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学校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下载文档

ID:34506

大小:189.50KB

页数:11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内蒙古 师范大学 实验学校 2023 学年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学校2023年-2023年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4小题,每题2分,共计48分。要求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雅乐《大舞》,舞分六场,歌分六章,主要记颂武王灭殷、平复南国等史事,由编钟、编磬演奏,伴随着舞蹈,出现在政治、宗教仪式中。这反映出周代雅乐 A.带有浓厚政治与社会色彩 B.开乐舞追颂祖先功德先河 C.适应官僚政治的文化需求 D.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 2.下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依然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 B.从墓葬的规格可见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C.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 D.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佛教思想精髓 3.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产品主要供内部享用,政府按惯例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这些庄园内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后来,北周武帝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北周实力大大增强。这说明 A.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B.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佛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 4.北宋时期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 A.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 C.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 D.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5. (明)景泰三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该史实说明 A.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 B.明代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 C.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 D.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 6.据《明史·卷七零·选举志》记载洪武三年诏云:“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这反映了 A.明太祖重视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B.科举制度已影响到周边各国 C.明代官僚政治的影响进一步加强 D.科举入仕是当官的唯一途径 7.1898年,日本原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访华,这个三年前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人却受到了一些地方大员英雄般的欢迎。光绪皇帝接见他时也说:“贵国自维新后,庶绩成熙,皆出贵侯手定,各国无不钦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这反映了 A.民族国家观念尚未形成 B.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C.汉族地方势力的兴起 D.当时变法维新的社会风气 8.1919年,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这有助于 A.抵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B.实现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 C.推动国学研究向理性化发展 D.引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9.孙中山割辫子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吃过很多洋面包的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很久以后还拖着辫子。这说明剪辫 A.促进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B.是观念与立场变革的象征 C.给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D.先后次序反映了觉悟的高低 10. 1921年6月,孙中山说到:“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 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份 11.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 1931年 1933年 下降幅度 中国茶叶出口额 5108万元 3858万元 30% 中国蚕丝出口额 14704万元 5642万元 61% A.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欧美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 C.中国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 D.官僚资本挤压了民族资本空间 12.1961年我国政府规定:“应该有领导地开放农村集贸市场。除了粮食、棉花以外,凡是第三类物资和完成国家合同任务以后的第二类物资,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项政策在当时 A.缓解了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 B.扩大了计划经济的覆盖范围 C.削弱了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 D.克服了分散经营导致的困难 13.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 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 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 14.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 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材料中的“他们” A.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B.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 C.以“人性”反对“神性” D.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15.古罗马时代的行省议会一年召开一次,内容包括议决对即将卸任的总督的投诉,投诉直接提交元老院或皇帝,皇帝的回复直达行省议会。据此推断,行省议会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B.加强对总督的控制力度 C.在行省内推广公民法 D.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16.法国历史学家基佐指出地方自治的制度、习惯、规章、先例和自由的原则,以及广泛的民法法规,绝对权力的观念,皇帝的观念,秩序与臣服的原则,这些都是罗马遗传给欧洲文明的要素。这表明 A.罗马法为近代民主制奠定了基础 B.罗马遗传的原则并非都是优良的 C.罗马法为君主专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D.近代欧洲文明都源于罗马的原则 17.有人说:“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B.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 C.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18.某学者指出:“在18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发生在海峡对岸的重大事件让英:国人的保守主义思想更加根深蒂固。”因为这一重大事件 A.打击了英国的殖民霸权 B.削弱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 C.冲击了英国的议会政治 D.引发了英国对革命动荡的忧虑 19.1870~1900年间,英国的工业生产增加了一倍,但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三分之一降到五分之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工业革命产生和发展进程不一致 B.英国失去了殖民霸主的地位 C.新兴国家的兴起改变了经济格局 D.英国坚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20.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接到国会提交的法案后十日之内,如遇国会休会而无法将该法案退还时,该法案不得成为法律。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由此可见,美国 A.存在行政干预立法 B.成功实践权力制衡 C.总统权力大于国会 D.法律体系日益完备 21.本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的排名,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机器制造业 4 4 2 2 联合收割机 无 无 2 1 电力 15 10 7 3 煤 6 6 4 4 石油 2 3 2 2 钢 5 5 5 3 A.1913—1928年停滞不前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促进了1928—1932年工业地位的快速提升 C.1928—1937年工业不断发展得益于国家计划经济的开展 D.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引下苏联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发展 22.1960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遭到拒绝后,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等六国成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61年、1967年英国又两次申请加入遭拒。直到1973年,英国成为欧共体第7个成员国。1975年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举行了公投,67.2%的民众选择“留欧”。这表明 A.英国加入欧洲联合体的意愿从未动摇 B.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C.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欧共体的一部分 D.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斗争与争议 23.有经济学家认为,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B.导致了贫困鸿沟不断加深 C.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D.同科技革命联系日益紧密 24.“他们认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以感情指导艺术和生活,厌弃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把自然看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下列文学作品符合此风格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 《安娜·卡列尼娜》   C.《百年孤独》      D.《母亲》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7题~第28题为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27、28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 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 《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间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国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