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走进
生物
课堂
欢迎同学们走进生物课堂,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二)研究对象:,(一)概念:,生物,一、生物科学,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本质区别呢?,二、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1.共同的物质基础:,生石灰:,小 麦:,CaO,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一切生物共有,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 酸:,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生命活动的决定者。,2.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除病毒外),病毒:,无细胞结构的生物,成分:,蛋白质,核酸,腺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常见病毒,感冒病毒,狂犬病毒,鸡瘟病毒,爱滋病病毒(HIV),SARS病毒,AIDS,(二)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1概念:,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2 过程:,3 实质:,自我更新,(三)生物体都具有应激性。,1概念:,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的一定的反应。,2、举例:,老鼠听见猫叫,,鱼饵投入水中,,植物根的向地性和茎的向光性。,立即躲进洞里。,招引许多鱼来取食。,(四)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几种动物和植物的年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五)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一)遗传:,上一代的特性和下一代的相同或相似。,如:,猫的后代都长胡须。,(二)变异:,上一代的特性和下一代或同代之间存在着差异。,如:,同一母猫得后代毛色各不相同。,(六)生物体都能适应和影响一定的环境。,1、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如:,枯叶蝶和枯叶,竹节虫和竹子,适应性:,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表现出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如:,青草地里的昆虫多数是绿色的。,生长在沙漠地带的仙人掌,叶片已演变成刺状,肉质茎有贮水功能。,适应性需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2、生物体能影响环境。,如:,地衣能适应在岩石上生活,又能分泌地衣酸使岩石产生裂缝。,蚯蚓能适应土壤生活,又能疏松土壤。,莲,既能适应水生环境,又能净化水质。,出淤泥而不染,土壤工程师。,钟乳石,思考:,钟乳石能越长越多,那它是不是生物?为什么?,取水池中发绿的水一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一些生物存在。说明确认它们为生物的依据:,有细胞结构;,有应激性;,能生长繁殖。,解剖镜下可以观察到:向水螅身体附近加入少许墨水,水螅体表会发出刺丝,这是生物体具有 现象的实例。,应激性,家鸡与原鸡相似,但产卵量远远超过了原鸡,这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和。,A、应激性 B、适应性C、遗传性 D、变异性,C,D,(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三、生物科学的发展:,1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内容: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21895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 物种起源。,主要内容:自然选择学说。,(二)、实验生物学阶段:,1900年,孟德尔遗传定律重新提出。,(三)分子生物学阶段:,1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首次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21953年,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主要研究:,蛋白质和核酸,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四、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请同学们阅读P46有关教材内容,并思考: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什么方面发展?什么是生物工程?你了解哪些生物工程?请列表说明。什么是生态学?根据你的生活常识,你了解哪些生态的例子?,(一)方向:,微观分子水平,宏观生态水平,(二)生物工程方面:,1概念:是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而兴起的 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也就是说,它以生物科 学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 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如DNA、蛋白质、染色体、细胞等,从而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2 成果:,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抗黄瓜花叶病毒基因,转基因鲤鱼,两系法杂交水稻,抗虫棉,用甘蔗、玉米秸秆等生产的酒精,超级菌,预防乙型肝炎,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在基因水平上对人类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培育抗病毒能力很强的烟草等农作物新品种,加快鲤鱼的生长速度,比三系法杂交水稻平均每公顷增产15,抗棉铃虫效果明显,取代石油,分解石油的速度比普通细菌快的多,净化石油污染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三)生态学方面:,2.世界五大问题:,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粮食危机,3.安徽省颖上县小张庄生态农业。,1概念:,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四)其他方面:,分子水平的脑科学研究,(一)要求:,1.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2.爱国思想与世界观。,3.掌握基本方法具有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初步的研究和创造能力。,(二)方法,1勤于思考、重在理解。,2重视研究过程和方法。,3重视实验和观察。,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谢谢大家!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