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时光盒子_胡迟.pdf
下载文档

ID:346684

大小:1.02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打开 时光 盒子 胡迟
江淮文史江淮文史创刊周年036JIANGHUAIWENSHI30打开时光盒子,穿越30年的时空隧道,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怯生生走进江淮文史编辑部。那是1993年,22岁的我与江淮文史的初遇。里面的人陌生而和蔼,他们笑着跟我打招呼,陈德辉主任交给我一张小小的聘书。聘书上写着:“特约编撰”。父亲郭因兴致勃勃说:“你是江淮文史聘用的最年轻的编撰了!好好干啊,别辜负大家对你的信任。”那一年,我大学毕业,报到的单位正在搞基建,许多业务活动都暂停了。我所在的编辑部,刊物也停办了。每天,就我和一个老主编坐在办公室,各看各的书,无所事事。江淮文史这个差事,是父亲推荐的,他很喜欢赶鸭子上架,让我去挑战一些高难度的活儿。他所谓大家对我的信任,不如说,是大家对他的信任。当时江淮文史有一个栏目委员风采,我的任务是根据编辑部的提名,去采写一些政协委员的人生故事。我其实很怕和陌生人打交道,再说,这些政协委员都已功成名就,他们会在一个小姑娘面前侃侃而谈自己酸甜苦辣的往昔吗?我十分忐忑。打开时光盒子胡迟/文江淮文史037JIANGHUAIWENSHI江淮文史创刊周年30一第一个采写的,是省内著名女词人宋亦英。据说,她的词写得非常棒,有“现代李清照”之称。她幼年早慧,很早就有诗名了。后来又因为绘画出众考取美专,再之后,又因为思想进步参加了革命。她少年立志:要做秋瑾那样的人!当年,她在安徽文艺界曾是万众瞩目的风云人物。采访之前,父亲给我一本她的诗词选,让我先看看。因为要采访,我非常认真地阅读,想在那些诗句里揣摩她的心路历程。在我那个年纪,原本不太喜欢慷慨激昂的作品。我喜欢那些内心化的、安静的诗句。她的诗不安静,有一种力度和激情。但常常地,我会不自觉地迷失在她情绪的节奏里。尤其是她那些写景、抒情和怀人的诗,将豪迈和深情奇异地糅合在一起,她的豪迈能打动我,她的深情更能打动我。我喜欢上了她。去采访那天,是父亲领我去的。她住在省委大院的一栋小楼里,一进去,就觉得光线很暗。开门的小阿姨带我们上楼,楼上,一个老妇逆光迎来,我看不清她的面容,只听到她含糊在喉咙里的声音,很混浊:“是小胡吧?”抵面一看,她的衰老超出了我的想象。眼皮重叠地盖下来,似乎不能视物的样子。我想不出,眼前这衰老的妇人就是那些铿锵诗句的作者。她很兴奋。拿了我的采访提纲仔细地看。还拿出一些老照片让我翻。那些老照片救了我。我看到她年轻时一张仰头向上,晶亮的眸子里满是憧憬的照片。我说:“你年轻时真漂亮!”同时想,这样的她,才和那些才情横溢的诗词相配呢。采访的时候,我的眼前不断交替着她年轻时的面容和现在江淮文史江淮文史创刊周年038JIANGHUAIWENSHI30衰老的样子,她的那些经历像放电影一样,通过一个混浊苍老的画外音向我缓缓讲述着一个倔强的、充满幻想的姑娘辗转奋进的一生所经历的故事。时光,静止了。去了几次。我开始触摸到她的孤独。她的丈夫很早就因为车祸去世了,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一个过继的女儿,很年轻就生病去世了。这里,只有她和一个照顾她的小阿姨天天相守着。小阿姨在楼下,她在楼上。房子虽大,但已经很旧了。木地板的漆早就剥落了,房间里的旧家具散发着一种说不出的气味。每次去,她总是很高兴,她坐在一张阔大的旧藤椅里,努力向我眨着她睁不动的眼睛,记忆的潮水拍打着她,令她思绪驳杂,有时说着说着,她就说乱了,再重新捋一遍。她的听觉已经弱化了,常常听不清我的问题,后来很多采访内容,我们借助于笔谈才完成。由于我认真阅读过她的诗词,在写她的人生经历时,我将那些我喜欢的句子穿插其间,使文章里始终有她的气息。杂志社和她都极满意。她在不同的场合,向不同的人夸我。把我引为忘年交,要我常过去玩,说喜欢和我聊天。可我当时因为各种生活琐事,一直忙碌奔波心里说着要常去看看她,却只去过有限的几次。又过了五六年,我听说她的老朋友也很少去她那儿了。一来因为她的那些朋友也老了,行动都不方便了;二来是她的耳朵越来越不好了,大家觉得和她交谈费劲。于是,渐渐疏了。再后来,有一年的春节期间,突然传来了她去世的消息。我不禁回想起,有次在采访中,当我赞扬她的成就时,她说:“人,有得就有失,我这辈子,江淮文史039JIANGHUAIWENSHI江淮文史创刊周年30注定享受不到天伦之乐的,母亲是自尽的,丈夫遇到了车祸,女儿是生病死的,连小孙女也早夭了”那天,她长叹了一口气。二采访过宋亦英后,江淮文史将各行各业的大咖都陆续推到我面前:国画家郭公达、肖玉磊,版画家郑震,油画家鲍加,黄梅戏演员吴亚玲,经济学家滕茂桐,名医徐荣楠,著名报人、杂文家兼词人邹人煜好像还写过乡镇书记和企业家。很神奇的,他们似乎很愿意跟我分享人生过往。每个采访对象,聊一天或半天,就积累了能写万字长文的素材。现在想来,我并没有什么采访技巧,我就是一个安安静静听故事的人,穿越时空,在历史里跟着他们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起承转合。采访的很多片段记忆犹新。采访郭公达,在他家呆了一天。他聊他第一次看黄宾虹的画,觉得黑乎乎,有啥好看的?后来才看出这“黑乎乎”里的乾坤广大,并从此成为黄宾虹的忠实信徒。中午吃饭,郭公达的夫人李碧霞老师去买了很多卤菜。席间,继续聊一些画坛掌故。聊到一个记者为了宣传某画家对绘画的热爱,说他写生时摔下悬崖,挂在树上还在继续写生。大家哈哈大笑,郭老师说:“你写我的文章,可千万不能这么写!”采访结束,拿初稿给他们看。郭老师拿出一叠画,让我选两张作纪念。我挑了一张郭老师的山水小品,一张李老师的水墨牡丹。后来一直挂在我新房的卧室里。采访郑震,他给我提供了一本手写的自述,他很早失了学,在颠沛流离中自学成才。他在自江淮文史江淮文史创刊周年040JIANGHUAIWENSHI30述里写了苦难,也写了一路走来所有帮助过他的人,许多微小的细节,他都记得。谈到他的艺术创作,我在文章里评价他的版画艺术风格是“杏花春雨江南”,他很认同。多年后,参加他的版画展和研讨会,他的一个学生说,郑老师的画,总是充盈着一种诗意。这种诗意,不是你随便画上几棵树一头牛就可以构造的,这种诗意是他看世界的角度。他懂得捕捉世界的美。我很赞同他学生的看法,他是一个在泥泞里也能看到花瓣的人,只有对美有强烈感知的人,才能成就美。采访鲍加,他谈童年发烧,一把香灰从此哑了嗓子;谈站着画画废寝忘食,造成静脉曲张印象中,每逢画家聚会,鲍老的穿搭都很精致时尚,我一直以为他出身名门,是天赋型艺术家。这次采访,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他反复强调说自己不是天才,但从小到大一直相信四个字:天道酬勤。采访吴亚玲,她说演员的苦与乐。某年数九隆冬,她们穿着纱衣一遍遍拍七仙女闹花灯,她那年冻病了,造成心脏早搏演员这个行当的苦,我最早是从她这里知晓的。采访经济学家滕茂桐,我作为一个经济领域的门外汉,只好把笔墨放在他的人生经历上。对于他的经济学著作,我不敢置喙,硬着头皮翻看大量这方面的评述文章,直接引用别人的评价。没想到,他很满意这篇文章,自己复印了多份,发给了各界人士。一个前辈跟我说:“滕老把你的文章发给我们当学习材料!”我听了哭笑不得。采访邹人煜,她手把茶壶,谈笑风生,快人快语。谈办报和写文章的心得。邹人煜说自己常笔走偏锋,虽一针见血,却也常江淮文史041JIANGHUAIWENSHI江淮文史创刊周年30授人以柄。而她老伴儿欧远方写文章比她稳妥多了。一篇文章总是深思熟虑后才动笔,动笔时,又常常查很多资料,反复举证推敲。文章出笼,他便分寄给许多朋友,征求别人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一篇稿子,往往改六七次才正式定稿。别人捉他把柄也难。因为从逻辑论证与史料运用上无空可钻。邹人煜笑说:“我觉得写文章是个人行为,要保留个性色彩,老欧在作文上搞民主集中制,我认为没这个必要!”采访名医徐荣楠,他当时还担任省政协副主席。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于自己很多值得大书特书的成就,都轻描淡写。但在描述一些病例的时候,却极其细致。在他眼里,无论种族,无论身份,只要是遭受痛苦的病人,他都一视同仁,全力以赴地去救助。他是个低调的人,但聊着聊着,我觉得他发光了,浑身散发着温润的、令人安心的光芒。他的样子,就是我们理想中医生的样子。三江淮文史很像一个“名师课堂”,我以走近大师的方式,领略他们各自的精彩。他们对我的影响与塑造,是潜移默化又影响深远的。我是个有脸盲症的人,虽然经常去编辑部领任务、送稿,但江淮文史的工作人员我一直没有认全。当时,经常见的是陈德辉主任和屠筱武主任,陈主任总是笑嘻嘻的,他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有领导艺术的人。很麻烦的事情,他四两拨千斤就分解了。屠主任话不多,我每次去,他都在改稿,时不时在陈主任跟我聊天时,抬头微笑一下,表示附议。江淮文史江淮文史创刊周年042JIANGHUAIWENSHI30具体编发我稿件的是汪泗琪老师,据说他是安大高才生,一个十分谦逊有礼的人。每次我去送稿件,他都起立相迎,走的时候,也一定要送到门口,鞠躬告别。弄得我手足无措,也见样学样,向他鞠躬。他鞠一躬,说:“多谢赐稿,辛苦了!”我鞠一躬,说:“您辛苦,希望多多指正!”两个人,在门口相互鞠躬致谢。现在回想起来,是很有趣的画面。当时编辑部里还有一个很年轻的编辑,叫周明洁。安大历史系毕业,字写得极好。那时没有电脑,父亲的很多稿子,都是他誊抄的。有一次,杂志社派我去采访一个企业家,有点偏远。就让他骑车引路,带我去目的地。多年后,他轮岗到省文旅厅,当了我的领导。他提起这件事,我笑说:“过去是引路人,如今是领导,都是负责指引方向的。”四我采访了各种名人后,有一天,杂志社问我能不能去采访一个老红军,因为那年八月份要配合建军节推出一个相关的人物。我觉得有些为难,我小时候听过一些老红军的报告,他们津津有味描述的各种战斗只会引起男孩子们的兴趣。我看电影都不喜欢看战争片,缺少了这份亲切感,我采访的动力就丧失了一大半。可杂志社急着要稿,我又属于特别能“救场”的写手。所以,勉为其难地,我接下了这项任务。我采访的这个老红军叫黄锦思。他是个身形瘦削的老人,但讲起话来却激情洋溢。他拿出作报告的劲头回答我的问题。他1929年参加红军,在革命军队里辗转大半生,参加了鄂豫江淮文史043JIANGHUAIWENSHI江淮文史创刊周年30皖苏区历次重大战斗和反围剿斗争,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65年因病离休后,除了将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回忆录,还满世界地为各种受苦人打抱不平,为解决各种不合理的事情积极建言献策。他对国家充满主人翁式的热爱。作为打下江山的那一代人,他不能容忍居然有人不爱惜他的战友用鲜血赢来的这片江山。所以他用他老红军的身份为农民呼吁,为工人呼吁,为各种他接触到的受难者呼吁,写了许多申诉材料,一趟一趟地跑各个部门。他还经常跑学校,看到一些学校食堂里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他受不了。他守在泔水桶边,劝那些学生,学生用奇怪的眼神看他,并不理解他的做法。于是他找校长,说想给学生作报告。校长替他组织了。报告会上,他在上面口干舌燥地讲,下面的学生嬉笑着,但有一个作用,当他再站在泔水桶边时,那些学生不好意思当他的面倒饭菜了。他对这样的改变很满足。他说:“浪费可耻,他们怕丑了,就是好事。”我觉得,他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太多,而改变的事情极少。“这样,值得吗?”我问。“怎么不值得?”他说,“革命能胜利,死了多少人?有时候,一个团的人都死了,一块高地还没攻下来呢!”我原本以为,我很难理解他。可是,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对这个质朴的老人开始有了敬仰之心。我很快向杂志社交了稿。一天早上,我还赖在床上,母亲在厨房里做早饭。她突然跑进来叫我:“你快来看,我们院门外蹲着个老人,有点像你最近写的那个老红军,你去看看,他江淮文史江淮文史创刊周年044JIANGHUAIWENSHI30出什么事了?”我赶紧起来,探头一看,果然是他。我冲出去开了院门,问他来了为什么不叫门?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起早起惯了,怕吵你们。”他从兜里拿出一支钢笔,说:“我来,是送你这个的。你写得很好。这些日子,你辛苦了。”我再三邀请,他也不肯进门,只是说就要给我这支笔,给我就行了。临走,他突然感慨了一句:“我要有你这么会写,好些个事,就成了。”我想说,您太看重文字的力量了。有些没有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