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暑】纵横语文_高二讲义_尖端班_第一讲【文言文阅读】古今言殊篇 :词义的发展与演变.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1暑 文言文阅读 【2021暑】纵横语文_高二讲义_尖端班_第一讲【文言文阅读】古今言殊篇 :词义的发展与演
第 一 讲大招:词义发展演变现象与规律总结【文言文阅读】古今言殊篇:词义的发展与演变课程导航一、课程目标1.认识古今汉语词汇演变的继承性与发展性。2.掌握古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现象,能够在具体语境中准确理解词义。3.了解生活中常用词语、流行词语的来源和演变,丰富词汇知识。二、知识体系文言文阅读古今言殊篇:词义的发展与演变专题缘起古代汉语中词义的发展演变现象古今词义的沿用典型例题:羊祜传精选习题:滑稽列传等爱国亲民篇+实词推断通才与专才篇+易错词类活用修身治学篇+高频特殊句式改革与发展+断句常用技巧清廉刚正篇+高频字词(1)纵横语文|高二讲义尖端班2021 暑2课前导读一、专题缘起1.紧跟语文改革趋势2020年秋季学期,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6个省份开始试点使用部编版教材。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专门安排了“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一章,来讲“丰富词语积累、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从这个安排可以看出,在未来的考试中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古今汉语联系和差异的认知、对词汇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因此本讲对目前正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5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2.总结词义演变规律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汉语语言中,词的变化最快。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汉语总体上词汇量越来越大,所反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词义从古到今不断演变。所以站在古代汉语的视角看,我们会发现一词多义、通假字、异体字、词类活用等现象在古文中频繁出现。站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对比的视角看,我们会发现古今异义词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在高一暑假、秋季、春季我们已经学过了文言实词推断方法、高频实词积累以及词类活用,已经能基本准确判断某个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在此基础之上,本讲内容将带领大家站在词汇演变发展规律的高度深刻认知这些词汇现象。当你了解了规律,明白了本质,遇到特殊的难判断的文言实词时便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综合推断,有了更多的线索和依据,而不再是盲目猜测;你自己也就具备了梳理、查找、积累古代汉语词汇的能力。这样,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和做题水平也会越来越高。3.建立古今联系学习词义的发展与演变,也能很好地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帮助你提高“语言基础与运用”中词义判断的准确度。比如,“不刊之论”中的“刊”的本义是“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而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刊登、刊发”的意思。“不刊之论”即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同时,本讲中还会介绍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流行语与古汉语之间的联系,认识汉语语言的博大精深。4.感悟文言文的文化意义语言本身承载着使用这种民族语言的民族文化传统、社会风土人情、人们的心理特征和思维习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凝聚着作家对自然、对生活、对艺术、对社会、对历史、对生命、对宇宙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它们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第 一 讲【文言文阅读】古今言殊篇:词义的发展与演变3古文中无不蕴含着灿烂的古代文化。有多少思想、道理是从其中得来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上善若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等等,这些精彩的语句俯首皆是,可以回味一生,终身受用。二、古代汉语中词义的发展演变现象汉语是音形义高度结合的语言,音形义三者的结合构成了意义完整的字词。从古到今,汉字的形体、意义、书写方式随着语境的不同、语言使用习惯的差异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在阅读文言文,做文言文阅读时总有一些词的意义无法准确理解。这本质上是因为我们一直在用现代汉语的思维方式去应对古人的语言使用习惯。因此,在高一、高二掌握的文言文基础上,很有必要站在古人用语习惯的基础上以全知的视角去审视文言文中词义发展演变的现象,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异体字、词类活用,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1.一词多义学习文言文我们都知道,一个词有好几种意思,这导致了理解和记忆的困难。但实际上一个词的几个意思是相互关联的,是由一个词的本义引申出了其他的意思。只要抓住一个词的本义去说明各种引申义,就会处处相通且能化繁为简。比如,“朝”的本义是“早晨”。(说文:朝,旦也。)引申为朝见,再由朝见引申为朝廷,由朝廷引申为朝代。那如何确定一个词的本义呢?主要是凭字形。探究字形,能够帮助了解词的本义。甲骨文中有大量的象形字帮助我们去判断词的本义。此外,许慎的说文解字主要是凭字形来说明词的本义。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深刻认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1)及“及”字,甲骨文像一手从后面抓住一个人的样子,金文的“及”字左侧也是一个面朝左而弯腰的人,背后伸过来一只右手捉住腿。说文又部:“及,逮也。从又,从人。”本义是“追上,赶上”。例如: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由“追上,赶上”这一本义还引申出了其他的意思:推及、涉及比得上趁着连词,和、与到,到达,达到 接近纵横语文|高二讲义尖端班2021 暑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触龙说赵太后)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触龙说赵太后)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练一练高考链接:【2015四川】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2)本“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本。说文释义:“木下曰本。”比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本”与“末”(树梢)相对,今天还有成语“本末倒置”。由“树木的根本”这一本来的意义还引申出了其他意思:书本,稿本,版本根本,基础、本源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动词,推究本源,考查量词,表书本的数量本业,常代指农业(古代以农为本,所以本也指农业)副词,本来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练一练第 一 讲【文言文阅读】古今言殊篇:词义的发展与演变5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高考链接:【2014安徽】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3)易易,甲骨文中像两只手拿着酒器互相注水。因此本义有“交换”之义。例: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成语:易地而处,指交换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引申出:轻视改变,更改容易替代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微子)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高祖本纪)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练一练高考链接:【2017北京】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2015全国II】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2014北京】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2.古今异义汉语词汇中,词的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主要是随着语境、用语习惯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古代汉语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中以双音节词为主,词义所指的范围、词的感情色彩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做文言文阅读时,遇到陌生的字词,尤其是两个字组成的词,翻译一定要注意。比如,“妻纵横语文|高二讲义尖端班2021 暑6子”古义为“妻子儿女”,今义为“男性的配偶”。“行李”古义指“使者”,今义指“出门时带的包裹”。“江河”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任何江河”。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语并解释含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行李之往来。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北蛮夷之鄙人。断其左股。沛公居山东时。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蚓无爪牙之利。古之学者必有师。练一练高考链接:【2014安徽】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 逸:散失B.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2014新课标I】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3.通假字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的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时候写成这个样子,有时候写成那个样子。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古人就用甲字代替乙字。例如:早晨的“早”,古人有时候会写成“蚤”,而“蚤”的本义是跳蚤。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以及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都写成了“蚤”。通假字的情况有两种:一是本有其字,而人们在书写的时候,写了一个同音字。例如:表示“小击”意思的本字是“攴”,人们书写时写成了“剥”(p),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剥”是“攴”的假借字。第 一 讲【文言文阅读】古今言殊篇:词义的发展与演变7二是本无其字,从一开始就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例如,第一人称代词没有一个本字,从一开始就借用本义是一种锯类工具的“我”来表示,后来一直沿用,并没有为它再造字。如果在做文言文阅读时,有的字实在翻译不出来,自己应该学会变通,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尝试用音近的字去翻译它。例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惠”的本义是“仁慈、恩惠”的意思,但这里根据语境,应该翻译为“聪慧”,其实这里的“惠”通“慧”。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含义。夫晋,何厌之有?秦王必说见臣。今日往而不反者。秦王还柱而走。请辞决矣。燕王拜送于庭。君子生非异也。距关,毋内诸侯。要项伯。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练一练高考链接:【2016山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2016全国II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4.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语素组成,但翻译的时候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思,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没有实在意义,只是起构词的作用。偏义复词的运用,从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者是相反。(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者是相关。纵横语文|高二讲义尖端班2021 暑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练一练高考链接:【2010全国II】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结合高考真题,我们对以上四种古汉语中常见的词义演变现象再次进行了强化和梳理。其实,越到后面我们就越能感受到文言文若要做题正确率高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文本的特点综合去判断、分析、理解字词和文意。总结三、古今词义的沿用古今沿用,如“山、水、牛、羊、人、手、上、下”等词,词义变化不大。正是这些词,保证了语言的连续性,学习古代汉语,这类词,我们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了解这些词语的古义,有助于沟通古今。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古文的能力,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汉语词语的含义。尤其是在语基语用上更好的帮助同学们。高考链接:【2020全国II】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2019全国I】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2017全国I】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第 一 讲【文言文阅读】古今言殊篇:词义的发展与演变9典型例题【2016上海】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 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常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戴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诡计:奇计。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博学能属文 (2)祜独安其室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皆计所侵,送绢偿之()A侵占 B侵犯 C侵害 D侵袭(2)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今君乃亡赵走燕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D.人臣树私则背公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4.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1 5.第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1。(填四字词语)(2分)纵横语文|高二讲义尖端班2021 暑106.依据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分)相关事迹羊祜的品质安边垦田(1)_ 徐胤当门(2)_ 邓香归降(3)_陆抗服药(4)_前两道试题都是重点实词的解释,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如果了解了这个词的演变与发展,就会很轻松地利用语境推断出词语的意思。思路点拨我的收获精选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6分)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揭:揭开B.去我飞亡 去:前往C.痛吾两主使不通 使:让D.叩头受罪大王 罪:惩罚第 一 讲【文言文阅读】古今言殊篇:词义的发展与演变1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3分)()A.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齐王使臣来献鹄B.是不信而欺吾王也齐王有信士若此哉C.去我飞亡欲赴他国奔亡D.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故来服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4分)季文子(春秋时鲁国大夫)相宣、成(即鲁宣公、鲁成公),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鲁国大夫)谏曰:“子为鲁上卿(高级官名),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节选自国语鲁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6分)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节选自尹文子大道上,有删改)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张岱白洋潮)纵横语文|高二讲义尖端班2021 暑12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实所用不过三石 其实:他实际上B.左右皆引试之 左右:身边伺候的人,近臣C.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 不过:只是D.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以为:认为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有何不同。(3分)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古义:今义:看者辟易,走避塘下古义:今义:龟山一挡,轰怒非常古义:今义: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题目。(4分)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选自旧唐书唐临传,有删改)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2)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3)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4)至时毕集诣狱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题目。(5分)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第 一 讲【文言文阅读】古今言殊篇:词义的发展与演变13拓展阅读带你到大唐长安买“东西”王雨懿每逢临近春节,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人们大多要开始准备年货了。这个时候,我们会去商场、集市买东西。可是你知道我们平时说的“买东西”中的“东西”最初是什么意思吗?挑选东西时辨别是否识货的“内行”和“外行”又是怎么来的呢?要解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要穿越到大唐的长安城去看一看。唐代是我国古代一个非常强盛的时期,作为大唐的都城,当时的长安可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在唐代长安城中有两个市场,分别叫“东市”和“西市”,每个市场面积差不多有1平方千米。东市和西市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商业中心”。两个市场中各有两条平行的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四条主干道在市场的中央交叉成井字形,干道旁边还有很多小路,所以这两个市场规模虽大,但大街小巷相通,交通极为方便。在唐代,东西两市虽然都很繁荣,但卖的东西可不太一样。东市由于靠近皇宫,顾客大多是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市场里的店铺也多是贵族出资营建并租给商人从中赚取利润的,所以售卖的主要是毛笔、铁器、布、肉、酒、印刷品等高级商品。西市离皇宫比较远,顾客大多是平民百姓,所以售卖的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用品。不过,西市会有更多通过驼队运来的外国货物,比如来自欧洲和中亚地区的首饰与宝石。在大唐盛世的背景下,这两个市场都繁华无比、车水马龙。你会看见,经营同种货物的店铺一起挤在称为“行”的小街上,站在“行”里面的是识货的卖家,站在“行”外面的是不懂货物的买家。今天我们常说的“内行”“外行”就是由此而来。与老百姓住的“坊”一样,唐代长安城中的两个市场也有围墙,而且门禁森严,五品以上官员不得入内,因为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商贩的身份是很低的,所以严禁百官入市。不过,“市令”这个官却不在不准入市的规定内,他们除了管理市场正常经营事务之外,还负责保证市场在正午开门,日落前一个时辰关闭。如果你是外地人,来唐代长安城逛东西两市,你可以选择在市里的饭馆、酒馆或小吃摊美餐一顿。东西买多了,可以存在商行里;钱花完了,可以到柜坊取钱。这里还有不少旅店,客房充足,服务周到。这么一看,当年唐代长安城东西两市的繁华程度可一点儿也不输给今天大城市里的商业中心。(摘编自今日文摘)纵横语文|高二讲义尖端班2021 暑14课程总结纵横语文81大招之_ 81大招课后自评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是否完成(/)课前预习完成了对本节课的预习课程目标认识古今汉语词汇演变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理解古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准确理解词义课堂互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答题环节课堂表现受到老师表扬课堂笔记认真地在笔记区整理了课堂笔记评分标准及复习建议卓越:5个 建议再做一道对应试题,保持优势、再接再厉优秀:4个 建议仔细整理笔记,阅读讲义相关部分,做好巩固练习及格:3个 建议有侧重地听一遍回放,查漏补缺,整理好笔记红线:2个 建议完整听一遍回放,厘清知识逻辑,找出短板,整理笔记,完成巩固练习第 一 讲【文言文阅读】古今言殊篇:词义的发展与演变1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