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共投资审计新路径探讨_任涛鹏.pdf
下载文档

ID:348204

大小:1.13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数据 背景 公共 投资 审计 路径 探讨 任涛鹏
(2023 年第1期)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共投资审计新路径探讨/任涛鹏摘要: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强审,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的运用,实现公共投资审计转型发展,是当前审计机关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立足新时期公共投资审计的实践发展,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公共投资审计发展的四个方面优势,并结合大数据背景下公共投资审计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提出大数据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中五个运用建议,对如何实现大数据背景下公共投资审计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大数据公共投资审计建议中图分类号:F239.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70(2023)01-0053-06作者单位:甘肃省审计厅一、引言自2020年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三重压力”持续增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消费遭受疫情反复冲击和出口边际放缓的背景之下,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已成为我国稳定经济增长的“压仓石”。当前,为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及挑战,党中央及各级政府把公共投资作为稳增长、促发展、防风险、补短板的重大政策措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一批事关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骨干工程,投资总量巨大,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公共投资审计如何更好履行促进公共投资健康、稳定发展的经济监督职责,如何更好促进有效发挥公共投资在稳经济中的基础作用,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有效执行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以抽样为基础,通过现场核查发现风险的传统审计方式无法解决上述问题,而大数据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公共投资审计目标,探索构建大数据公共投资全覆盖审计系统,借助数据分析技术,解决公共投资审计面临的现实问题。二、文献综述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广泛应用,给国家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影响,学者们也开始研究大数据技术对国家审计工作的推动、提升、完善作用。迈尔-舍恩伯格和库克耶(2013)在其代表作 大数据时代 提出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特点,重点阐述大数据时代处理数据理念的三大转变:以总体代替抽样,以模糊代替精确,以相关性代替因果性。刘碧湘(2013)提出大数据带给我们三个颠覆性观念:是全部而非局部,是模糊性而非精确性,是相关性而非因果性。王海燕(2013)认为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进步,基于账本的传统审计已成为过去,国家审计将走向以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网络信息以及其他数据资源为审计内容的大数据审计时代。秦荣生(2014)认为大数据技术促使国家审计发生三方面转变:审计方式由事后和有限审计转为持续审计,审计模式由过去抽样审计转为总体审计,搜集审计证据方式由依赖因果关系转为利用相关关系。顾洪菲(2015)针对我国开展审计数据分析的特点和需求,研究了大数据审计在数据平台、数据分析、数据处理三个方面的技术方法。郑伟等(2016)将大数据审计定义为:在大数据背景下,运用数据获取、分析技术,关联各类数据,发现审计疑点,经审计核实后形成审计结论的新型审计模式。53财务与会计财务与会计韩强(2015)认为当前被审计对象积累了海量的数据,结构、类型越来越复杂,现有的审计平台及方式仅能对标准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无法对异构数据进行多层次分析,分析能力较为落后。李洋(2020)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大数据技术在扶贫审计项目中的实际运用,论证大数据技术给扶贫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及改变,提出当前大数据审计技术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应对措施。湖北省审计厅财政审计处课题组(2016)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重点介绍了大数据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组织与实施、数据采集与整理、数据分析组织方式。文华宜等(2022)以社保基金大数据审计为例,提出“一个中心、三个平台”的社保审计大数据新路径,即搭建大数据中心集中审计所需数据资源,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开展集中分析,搭建大数据模型平台汇集审计思路,搭建大数据研究平台提供专业支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学者们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与传统审计相结合是未来审计的发展趋势。相关文献关于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运用的研究尚停留在审计总体理论研究阶段,间或有部分以案例为主的审计案例分析,但缺乏以系统的方式对大数据在审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且较集中在以结构化的标准数据类型为主的财政、社保、扶贫等审计领域,而对以非结构化数据的非标准化数据类型为主的公共投资审计领域如何开展大数据审计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将基于大数据技术,重点对公共投资审计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进行理论研究。三、新时期公共投资审计的实践发展公共投资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201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 指出,审计机关要“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全覆盖”。2022年新修订的审计法明确指出“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对其他关系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使用和建设运营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公共投资审计的内涵逻辑得到进一步扩展。(一一)审计对象的变化审计对象的变化新修订的审计法在继承原有条文“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其他关系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使用和建设运营情况”的新内容。在公共投资审计的传统领域之外,开拓了新领域新职责。(二二)审计内容的变化审计内容的变化在传统的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中,通常是基于造价审计的内容为主的项目结(决)算审计,审计内容较单一。新形势下公共投资审计更加注重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重大项目审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结算、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更加注重把握总体,揭示规律,研究和把握行业领域重大项目的特点特色;更加注重提炼总结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规律性问题。四、大数据背景下公共投资审计发展优势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信息化进程的新阶段。大数据技术是以数据为整体而非个别,借助数据分析技术,快捷高效获取高价值信息,其主要特点是快速、准确、高价值。当前的传统审计是基于抽样技术开展的鉴证活动,是一个由部分还原整体的过程,存在准确性差、效率低、无法还原整体的缺陷。而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审计无法准确、快速、全面还原整体的缺点,从而推动公共投资审计从传统的抽样审计转向以数据审计为基础的现代总体审计。(一一)大数据技术有助于降低公共投资审计风险大数据技术有助于降低公共投资审计风险传统审计风险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审计人员自身的风险。传统审计依靠自身职业判断与主观经验对审计内容进行分析、查验,因此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受审计人员职业能力、道德水平影响。二是方法风险。审计人员是基于抽样审计进行风险识别、风险披露,样本自身、抽取样本的方法均对审计结果有较大影响。在54(2023 年第1期)传统审计方式中存在审计人员错误抽取样本、错误判断,致使作出与事实不同甚至相反的审计结论的审计风险。传统审计受上述两部分因素影响,审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无法完全避免的。而大数据技术与传统审计相融合的新审计模式是以被审计对象全部数据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分析的。运用此审计模式,审计人员以计算机分析能力为基础,对所有数据及数据之间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推断,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避免审计人员主观判断、样本自身及抽样方法影响审计判断的审计风险。因此,这种大数据与传统审计相融合的审计新模式可以减少或避免出现重大审计错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准确性及审计公信力。(二二)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提高公共投资审计效率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提高公共投资审计效率传统的公共投资审计模式是以审计人员人工分析为基础,对项目决策、立项、审批、实施、交工、验收、运行等公共投资项目全过程进行审计分析。由于公共投资项目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部门多等特点,审计所需分析的资料往往是海量的。因此,这种以人工分析为主的传统公共投资审计模式现场审计时间过长、投入审计资源巨大、审计效率偏低、审计成本较高。与传统公共投资审计相比,大数据技术与传统公共投资审计相融合的新审计模式是以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为审计对象,以数据分析技术为审计方法的。与人工分析相比,具有分析速度快、分析效率高、投入成本小、形成的数据结果能够互通的优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由过去的单一结构化数据挖掘技术发展到非结构化数据多层次挖掘技术,这种技术进步为大数据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中广泛运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光学字符识别软件,识别、转换项目立项及概算批复文件、会议纪要等项目前期的字、词、句和段落,再通过检索技术对转换的项目前期资料进行检索分析,最后高效、准确发现项目前期存在的问题,相比传统审计模式中审计人员人工翻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建设用地报告及批复、初步设计报告及批复等几十份甚至上百份项目前期资料,有效节约了审计资源,大幅提高了审计效率。(三三)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实现公共投资审计全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实现公共投资审计全覆盖覆盖传统的公共投资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未进行前期数据分析、疑点筛查情况下,对单个公共投资项目进行现场审计。在此种传统审计模式中,受制于现有审计资源,审计人员仅能在一定时间内对单个项目进行审计,无法同时对多个公共投资项目进行全覆盖审计监督,审计监督存在盲区。与传统公共投资审计相比,大数据技术与传统公共投资审计相融合的审计模式是以多个公共投资项目全部数据为审计对象,以数据分析技术为审计方法,分析比对多个公共投资项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筛选出有价值的审计疑点,再由审计人员现场核实疑点,实现审计有的放矢,从而消除审计盲点,填补审计的“真空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审计人员可以在现场审计前对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的多个、甚至全部公共投资项目的主要造价指标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造价指标异常的项目进行重点审计,实现了对同地区、同类型的多个公共投资项目的审计全覆盖。(四四)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公共投资审计转型发展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公共投资审计转型发展新修订的审计法、审计署 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投资审计工作的意见 均对公共投资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投资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在传统公共投资审计模式中,一个投资审计部门每年仅能完成三至五个公共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无法对公共投资项目全覆盖、全过程审计,审计效率、审计质量已无法满足公共投资审计的新要求。因此,大数据技术与传统公共投资审计相结合已成为当前公共投资审计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大数据与传统审计相融合的审计模式中,审计人员可以运用SPSS工具将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和工商、社保等多部门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审查出运用传统审计方法无法发现的围标串标、非法转分包等问题,审计深度、审计广度、审计效率均得到较大提升,确保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公共投资更高要求落实到位。55财务与会计财务与会计五、大数据背景下公共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一一)大数据审计理念尚未完全树立大数据审计理念尚未完全树立当前公共投资项目正在面临深刻的变革,信息化推动公共投资领域由传统建造模式向智慧建造模式转变。但由于公共投资审计人员已习惯于传统审计工作模式,同时缺乏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审计人员对大数据审计存在畏难和抵触心理,公共投资审计尚未树立大数据审计理念。目前,大部分公共投资审计项目仍然停留在人工翻阅纸质文件、依靠审计人员职业判断与主观经验对审计内容进行分析、查验阶段,耗费了大量的审计资源和精力,审计效率低下。大数据总体分析、审计人员核实疑点的全新审计工作理念尚未建立。(二二)大数据审计制度设计还未完善大数据审计制度设计还未完善一是公共投资审计信息系统和数据口径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公共投资审计所需数据涉及项目立项、行业主管、土地审批、公共资源交易、施工等单位,数据类型、标准不一,数据之间无法兼容,不能实现信息交换,审计人员需投入大量时间对相关数据进行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