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秋】讲义-第三讲-论述类文本解题策略.pdf
下载文档

ID:3444662

大小:1.22MB

页数:17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5-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1秋 2021 讲义 第三 论述 文本 解题 策略
第 三 讲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信息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解题策略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与比对推断知识清单考情分析论述类文本是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一种文体。它往往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自然、科技等广泛的学科领域。这类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传统意义上的论述类文本在全国卷中以议论为主,只有一则材料,后面只设3个选择题。但自从2020年以来,新高考中的题型(以海南卷、山东卷为例)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合二为一,文本由多则材料组合而成,后面增设了一道主观题。新高考地区的考生也应对这类题型多加关注。不过,即使题型有所变化,高考对学生核心能力的考查依然没变,即阅读文章筛选、概括信息,把握文章行文脉络的能力。年代卷别篇目题材2020全国I“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文化全国II 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艺术全国III谈谈文化(书评)2019全国I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文化全国II 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文化(诗评)全国III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艺术2018全国I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文化全国II“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社会政治全国III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迊共同体社会政治2017全国I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自然/政治全国II 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历史全国III留住乡愁社会政治纵横语文|高考讲义|一轮复习|尖端班2021 秋44阅读方法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但是由于论述类文本专业性强,逻辑严密,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会逐字逐句阅读,试图理解每个概念和句子,导致在阅读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耽误了后面的做题时间,整体分数受到了影响。论述类文本是语文考试的第一题,对高三考生的整体答题心态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做题之前,务必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根据文本特点和考题设置,正确的阅读方法为:标题开头定话题,每段首尾定逻辑。观点分类必勾画,举例部分跳过去。练习:按照上述方法,阅读下面的文段,勾画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分析本文的逻辑。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座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乨,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乨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乨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乨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乧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乨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乨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2020全国II卷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第 三 讲【信息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解题策略45信息筛选推断题解题方法论述类文本在考查时设置了3个单选题。这3个单选题可以分为两类:信息筛选推断题和论证分析题。这两类题在做题时各有侧重。信息筛选推断题侧重对文章观点内容的理解、筛选与基于文本的推断,属于具体内容层面。论证分析题属于文章脉络、行文结构,属于文章构思层面。在解题时,我们将分类讲解,逐一突破。信息筛选推断题的问法通常会设置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在做题时可用以下逻辑和方法解决:1.熟悉常见设误点根据大量的真题总结,这类题有经常出现的设误点。在做题之前,先熟悉常见的设误点有助于引起考生的警觉。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项,往往会通过“删”“添”“调”“改”“漏”“凑”的手段把原文语句改造成错误的选项,给学生设置陷阱,常见的有八大陷阱。不过要强调的是,同学们在做题时不可生搬硬套,还是要根据选项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去分析。设题陷阱设误手段重点关注内容以偏概全选项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通(或相反)等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面的修饰限制性字词,如表数量多少的字词(少数、几个、大多数等),表范围大小的字词(凡、全、都、所暕等),表程度轻重的字词(特别、十分、稍微、严重、非常等),表频率高低的字词(通常、总是、暕时、偶尔等),等等。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迏是暕所针对,是特指迏是全称指代暕误选项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表述暕误,或是类别上的,或是程度上的,或是范围上的特别留意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对“运”“运些”“运个”“那个”“其”“此”“之”等代词,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其指代的具体内容混淆时态主要指已然与暢然、或然与必然的混淆要特别注意与时间和结果暕关的词语,如“已经”“暑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暢”“之前”“之后”“一定”“可能”“必将”“暢必”“完成”“成功”等因果混乱因果颠倒,强加因果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暕无因果关系,或因果关系是否倒置,或原因是否变换(选项与原文的结果一样,但选项把原因换了)无中生暕原文中本暢说到某种观点或态度,而选项在解说原文或转述文意时,无端地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说法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能否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选项内容纵横语文|高考讲义|一轮复习|尖端班2021 秋46设题陷阱设误手段重点关注内容张冠李戴故意将此事物表述为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为彼方面,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将原文中甲的观点态度(行为状态)说成是乙的观点态度(行为状态)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对象,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和宾语,尤其是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运样的句子时,注意是否用错对象偷换概念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晼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要关注论述的概念,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做题时注意看选项是否存在改变概念的修饰语、所指对象等现象,尤其看选项句的主语、宾语与原文是否一致混淆是非肯定和否定颠倒。暕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注意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分析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关注表示肯定和否定意思的关键字词,如“没暕”“无”等例1:根据文本,判断选项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则打“”,错误则打“”。(2018全国III)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2.定位区间细比对 (1)比对词语;比对词语可以注意这些方面:代词、时态词、概率词、程度词、范围词、表否定的词。(具体内容详见八大陷阱)例2:比对所给选项和原文,判断选项是否正确,正确则打“”,不正确则打“”。(2020全国II)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乨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换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2)比对句子间的逻辑;比对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以及是否合乎常理。分句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转折、并列、顺承、递进等,特别要注意强加因果、因果关系倒置、必要条件变成充分条件、并列关系变成转折关系等错误。例3:比对所给选项和原文,判断选项是否正确,正确则打“”,不正确则打“”。(2015全国II)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第 三 讲【信息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解题策略47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2020全国III)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乨,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乨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 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3)整体比对推断。有的选项不能直接和原文的内容去进行比对,还需要结合原文所给的内容进行合理推断。这时也要找到相关表述,根据表述的逻辑和意思,看选项的表述是否和原文一致且合理。整体比对推断时主要考虑:句子的意思在转述时是否发生变化;对象有没有错置;概念有没有变化;文章中是否能找到作者的观点依据。例4:比对所给选项和原文,判断选项是否正确,正确则打“”,不正确则打“”。(2017全国II)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乨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乨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乨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乨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乨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乨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乨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随堂练习一、【2020新高考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纵横语文|高考讲义|一轮复习|尖端班2021 秋48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第 三 讲【信息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解题策略49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B.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3分)()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巩固练习【2019全国I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族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于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纵横语文|高考讲义|一轮复习|尖端班2021 秋50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遗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符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B.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舞台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C.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避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D.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B.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C.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D.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论述类文本论证分析题知识清单论证分析题论证分析题的问法一般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类题一般从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四个角度设置题目,其主要考查的内容包括:概述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第 三 讲【信息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解题策略51与论据的对应关系以及论据的作用(支撑论点);使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对文本内容的论证;论证结构(总分、层进、并列、对照)等。1.解题必备知识(1)论证结构。总分式:一般包括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注意开头段或结尾段,如果总分式开头段提出问题(或中心论点),那么一般是“总分”式,正文多半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式。层进式:几个段落或部分之间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且各段落或部分的前后顺序不能随意变动。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语言标志,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并列式:几个段落或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在几个并列的段落或部分之前常常出现“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等语言标志。对照式: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是非,或通过正反对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也叫例证法,是通过典型事例论证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对比论证:通过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使论证更鲜明、更稳固。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论证,使论证形象生动、浅显易懂。类比论证: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使读者能在形象的感受中明白道理,接受作者所论证的观点。2.常见设错方式(1)对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概述错误。选项往往将文本中的分论点概述为中心论点或将文本的中心论点当作分论点来概述。(2)论点与论据的对应关系错误。论点出现的位置可能在论据前,也可能在论据后。命题人在命题时,选项中经常会出现“引用论证了的观点”“从等方面论证了”,考生在解题时,要找准论据所对应的论点。(3)论证方法分析错误。选项中常见的表示论证方法的词语有对比、引用等,考生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判断选项所提及的论证方法是否正确。(4)论证结构分析错误。常见错误方式有:添加或减少某一论证环节;混淆并列式论证与层递式论证;错置论证前提,选项中有两个或多个并列论述的内容时,往往将某一论述内容强制设置为分析其他内容的前提。(5)关注选项中出现的一些特殊词语。如辩证、多角度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等。例5:根据原文,判断所给选项是否正确,正确则打“”,不正确则打“”。(2019全国II)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乥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乨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纵横语文|高考讲义|一轮复习|尖端班2021 秋52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综上,对真题的分析可知,论述类文本想要实现快速解题,一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样就不至于被读起来专业、难懂的术语所淹没,从而不能抓住主要信息。二是在解题的时候提前掌握设误点,培养对题干信息的敏感度。三是基于原文,将选项和原文进行三重比对,从而找出(不)正确的一项。四是在掌握论证分析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论证分析题的训练。随堂练习一、【2020全国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第 三 讲【信息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解题策略53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被称为儿童“人生中第一本书”的绘本,是装满童年的月光宝盒。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消费在家庭开支中的比重逐年增长,从阅读启蒙到知识拓展,从审美养成到身心塑造,绘本的身影无处不在。绘本阅读热潮的兴起,让许多优质的海外绘本进入大众视野,同时也刺激了本土原创的萌发。无论是传统水墨、民间绘画艺术,还是融汇传统与现代的表现手法,中国画风在本土原创绘本中渐成气候,于笔墨间绘就满满童真。神话传说是人类早期文明发展的自觉,是人类在懵懂时期对宇宙生命、自然万象原始的探索与想象。何种美术风格能与中国神话传说相契合呢?毋庸置疑,作为中国画风的典型代表水墨画,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传统的水墨与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故事相结合,成就了书本中幻化古今的千年吟唱。水墨随性又自在的视觉张力,加之作者充满童趣的漫画夸张手法,一张一弛,亦古亦今,让传统中国画融入现代审美,用笔墨唤醒了传颂千年的故事。走近市井民俗是感受不同地域文化最接地气的一种方式。独一无二的民间文化特色,体现了当地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也造就了传统民间绘画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原创绘本中,不乏此类题材的优秀作品,例如团圆荷花镇的早市龙的高跷等。巧合的是,这三本绘本都不约而同地选用了质地厚重却不粘腻的水粉颜料来进行创作,人物造型设计考究,画面设色精美,博集民间艺术之彩,将民间绘画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三部作品将传统的民间绘画艺术与现代影视分镜构图艺术相结合,保留了民间艺术好施重彩的画面风格,对比强烈的颜色交相辉映,乱中有序,却不拖泥带水。每一笔色彩都让原汁原味的中国风跃然纸上,星星点点的斑斓色彩映照出中国人的审美品格。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无论是日常相聚,还是节日习礼,中国人对“吃”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美食绘本,听起来便让人垂涎。在以一粒米的生命旅程为创作主题的绘本盘中餐中,作者以清透的水彩,精心雕琢出一方真实的梦想田园。作者用写实的绘画风格,将云南元阳梯田的层次之美呈现于纸上。水彩润染的画面效果与南方湿润的气候交相呼应,配合相应的节气,展现出中国人对食物的敬畏之情。区别于盘中餐的纪实视角,在传统节日美食绘本套系饺子和汤圆小粽子,小粽子从前有个月饼村中,食物不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客观存在。作者以儿童的视角,为每一个节日美食注入生命,用这些可口的美食为孩子们讲述一个个传统节日的故事。摘编自王婧原创绘本,绘出中国风纵横语文|高考讲义|一轮复习|尖端班2021 秋5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绘本对儿童启蒙的重要作用和现实中人们对绘本的重视,引出本文的主要论点。B.文章第三段用例证法,列举本土绘本中的成功案例,论证其体现出浓厚的民间文化特色。C.文章脉络清晰,采用并列的结构论述了中国本土原创绘本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D.文章第四段将绘本中的纪实和主观视角做了对比,以突出后者在现实中的优势。巩固练习【2019全国I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族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于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遗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符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第 三 讲【信息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解题策略5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B.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C.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D.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精准练习随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国第一部集中记录神话片段和原始思维的奇书山海经,是极其富有象征意味的。它呼唤着山川湖海的精灵和魂魄,黏附着泥土和方域。更值得珍视的是,山海经展示了初民以神话思维所构想和理解的人间的“历史”。英雄神话在山海经中出现了,它是初民在形式中以自身的意志、力量和智慧与天地比试高低,凭借惊天动地的行为对意志、力量和智慧赋予的崇高礼赞。“不量力,欲追日景”是世人对于夸父的志趣和命运的一种异说。但夸父之驰名古今,完全得力于山海经海外北经中的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行文有囊括六合、举重若轻的气魄。夸父逐日的目的并未明言,意在光芒逼人地显示自我存在的逐日行为本身,他由此成为失败的悲剧英雄,成为悲剧英雄之后,还要弃杖成林,福荫后世。在这里,一种生命的强力、意志的强力,简直是力透纸背了。精卫填海的故事较为单纯。山海经北山经中说: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鸟的形状、色彩、鸣叫,是温婉动人的,想不到其中包含着如此不可摧折的复仇意志:“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幅画面与夸父逐日相映成趣,一者幽邃精微,一者气势磅礴。西山、东海足见其远,小鸟微木与浩瀚沧海形成强烈的反差,谱出一曲小与大相较量的意志之歌。原始的力之美也存在于英雄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