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锻造到酿造:公共艺术的范式转型与文化城市的分层构建_陈确.pdf
下载文档

ID:348034

大小:1.62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锻造 酿造 公共 艺术 范式 转型 文化 城市 分层 构建 陈确
282022 年第 6 期湖南包装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青 年 基 金 项 目(17YJC760006)。陈确(1984),男,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E-mail:2022-05-11从锻造到酿造:公共艺术的范式转型与文化城市的分层构建陈确CHEN QueFrom Forging to Brewing:Paradigm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Art and Hierarchical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City(School of Art&Design,Shandong 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300)摘要:基于数字化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生存诉求,公共性艺术表达的内部动因、外部背景和审美伦理都已异化。公共艺术应超越“锻造”的生产逻辑,拥抱“酿造”思维,向弱物质化、赋权公民个体、制度与教育、跨领域交互项目的范式转型。利用和拓展社会学的分层理论,通过联结不同的知识力量,团结不同的社会阶层,公共艺术的范式转型对标和推进了文化城市的分层构建,有助于文化城市的落地塑造,真正将艺术和人文作为助益人类生存弹性的要素。关键词:范式转型;分层;系统;弱物质;中介;软城市Abstract:Based on the digital lifestyle and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survival,the internal motivation,external background and aesthetic ethics of public art expression have been alienated.Public art should go beyond the forging production logic,embrace the brewing thinking,and transform into a paradigm of weak materialization,empowering individual citizens,system and education,and cross field interaction projects;By using and expanding the hierarchical theory of sociology,by connecting different knowledge forces and uniting different social strata,the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art benchmarking and promoting the hierarchical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cities are conducive to the shaping of cultural cities,and truly take art and humanity as the element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resilience of human existence.Keywords:Paradigm Transformation;Hierarchical;System;Weak Matter;Intermediary;Soft City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收稿日期:1 背景的演化与系统的嬗变长期以来,从艺术生产层面到城市建设层面,基本都是“锻造”思路,大量的艺术品、设计、建筑、物体、文化事件都像“插件”一样被一下一下地锤击进城市的肌体之中。这也是“点缀式”公共艺术和新类型公共艺术正在做的事情它们代表了当下公共艺术的主流范式。诚然,“锻造”的背后也有理论支撑,如场所营造理念、社会创新理论等。而城市人类最重要的生活容器正在遭受的挑战有目共睹。伴随着智慧城市、公园城市和海绵城市等技术维度的研究,人文艺术作为赋能城市发展的力量,也被引申出一种类型:文化城市。而公共艺术与文化城市又具有亲缘关系。往往在谈及如何塑造人文城市或文化城市时,公共艺术是如影随形的。如 2020 年 三联生活周刊 发起的三联人文城市奖就不乏雕塑家和公共艺术家的身影。问题在于:已有的表达形态和建设理念是否还适应时代诉求或在假装适用?由于系统背景发科技作家 Alex Danco 曾提出“创造新世界”的观点,旨在构建新世代的新使命。其立意是:世界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数字世界、现实世界、科技世界和文化世界正在复合变化和交叠生长。今天的事情之所以“看不懂”,是因为必须要跳到系统之外和持续用上帝视角俯瞰。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性问题,单边行动和线性思维无法克服,因为它太复杂了。就公共艺术来说,“锻造”思维下的公共艺术还在一遍一遍地“打铁”。这个打铁的动作逐渐异化为小圈子的利益和声名游戏。相比于“打铁”,人民更需要“熔炉”。延续“锻造”的逻辑,公共艺术能否衔接、回应新世界?我们无法乐观。公共艺术越来越倾向表现为与世界建立的“推拉关系”。无论基于“公共空间-艺术”还是“城市-人”或者“外部系统-内在精神”的路径,公共艺术都承担了关键的中间介质的一环。也就是说,当世界需要 3.0 的公共艺术时,2.0 的公共艺术看起来非常“呆傻”。大量的低水平重复生产,生态性与延展性普遍不够,精神议题、公共话题、文化引领与社会影响力不够在今天,具备公共效应的艺术性表达极为珍贵和重要。但公共艺术忘记了它引领社会价值、颠覆固化思维的使命,正在挥霍时代赋予它们的机会。它在创造对话、价值、智识、影响方面完全逊于大众传媒文化并呈投降姿态。而城市作为人类世界的生存堡垒,在最近发生的几次大危机中承受着深刻的压力。在未来的新世界,城市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还会有“城市”吗?是回到“物质建设的最高水准与社会人文发展的最坏状况”的罗马化城市,还是马克思所称赞的“以哲学、戏剧艺术、雕塑和体育竞技为代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的本质,在短短的几个世纪里对自然和人类潜在能力所做的发现超过了古埃及人或苏美尔人在长长几千年中的成就”1 的希腊化城市呢?总结了一下艺术系统内外的演变,会发现比较明晰的二元对立局面,例如在系统内部有“硬的构筑-软的体系”“物质/强物质-减物质/弱物质”“人/艺术/空间体验的交互-人/城市/价值体验的交互”等迭代;在系统外部,有“Web2.0 与互联网-Web3.0 与区块链”“碳基空间-硅基空间”“数字囚徒-生一系列变化,无论公共艺术还是文化城市,它们的组织立意、建设路径、价值愿景和整体范式都需要刷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陈确:从锻造到酿造:公共艺术的范式转型与文化城市的分层构建DOI:10.19686/ki.issn1671-4997.2022.06.006湖南包装第 37 卷 2022 年 12 月292 何为“酿造”3 如何“分层”图1 艺术系统内外的二元对立基于背景的演化和系统的嬗变,公共艺术的“范式转移”成为“刚需”无论对于公共艺术本体还是外部世界来说。范式转型(paradigm shift)又称范式转移,是托马斯 库恩(Thomas Kuhn)在他的著作 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 年)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门科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实验实践的根本变化。尽管库恩将这个术语的使用限制在自然科学中,范式转移的概念也被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以描述基本模型或事件感知的深刻变化。库恩认为“范式”有两种立意:“在第一个中,范式 指的是某个科学共同体成员的共同点,也就是说,共同体成员共享的整个技术、专利和价值观。在第二种意义上,范式是一个整体的单个元素,例如牛顿的原理,它作为一个共同的模型或例子代表了明确的规则,从而定义了一个连贯的调查传统。2”范式转型根植于技术的演变,“就像使用大脑求生的人类超越了身强力壮的猛兽,就像苹果推出的 iphone 取代了黑莓和诺基亚,就像新能源智能出行工具和无人驾驶正在取代燃油车,没有发生之前大众往往没有察觉或者认为只是噱头,而一旦发生就产生不可逆的变化,淘汰掉“旧钱旧知识人”3。范式转移也包括人心(文化)的转移,社会财富和创作母题会从中不断勃发。科技作者范阳认为下一代跟特斯拉和苹果一样伟大的科技公司可能会从以下 3 个主要的技术范式转移中产生:真实世界的人工智能(Real World AI Computing);合成生物技术崛起,人类社会进入后石油时代(Rise of synbio);人机交互的变革(Next human-machine interface)。这 3 点分别代表了智能进步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人性自洽的需求3。实际上它们都跟艺术和设计产生密切关联。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教授内里 奥克斯曼(Neri Oxman)将技术与生物学相联结,通过材料和方法论的创新,开创了材料生态学领域,呼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设计和建筑方式。建筑、产品和物体都可以像器官一样,可以通过计算“生长”、增材制造和生物增强,创建异构和多功能结构。猪工作室(Swine Studio)发明了气泡;莫里森工作室(Morison Studio)发明了碳纤维风筝;形式幻想工作室(Formafantasma)从产品、空间设计到规划、咨询,用知识研究打通了全链条障碍。无论材料的发明还是方法的发明,都属于知识的发明,也都连接了可持续生态议题4。在可见的未来,艺术的表达媒介、诉求、审美、价值观、责任、技术支持和规则发生异化并不奇怪。在 头号玩家 和 银翼杀手 2049 等电影中,那些垃圾场、披着一层尘埃的雕塑和灰黄的末世气象似乎是一种深沉的隐喻。基于外部世界的深刻变化和一些极端紧迫的问题,艺术的公共性表达必须转变范式和表征,在价值引领方面担负起责任。公共艺术要从物质建设、实体生产、凸显型事件为主导的“锻造”思维转变为无界的公共性表达、无形的文化艺术干涉、充分的跨领域混合协同、生长的时间复利赋能为主导的“酿造”思维。目前来看,主要暂含 4 个指向,即以全民美育和赋权大众为特点的教育、以公共艺术立法为代表的制度建设、鼓励跨界先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提出“注重人文城市建设”,代表着从经济型城市化向文化型城市化的重大战略转型。但如果不把文化城市的定义、模式研析清楚,其实践成就难有可持续性,甚至会更加纷繁芜杂。本文提出文化城市的分层构建是基于多种理解逻辑的“分层”:一是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传统分层;二是以布尔迪厄的 4 种资本与阶级理论为支撑的身份分层;三是建设逻辑的不同维度等(模式、形态、要素的立意定位)。文化城市的构建,一方面不依赖传统的城市规划发展模式和协同方式,强调分层培育;另一方面,不依赖单一理念的社会分层理论,而是将不同逻辑、维度的层面打通和连结。数字游民”“控制/中心化-反控制/去中心化”“现代职业体系-FIRE 族/人工智能”“文化解域化与拷贝-数字本真性与主体”“特大城市-行星城市/平台城市”等演变(图 1)。和精英极客的实验性表达和知识生产、技术伦理支配下的以元宇宙为代表的虚拟空间和数字艺术。这就实现了从“硬公共艺术”到“软公共艺术”的过渡,与“硬城市”到“软城市”的城市发展转型互成镜像。“软公共艺术”与“软城市”同频共振(“软城市”也可以理解为城市软实力的表征)5。同时,对艺术的公共化生产提出 3 点前提要求:减碳、可持续和环保为第一要义,以普惠和对“人心”的改造为核心目标,不应给这个世界带来任何麻烦。大卫 哈维在 城市危机的起源 中引申了库恩的范式转型理论6,认为学术界应该承担起一项任务与使命:建立新世界的构想。这对艺术家尤甚!哈维在 希望的空间 中更是提出了让艺术家承担“社会建筑师”的角色7。朗西埃高度认可了当代艺术的颠覆价值和构建能力8,在城市哲学研究中我们也看到了诸多研究者对感性力量和想象的力量的重视9。这一切都指向了以城市雕塑为代表的传统公共艺术的羸弱与滞后;以参与式社会创新为代表的新型公共艺术也不必沾沾自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