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数据
背景
高职
计算机
应用
基础
教学
创新
研究
魏恩志
172 才智 2023.03 中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Ability And Wisdom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研究魏恩志基金项目: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AZJKY2022016)。摘要:大数据支撑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手段,为大数据与教学的深入整合助力,顺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主要对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实践进行阐述,希望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起到积极参照作用。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作者简介:魏恩志(1977),男,汉族,陕西汉滨人,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技术,作者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推动了各行业领域的现代化发展,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为线上下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也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立足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摸索性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促使大数据在推进教学模式优化等方面的作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一、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的意义首先,从大数据的特征入手分析。大数据在现代信息科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相对抽象的海量数据集概念。新时代下的数据信息呈爆炸式的速度增长,在使用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捕捉或者是整体的分析难度都呈现出明显增加的情况。不仅如此,由于数据本身的组成以及类型多样,在处理的过程中相对繁琐,这是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之一。其次,从大数据时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越发成熟,可高效提取和积极利用数据信息,推动工作模式的转型升级。高职院校是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需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对人才的现实要求,积极转变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理念和模式,注重更新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确保其所学能够支撑未来发展,切实强化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竞争力1。二、大数据时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一)理论与实践偏离大部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滞后,相对于实践课,更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导致学生的理论实践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实践课、理论课相对分离,无法实现所学知识的吸收内化和学以致用。在理论课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进行授课,完全依照教材进行照本宣科。课上师生的互动少,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及时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问题,更无法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调整教学设计。(二)教学内容陈旧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材内容滞后,更新进程缓慢,明显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前沿计算机专业知识方法的融入,加上教学设备老旧的问题,无法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三)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层次化不突出,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导致才智 2023.03 中 173 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Ability And Wisdom学生学习效果不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也不同,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逐步弱化,也会直接影响学科和专业的特色化建设2。(四)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以教师评价的方式为主;忽视过程性评价,注重结果性评价;大数据技术评价的作用发挥受限;忽视学生的意见想法收集等方面的问题。三、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的策略(一)改变教学观念与方法首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要求教师树立大数据思维和开放性思维,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整合,以实践课的教学为主,理论课的教学为辅,充分利用大数据,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充分认识大数据时代,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使大数据技术成为教与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使学生从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中跳脱出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热情。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从以往的主导者角色,逐步向组织者和引导者等角色过渡,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3。其次,革新教学模式。一是在课前阶段,教师按照课程整体教学目标与内容,将其细化为单元子目标。如在“Word 文档图文混排单元”的教学中,将本单元划分成插入剪贴画和图片、设置和美化图片、绘制和调整图形、设置图形样式并添加效果等知识点,突出任务设计的可操作性。教师依据细化后的任务与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需要,研制并发放辅助网络资源、视频文件、自主学习任务清单、练习测试题、课件等相关资料。教师建立班级计算机学习的微信交流群,在群里共享制作的教学视频资源、任务单、单元任务、相关学习资料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教师整理学生自学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活动,涉及到观看教学视频,了解教师提供的本单元课程学习任务;小组内分配制定设计方案与思路、收集文字、收集图片、设计版面、配色方案等微型任务;小组长归纳成员的问题,组内研究探讨,无法解决的问题再次上课时由教师进行答疑解惑。二是在课上教学阶段,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展开组内外交流沟通与答疑活动;教师聆听各个小组的团队协作情况与设计理念、创意想法等任务情况汇报,展示完成的单元任务;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方式,比较任务的具体完成情况和总体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师渗透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全面补充、概括和归纳学生前期任务的实施相关内容,便于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知识点的应用拓展训练,方便拟定下一步任务。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任务汇报、小组评价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在提出问题的教学环节,检验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进度;在问题讨论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任务布置环节,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程的理解掌握程度;在完成任务环节,促进知识的内化;在小组交流环节,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在展示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归纳总结环节,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构建。三是在课后阶段,在交流平台展示小组任务成果,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教师梳理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反思和总结教学各环节的情况。学生方面反思和总结的学习情况,在交流平台展开讨论,并利用课件等资料巩固所学,围绕拓展学习资料展开探究性学习,在反思中不断强化网络学习能力,发展其知识应用与合作学习的能力3。最后,丰富教学方法。一是设计学习任务单:如在“Excel 中的常用函数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单,学习目标包括观看课件及相关资料,了解常用函数功能与格式;学习任务包括了解公式的编写要求与编写的格式,明确如何在工作表中输入公式,掌握 Excel 中的常用函数与功能及用法。在观看课件环节,要求学生学习课件中公式的编写输入,了解 Sum、Max 等常用函数的功能与用法。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合理地制定学习计划,高效完成课前的学习任务,降低课上学习的难度和压力,确保课上的深入学习。二是设计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微平台。坚持准确定位、以学生为中心、内容科学设计、互通的网络服务等原则,拓展并设计平台的通知公告、精彩瞬间、课程简介、课程章节、视频教程、微云盘、在线测试、学习论坛、生活小贴士等功能模块。微信公众平台与第三方平台对接,发挥推送实时消息、自动回复响应、资源分享、及时反馈和分享、微网站的教学应用等作用,并实现消息管理、用户管理、素材管理。如在“管理与控制 Windows XP”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认识和操作防火墙、添加或删除程序、添加硬件、系统等。教学难点是管理工具、程序、进程里面相关项的理解与操作。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的环节,点击微网站的“课程174 才智 2023.03 中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Ability And Wisdom简介”按钮,进入和了解课程章节简介界面。点击“课程章节”的按钮,进入课程章节选取菜单,学习教学视频等资料。可通过云盘、朋友圈、对话框、内容推送等途径共享学习资料。通过发帖式互动、建立微信群、微信好友、公众平台对话框等途径去互动交流。(二)更新教学资源教育工作者不断强化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内涵等,分析网络资源学习的需要和学科特点等情况,合理设计与开发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从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栏目设置与结构入手分析,课程资源网站的一级栏目中,“课程简介”的一级栏目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包括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该课程所含有的特色、课程所展现的定位、在该课程中涉及的历史沿革、课程所讲述的主要内容、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其工作的内容、本次课程结束之后应该选择怎样的考核方式等二级栏目。“师资团队”这一一级栏目在开展建设的过程中其涉及到了一门课程的主要负责人、整个教师队伍、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式方法、教研教改等一系列二级栏目。在“课程教学”一级栏目建设中涉及到的则是该地区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其地区的教学条件、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其效果等二级栏目。“教学组织”这一一级栏目涉及到教学开展过程中其所形成的组织形式、涉及的理论大纲、实训大纲、授课计划等二级栏目。在“课程资源”的一级栏目涉及了课程的教案、授课的课件、实验过程中的相应指导书、视频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试题库等二级栏目。“课外拓展”的一级栏目涉及到 Windows、Excel、Powerpoint、Interne 等操作技巧的二级栏目。“课程建设”中其在构建一级栏目时,涉及到了教学科目的建设规划、教学方式的改革方案以及相应的申报材料等一系列的二级栏目。设计“留言反馈”栏目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师生良好的在线交流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地、第一时间地进行解答。各栏目的内容以文本、图形、音频、动画、应用程序等多元的信息载体方式呈现。从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技术入手分析,涉及到函数、对象等编程方法;PS、Flashpaper 等工具;ASP技术与 HTML 语言等。精品课程网站分为三层结构,如下所示:一是用户界面层:利用脚本语言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完善网站,通过辅助 ASP 确保在网站建立完成之后,其整体的功能更加的完整,在使用过程中效果得以提升。二是针对后台的管理层:与用户界面层不同,在管理层中其主要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及请求形成与其相互对应的 SQL 语句。三是数据库层:在该层面应用的过程中,其主要的功能为对 SQL 语句执行,同时负责在网站中存储数据、更新数据,实现动态化的访问数据库的,强化教师与学生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动静态相结合的网站管理模式,将其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同时也可以基于实用性的角度入手,完善网站的核心内容以及功能操作方式等,给予用户更加方便的操作界面。从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过程入手分析,做好组建工作小组、资料整理等工作。技术咨询及支持人员负责制定技术方案与网站制作;课程组教师提供资料和资源内容,为网站建设提出阶段性意见;联络员负责协调技术人员与课程组教师之间的沟通,传达交换网站建设中的意见。在资料整理的环节,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大纲:体现该课程的特点,反映出该课程的体系、范围、教学要求等,便于师生借鉴参照及比较,以此优化教学方法和学习计划。二是电子教案:由授课教师制作精品课程的电子教案,体现出在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依托制作电子教案的原始资料,用自带的绘图工具作图。三是视频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用视频内容与恰当的教学手段、教育引导方法等。四是教材与参考资料:涉及到参考书籍、相关杂志、相关学术机构及其网址、相关产品网站等,与学生共享精选后的参考资料。在开发的过程中,利用 ASP 技术与 B/S 网站的构建,省略特定客户端软件的安装,直接从浏览器接入网络,采取后台登录,实现在线管理、修改和编辑网站内容,及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