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地理距离到“制度距离”_...化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测度_王雨.pdf
下载文档

ID:348461

大小:1.97M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理 距离 制度 影响 机制 空间 效应 测度 王雨
规划研究【文章编号】1006-3862(2022)12-0112-10112 城市发展研究 29 卷 2022 年 1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9 No.12 2022从地理距离到“制度距离”:区域一体化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测度王 雨1,2 张京祥2,周子航3(1.清华大学 建筑学院,北京,100084;2.南京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南京,210093;3.香港中文大学 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香港)【摘要】随着国家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格局等区域发展要求的提出,破除区域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成为新时期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区域要素流动是包含规模与方向两个维度的矢量模型,基于此,构建了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二维象限下的影响机制框架,根据行政区划的边界划分属性与资源配置属性,将制度距离分为边界制度距离与资源制度距离两种类型。进一步在边界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对两种距离的区域空间效应进行了测度,以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首要制约因素分别为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2)都市圈边界作为一种非刚性的区域划分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3)对于不同的要素类型而言,人流要素受到两种距离的阻碍作用更强,而资金流要素的流动都更为自由;(4)资源制度距离对资金流要素的影响大于对人流要素的影响。【关键词】制度距离;区域一体化;空间效应测度;长三角;珠三角【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创新空间的生成机制与空间供给研究 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No.52078245)通讯作者:张京祥(1973-),男,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区域治理与规划。Email:3593786 。0 引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发展造成的“时空压缩”大大加速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1,引发了“地理终结(the End of Geography)”论等观点的提出2-4。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等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在地理空间维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5。但目前阻碍我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行政壁垒仍未被完全打破6,尤其是在国家提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格局的大背景下,必然要求进一步破除制约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壁垒。区域一体化是要素跨域流动的额外成本逐渐接近于零的区域经济空间现象,表现为各类要素媒介的高度自由流动7,8。传统的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研究主要关注地理距离对要素流动规模的影响,如引力模型9,10、城市流模型11,12等认为空间相互作用力(要素流动规模)随地理距离增加而衰减。近年来,西方学者对区域一体化的研究视角逐渐从地理因素转向了对政治等制度因素的关注。相比于传统的地理距离,制度建构下的区域边界也构成了某种“非线性的贸易成本”13。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的学者首先提出了“制度距离”的概念,用以解释国家之间制度环境差异对跨国经济行为的影响。在区域经济空间分析中,我们可以认为“制度距离”是地方之间的制度差异对跨界要素流动的影响,“制度距离”的存在将导致某一地区生产要素扩散到另一地区时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目前国内外从制度视角对区域空间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如“行政区 经 济”14-16、“制 度 邻 近 性(Institutional Proximity)”17,18、“制 度 厚 度(Institutional Thickness)”19等理论,但尚未建立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双重作用下区域一体化研究的统一框架。21世纪末,西方学者提出“边界效应(Border Effects)”理论,对行政区边界的阻碍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定量测度20,21,但仍然存在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解释变量存在争议等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地理空间和制度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地理距离、制度距离对区域要素流动的影王雨等:从地理距离到“制度距离”:区域一体化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测度规划研究城市发展研究 29 卷 2022 年 1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9 No.12 2022113 响机制,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解释框架与本土化理论模型。同时构建制度距离影响强度的测度模型,结合多源大数据对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完善区域经济空间分析中制度因素的定量研究。1 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机制 城市之间要素流动的规模和方向综合反映了城市空间联系特征22,区域要素流动可被视为具有规模与方向的矢量模型。其中,要素流动规模表现为来往于两城市之间的要素流量总和,要素流动方向表现为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要素流入与流出的差异。因此,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对区域经济空间的影响机制也应分规模与方向两方面进行讨论(图 1)。本文所关注的制度距离主要是行政区划制度对区域经济空间的影响,行政区划边界的刚性限定与行政层级干预下的资源配置是行政区划的两个核心内涵,因此可将制度距离分为边界制度距离(如行政区划边界、都市圈边界、户籍制度门槛等制度空间范围差异)与资源制度距离(如不同行政层级的优惠政策、资金拨付、基础设施等制度资源差异)两种类型。其一,要素流动规模随着两种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地理距离越大或边界制度距离越大,要素流动的交通成本或制度成本越高;其二,要素流动方向一方面受到城市之间人口、经济规模差距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行政级别差差异的影响,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往往占有更多的制度资源来吸引包括土地、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23,从而扭曲了要素流动的方向。因此,边界制度距离对双向的要素流动规模都会抑制,而资源制度距离往往导致各类要素单向流入制度资源较为优越的一方。图 1 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对要素流动模型的作用机制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此外,区域一体化是动态发展的,城市群发展的实质就是从空间布局到制度整合的不断推进的过程24,交通基础设施等物质空间的完善较容易推动,而制度体系的健全通常滞后于物质空间的建设(图 2)。交通工具通过压缩时间距离来改写地理空间距离25,交通网络越发达时,地理距离对要素流动的阻碍作用越小;反之,地理距离的阻碍作用越大。区域一体化配套政策越完善,跨市的制度壁垒越小,即边界制度距离越小;反之,边界制度距离越大。城市之间的行政等级差距越大,受制度支配的资源分布越不均衡,即资源制度距离越大;反之,资源制度距离越小。因此,对于范围尺度较大的城市群来说,则需通过制度设计来克服地理空间距离的衰减效应。图 2 地理距离与空间距离二维象限下的区域一体化进程资料来源:作者绘制2 空间效应测度方法与数据来源2.1 研究方法 基于上述矢量模型与二维象限的理论框架,进一步从要素流动规模和要素流动方向两方面构建两个定量模型,对区域人口要素与资金要素流动受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阻碍的程度进行测度。假设 i地和 j 地是区域内的两个城市,从 i 地到 j 地的人口迁徙数量和资金流动规模分别为 Lij和 Vij,从 j 地到 i 地的人口迁徙数量和资金流动规模分别为 Lji和 Vji,两地之间的人口要素、资金要素流动规模总量分别为 SL和 SV,两地之间的人口要素、资金要素流动规模差距分别为 DL和 DV(表 1)。规划研究王雨等:从地理距离到“制度距离”:区域一体化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测度114 城市发展研究 29 卷 2022 年 1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9 No.12 2022表 1两地之间的要素流动水平测度要素类型i 地到 j 地j 地到 i 地流动规模(双向和)流动方向(双向差)人口要素LijLjiSL=Lij+LjiDL=|Lij-Lji|资金要素VijVjiSV=Vij+VjiDV=|Vij-Vji|资料来源:作者绘制2.1.1 两种距离对要素流动规模的空间效应测度既有研究中对边界效应的度量多采用改进的重力模型26。McCallum 开创性地将重力模型引入边界效应研究27,其模型表达如式(1):lnMij=c+lnYi+lnYj-xdij+dummyij+ij(1)式中,Mij变量的取值为区域 i 运往区域 j 的货物运输量,Y 为地区的 GDP 总量,dij为两地区间的地理距离。同时设置一个关于边界的虚拟变量 dummyij来衡量这种效应,当两地区同属一个国家时,取值为 1,反之为 0,其系数 衡量的就是边界效应20。由于边界效应来自经济学的概念,模型主要采用货物商品的运输量作为因变量。在区域经济空间分析中,因变量可替换为人口流量与资金流量(即分别为式(2)、式(3);自变量 Y 可综合考虑 GDP 与人口总量(式(4);有关边界的虚拟变量可替换为城市边界、都市圈边界、省(直辖市)边界等,以衡量边界 制 度 距 离 对 要 素 流 动 规 模 的 影 响,基 于McCallum 的思路建立回归方程:ln(Lij+Lji)=c+lnYi+lnYj-xdij+cityborder+megalopolisborder+provinceborder+ij(2)ln(Vij+Vji)=c+lnYi+lnYj-xdij+cityborder+megalopolisborder+provinceborder+ij(3)Yi=GDPi Popi(4)其中被解释变量 ln(Lij+Lji)、ln(Vij+Vji)分别 为 i地区与 j 地区之间的人口和资金要素流动规模,Yi、Yj为地区的城市规模(以地区生产总值与年末户籍人口数的乘积开根号得到),dij为两地区间的地理距离(即两城市质心点之间的欧氏距离),其系数 x衡量的是地理距离的影响强度。核心解释变量包括城市边界 cityborder(相同行政级别取值为 0,否则为 级 别 差 值1、2、3等)、都 市 圈 边 界megalopolisborder(两地区在同一都市圈内取值为 0,否则为 1)与省(直辖市)边界 provinceborder(两地区在同一省份内取值为 0,否则为 1)三个虚拟变量(图 3),其系数、与 显著为负时,则说明存在边界制度距离,其绝对值的大小用以衡量各类型边界制度距离的影响强度。对于核心解释变量中城市边界的量化,参考王成龙28、李伟军29、王如玉等的研究30,对城市行政级别进行设定。目前中国城市的行政级别分为 6级:准国级、正省级、副省级、地级市、县级市、副县级市。例如,上海为正省级,赋值为 3;南京、杭州为副省级,赋值为 2;一般地级市赋值为 1。城市边界为两地区行政级别差值,例如上海与南京的城市边界制度距离为 1,南京与舟山的城市边界制度距离为 2。图 3 边界类型设置规则示意资料来源:作者绘制2.1.2 制度距离对要素流动方向的空间效应测度进一步测度要素流动方向受到制度资源差异的影响,主要考察两地之间要素流入与流出的差异。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LOP)模型通过计算两地间的价格差异指数衡量边界效应31,其模型表达如式(5):|ln(Pi/Pj)|=+Disij+Borderij+Xij+ij(5)|ln(Pi/Pj)|是对地区 i 和 j 之间的价格比值取自然对数,同样建立了边界的虚拟变量 Borderij 32。在区域经济空间分析中,因变量可替换为人口流量与资金流量(即分别为式(6)、(7);边界虚拟变量可替换为城市行政层级差异,参照上述模型初步建立回归方程:|ln(Lij/Lji)|=+cityborder+Xij+ij(6)王雨等:从地理距离到“制度距离”:区域一体化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测度规划研究城市发展研究 29 卷 2022 年 1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9 No.12 2022115|ln(Vij/Vji)|=+cityborder+Xij+ij(7)被解释变量|ln(Lij/Lji)|、|ln(Vij/Vji)|为两地区之间人流量或投资额之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