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第2课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观赏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景,这节课让我们和作者再次走进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草原美景使作者沉醉,在这种境界里,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样美好的自然环境,让人感到无比的舒服,出乎意料的舒服。小声吟唱神奇美丽这个物品既美观,又实用;既省钱,又环保,真是一个不错的发明。用“既……又……既……又”写一句话。写一写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草原的空气和城市的空气不一样,因为没有污染,所以更干净。是怎样的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更多一层干净。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大草原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的。“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从脚下到云际,全被绿色主宰着,是那么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切都尽收眼底。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绿色与白色的搭配,多么清新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呀!比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翠”是“绿”的意思。为什么不用“绿”色欲流?“翠”比一般的绿更鲜亮,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来。郁郁葱葱青翠欲滴一碧千里词语积累(表示绿颜色的成语)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主要写草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感受。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我觉得还有从整体到部分的写法。因为作者先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是总写草原给人的印象,而后面写平地、羊群、小丘这些都是分写。我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手中神奇的笔画一画草原美景。夜晚,星光灿烂,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原上,天地间一片静谧。晚风轻轻地吹过,草浪随风起伏,显得分外惬意。在背诵第一自然段时候,先理清内容层次,再条理地加以记忆,朗读成诵。背诵指导草原的美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