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唐人七绝诗浅释
东南
诗学
传承
传统文化
唐人
七绝
诗浅释
成书
张春晓
年 月第 卷第 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从东南诗学传承到传统文化普及 以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成书为例张春晓 杨园园(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摘 要 从七绝诗论到唐人七绝诗浅释,沈祖棻在师承胡小石、传承东南诗学传统的同时,走出了自己的学术道路。她重视内容与形式,在传统学风与现代规范之间相互取鉴。当受众从课堂的学生转化为社会读者,她将视听体验最大限度地通过文字进行传播。她秉承着自觉的文化传承意识,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研究生涯中,撰写出各具特色的教案与书稿,终将之转化为经典的文化普及读物。这既是其个人的学术进益与价值实现,也是从学术传承到文化普及的经典案例,更是一代东南学人孜孜以求兼具传承与普世意义的写照。关键词 沈祖棻 唐人七绝诗浅释 东南诗学作者简介 张春晓,安徽桐城人,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诗词学。程千帆:唐人七绝诗浅释后记,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 页。刘庆云:读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杂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第 期;忆王孙(孙小多):拜瞻遗墨想风标 由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手稿想到的,传记文学 年第 期。胡小石:唐人七绝诗论,胡小石:胡小石论文集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 页。另据 年 月 日中央日报(南京)第 张第 版:金陵大学增设国学特别研究班。年 月 日金陵大学校刊 期:“中国文学系增开高等国学课程,招收国内各大学文史哲学系毕业生”。金大校报刊第 号(民国 年 月 日):“文学院于去秋创办国学研究班,实辟东南各大学之新纪元。”(金陵大学史料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可知金陵大学第一期国学研究班成立于 年秋,吴伯匋记为春天当误。唐人七绝诗浅释是沈祖棻最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程千帆在其后记中介绍这是“以她的三种手稿作为底本整理出来的”。三种底本究竟为何,一直为学界所关心。刘庆云、孙小多对此均有所阐发,然而囿于所见材料尚有未明之处。本文则在详尽把握课程讲义、写作手稿的基础上,通过释清唐人七绝诗浅释的成书历程,溯清其与东南学术的传承关系,并探析其从教研成果转向传统文化普及的路径。一、手稿:东南文脉与各稿规制从 世纪 年代至 年代,沈祖棻共撰有七绝诗歌文稿三类计 种:.七绝诗论手稿;.唐人七绝诗手抄油印竖行本唐人七绝诗手抄油印横行本唐人七绝诗武汉大学印刷厂横行排印本;.唐人七绝诗分析练习簿本唐人七绝诗浅释稿纸本。七绝诗论手稿、唐人七绝诗讲义、唐人七绝诗浅释手稿,作为唐人七绝诗浅释成书的三类底本,代表了沈祖棻七绝诗歌研究的三个阶段。(一)七绝诗论手稿:东南诗学的渊源与传承七绝诗论手稿为线装手定,全文近 万字。除“特质第三”采用钢笔书写外,其余皆为毛笔书写,时见涂抹,亦有程千帆修改痕迹。全书体例完整,目录分“渊源第一”“家数第二”“特质第三”“格律第四”“制作第五”“类别第六”,其中“类别第六”实缺。全稿采用文言文,无标点,引用诗话达 余种,述而未必论。七绝诗论与胡小石唐人七绝诗论有明显的师承关系。年,胡小石为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开设唐人七绝课程,吴白匋根据笔记整理出唐人七绝诗论,记“一九三四年春,小石师讲授于金陵大学研究生班”。是年秋,沈祖棻自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学习,其DOI:10.13916/ki.issn1671-511x.2023.01.009七绝诗歌的学术渊源当肇始于此。沈祖棻七绝诗论对胡小石唐人七绝诗论既有承继,又有创新。如胡小石唐人七绝诗论首次提出“勾勒字”的概念,将其归纳为 类 格。沈祖棻对此进一步拓展,“制作第五”列 格,以示学诗门径。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引言指出:“其二十四格与胡先生所述相同者近十种,举例和选诗各有侧重,足见师承有自而别具新意。”此外,胡小石唐人七绝诗论主要谈及七绝的体制、缘起,沈祖棻七绝诗论则从渊源、家数、特质、格律、制作五个方面详论七绝的源流发展、作家作品、形式特征、法式声律、创作楷式,讲授范围亦从唐人七绝延展至宋人乃至清人七绝。七绝诗学实为东南学术的诗学传统之一。胡翔冬与胡小石分别于 年、年毕业于两江师范学堂。年,胡翔冬自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成归国,被李瑞清聘为两江师范学堂教习。同年在李瑞清的引荐下,胡翔冬、胡小石一同受教于早已移居南京的陈三立。陈三立传授诗法主张从一体一家入手,进而融众家之长,故命胡小石专习唐人七绝,胡翔冬专习晚唐五律。年,胡小石担任金陵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胡翔冬也于 年秋受聘于金陵大学中文系。胡小石所授为唐人七绝诗论,胡翔冬所授“选集为八代,为唐,为宋,为主客图(清李怀民选)。专集为杜,为韩,为苏”,亦曾以诙谐语论七绝之作法,也曾为金大国学研究班开设“七绝诗论”课程。由此可知,七绝研究是自两江师范学堂而至金陵大学诗学研讨的传统。在师生交往中倡导创作,亦是东南诗学言传身教的重要方式。年,沈祖棻应邀到成都金陵大学中文系任教,正式接续了胡小石的七绝诗歌课程。程千帆在唐人七绝诗浅释 后记中说:“唐人七绝诗是她讲授过多次的一门专题课程,在金陵大学、华西大学和武汉大学都开设过。”七绝诗论手稿正是沈祖棻在四川讲授七绝时的课程教案。课程之余,她担任学生团体正声诗词社的指导老师,定期集会,继续发扬创作与研究并重的东南诗学传统。据刘彦邦回忆:“我记得这段时间聚会时,多半由沈子苾师为下次习作命题,因为程千帆师在一九四四年中秋后已应武汉大学之聘去乐山了。社员呈交的习作,沈师总是不惮其烦地仔细修改,好的加点加圈以至密圈,坏的批示疵病所在或不予圈点。发还以后,我们都能从沈师修改的词句或圈点中有所领悟。”对看吴白匋回忆胡翔冬事迹,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东南诗学传统一脉相承的点滴之处:“同学中之学诗者,苟有近作呈正,师必细加评阅,课室中言之不足,则命至其家,煮茗置酒,对谈终夕。偶改诸生诗一二字不就,往往终夜不寝以求之。必至妥帖而后已。”由是可知,东南文脉的七绝诗学源自两江师范学堂,在李瑞清推动下以陈三立为渊源,经胡小石和胡翔冬发轫于金陵大学,沈祖棻继以在诸多高校讲授七绝诗论,并传授创作之法,遂使东南学术这一诗学传统得到进一步地传承与发扬。(二)唐人七绝诗讲义:以优化教学为主要目标 年至 年,沈祖棻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对七绝诗论进行大幅度增删,以唐第 期从东南诗学传承到传统文化普及李江峰:民国学者的七绝体式批评及其方法论意义 以冯振、胡小石为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第 页。张春晓: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引言,张春晓主编、海盐县史志办公室编: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佘贤勋:翔师谈诗述略,曹辛华、钟振振主编,王爱荣、曹连观整理: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陈匪石佘磊霞诗文集,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年,第 页。“师论诗喜以诙谐语出之,尝记于白丝街楼上,一日,论七绝,师曰:七绝四句,譬如四个大兵,某也之作,如四个营混混,久吃钱粮。试一号令,步伐整齐,营规烂熟。非不佳妙,其如满面烟容,酒色淘虚何。以之作队仗则可,以之对劲敌则不可。某也之作,如向街头强拉得四个壮丁,一索拴之。各个非不精悍,惟皆倔头强脑,不受约束。偶呼开步,此左彼右,步伐不齐。师语未竟,吾曹莫不伏案抚胸,大笑哄堂。此虽戏语,然七绝之作法,尽于是矣。”(佘贤勋:翔师谈诗述略,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陈匪石佘磊霞诗文集,第 页。)据徐雁平考证,胡俊(翔冬)曾为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开设七绝诗论课程,课程题跋云:“七绝短韵,而其工至难。玆取唐贤名篇,分析说之,两宋诸作,交资参证焉。”(徐雁平: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述考,巩本栋、徐雁、陈晓宁主编:中国学术与中国思想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年,第 页。)程千帆:唐人七绝诗浅释后记,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第 页。刘彦邦:抗日战争中的正声诗词社,王留芳主编:正声诗刊四种,海盐沈祖棻诗词研究会重印,年,第 页。吴白匋:翔冬先生遗事,许志英主编:学府随笔(南大卷),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年,第 页。人七绝诗为名先后撰写修订了三种讲义。唐人七绝诗手抄油印竖行本的刊印时间应在 年左右。年 月,沈祖棻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次年秋为中文系 级和 级学生开设唐人七绝研究课程。与七绝诗论相比,油印竖行本由文言文转变为白话文,添加标点,繁简并存。全稿分为“引言”“唐人七绝诗钞”,整体框架和研究重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加强理论,保留了七绝诗论的大部分观点,同时减少引用。“引言”页,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古典诗歌内容、形式、格律上的特点,第二部分探讨七绝源流发展,第三部分阐明七绝在唐诗中的地位,第四部分论述初盛中晚各时期七绝的特点及其代表诗人,第五部分从和声、造句探究七绝形式上的规律。二是补充注释。“唐人七绝诗钞”共 页,选录作家 位,作品 首,以唐人七绝为主,辅以唐代七律、五代至宋人诗词作品为比对。所选诗歌附有简要注释,或介绍诗题、作者及诗中所涉人名,或释清典故、名物,或解释词义。唐人七绝诗手抄油印横行本刊印于 年前后,正文“唐人七绝诗钞”下有“沈祖棻录”字样。据刘庆云回忆:“年当我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即耳闻沈祖棻先生的才名直到大学四年级,沈先生为我们开设唐人七绝研究选修课,始得常睹风采。”她又指出:“讲义为油印本,因系三年困难时期所印,纸质粗糙而色黄,致有少数字迹模糊不清。”油印横行本确立了全新的诗选体例,即将诗钞中的作品明确分为正诗与附诗。选录作家与作品数量均有变化,正文诗歌附有简要注释,附录则多仅录作品,如杜审言赠苏绾书记后附有张敬忠边词、杜审言渡湘江、王勃蜀中九日三首诗歌。年 月,武汉大学印刷厂排印了唐人七绝诗,页眉上有“武汉大学讲义”字样,承袭油印横行本的内容,主要对所选作家作品以及注释内容进行微调。在武汉大学任教期间,沈祖棻以七绝诗论为基础,撰写了唐人七绝诗三稿讲义。先是在油印竖行本中添加了理论性较强的引言,又增加诗钞部分。继而在横行油印本中增设诗钞附录,明确了“先正后附,连类而及”的阐释形式。这既是高等学府教学与研究的产物,理论和作品并重、注重学生对细节的理解和接受,又奠定了唐人七绝诗浅释一书的基本框架和触类旁通的阐释方法。(三)唐人七绝诗浅释手稿:以完整书写面向社会 年代,沈祖棻决定将唐人七绝诗讲义进行修订,撰写唐人七绝诗浅释一书,由此产生两种手稿。第一种是练习簿本草稿,封面题为“唐人七绝诗分析”。簿本为中国文化用品公司湖北省公司出品,广元印制厂生产,规格为.厘米,每页 行。簿本用蓝黑色钢笔书写,间有圆珠笔、铅笔痕迹,字里行间时有涂抹修改。共撰写正诗 首,截止于白居易王昭君,并非足本。主要是对所选诗歌进行赏析,同时记录了诗话、诗选、序跋等文献资料,以及写作过程中参考的学术文章、随手记录的思考文字,尽管已经成文,但各部分仍相对独立,篇幅和最后成书差别较大,且较为凌乱。第二种是稿纸本誊清稿,书写于标准 格的信纸上,共 页,首页首行居中题“唐人七绝诗浅释”。使用蓝黑墨色钢笔正楷书写,与练习簿本相比修改痕迹较少,仍有繁简交杂的情况,但简体字比例更大,如“这”“时”等字已不再写成繁体。有一页为全稿目录和字数统计,记有正诗 首诗,共计.万字。其中司空图河湟有感、黄巢题菊花两篇未收入唐人七绝诗浅释出版成书。这一稿将练习簿本中相对独立、分散的内容连缀成文,形成以一诗为主、数诗附录的“先正后附,连类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唐人七绝诗手抄油印竖行本选录唐人七绝 首,唐人七律 首(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五代词作 首(孙光宪竹枝乱绳千结绊人深),宋人七绝 首(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 首、陆游剑南道中遇微雨、王安石州桥),宋词 首(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刘庆云:终身受益,永远怀念 忆沈祖棻先生,海盐县政协文教卫体与文史委员会编:沈祖棻研究文论集第一辑,年,第 页。刘庆云:读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杂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第 期,第 页。据刘庆云统计,唐人七绝诗手抄油印横行本“唐人七绝诗钞”部分选录作者 位,选录作品 首,附录作品 首(含宋、金、清人 首),合计 首。(刘庆云:读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