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政治优秀说课稿.doc
下载文档

ID:3431531

大小:68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4-3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初中 政治 优秀 说课稿
河南本土最专业的教师培训品牌 说课稿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主要分析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能力目标: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知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 学情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接下来我将进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基本上是15、16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他们通过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精神已有了一些零碎、感性的认知,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民族精神缺少理性、全面、系统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上的循序渐进和教学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四、教学过程 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抛砖引玉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积极探究掌握新知,30分钟、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分钟、布置作业拓展转化,2分钟。 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现的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图标,看完后让学生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依据:学生可能会说想到了奥运会,想到了奥运健儿,奥运精神,进尔过渡到民族精神。从学生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奥运会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学习本课感兴趣。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帮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认识。 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活动。 首先是活动一:点击中国、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以多媒体展示几组相关的可以体现不同民族精神的人物和事件,如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郑成功收复台湾,文成公主入藏等,引导学生总结这些人物和事件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继而总结出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然后再让同学们来列举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事例和人物,以增加同学们对民族精神的感受力。 在同学对民族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扫描中国、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让同学们观看我事先准备好的视频《不平凡的2008》,同时让他们思考探究两个问题:1、有人说中华民族越挫越勇,你是怎么认为的?2、是什么精神让中华民族能够经历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这种精神又有什么作用?在播放完视频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并派代表汇总发言。 这个活动我选取的是2008年中国发生的可以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重点时事,用这些来说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更具有时效性,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了情感的熏陶。 面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感受中国、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让学生观看三幅不同主题的图片。第一幅展现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五讲四美的美德。这些美德是民族精神在生活中的细节化、具体化; 第二幅展现的学生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国际体育盛会中所折射的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第三幅展现的是中华儿女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彰显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设计的依据:让学生感觉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就能体现和传播民族精神。 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对民族精神这一优秀品质有更深刻的情绪体验,我特别设计了 第三个环节:情感共鸣,升华新知 师生共唱《爱我中华》这首歌曲。通过触动心灵的歌曲,使学生们从内心深处再次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但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设计了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知行统一 课下让学生完成以“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中学生”为题目的倡议书。在下节课由师生共同选出优秀倡议书,进行宣誓。 这样可以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学生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将课堂所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从而达到知行统一。 五、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二、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三、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我主要采用要点式板书设计,这样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学生理解掌握。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培养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二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的教学内容。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需要关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自主反思责任,自觉承担责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快乐,树立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人生追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道德高尚的行为。 2.难点: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 二 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基本上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他们可以根据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对承担社会责任已有了一些概念上的认识,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由于因为学生虽然对“责任”有所耳闻,但对责任心、责任感还没有明确体会。学生普遍存在自我中心意识过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抱怨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认为父母不关心,机会不均等,社会不公平。因此,对学生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三 说教法、学法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具体做法是:通过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对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得出,用自己的话概括小结,避免老师说教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情感。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民间慈善家阿里木烤羊肉串赚钱为生,同时还用卖烤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从2006年起,用烤羊串挣来的钱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奖学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2011年1月13日,阿里木等10位草根英雄从6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新华社“中国网事 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2011年1月25日,阿里木获得“新疆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说明阿里木主动救助失学孩子其实就是在主动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引入新课。通过此材料和问题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对承担社会的责任形成初步认识。 (二)新授 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材讲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维护祖国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和自觉参加公益活动。如何把这些要求讲清楚,使学生知行统一,我的总体做法是: 讲(事例案例)――谈(体会打算)——行(化作实践) 形成初步印象→→深化理解提高觉悟→→强化理解促使践行 依据老师要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来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中的道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下面具体讲述教学过程。 1.爱国责任――维护祖国尊严。 (1)课件展示名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肯尼迪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2)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对这些名言的评价和名言背后的小故事。 教师小结: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对祖国怀着深深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所以爱国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国家需要每个人的贡献,只有国家兴旺了,强盛了,个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国家兴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爱国是我门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公民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 2.分忧责任――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 教师出示案例: 四名刚刚大学毕业的的青年人,为了抵制制作美化侵略战争的电脑游戏软件,愤然向外资公司提交辞呈。他们说:“这件事伤害了我们的民族感情,我们别无选择。” 其中一名大学生说:“在外资工作,既是一种待遇,更是一种考验。我们中国人应该懂得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的。” 学生针对教师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能够进入收入较高的外企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但是当外企伤害中国人的感情、侵犯国家尊严的时候,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通过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对社会事件关注、思考的好习惯,使学生感受主动为国分忧、承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奉献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请学生思考中学生应该怎样承担社会责任? 在校园里、教室里,主动捡起地上纸团、饮料盒等;记住离开时关掉教室里的灯、风扇;关掉滴水的水龙头,这都是为集体、为国家尽责的表现。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体会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树立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意识。使学生主动认识和要求自己在现阶段读好书,学好本领,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五 说板书设计 本课采取提纲式板书。板书呈现了本的三个知识点,条理清晰,目标明确。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一 维护国家尊严     二 为国分忧,能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     三 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说课稿三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主要内容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多一分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学会换位思考。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换位思考的实质。   2、教学难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做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联系实际安排教学,有利于形成积极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学法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设计的学法指导是:   1、让学生结合课本105页虚框内容和生活中给别人取绰号的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和这样做的危害,让学生直接进入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分组准备一个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并谈感受,在活动中去掌握知识,领会做人道理,提高语言表达、分析、理解等能力。   3、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课本108页的虚框内容,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六、说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直接利用课本105页的虚框内容和学生中给别人取外号的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形成一堂课的良好开端。   2、讲故事,谈感受,学习新课。   老师或学生讲别人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自己的小故事及当时的感受,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及这句话的实质,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交流几个准备好的关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小故事,并讨论主人公的感受,从中掌握课本知识“换位思考的含义、实质”领会做人道理。   3、自己动手,完成课本所设活动。   先让学生朗读课本108页的《相关连接》并讨论长者的话给大家什么启示?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感受,完成课本活动内容,懂得如何去理解、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4、新课巩固,展示所学知识。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自己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总之,对本节课的设计,我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中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我的说课结束了,如有不对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乐师教育:在乐中学,走上教师岗位。 月光老师QQ:25033565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