及减法化为加法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学习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有理数减法运算先把减号变为加号,再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注意两变要同时进行,将减号变为加号,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后,再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运算.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