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测专项:数学运算(19页)可直接打印(2).doc
下载文档

ID:3433512

大小:1.38MB

页数:19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4-3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专项 数学 运算 19 直接 打印
求职俱乐部(,QQ:8170198,旺旺:heyiherohe)笔试真题、面试正装、代写简历、求职咨询 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在路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到达甲站时,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 )分钟。 A、41   B、40   C、42   D、43 解析:B。骑车人一共看到12辆车,他出发时看到的是15分钟前发的车,此时第4辆车正从甲发出。骑车中,甲站发出第4到第12辆车,共9辆,有8个5分钟的间隔,时间是5X8=40(分钟)。 3)比例问题----求比值和比例分配 按比例关系确定份数,解题较快; 搞清“谁比谁”。 预资问题可用比例问题方法解决。 例题1:一体育俱乐部赠给其成员的票,如按人均算,每个成员可得92张,实际上每个女成员得84张,每个男成员得96张,问该俱乐部男女成员间的比例是多少?( ) A、1:1 B、1:2 C、1:3 D、2:1 4)利润问题 总利润=总收益-总成本=销售价*销售量-成本价*销售量 利润=销售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销售价-成本)/成本=销售价/成本-1 销售价=成本*(1+利润率) 成本=销售价/(1+利润率) 例题1:某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又按八折出售,结果亏损4元钱。这件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A、80   B、100   C、120   D、150 解析:B。现在的价格为(1+20%)×80%=96%,故成本为4÷(1-96%)=100元。 例题2:某商品按定价出售,每个可以获得45元的利润,现在按定价的八五折出售8个,按定价每个减价35元出售12个,所能获得的利润一样。这种商品每个定价多少元?() A、100   B、120   C、180   D、200 解析:D。每个减价35元出售可获得利润(45-35)×12=120元,则如按八五折出售的话,每件商品可获得利润120÷8=15元,少获得45-15=30元,故每个定价为30÷(1-85%)=200元。 例题3:一种商品,甲店进货价比乙店便宜12%,两店同样按20%的利润定价,这样1件商品乙店比甲店多收入24元,甲店的定价是多少元?( ) A、1000   B、1024   C、1056   D、1200 解析:C。设乙店进货价为x元,可列方程20%x-20%×(1-12%)x=24,解得x=1000,故甲店定价为1000×(1-12%)×(1+20%)=1056元。 例题4:某商店进了一批笔记本,按 30%的利润定价。当售出这批笔记本的 80%后,为了尽早销完,商店把这批笔记本按定价的一半出售。问销完后商店实际获得的利润百分数是(    )。 A、12%     B、18%    C、20%    D、17% 解析:D。设这批笔记本的成本是“1”。因此定价是1×(1+ 30%)=1.3。其中:80%的卖价是 1.3×80%,20%的卖价是 1.3÷2×20%。因此全部卖价是:1.3×80% +1.3 ÷ 2×20%= 1.17。实际获得利润的百分数是:1.17-1= 0.17=17%。 5)植树问题----路线是否封闭及端点是否植树 (1)不封闭路线 (a)两端植树 颗数=段数+1=全长/株距+1 (b)一端植树,则颗数与段数相等 颗数=段数=全长/株距 (c)两端不植树,则颗数比段数少1。 颗数=段数-1=全长/株距-1 (2)封闭路线 颗数=段数=全长/株距 例题1:在圆形花坛周围种树,已知花坛周长50米,若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可种多少?( ) A、9 B、10 C、11 D、12 解析:按照上面的(2),选B 例题2:在长450米的公路两旁,每隔15米种柳树一棵,在每相邻两棵柳树之间又种槐树一棵。则共种槐树多少棵?( ) A、62 B、60 C、58 D、30 解析:按照上面的(1),两端植树,总共种柳树31棵,则种槐树31-1=30棵 6)方阵问题 N阶方阵,去掉一行(或一列),少N个人; 去掉一行一列,少2N-1个人; 去掉两行一列(或两列一行),少3N-2个人; 去掉两行两列(或周围一圈),少4N-4个人。 例1 学校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60人,问这个方阵共有学生多少人? A、256人 B、250人 C、225人 D、196人 (2002年A类真题) 解析:方阵问题的核心是求最外层每边人数。 根据四周人数和每边人数的关系可以知: 每边人数=四周人数÷4+1,可以求出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那么整个方阵队列的总人数就可以求了。 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60÷4+1=16(人) 整个方阵共有学生人数:16×16=256(人)。 所以,正确答案为A。 7)年龄问题---年龄差不变,但倍数关系发生变化。 方法1:利用倍数差和年龄差解题 小年龄=年龄差/倍数差 大年龄=小年龄+年龄差 若上述年龄为几年前或几年后的,则现在的实际年龄为上述年龄加几年或减几年即可。 方法2: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方法3:结果代入法,此乃最优方法 例题1:今年哥弟两人的岁数加起来是55岁,曾经有一年,哥哥的岁数是今年弟弟的岁数,那时哥哥的岁数恰好是弟弟的两倍,问哥哥今年年龄是多大? A、33  B、22  C、11  D、44 解析:A  设今年哥哥X岁,则今年弟弟是55-X岁,过去某年哥哥岁数是55-X岁,那是在X-(55-X)即2X-55年前,当时弟弟岁数是(55-X)-(2X-55)即110-3X。列方程为 55-X=2(110-3X) 55-X=220-6X 6X- X=220-55 5X=165 X=33 例题2:爸爸、哥哥、妹妹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哥哥的3倍时,妹妹是9岁;当哥哥的年龄是妹妹的2倍时,爸爸34岁。现在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A、34   B、39   C、40   D、42 解析:C。解法一:用代入法逐项代入验证。解法二,利用“年龄差”是不变的,列方程求解。设爸爸、哥哥和妹妹的现在年龄分别为:x、y和z。那么可得下列三元一次方程:x+y+z=64;x-(z-9)=3[y-(z-9)];y-(x-34)=2[z-(x-34)]。可求得x=40。 例题3:199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2002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问甲、乙二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 A、34岁,12岁  B、32岁,8岁  C、36岁,12岁  D、34岁,10岁 解析:C。抓住年龄问题的关键即年龄差,199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则甲乙的年龄差为3倍乙的年龄,2002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此时甲乙的年龄差为2倍乙的年龄,根据年龄差不变可得3×1998年乙的年龄=2×2002年乙的年龄;3×1998年乙的年龄=2×(1998年乙的年龄+4);1998年乙的年龄=4岁;则2000年乙的年龄为10岁。 例题4:10年前田的年龄是她女儿的7倍,15年后田壮的年龄是她女儿的2倍,问女儿现在的年龄是多少岁?() A、45  B、15  C、30  D、10 解析:B。15年后田靶的年龄是女儿的2倍,即两人年龄的差等于女儿当时的年龄,所以,两人年龄的差等于女儿10年前的年龄加25。 10年前田靶年龄是女儿的7倍,所以两人年龄的差等于女儿当时年龄的6(=7-1)倍。由于年龄的差是不变的,所以女儿10年前的年龄的5(=6-1)倍等于25,女儿当时的年龄为:25/5=5(岁)。 8)日历问题---同余问题 同余问题,余数相同则性质相同,类似高次方的尾数确定。一周七天,周期为七。除以七看余数。 9)鸡兔同笼问题 设头数为a,足数是b。 《孙子算经》解法:则b/2-a是兔数,a-(b/2-a)是鸡数。 《丁巨算法》解法:鸡数=(4a-b)/2 ;兔数=(b-2a)/2 。 10)平均问题----搞清总量与总份数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数=所有数之和/数的个数 例1: 在前面3场击球游戏中,某人的得分分别为130、143、144。为使4场游戏得分的平均数为145,第四场他应得多少分?( ) 解析:C。4场游戏得分平均数为145,则总分为145×4=580,故第四场应的580-130-143-144=163分。 11)时钟问题----实质为路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为新考点。 时针速度=5/60=1/12(1小时走5小格或1分钟走1/12小格) 分针速度=60/60=1(1小时走60小格,1分钟走1小格) 速度差=1-1/12=11/12(每分钟差11/12格) 时针的速度是分针速度的1/12,所以分针每分钟比时针多走11/12格。或者 时针每小时走30度 ,分针每分钟走6度 分针走一分钟(转6度)时,时针走0.5度,分针与时针的速度差为5.5度。 例题1:从12时到13时,钟的时针与分针可成直角的机会有: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解析:时针与分针成直角,即时针与分针的角度差为90度或者270度,理论上讲应为2次,还要验证: 根据角度差/速度差 =分钟数,可得 90/5.5= 16又4/11<60,表示经过16又4/11分钟,时针与分针第一次垂直;同理,270/5.5 = 49又1/11<60,表示经过49又1/11分钟,时针与分针第二次垂直。经验证,选B可以。 12)盈亏问题——把一定数量(未知)的物品平均分成一定份数(未知),根据每次分的盈(或亏)数量及每份数量,确定物品的总数量和参与分配的人数。 方法一:两次分配的结果差÷两次分配数差(每份数量差)=人数 则物品总数=每份数量×人数+盈(或-亏) 方法二:列方程法 (1)若设物品数为x,则列方程 第一种分法的人数=第一种分法的人数 (2)若设人数为y,则列方程 第一种分法物品总数=第一种分法物品总数 方法三:利用被选答案直接快速进行试验和排除。 方法四:整除试验法。备选答案减去盈数(加上亏数)应被相应的每份数量数整除。 13)牛顿问题(牛吃草问题)----消长问题,既要消耗,又在生长,但消耗大于生长,其差为消耗原有草量,可维持几天。实质为追及问题。 (1)求出每天长草量:不同牛头数与对应天数积的差÷天数差 (2)原有草量:(每天吃的草量-每天生长的草量)×可吃天数 (3)每天实际消耗原有草量(抵消生长量外所吃): 每天吃的草量-每天生长的草量 (4)可吃天数:原有草量÷每天实际消耗原有草量 14)和差倍问题----已知两数的和(或差)与他们的倍数关系,求两数的大小。 (1)和差问题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较大数=较小数+差 (2)差倍问题 两数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和-小数=大数 15)数列问题----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公差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公差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无穷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6)几何问题 (1)面积问题----解决面积问题的核心是“割、补”思维。图形多为不规则图形,不能直接计算,所以看到一个关于求解面积的问题,不要立刻套用公式去求解,否则会陷入误区。 对于此类问题的通常解法是利用割、补或做辅助线、平移的方法,将图形分割或者补全为很容易求得面积的规则图形,从而快速求的面积。因此掌握一些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必要的。 (2)体积问题----注意正方体边长变化后体积的变化,将正方体分割为若干个小正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注意“增加了几倍”和“增加到几倍”的区别。 (3)周长 17)排列组合问题----搞清乘法原理、加法原理,会计算排列数和组合数。 乘法原理 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个步骤,做第1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步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 加法原理 做一件事情,完成它有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种不同的方法。 例题1:从1985到4891的整数中,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同的数有多少个? 解析:满足“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同”的数,其后两位数形式有10种:  00、11、22、……99。 设整数如下: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为使问题简单,假设所求整数在2000—4999之间,千位可取2、3、4中的任何一个,有3种取法;百位可取0、1、2……9中的任何一个,有10种取法; 十位与个位可取00、11、22、……99中的任何一个,有10种取法。根据乘法原理,满足条件的数有 3×10×10=300(个) 再加上1985到2000的2个(1988、1999),减去4891到4999的11个(4899、4900、4911……4999),可得满足题目要求的整数有291个。 18)浓度问题(溶液问题)---稀释问题、不同浓度溶液混合问题等。 溶液=溶质+溶剂 浓度=溶质/溶液 例题1: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 A、 30%    B、 32%    C、 40%    D、 45% 解析:A。100克7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100×70%=70克;400克2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400×20%=8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的量=70+80=15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总重量=100+400=50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150/500×100%=30%,选择A。 例题2:从装有100克浓度为10%的盐水瓶中倒出10克盐水后,再向瓶中倒入10克清水,这样算一次操作,照这样进行下去,第三次操作完成后,瓶中盐水的浓度为(    )。 A、 7%      B、 7.12%      C、 7.22%      D、 7.29% 解析:D。每次操作从100克盐水中倒出10克盐水,剩余90克,即剩余90%。每次操作后溶液中剩余的溶质变为原来的90%,又都稀释到100克,浓度变为操作前的90%。三次操作后浓度为10%×(90%)3=7.29%,选择D。 例题3:甲容器中有浓度为4%的盐水250克,乙容器中有某种浓度的盐水若干克。现从乙中取出750克盐水,放入甲容器中混合成浓度为8%的盐水。问乙容器中的盐水浓度约是多少?(    ) A、 9.78%    B、 10.14%    C、 9.33%    D、 11.27% 解析:C。甲容器中盐水溶液中含盐量=250×4%=10克;混合后的盐水溶液的总重量=250+750=1000克;混合后的盐水溶液中含盐量=1000×8%=80克;乙容器中盐水溶液中含盐量=80-10=70克;乙容器中盐水溶液的浓度=(70/750)×100%≈9.33%。选择C。 19)预资问题(预算问题)----对预资问题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此类问题与比例问题是相通的。按照比例问题的解法对预资问题同样适用。 20)跳井问题(爬绳问题)----关键要考虑最后一跳(或爬),即到哪个位置一次可跳出井(或爬到顶),用此位置需要跳(爬)的次数再加一次即可。即跳出井或爬至绳顶所需次数为: (井深或绳长-每次所跳或爬米数)/每次实际跳爬高度+1 21)集合问题及容斥原理 S(A+B)=S(A)+S(B)-S(AB) S()=S(I)-S(A+B) S(A+B+C)=S(A)+S(B)+S(C)-S(AB)-S(BC)-S(AC)+S(ABC) 其中S可看作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或图形面积。 22)抽屉原理 原理1 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2个以上的物体。 原理2 把多于m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m+1个或多于m+1个的物体。 从任意5双手套中任取6只,其中至少有2只恰为一双手套。 假定一年有365天,则366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 例题1:一副扑克牌有四种花色,每种花色各有13张,现在从中任意抽牌。问最少抽几张牌,才能保证有4张牌是同一种花色的? A、12 B、13 C、15 D、16 解析:根据抽屉原理,当每次取出4张牌时,则至少可以保障每种花色一样一张,按此类推,当取出12张牌时,则至少可以保障每种花色一样三张,所以当抽取第13张牌时,无论是什么花色,都可以至少保障有4张牌是同一种花色,选B。此题没有包含大小王,若包含则需要增加两张。 23)中国剩余定理(孙子定理、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明朝数学家程大位把这一解法编成四句歌诀: 三人同行七十(70)稀,五树梅花廿一(21)枝, 七子团圆正月半(15), 除百零五(105)便得知。 歌诀中每一句话都是一步解法:第一句指除以3的余数用70去乘;第二句指除以5的余数用21去乘;第三句指除以7的余数用15去乘;第四句指上面乘得的三个积相加的和如超过105,就减去105的倍数,就得到答案了。即: 70×2+21×3+15×2-105×2=23 例题:1:一个数被3除余1,被4除余2,被5除余4,这个数最小是几? 解析:题中3、4、5三个数两两互质。 则(4,5)=20;(3,5)=15;(3,4)=12;(3,4,5)=60。 (注:(a,b)表示 a与b 的最小公倍数) 为了使20被3除余1,用20×2=40; 为了使15被4除余1,用15×3=45; 为了使12被5除余1,用12×3=36。 然后,40×1+45×2+36×4=274, 因为,274〉60,所以,274-60×4=34,就是所求的数。 24)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解题关键是如何进行合理组合和时间分配。 25)余数问题和最小公倍数问题 例题1:一个三位数除以9余7,除以5余2,除以4余3,这样的数有几个? 解法一:除以5余2可以看作除以5余7,除以4余3可以看作以4余7,故均余7。9、5、4的最小公倍数为180,满足条件的最小三位数应为180+7=187。根据同余性质,7加上180的若干倍仍然是满足条件的数,即满足条件的三位数为: 180n+7,其中n为正整数,且180n+7<1000, 显然,n可取1、2、3……5。 满足条件的数为5个:187,367,……907。  解法二:因“除以5余2”,所以所求三位数的尾数(个位数)是2或7 ;又因“除以4余3”,所以尾数只能为7 (排除了尾数为2)。故所求三位数应为如下形式: a(百位) b(十位) 7(个位) 要满足题目要求,百位和十位组成的数“ab”应能被9整除,也能被2整除(被4整除或被4除余2),所以“ab”为9和2的倍数,即为:   18,36,54,72,90。 故所求三位数为5个:187,367,547,727,907。 四、数学运算专项训练 ⊙第一组专项训练 1.若x,y,z是三个连续的负整数,并且x>y>z,则下列表达式是正奇数的是: A.yz-x B.(x-y)(y-z) C.x-yz D.x(y+z) 解析: 基本算法:本题可以采用假设代入法,设x、y、z分别为两种情况:-1,-2,-3或者-2,-3,-4,然后将其代入公式验证。验证可知,A 的值虽然是正的,但奇偶不定;B的值是1;C的值是负的;D的值是正的,但奇偶不定。只有B项符合要求,所以,正确选项是B。 简便算法:只要真正看清了“x,y,z是三个连续的负整数,并且x>y>z”这个条件,很容易就可以知道:(x-y) =1;(y-z) =1。由此可知:(x-y)(y-z) =1。1是正奇数,所以,正确选项是B。 2.{an}是一个等差数列,a3+a7-a10=8,a11-a4=4,则数列前13项之和是: A.32 B.36 C.156 D.182 解析:设这个数列的公差是d,则可列方程为: a3+a7-a10=(a1+2d)+(a1+6d)-(a1+9d)=a1-d=8 a11-a4=(a1+10d)-(a1+3d)=7d=4 解方程可得:d=,a1=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平均值等于正中间的那个数(奇数个数),或者正中 间那两个数的平均值(偶数个数),那么前13项的和就是: a7×13=(a1+6d)×13=(+×6)×13=156 所以,正确选项是C。 3. 相同表面积的四面体、六面体、正十二面体及正二十面体,其中体积最大的是: A.四面体 B.六面体 C.正十二面体 D.正二十面体 解析:根据立体图形的性质,表面积相等的立体图形中,球体的体积最大。正二十面体最接近 球体,其体积最大。所以,正确选项是D。 4.一张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纸张,对折3次后得到的小长方形的面积是: A.m2 B.m2 C.m2 D.m2 解析:对折n次,则对折之后的面积为对折之前的1/2n。 本题对折3次,则对折后的面积为:2/23=1/4。所以,正确选项是C。 5.编一本书的书页,用了270个数字(重复的也算,如页码115用了2个1和1个5 共3个数字),问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A.117 B.126 C.127 D.189 解析:本书的页码使用数字应该有三种情况:1~9页,每页用1个数字,共使用数字9个;10~99页,共90页,每页使用2个数字,共使用数字90×2=180个。这本书的页码一共使用了270个数字,270-9-180=81,则这剩余的81个数字都是由页码是三位数的页码组成的,三位数的页码有:81÷3=27页。这本书的总页码为:9+90+27=126页。所以,正确选项是B。 6.5年前甲的年龄是乙的三倍,10年前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若用y表示丙当前的年龄,下列哪一项能表示乙的当前年龄? A.+5 B.+10 C. D.3y-5 解析:本题的年龄关系比较复杂,关键是要弄清题意不出错。根据丙的当前年龄是y岁,可知甲10年前的年龄是;则甲5年前的年龄是(+5);则乙5年前的年龄就是(+5)÷3; 那么,乙当前的年龄就是:(+5)÷3+5=++5=-++5 =+5 。所以,正确选项是A。 7.为节约用水,某市决定用水实行收费超额超收,月标准用水量以内每吨2.5元,超 过标准的部分加倍收费。某用户某月用水15吨,交水费62.5元。若该用户下个月用水12吨,则应交水费多少钱? A.42.5元 B.47.5元 C.50元 D.55元 解析:本题有一个隐含的条件,就是超额用水之后的收费,题干中说“超过标准的部分加倍收费”,那么超额用水的收费就是每吨5元。如果考生不能揭示出这个隐含条件,题目就无法解答。 算法:如果该用户15吨水都按超额用水每吨5元交费,那么他应当交75元。但是他实际只交了62.5元,则少交的75-62.5=12.5元,是因为未超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每吨少交2.5元。由此可知每月的标准用水量为:12.5÷2.5=5(吨)。当该用户月用水12吨时应交水费为:(2.5×5)+(7×5)=47.5(元)。所以,正确选项为B。 8.某零件加工厂按照工人完成的合格零件和不合格零件数支付工资,工人每做出一个 合格零件能得到工资10元,每做出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将被扣除5元。已知某人一天共做了12个零件,得到工资90元,那么他在这一天做了多少个不合格零件? A .2 B.3 C.4 D.6 解析: 算法: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做一个合格零件收入10元,如果某人做的零件都是合格的,那么,他的收入就应该是120元。已知某人的收入只有90元,则少的30元是因为做了不合格零件的缘故。每做一个不合格零件比做一个合格零件少收入:10-(-5)=15元。30÷15=2。所以,正确选项是A。 9.小华在练习自然数数数求和,从1开始,数着数着他发现自己重复数了一个数,在 这种情况下他将所数的全部数求平均,结果为 7.4,请问他重复数的那个数是: A.2 B.6 C.8 D.10 解析:自然数为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平均值等于正中间的那个数(奇数个数),或者正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值(偶数个数)。利用自然数的这个性质,本题可以快速求解。已知小华将所数的全部数求平均值,结果为 7.4。自然数1~14的平均值为:(7+8)÷2=7.5。由此可知小华数的自然数必为1~14,而且重复数的数一定小于8(如果是8或者大于8,则平均值就会大于7.5),因此,正确选项必在A、B之间。A的数值太小,将导致平均值偏离7.5很大。所以,正确选项是B。 10.共有100个人参加某公司的招聘考试,考试的内容共有5道题,1~5题分别有80人、92人、86人、78人和74人答对,答对3道和3道以上的人员能通过考试,请问至少有多少人能通过这次考试? A.30 B.55 C.70 D.74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必须考虑答错的题目的总数:(100-80)+(100-92)+(100-86)+(100-78)+(100-74)=90,由于必须答错3道或3道以上题目才不能通过考试,最不理想的情况是刚好每个人错3道,30个人正好错90道。所以,至少有70个人能通过这次考试。正确选项是C。 11. 一张节目表上原有3个节目,如果保持这3个节目的相对顺序不变,再添加进去 2个新节目,有多少种安排方法? A.20 B.12 C.6 D.4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两个新节目必须分两次添加。用画图辅助的方法将有利于问题的解答。 在添加第一个新节目时,共有4种安排方法(特别注意:老节目的前面和后面也可以添加节目)。具体安排如下:空●空●空●空 在添加第二个新节目时,共有5种安排方法。具体安排如下: 空●空●空●空●空 这样,共有:4×5=20(种)安排方法。所以,正确选项是A。 12.某商场促销,晚上八点以后全场商品在原来折扣基础上再打9.5折,付款时满400元再减100元。已知某鞋柜全场8.5折,某人晚上九点多去该鞋柜买了一双鞋,花了384.5元,问这双鞋的原价为多少钱? A.550元 B.600元 C.650元 D.700元 解析:某人购买的这双鞋先后有3次打折,首先,全场8.5折,然后再9.5折,最后,付款时满400元再减100元。由此可以列算式为:(384.5+100)÷0.95÷0.85≈500×1.2≈600所以,正确选项是B。 13.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图书馆借书,甲每隔5天去一次,乙每隔11天去一次, 丙每隔17天去一次,丁每隔29天去一次。如果5月18日他们四个人在图书馆相遇,问下一次四个人在图书馆相遇是几月几号? A.10月18日 B.10月14日 C.11月18日 D.11月14日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必须揭示两个隐含条件:(1)所谓每隔几天去一次的含义,就是每(n+1)天去一次。因此,题目的条件必须变化为: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12天去一次;丙每18天去一次;丁每30天去一次。(2)必须考虑大月、小月。其中5、7、8、10这四个月是大月,每个月都有31天;6、9月是小月,每个月只有30天。甲、乙、丙、丁四个人下一次相遇的日期,应该在是6、12、18、30的最小公倍数的天数之后。求它们的公倍数为:6×2×3×5=180。180天之后是是11月14日。所以,正确选项是D。 14.甲、乙、丙三种货物,如果购买甲3件、乙7件、丙1件需花3.15元,如果购买 甲4件、乙10件、丙1件需花4.20元,那么购买甲、乙、丙各1件需花多少钱? A.1.05元 B.1.4元 C.1.85元 D.2.1元 解析:设甲、乙、丙三种货物的单价分别为A、B、C,则根据题意可以列算式为: (1)3A+7B+C=3.15 (2)4A+10B+C=4.20 把(1)式乘以3可以得到(3):9A+21B+3C=9.45 把(2)式乘以2可以得到(4):8A+20B+2C=8.4 把(3)式减去(4)式可得:A+B+C= 1.05 所以,正确选项是A。 ⊙第二组专项训练 1.完成某项工程,甲单独工作需要18小时,乙需要24小时,丙需要30小时。现按甲、 乙、丙的顺序轮班工作,每人工作一小时换班。当工程完工时,乙总共干了多少小时? A.8小时 B.7小时44 分 C.7小时 D.6小时48分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丙三个人每小时可以完成的工作量分别为1/18、1/24和1/30,则三个人一次轮班可以完成的工作量为1/18+1/24+1/30=47/360。按照这个进度,7次轮班(即每个人工作7小时)以后完成的工作量为7×47/360=329/360,还剩余工作量为1-329/360=31/360。第八次轮班开始,首先甲再做1小时完成1/18=20/360,还剩余11/360,不足1/24,由乙来完成不需要1个小时。至此可以估算:当工程完工时,乙总共干了7个多小时。所以,正确选项是B。 2.甲、乙、丙、丁四人为地震灾区捐款,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3,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4,丁捐款169元。问四人一共捐了多少钱? A.780元 B. 890元 C.1183元 D.2083元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丙三人的捐款数占捐款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3、1/4和1/5,则丁的捐款占捐款总数的比例应为:1-(1/3+1/4+1/5)= 13/60。则四人的捐款总数为:169÷13/60=780。所以,正确选项是A。 3.甲从某地出发匀速前进,一段时间后,乙从同一地点以同样的速度同向前进,在K时刻乙距起点30米;他们继续前进,当乙走到甲在K时刻的位置时,甲离起点108米。问: 此时乙离起点多少米? A.39米 B.69米 C.78米 D.138米 解析: 解答本题适宜采用画图法: 根据题意可知:OA=30,OC=108,AB=BC=39。则当乙走到甲在K时刻的位置时,乙离起点为:OB=OC-BC=108-39=69。所以,正确选项是B。 4.有 a、b、c、d 四条直线,依次在a线上写1,在b线上写2,在c线上写3,在d 线上写4,然后在a线上写5,在b线,c线和d线上写数字6,7,8……按这样的周期循环下去,问数字2008在哪条线上?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解析:根据题意,(1,2,3,4),(5,6,7,8)……按这样每4个数一次循环,则共有循环次数为:2008/4=502,也就是说,数字2008在d线上。所以,正确选项是D。 5.甲、乙、丙、丁四人做纸花,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7朵,乙、丙、丁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9朵。已知丁做了41朵,问甲做了多少朵? A.35朵 B.36朵 C.37朵 D.38朵 解析: 根据题意,我们从甲、乙、丙三人做纸花的平均数,可以求出三个人共做的朵数。从甲、乙、丙三人共做的朵数中,减去乙丙两个人做纸花的朵数,剩下的就是甲做的朵数。 甲、乙、丙三人共做纸花数为:37×3=111朵 乙、丙、丁三人共做纸花数为:39×3=117朵 乙、丙两人共做纸花数为:117-41=76朵 由此可知,甲做纸花数为:111-76=35朵 所以,正确选项是A。 6.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需要8分钟,如果把同样的钢管锯成20段需要多少分钟? A.32分钟 B.38分钟 C.40分钟 D.152分钟 解析:请注意: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其实只需要锯了4次,也就是说锯断钢管一次需要2分钟。 把一根钢管锯成20段需要锯19次,则需要19×2=38分钟。所以,正确选项是B。 7.一件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可以获得相当于进价20%的利润,如果以原价出售,可以获得相当于进价百分之几的利润? A. 20% B.30 % C.40% D.50% 解析:请注意理清商品的售价、定价、进价、利润之间关系。解题思路为:售价-进价=利润。根据题意可知: 80%×定价-进价=20%×进价。解得:80%×定价=120%×进价。定价=150%×进价,也就是说,定价是进价的1.5倍,如果按定价卖,就可以赚50%的利润。所以,正确选项是D 8.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1,另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A.31︰9 B.7︰2 C.31︰40 D.20︰11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代入法。根据题意,两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分别是3︰1(4份)和4︰1(5份),既然两个瓶子是相同的,可以假设瓶子的容积为20,则:第一个瓶子中的酒精占15份,水占5份。第二个瓶子中的酒精占16份,水占4份。两瓶酒精混合后,则酒精占15+16=31份,水占5+4=9份。即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31︰9。所以,正确选项是A。 9.四年级一班选班长,每人投票从甲、乙、丙三个候选人中选一人,已知全班共52人,并且在计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甲最少再得多少张票就能够保证当选? A.1 张 B.2 张 C.4 张 D.8 张 解析:该题有很大的迷惑性,其实注意点应该放在“甲最少再得多少张票就能够保证当选”上。显然最极端的情况是:计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3个人的票数都是17张,即17×3=51。在这种情况下,甲再得1张票就是得票最多的候选人,也就能够保证当选。所以,正确选项是A。 10.某班有60名学生,在第一次测验中有32人得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有27人得满分。 如果两次测验中都没有得满分的学生有17人,那么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人数是多少? A.13人 B.14人 C.15人 D.16人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图示法。设长方形表示全体学生,两次考试都获得满分的人数为x,则根据题意可以图示如下图: 从图示可以看出。全班人数=两次都没有得满分的人数+第一次测验得满分的人数+第二次测验得满分的人数-两次测验都得满分的人数。即:60=17+32+27-x。解得:x=16。两次测验都得满分的人数是16人,所以,正确选项是D。 11.甲、乙两个厂生产同一种玩具,甲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每天保持不变,乙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每天增加一倍,已知第一天甲、乙两个厂生产的玩具总数是98件,第二天甲、乙两个厂生产的玩具总数是106件,那么乙厂生产的玩具数量第一次超过甲厂生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