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5
全国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考点
串讲
中学
教育
知识
能力
讲义
答案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页 共 15 页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参考答案第一部分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参考答案第一部分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专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专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答案】D。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的构成要素。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等及其相互联系的总和。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4.【答案】B。5.【答案】此说法错误,教育本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6.【答案】A。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起源说。关于不同的教育起源说,真正揭示了教育起源的正确观点是劳动起源说。8.【答案】B。9【答案】C。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特点。专题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专题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答案】D。3.【答案】C。解析: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篇最完整的教育专著。4.【答案】B。5.【答案】A。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学家和代表作。赫尔巴特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苏格拉底发明“助产术”、卢梭代表作爱弥尔。7.【答案】D。8.【答案】B。9.【答案】B。10.【答案】D。专题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专题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答案】D。2.【答案】A。解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可能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3.【答案】D。4.【答案】A。5.【答案】D。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也就直接制约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6.【答案】此说法正确。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领导权以及受教育者的权利,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2页 共 15 页7.【答案】D。解析: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促进文化的优化和发展。专题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专题四教育与人的发展1【答案】D。2.【答案】C。3.【答案】A。4.【答案】D。解析: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身体、心理的发展都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前后衔接的阶段。乳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等时期,正是相对独立又前后衔接不同阶段,因此,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5.【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即教育要抓住儿童的关键期,适时而教。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遗传决定论。这句话属于遗传决定论(“先天决定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是由人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它否认了教育和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因此是荒谬的。7.【答案】D。8.【答案】A。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10.【答案】D。解析: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根本因素。客观因素起到了加速和减缓的作用。11.【参考答案】首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经过专们训练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有效控制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并对学生有着较为全面和深刻的影响。材料中,王校长用一副对联作为珍贵的奖励,勉励季羡林要淡泊恬静,用功读书,给季羡林很大影响,激发了他的学习动机,不断进步。其次,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材料中,季新林得到王校长的鼓励后,才有意识努力学习,并奋发图强。最后,学校主导作用的实现也要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前提和条件,主观能动性与需要学校教育进行激发。如果季羡林对王校长的勉励置若罔闻,不思进取,没有形成学习动机,也无法取得王校长所期望的进步;如果没有王校长的鼓励,季羡林同样也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主观能定性,加倍努力。专题五教育制度专题五教育制度1.【答案】A。2.【答案】C。3.【答案】C。4.【答案】B。解析: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1904 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为该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5.【答案】C。6.【答案】B。专题六教育目的专题六教育目的1.【答案】C。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3页 共 15 页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故选 B。3.【答案】C。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教育目的也发生了变化。这说明教育目的受生产方式的制约。5.【答案】D。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认识上的误区。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素质教育的涵义。8.【参考答案】C 中学的领导班子的做法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材料中的领导班子只注重到了学校内 40 名具有艺术体操潜质的学生,是对少数人的教育,而不是全体学生。(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材料中的领导班子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体操这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没有站在全面发展的维度来进行分析,是对学生的片面发展的促进。(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由于每个人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材料中的领导班子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材料中的领导班子没有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综上所述,C 中学的领导班子的做法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专题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题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答案】C。2.【答案】B。3.【答案】D。第二部分中学课程第二部分中学课程专题一课程概述专题一课程概述1.【答案】B。2.【参考答案】(1)该校的课程设置体现了该校的办学特色,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2)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学生学习校本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4页 共 15 页课程,可以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突出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特长,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地方广大,过去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和地方规定的课程过于宏观,无法照顾到各地学校的实际和特点,不能提供学生充分发挥特长的条件,校本课程正可以弥补这个缺陷。(3)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国家课程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的主体部分,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具有决定性作用。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三类课程不是三个完全独立的部分,它们构成了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拥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实现不同的课程价值,承担不同的任务,履行不同的责任,从不同的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丰富和补充,其开发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校本课程不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割裂,它必须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套配实施。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学校需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当地社区、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实施方案,结合传统和优势,开发适合自己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提供给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充分发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3.【答案】B。4.【答案】A。5.【参考答案】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为杜威、克伯屈。主要观点如下: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专题二课程组织专题二课程组织1.【答案】B。2.【答案】A。3.【答案】C。4.【答案】A。5.【参考答案】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6.【参考答案】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2)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5页 共 15 页7.【答案】A。解析:泰勒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评价模式。专题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答案】C。2.【答案】A。3.【参考答案】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4.【参考答案】上述现象是新课程精神及目标的误解,同时也违背了教学规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的规律。(1)新课程只是强调改变注重书本知识和过于强调接受知识的现状,而并非完全否定系统知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的规律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教师主导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第二,教师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第三,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学生具有主动作用,表现在:第一,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情感、意志初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第二,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具有独立性、创造性。上述现象过分强调学生的主动作用,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在实践上会走向偏颇,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新课改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新课改对于课程管理的改变在于: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6.【答案】A。7.【参考答案】(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三部分中学教学第三部分中学教学专题一教学概述专题一教学概述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6页 共 15 页1.【答案】B。解析: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的,没有学生就没有组织教学活动的必要,所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要素。2.【答案】D。解析:教学是教育活动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对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传授过程。3.【答案】此说法错误,早在十八世纪,以英国教育家洛克为代表的形式教育派就强调,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只要记忆力、思考力发展起来了,学生学习任何其他的事物就会很便利。所以,教学应着重发展学生的智力,知识的传授则无关紧要。但以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质教育派则认为,教学应追求实质的目的,也就是着重于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题干描述为实质教育论的观点。专题二教学过程专题二教学过程1.【答案】B。解析: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2.【答案】A。3.【答案】B。解析: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即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参考答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的教育性规律)(5)教学规律在教学实际中的运用5.【答案】B。6.【参考答案】(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7.【答案】C。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教学原则。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讽刺、定义、助产术,一步步启发学生自已思索得出答案。9.【答案】B。解析:根据不同学生特点选用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的原则。10.【参考答案】该说法正确。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11.【参考答案】(1)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马老师讲解波伊尔定律时,在整体讲解公式之后,针对没有听懂的同学,结合他们各自的特点分别进行举例讲解,如小妮空间想象力强,马老师就举了双手压气球的例子,小刚运动能力强,就举了憋气压面颊的例子,这样小妮和小刚都很快理解了波伊尔定律的含义。12.【答案】B。13.【答案】B。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7页 共 15 页14.【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只有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并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才能事半功倍。15.【答案】B。16.【答案】此说法错误,班级上课制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有效的组织形式。17.【答案】C。18.【答案】B。19.【答案】D。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原则。第四部分中学生学习心理第四部分中学生学习心理专题一认知过程专题一认知过程1.【答案】B。2.【答案】A。3.【答案】A。4.【答案】D。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注意力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或活动,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能够观察学生,同时偶尔还能纠正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正是反映了教师的注意的分配特征。5.【答案】C。6.【答案】C。解析:当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感受性的变化称之为同时对比,题干中的黑人皮肤与洁白牙齿、明亮的月亮与稀疏的星星都是同时出现的,体现了同时对比。7.【答案】D。8.【答案】B。9.【答案】D。解析:当学生不熟悉词语时,对词语的知觉只能是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相反,当学生熟悉词语时,会把词语知觉为一个整体。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10.【答案】A。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12.【答案】D。13.【答案】B。14.【答案】A。15.【答案】A。16.【答案】B。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发散思维。18.【答案】此说法正确,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19.【答案】B。20.【答案】C。21.【答案】C。22.【答案】C。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23.【答案】此说法错误,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24.【参考答案】(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专题二学习心理专题二学习心理1.【答案】A。解析: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通常指那些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8页 共 15 页生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教师演算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操作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模拟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原型定向。2.【答案】C。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学习动机的功能。当内心中有强烈的学习需要,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并最终引起一定的学习行为,这是学习动机的激活功能;学习行为一旦产生,在初始状态就会指向一定的目标,这是学习动机的指向功能;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呈正相关,学习动机越强,学习行为持续时间越长,这是学习动机的强化功能;学习动机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这是学习动机的调节功能(管理功能)。4.【答案】A。5.【答案】B。6.【答案】B。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 U 型曲线关系。学习动机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中等强度的动机是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动机。8.【答案】D。9【参考答案】该说法正确。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10.【参考答案】(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11.【答案】该说法错误。解析: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它既可以是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即顺向迁移;也可以是后来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即逆向迁移。12.【答案】A。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迁移的种类。顺向迁移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综上所述,学习法语学得扎实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属于顺向正迁移。16.【答案】B。17.【答案】A。18.【答案】A。19.【答案】D。专题三学习理论专题三学习理论1.【答案】B。2.【答案】B。3.【答案】D。4.【答案】B。解析:单独呈现条件刺激能引起的反射则叫作条件反射。记忆术策略是学习策略中精细加工策略的一种,用来提高记忆效果。本题中,“银”与“很”是相似的刺激,留学生把“银”与“很”都认作“很”,是一种刺激的泛化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5.【答案】D。解析: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通过训练使得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和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6.【答案】B。7.【答案】D。8.【答案】D。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9页 共 15 页9.【答案】此说法正确,替代性强化是通过一定得榜样来强化相对应的行为或行为倾向,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现了替代性强化的作用。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A。13.【答案】B。14.【答案】此说法错误,“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第五部分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五部分中学生发展心理专题一中学生认知发展专题一中学生认知发展1.【答案】B。2.【答案】D。3.【答案】B。4.【答案】C。5.【答案】D。6.【答案】A。解析:前运算阶段(26、7 岁)学前期。此时儿童的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随着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儿童可以用表象符号代替事物,用表象和语言描述事物。但此时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突出,即考虑一切事情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为中心,总是从一个角度来观察事物,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他们还不能从事物的变化中掌握事物概念的守恒性和可逆性。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最近发展区是由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8.【答案】A。专题二中学生情绪发展专题二中学生情绪发展1.【答案】B。2.【答案】A。3.【答案】A。解析: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4.【答案】B。5.【答案】C。6.【答案】B。7.【答案】A。8.【参考答案】(1)敏锐觉察情绪;(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3)正确调整情绪;(4)有效表达情绪;(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专题三中学生人格发展专题三中学生人格发展1.【答案】A。2.【答案】D。解析: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3.【答案】D。4.【参考答案】(1)这位同学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多血质类型的人活泼好动,反应灵敏,乐于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多变,缺乏持久力,具有外倾性。王老师班上的这位同学就具有这些特征。(2)气质类型偏于多血质的这类学生有粗心大意,虎头蛇尾,兴趣多移的弱点,老师应该注意要求他们在学习中认真细致,刻苦努力,在激起他们多种兴趣的同时,要培养中心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0页 共 15 页兴趣;在具体活动中,要求他们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善于思维等个性品质。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批评时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但又要耐心细致,尤其要做好转化后的巩固工作,防止反复。5.【答案】B。6.【答案】A。7.【答案】A。8.【答案】C。9.【答案】C。专题四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专题四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参考答案】首先,李爽的问题体现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中学生常常不愿意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真是情感,材料中,李爽遇到心理问题,不愿意和他人倾诉,最终导致极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其次,案例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好斗好胜,但思维的片面性很大,容易走“极端”,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材料中,李爽由于内向有没有朋友,缺乏父母的关怀,导致对父母产生的极端的情绪,甚至想要自杀,做出极端的行为。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要重视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多理解沟通,多一些耐心和陪伴,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第六部分中学生心理辅导第六部分中学生心理辅导专题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专题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答案】B。2.【答案】B。解析: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情绪消极,失去对事物的兴趣,悲观厌世。3.【答案】B。解析: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社交恐惧症。专题二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专题二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1.【答案】A。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的应为: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2.【答案】A。3.【答案】B。解析: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4.【参考答案】(1)强化法;(2)系统脱敏法;(3)惩罚法;(4)消退法;(5)来访者中心疗法;(6)理性-情绪疗法。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1页 共 15 页第七部分中学德育第七部分中学德育专题一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专题一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1.【答案】D。2.【答案】B。3.【答案】B。4.【答案】C。5.【参考答案】(1)认知失调是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使得人产生不舒服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2)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期与评价,进而影响人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知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专题二道德发展理论专题二道德发展理论1.【答案】B。2.【答案】B。3.【答案】B。解析: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4.【答案】C。5.【答案】B。解析:习俗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专题三德育工作专题三德育工作【答案】D。专题四中学德育过程专题四中学德育过程1.【答案】D。解析: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2.【参考答案】符合“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这一德育规律。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德育过程就是培养这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2页 共 15 页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案例中教师发现从“知”入手进行教育无效后,能及时调整入手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以“行”为开端的策略,取得了良好效果。专题五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专题五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1.【答案】B。解析:王阳明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嬉戏游玩而而害怕约束强制的,就像草木刚刚萌芽时,让其自然舒畅就会枝叶茂盛,强扭摧残则会衰败枯萎。若能按照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办事,给予其因势利导的鼓舞,他们心中喜悦自然就会健康成长。因此,他强调尊重学生的原则。因此选 B。2.【答案】B。解析:德育过程不能缺少实践的环节和具体行为的指导,德育中知行统一的原则就是既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育。3.【答案】C。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4.【参考答案】张老师的这种做法违背德育的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品德形成规律确立的。贯彻疏导原则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5.【答案】A。解析: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基本途径。6【答案】B。7.【答案】B。解析: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8.【答案】B。9.【答案】B。解析:榜样示范法要求教师利用先进人物,优秀行为为榜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10.【参考答案】(1)该案例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2)在学校德育中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前进的明确方向和巨大动力。丁宁正是因为选择了奥运冠军张怡宁作为榜样,为自己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并从张怡宁身上获得了不进则退的强大动力。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丁宁对张怡宁的敬慕之情是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建立的,正是基于对张怡宁最细微、最普通的了解,才给了丁宁不断前进的力量。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丁宁对张怡宁的敬慕并不仅仅停留在情感方面,更多的是对自身的激励,时刻以张怡宁为榜样来调整自己的训练和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3页 共 15 页比赛,正是这样才使得丁宁走向成熟,获得成功。第八部分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八部分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专题一群体与群体规范专题一群体与群体规范1.【参考答案】凝聚力的大小是班集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所不可缺少的条件。首先,从维持班集体凝聚力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尽量培养同学间的合作气氛。其次,要帮助班级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参加丰富班级活动,使班集体成员有开放和畅通的沟通渠道,学生以作为班级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和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2.【答案】D。专题二班级与班级管理专题二班级与班级管理1.【答案】C。解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2.【答案】B。解析: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这就是明显的存在问题,所以这种行为叫问题行为。3.【参考答案】课堂管理就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一般认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达到三个目标:(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教师应该通过深入了解班级特点,采取符合班级学生意愿的领导方式,在课堂管理中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1)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5)协调同伴关系;(6)与家长合作;(7)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专题三班主任工作专题三班主任工作1.【答案】C。2.【参考答案】案例中王峰就是所谓“后进生”的典型。“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但“后进生”并非一无事处,他们自上也存在很多的积极因素。比如案例中的王峰,就在体育、艺术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后进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结合案例中王峰同学的表现,我认为班主任对其进行转化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1)要有成功转化后进生的信心和决心。“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4页 共 15 页任应看到王峰才六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4)积极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成功促进其转化。(5)积极协调多方面因素进行合力教育。要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6)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要认识到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要长期坚持方能有效。同时,要注意衔接,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坏习惯复发时,应注意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在提出纪律要求的同时,帮助其树立信心。专题四课外活动专题四课外活动1.【答案】D。2.【答案】A。专题五学校人际关系专题五学校人际关系1.【答案】D。2.【答案】B。专题六学校人际沟通专题六学校人际沟通1.【参考答案】(1)传达信息通过沟通,人们交流知识、经验、思想和情感;(2)心理保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重要的心理需要,正常的人际沟通是心理保健所不可缺少的;(3)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人的社会心理正是在同他人进行人际沟通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答案】A。专题七教师心理专题七教师心理1.【答案】A。2.【参考答案】(1)“家长代理人”的角色;(2)“学生楷模”的角色;(3)“知识传授者”的角色;(4)“严格管理者”的角色;(5)“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6)“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3.【答案】D。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教师成长阶段。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这阶段教师主要关注的是生存,如“学生喜欢我吗”;第二阶段是关注情境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关注的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第三阶段是关注学生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5.【答案】C。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5页 共 15 页6.【参考答案】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差异,可以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7.【参考答案】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素养。(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