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综艺
舞蹈
影像
感知
技术
灵韵
陈琰娇
Dance Video Studies舞蹈影像研究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2年第7卷第2期118舞蹈影像的诞生与电影艺术的发展几乎同步,无论是路易斯 卢米埃尔(Louis Lumire)对本土各式舞蹈表演的拍摄,还是乔治 梅里爱(Georges Mlis)将舞蹈作为“幻想电影”(fantasy films)的重要表现形式,都向我们展示了早期影像中舞蹈的重要性。从默片转陈琰娇【内容摘要】舞蹈与影像关系密切,在今天舞蹈影像更成为大众了解、欣赏舞蹈的重要媒介。本文从电视综艺网络综艺两个阶段梳理舞蹈综艺的历史,强调节目形态演变背后的“知识型”(pistm)问题:不同的知识型对应着不同的舞蹈影像实践、舞蹈影像感知与舞蹈影像再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综艺舞蹈”这一概念,舞蹈综艺指向综艺节目的具体类别,综艺舞蹈则更强调舞蹈在综艺节目中呈现为独特的“舞蹈影像”形态,其实践、感知逻辑也因之不同。本文通过“柯达瞬间”和“风暴时刻”的对比进一步分析综艺舞蹈感知逻辑的变化,认为这种面向“潜在”真实的感知即是与德勒兹艺术观念相反的“生成可感知物”,正是这一变化要求我们重新思考舞蹈影像的技术“灵韵”问题。【关键词】舞蹈综艺;综艺舞蹈;柯达瞬间;舞蹈风暴;灵韵【中图分类号】J7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084(2022)02011806【DOI】10.20070/ki.cdr.2022.02.014【Title】The Image Perception of Dance for Variety and the“Aura”of Dance-Video Technology【Author】Chen Yanjiao【Abstract】The relation between dance and video is so close that the screen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medium for the public to approach and appreciate dance.This paper compares the history of dance variety show from two stages:television variety show and online variety show,highlighting the issue of“pistm”behind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gram format:different pistm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videodance practices,videodance perceptions,and videodance reproductions.On this basi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cept of“dance for variety”.Dance variety show refers to a specific category of variety shows,while dance for variety emphasizes the unique“dance-video”relationship presented in variety shows,therefore they are different in practice and perceptive logic.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change of perception of dance for variet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Kodak Moment”and“Storm Moment”,arguing that this perception oriented to the virtue reality is the“becoming-perceptible”contrary to Deleuzes“becoming-imperceptible”.It is this change that requires us to rethink the technical“aura”of the dance-video relationship.【Keywords】dance variety show,dance for variety,kodak moment,dance smash,aura综艺舞蹈的影像感知与舞蹈影像的技术“灵韵”【作者简介】陈琰娇,女,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图书评论 编辑。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大众文化和电影研究。【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青年形象与文化编码研究(19782018)”(项目编号:19CZW041)的阶段性成果。入有声电影之后,完整的舞蹈电影类型出现,早期好莱坞歌舞片被视为其代表。此后,从舞台音乐剧的电影改编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 周六夜狂热(Saturday Night Fever,1977)、闪电舞(Flashdance,1983)为代表的青春舞蹈片,影像中的舞蹈也从具体的影像类别The Image Perception of Dance for Variety and the“Aura”of Dance-Video Technology综艺舞蹈的影像感知与舞蹈影像的技术“灵韵”Contemporary Dance ResearchVolume 7,Issue 2(2022)119发展为表现社会身份与浪漫想象的文化隐喻。舞蹈与影像的密切关系不仅体现在舞蹈影像的发展史中,舞蹈影像更成为大众了解、欣赏舞蹈的最重要媒介:对非艺术院校的舞蹈教育而言,舞蹈鉴赏课程大多只能通过观影方式完成;对剧场观众而言,促成 只此青绿 醒狮 等作品“出圈”的,首先也是屏幕上的舞蹈表演与在线传播;对电视观众而言,真正担负起舞蹈艺术拓荒者角色的,并不是剧场中的舞蹈作品,而是屏幕上的舞蹈表演,这当中又尤以舞蹈综艺为代表。换句话说,对今天的大众而言,舞蹈几乎等同于影像中的舞蹈。以此为背景,本文以舞蹈综艺为研究对象,探讨舞蹈影像背后的艺术感知及技术“灵韵”问题。一、舞蹈综艺:知识型与“视觉快感”国内的电视舞蹈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较大的发展变化,既有研究从不同路径切入,对这一发展历程进行了不同类别的归纳,总体来看都以时间为分期。本文尝试仅将其划分为电视综艺、网络综艺两个阶段,在以总体时间线索为背景的基础上,强调舞蹈节目形态演变背后的“知识型”(pistm)问题:不同舞蹈节目的知识型对应着不同的舞蹈影像实践、舞蹈影像感知与舞蹈影像再现。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 舞蹈世界(1999)是较为典型的早期文化型舞蹈综艺。节目由场内和场外两部分内容构成,场内为晚会节目视角,由三个方向的机位组成,场外为电视纪录片视角,由采访、解说构成。这一时期的电视综艺,重在文化知识的介绍,以正大综艺 为典型代表。无论是 正大综艺 的“世界真奇妙”板块,还是 舞蹈世界对全球舞蹈的介绍,都可看作文化地理空间的建构和拓展。到了 舞林大会(2006)和 舞动奇迹(2007)阶段,由于加入了比赛环节,观众明显感受到了节目内容的更新。与这一时期典型综艺 超级女声(2004)的素人选秀相比,舞蹈综艺的策略是演员跨界竞演,以明星的号召力吸引观众。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影像语言来看,此时的舞台拍摄手法并没有太大不同,更显著的变化来自内容调整背后的知识话语变更:从强调(集体)地理空间的知识建构开始转变为强调(个体)身体经验的技术展示,从文化型舞蹈综艺转变为技术型舞蹈综艺。网络综艺兴起之后,舞蹈综艺迎来了真正的变化。一方面,这一阶段的节目充分吸纳了前两个阶段的长处,如通过嘉宾、舞者讲解舞蹈知识,通过字幕标注技术动作,竞演形式也更新颖;另一方面,与以往舞台空间的影像转化不同,这一阶段的舞台开始向剧场空间融合,舞台边界越来越模糊,舞者留给观众的不再是舞蹈表演而是舞蹈作品。无论是充分展现街头文化的 这!就是街舞(2018),还是包罗各个舞种的 舞蹈风暴(2019),舞者都不再是明星的搭档,而是通过综艺成了明星。理解网络综艺有两点不可忽视:一是有别于传统电视节目更凸显“网感”的综艺制作,二是有别于电视媒介的移动设备端观看。前者聚焦于网络观众的观看需求,后者使主动反复观看成为可能,两者都暗中指向观众位置的变化。理解了这一背景,也就能理解舞蹈综艺知识型的再次调整,当如何编排作品更能“打动”(affect)评委/观众成为舞者创作的重要考量时,个人技术展示就开始让位于技术之上的情感召唤,舞蹈综艺也就从技术型最终走向了情感型。2021年,由哔哩哔哩与河南卫视联合出品的 舞千年 成为年度评分最高的舞蹈综艺,其独特的情景综艺形式广受好评。舞千年 将各具特色的中国舞蹈融入历史情境,在情景剧中呈现舞蹈,的确与前面提到的各阶段舞蹈综艺都不相同。但从知识型来看,强调“概念化情感模式”的 舞千年 仍然属于情感型。到这里我们可以说,舞蹈综艺自身形态的变化并不等同于舞蹈综艺知识型的变化。节目制作技术的进步给观众带来的最直接感受是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更高清的节目效果,更极致的视听语言,更便捷的观看渠道,在这一背景下,对舞蹈综艺的思考自然指向“如何观看”,即影像技术、观看媒介的变化如何直接影响舞蹈节目的呈现和观众的视觉体验。但通过前文的梳理还可以观察到,舞蹈综艺并不只是影像化舞蹈的媒介载体,其发展也体现了大众所面对的舞蹈知识型变化,正是这种知识型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观看舞蹈综艺的真正难题当我们通过综艺来观看舞蹈时,究竟应该将其放置在什么语境中来探讨?这种变化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的是舞蹈自身,还是观看舞蹈的方式?对国内舞蹈综艺的回顾研究,参见:杨越明.舞蹈类电视栏目现状及前景分析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2):7477;董爽.中国电视舞蹈综艺的他鉴与本土化(20062020)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21。技术媒介对舞者身体与感知行为的影响,参见:宋启明,董媛媛.技术哲学视阈下综艺 舞蹈风暴 对媒介技术隐喻的解构 J.当代电视,2021(6):2228,32.闫桢桢.创造“感受”还是加固“经验”?:从 舞千年 大型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谈起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3):17.Dance Video Studies舞蹈影像研究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2年第7卷第2期120如果说技术变化首先指向观看方式的变化,那么知识型的调整则提醒我们注意观看内容的变更。以此为背景,文本提出“综艺舞蹈”的概念,舞蹈综艺指的是综艺节目的具体类别,综艺舞蹈则强调舞蹈在综艺节目中呈现为独特的“舞蹈影像”形态,观众通过这种有别于传统舞台的场景(scene)被感召。相比于前者,后者可将非舞蹈综艺中的舞蹈也纳入讨论范围,如在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更名为 乘风破浪)、偶像练习生 创造101 等综艺节目中,舞蹈始终是竞演的重要项目。综艺舞蹈的提出正是为了回应舞蹈综艺面临的根本问题:经过镜头和屏幕中介的“舞蹈影像”如何激发观众的“视觉快感”(visual pleasure),从而最终完成情感召唤。所谓“舞蹈影像”,最广泛的意义上可以看作关于舞蹈的影像,已有学者从媒介角度对舞蹈影像展开了基于图像发展视野(从绘画、摄影到视频、电影)的哲学溯源。“舞蹈影像”的提法则进一步强调了舞蹈和电影的交互,“影像元素投入舞蹈表演中,实现了舞蹈在电影发明之前不存在的身体,使舞蹈艺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其类别的划分也是基于不同的交互诉求。舞蹈影像不仅涉及最基本的舞台舞蹈和银幕舞蹈的区别,还包含不同影像形式的区别,指向不同的视听语言规则。正是舞蹈影像的混杂性和流动性要求建立有别于传统舞蹈的评价标准,以进一步分析“屏幕身体”(screen body)和“现场身体”(live body)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