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zyzh_jc_yjz_jy0301.doc
下载文档

ID:3428153

大小:400.50KB

页数:24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4-3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zyzh_jc_yjz_jy0301
执业药师更新通知QQ群:138029498 请入群,否则无法获取后续课程更新的完整 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 第一节 治则与治法   一、治病求本   (一)治标与治本   1.急则治其标 如:水臌病人、大出血病人。   2.缓则治其本 如:肺痨咳嗽。   3.标本兼治 如:虚人感冒。   经典例题   最佳选择题   缓则治其本治则适用   A.腹水臌胀   B.肠热便秘   C.虚人感冒   D.肺痨咳嗽   E.湿热泄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缓则治其本如:肺痨咳嗽。   (二)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1)寒者热之:即以热药治寒证。   (2)热者寒之:即以寒药治热证。   (3)虚则补之:即以补益药治虚证。   (4)实则泻之:即以攻邪泻实方药治实证。   2.反治   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1)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虚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实性通利的真实假虚证。   经典例题   最佳选择题   属于反治的是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塞因塞用   D.虚则补之   E.实则泻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反治即从治,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二、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与祛邪的区别   所谓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扶正多用补虚方法,并包括针灸、气功及体育锻炼等,而精神的调摄和饮食营养的补充对于扶正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   (二)扶正祛邪的运用   1.扶正   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如气虚、阳虚的患者,应采取补气、补阳的方法治疗;阴虚、血虚的患者,应采取滋阴、补血的方法治疗。   2.祛邪   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   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但在具体应用时,还要分清以正虚为主,还是以邪实为主。正虚较急重的,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而邪实较急重的,则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4.先祛邪后扶正   适用于虽为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证,瘀血不去,则崩漏难止,故应先用活血祛瘀法,然后补血。   5.先扶正后祛邪   适用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若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而后祛邪。如某些虫积病人,因正气太虚弱,不宜驱虫,应先健脾以扶正,使正气得到一定恢复之时,然后再驱虫消积。      三、调整阴阳   (一)损其有余的含义和临床应用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二)补其不足的含义和临床应用   “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使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四、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域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第二节 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一、感冒   1.风热感冒   [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或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咽痛咽红,口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宣肺解表。   [方剂应用]银翘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复方金黄连颗粒、桑菊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   2.风寒感冒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或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吐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剂应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表实感冒颗粒。   3.时行感冒   [症状]突然发热,高热不退,甚则寒战,周身酸痛,无汗,咳嗽,口干,咽喉疼痛,伴明显全身症状,呈现流行性发作。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剤应用]清瘟解毒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羚羊感冒片、连花清瘟胶囊。   4.体虚感冒   [症状]发热,恶寒较甚,无汗,头痛鼻塞,身楚倦怠,咳嗽,咳痰无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宣肺化痰。   [方剂应用]参苏饮加减。   [中成药选用]参苏丸。      二、咳嗽   1.风寒犯肺   [症状]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口不渴,恶寒,或有发热,无汗,或兼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肺解表。   [方剂应用]杏苏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通宣理肺丸、风寒咳嗽丸、杏苏止咳糖浆、三拗片。   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气粗,咯痰黏稠,色白或黄,咽痛,声音嘶哑,或兼发热,微恶风,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剂应用]桑菊饮加减。   [中成药选用]蛇胆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桑菊感冒片(合剂)。   3.燥邪伤肺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并见鼻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辛凉清润。   [方剂应用]桑杏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二母宁嗽丸、蜜炼川贝枇杷露。   4.痰热壅肺   [症状]咳嗽气粗,痰多黄稠,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   [方剂应用]清金化痰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清气化痰丸、复方鲜竹沥液、蛇胆川贝散、橘红丸、葶贝胶囊、止咳橘红丸。   5.肺肾阴虚   [症状]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午后咳甚,或伴五心烦热,颧红,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方剂应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二冬膏、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   最佳选择题   肺阴虚选用的方药是   A.左归丸加减   B.右归丸加减   C.七福饮加减   D.补肺汤加减   E.沙参麦冬汤加减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患者肺阴虚则需要养阴生津,所以可选择沙参麦冬汤加减入药;左归丸补肾阴,右归丸补肾阳,七福饮补肾精,补肺汤补肺气。   A.肺气虚   B.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阴虚   咳嗽无力,短气自汗,多见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常见咳喘无力,气短懒言,声音低微,脉虚弱等。一般以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和全身功能活动减弱为辨证要点。所以第一小题选择A。   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多见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脾气虚可以分为三种,其中脾失健运是常见食纳减少,食后作胀,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大便溏泻,时息时发。以运化功能减退和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所以第二小题选择C。   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多见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神疲乏力常见于气虚,腰膝酸软常见于肾虚,所以第三小题应该选择D。      三、喘证   1.风寒闭肺   [症状]喘咳气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色白稀薄而带泡沫,兼头痛鼻塞,无汗,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   [方剂应用]麻黄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小青龙合剂、桂龙咳喘宁胶囊。   2.痰热郁肺   [症状]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黏色黄,或夹血痰,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咽干、面红、尿赤、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剂应用]桑白皮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清肺化痰丸、清肺消炎丸。   3.肾不纳气   [症状]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形瘦神疲,汗出肢冷,面唇青紫,或有跗肿,舌淡苔薄,脉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   [治法]补肾纳气。   [方剂应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七味都气丸。   A.风寒闭肺喘证   B.痰热郁肺喘证   C.肾不纳气喘证   D.肺脾两虚喘证   E.肺肾阴虚喘证   桑白皮汤适用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桑白皮汤适用于治疗痰热郁肺导致的喘证。   麻黄汤适用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麻黄汤适用于风寒闭肺导致的喘证。   金匮肾气丸适用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金匮肾气丸适用于肾不纳气导致的喘证。   四、胸痹   (一)概述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病证。西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绞痛(如主动脉瓣狭窄、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心包炎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以上述表现为主的,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1.气虚血瘀   [症状]胸痛隐隐,遇劳则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自汗。舌胖有齿痕,色淡暗,苔薄白,脉弱而涩,或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   [方剂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通心络胶囊、舒心口服液、芪参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参芍片。   2.气滞血瘀   [症状]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心悸。唇舌紫暗,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   [方剂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心可舒片。   3.痰瘀痹阻   [症状]胸闷痛如窒,痛有定处,形体肥胖,肢体沉重,纳呆,痰多。舌色暗,苔浊腻,脉滑,或有结、代。   [治法]豁痰化瘀。   [方剂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减。   [中成药选用]丹蒌片   4.寒凝心脉   [症状]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形寒肢冷,面白。舌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治法]温阳散寒。   [方剂应用]乌头赤石脂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冠心苏合丸、宽胸气雾剂。   5.气阴两虚   [症状]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头晕,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弱而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剂应用]生脉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黄芪生脉饮、生脉饮(胶囊)。   6.心肾阳虚   [症状]心悸而痛,胸闷,甚则胸痛彻背,畏寒肢冷,气短汗出,腰酸肢肿,面色苍白,唇甲淡暗。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治法]温补心肾。   [方剂应用]附子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芪苈强心胶囊、参仙升脉口服液。      五、不寐   1.心火炽盛   [症状]不寐,心烦,口干,舌燥,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白,脉数有力或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   [方剂应用]朱砂安神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朱砂安神丸。      2.肝气郁结   [症状]不寐,情志变化则加重,平时情志抑郁,胁肋胀痛,嗳气时作,或胸闷喜太息。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剂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解郁安神颗粒、解郁丸。   3.阴血亏虚   [症状]不寐,健忘,心悸怔忡,虚烦不安,甚则盗汗、梦遗等。舌偏淡,苔薄少,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   [方剂应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中成药选用]天王补心丸、养血安神丸。   4.心脾两虚   [症状]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   [方剂应用]归脾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归脾丸、养心宁神丸。   六、胃痛   1.寒凝气滞   [症状]胃痛暴作,喜温恶寒,得温痛减,口和不渴或吐清水。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方剂应用]良附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良附丸。      2.饮食停滞   [症状]胃痛胀满,嗳腐恶食,或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导滞和胃。   [方剂应用]保和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保和丸、加味保和丸、六味安消散、沉香化滞丸、开胃山楂丸。   3.肝胃不和   [症状]胃脘胀痛,连及胁肋,嗳气后疼痛减轻,生气时胃痛加重,食欲不振,或见嘈杂吞酸。舌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剂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气滞胃痛颗粒、柴胡舒肝丸、舒肝和胃丸、沉香化气丸。   4.肝胃郁热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泄热,和胃止痛。   [方剂应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加味左金丸、左金丸、胃逆康胶囊。   5.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剂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温胃舒胶囊、黄芪健胃膏、小建中颗粒。      七、泄泻   1.食伤肠胃   [症状]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方剂应用]保和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保和丸、加味保和丸。   2.湿热内蕴   [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剂应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复方黄连素片、葛根芩连丸(片)、香连丸。   3.脾胃气虚   [症状]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适,稍进油腻之物则便次明显增多,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方剂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开胃健脾丸、参苓白术散、健脾丸、涩肠止泻散。   4.脾肾阳虚   [症状]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剂应用]四神丸(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加减。   [中成药选用]四神丸、固本益肠片。         八、便秘   1.热结肠胃   [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口苦。舌红苔黄腻或燥裂,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润肠通腑。   [方剂应用]麻子仁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清宁丸、一清胶囊、新清宁胶囊。   2.气滞郁结   [症状]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行滞。   [方剂应用]六磨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槟榔四消丸。   3.津亏肠燥   [症状]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口干。舌淡,苔少,脉细涩。   [治法]养血润燥。   [方剂应用]润肠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麻仁润肠丸、麻仁丸、麻仁滋脾丸、通乐颗粒。   4.阳虚寒凝   [症状]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畏寒喜暖,面色(白光)白,唇淡口和,或兼腹冷腹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通开秘。   [方剂应用]半硫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桂附地黄丸与麻仁滋脾丸合用。      九、中风   1.半身不遂   (1)气虚血瘀   [症状]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患侧手足浮肿,面色少华,语言謇涩,舌体不正。舌色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   [方剂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消栓颗粒、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参芍片合三七胶囊(或合三七粉或血塞通片)。   (2)肝阳上亢   [症状]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兼见头痛头晕,面赤耳鸣。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涩。   [治法]平肝潜阳。   [方剂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中成药选用]心脑静片、天麻钩藤颗粒、脑血栓片(主治瘀血阳亢证)。   2.语言不利   (1)风痰阻络   [症状]肢体麻木,舌强语謇,或伴胸闷多痰。舌苔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涤痰。   [方剂应用]解语丹加减。   [中成药选用]醒脑再造胶囊。   (2)肝阳上亢   [症状]言语謇涩,头痛头胀,或眩晕耳鸣,急躁多怒。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   [方剂应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清眩治瘫丸、心脑静片。   (3)肾精亏损   [症状]音喑失语,心悸气短,耳鸣,腰膝酸软,舌红或淡,苔薄少,脉细无力。   [治法]滋肾利窍。   [方剂应用]地黄饮子加减。      十、头痛   1.风寒头痛   [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寒畏风,受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治法]祛风散寒。   [方剂应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川芎茶调颗粒,都梁丸(胶囊)。   2.风热头痛   [症状]头痛且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或面红目赤,或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剂应用]桑菊饮加减。   [中成药选用]芎菊上清丸、清眩丸(片)。   3.肝阳上亢   [症状]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寐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剂应用]羚角钩藤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天麻钩藤颗粒、脑立清丸、松龄血脉康胶囊。   4.瘀血阻络   [症状]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治法]祛瘀通络。   [方剂应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通天口服液。      十一、眩晕   1.肝火上扰   [症状]眩晕耳鸣,头胀且痛,每因恼怒或疲劳而头晕、头痛加剧,急躁易怒,少寐多梦,时颜面潮红,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清肝泻火。   [方剂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   2.气血亏虚   [症状]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白光)白,唇甲无华,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方剂应用]八珍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归脾丸、八珍颗粒、十全大补丸。   3.痰浊上蒙   [症状]眩晕而见头重如裹,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涤痰宣窍。   [方剂应用]涤痰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半夏天麻丸。   4.肝肾阴虚   [症状]眩晕而精神萎靡,健忘,耳鸣,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   [方剂应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丸。      十二、消渴   1.阴虚燥热   [症状]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而多,尿浑而黄,形体消瘦,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养阴润燥。   [方剂应用]玉女煎加减。   [中成药选用]消渴平片(主治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证)、清胃黄连丸合六味地黄丸。   2.脾胃气虚   [症状]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而干,脉细弱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   [方剂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   3.肾阴亏虚   [症状]尿频量多,浊如膏脂,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多梦遗精,乏力肤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肾阴。   [方剂应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4.阴阳两虚   [症状]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咽干舌燥,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乏津,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滋肾。   [方剂应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生力胶囊、强肾片。      十三、淋证   1.热淋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寒热,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剂应用]八正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八正合剂、热淋清颗粒、三金片、癃清片。   2.石淋   [症状]尿中有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方剂应用]石韦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排石颗粒、石淋通片、复方金钱草颗粒。   3.劳淋   [症状]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病程缠绵,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肾。   [方剂应用]无比山药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同仁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片)、五子衍宗丸。      十四、癃闭   1.膀胱湿热   [症状]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方剂应用]八正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八正合剂、三金片、热淋清颗粒、复方金钱草颗粒。   2.湿热瘀阻   [症状]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烦躁口苦。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黄腻,脉涩。   [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方剂应用]代抵当丸。   [中成药选用]癃闭舒胶囊(片)、前列欣胶囊、前列通片。   3.肾阳衰惫   [症状]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尿无力,头晕耳鸣,神气怯弱,腰酸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弱。   [治法]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方剂应用]济生肾气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前列舒丸、济生肾气丸。      十五、阳痿   1.惊恐伤肾   [症状]阳痿不举,头晕,耳鸣,健忘,心悸易惊,胆怯多疑,夜多噩梦,常有被惊吓史。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益肾填精。   [方剂应用]大补元煎加减。   [中成药选用]六味地黄丸、补肾安神口服液。   2.心脾两虚   [症状]阳痿不举,心悸,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方剂应用]归脾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归脾丸、刺五加脑灵合剂。   3.肾阳不足   [症状]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精薄清冷,神疲倦怠,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壮阳。   [方剂应用]右归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蚕蛾公补片、桂附地黄丸、右归丸。   4.肝郁不舒   [症状]阳事不起,或起而不坚,心情抑郁,胸胁胀痛,脘闷不适,食少便溏。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剂应用]逍遥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逍遥丸、加味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      十六、郁证   1.肝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无定处,胸闷嗳气喜太息,腹胀纳呆,大便或秘或溏泄,女子月事不行。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剂应用]逍遥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解郁安神丸、逍遥丸、加味逍遥丸、解郁丸。   2.痰气郁结   [症状]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胸中闷窒,或兼胁痛。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利气。   [方剂应用]半夏厚朴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舒肝平胃丸、二陈丸合胃苏颗粒。   3.心脾两虚   [症状]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面色不华,头晕神疲,食少纳呆。舌淡,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   [方剂应用]归脾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归脾丸、人参归脾丸。      十七、虚劳   1.气虚   [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头晕,自汗,不思饮食,活动后诸症加重。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虚无力。   [治法]益气补虚。   [方剂应用]四君子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四君子丸、玉屏风颗粒、补中益气丸、参芪口服液。   2.血虚   [症状]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面色萎黄,口唇、爪甲色淡,妇女月经量少。舌质淡,脉细。   [治法]补血养肝。   [方剂应用]四物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四物颗粒、当归补血口服液、八珍颗粒、十全大补膏(丸)。   3.阴虚   [症状]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舌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生津。   [方剂应用]沙参麦冬汤。   [中成药选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麦味地黄丸。   4.阳虚   [症状]怕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溏薄。舌质淡,舌体胖,苔白滑,脉沉迟。   [治法]补阳温中。   [方剂应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四神丸、右归丸。   5.阴阳两虚   [症状]不耐寒热,头晕,神疲乏力,口渴,自汗盗汗,舌质淡,舌面少津,苔白,脉沉细或沉细数。   [治法]阴阳双补。   [方剂应用]桂附地黄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清宫长春胶囊、五子衍宗丸、龟鹿二仙膏。      十八、痹证   1.行痹   [症状]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有恶风、发热等表症。苔薄白,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剂应用]防风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九味羌活丸。   2.痛痹   [症状]肢体关节紧痛,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温痛减,痛处不红不热而常有冷感,关节屈伸不利。苔薄白,脉弦紧或沉迟而弦。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剂应用]乌头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风湿定片、小活络丸、木瓜丸、寒湿痹颗粒、风湿骨痛胶囊。   3.着痹   [症状]肢体关节酸痛、重着,患处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剂应用]薏苡仁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寒湿者可选风湿痹康胶囊、痹痛宁胶囊;湿热者可选四妙丸、湿热痹痛颗粒。   4.尪痹   [症状]痹证日久不愈,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急,肘膝不伸,或以尻代踵,以背代头,伴腰膝酸软、骨蒸潮热、自汗、盗汗。舌红或淡,脉细数。   [治法]化痰祛瘀,滋养肝肾。   [方剂应用]桃红饮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独活寄生丸(合剂)、尪痹颗粒、益肾蠲痹丸。      十九、中暑   1.阳暑   [症状]发热汗多,头痛面红,烦躁,胸闷,口渴多饮,溲赤,或兼见恶寒。舌红少津,脉洪大。   [治法]清热生津。   [方剂应用]白虎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清暑益气丸,清暑解毒颗粒。   2.阴暑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   [治法]解表散寒,祛暑化湿。   [方剂应用]香薷饮加减。   [中成药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水),十滴水。 第三节 中医外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一、疮疖   1.热毒蕴结   [症状]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轻者疖肿只有一二个,多则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剂应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连翘败毒丸、清热暗疮片、金花消痤丸。疮疖初期外治选用;小者用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如意金黄散醋调外搽。   2.湿毒瘀结   [症状]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除发热等症状外,局部以红赤肿胀,灼热疼痛为主,为肿势渐增大,中央变软、波动,脓栓形成或破溃,疼痛加剧,伴有发热、口渴、便干、尿黄。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透脓。   [方剂应用]仙方活命饮合透脓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牛黄醒消丸、当归苦参丸。早期可外用如意金黄散,后期可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      二、乳癖   1.肝郁痰凝   [症状]多见于青壮年妇女,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肿块,或月经前增大,乳房胀痛或溢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消坚。   [方剂应用]逍遥蒌贝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乳核散结片、乳疾灵颗粒、乳癖消片(胶囊、颗粒)合加味逍遥丸。   2.冲任失调   [症状]乳房肿块,结节感明显,乳房胀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面色少华,腰膝酸软,精神倦怠,心烦易怒,月经紊乱。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调摄冲任。   [方剂应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乳增宁胶囊、乳癖消片(胶囊、颗粒)合加味逍遥丸、更年安。      三、痤疮   1.肺经风热   [症状]面部粟疹累累,色红,疼痛,或有脓疱,伴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疏风清肺。   [方剂应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中成药选用]黄连上清丸。   2.胃肠湿热   [症状]颜面、胸背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伴口臭、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解毒。   [方剂应用]茵陈蒿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防风通圣丸、清痤丸。   3.痰湿瘀滞   [症状]皮疹颜色暗红,以结节、脓肿、囊肿、瘢痕为主,或见窦道,经久难愈;伴纳呆腹胀。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除湿化痰,活血散结。   [方剂应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当归苦参丸、连翘败毒丸。      四、瘾疹   1.胃肠湿热   [症状]风团大片色红,瘙痒剧烈;发疹同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疏风解表。   [方剂应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防风通圣丸。外用三黄洗剂或青油调敷。   2.风热犯表   [症状]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则剧,得冷则减;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表止痒。   [方剂应用]消风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消风止痒颗粒。      五、痔疮   1.内痔   (1)肠风下血   [症状]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方剂应用]凉血地黄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槐角丸。   (2)湿热下注   [症状]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方剂应用]脏连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地榆槐角丸。外用化痔栓。   (3)气滞血瘀   [症状]肛内肿物脱出,甚至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至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治法]理气祛风活血。   [方剂应用]止痛如神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   (4)脾虚气陷   [症状]肛门松弛,痔核脱出须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面白少华,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气升阳举陷。   [方剂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补中益气丸(合剂、颗粒)、补气升提片。   2.外痔   (1)气滞血瘀   [症状]肛缘肿物突起,排便时可增大,有异物感,可有胀痛或坠痛,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舌暗红,苔淡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便。   [方剂应用]桃仁承气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消痔软膏(外用)。   (2)湿热下注   [症状]肛缘肿物隆起,灼热疼痛,咳嗽、行走、坐位均可使疼痛加剧,便干或溏,溲赤。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治法]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方剂应用]止痛如神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      六、跌打损伤   1.气滞血瘀   [症状]患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腰部的俯、仰、转侧均感困难,不能挺直,严重者不能站立。若因挫伤引起,则局部可见肿胀、压痛均较明显。舌偏暗或有瘀斑,脉弦或紧。   [治法]初期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后期宜舒筋活血,补益调治。   [方剂应用]初期用顺气活血汤加减。后期予疏风养血汤或舒筋活血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活血止痛散(胶囊)、舒筋活血丸(片)、跌打丸。外用:麝香壮骨膏、狗皮膏、云南白药膏、红药气雾剂。   2.风寒湿瘀   [症状]多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外伤史。多发为隐痛,往往与腰部劳累或天气变化有关。急性发作时疼痛加剧,还可伴有腰肌痉挛,腰部活动受限。舌偏淡暗,苔白腻,脉濡细或涩。   [治法]补益调治,温经通络。   [方剂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独活寄生丸(合剂)、养血荣筋丸。外用:麝香壮骨膏、狗皮膏、代温灸膏或正骨水。   3.瘀血阻络   [症状]伤后疼痛,活动受阻,常因运动时间长久后伤处附近关节疼痛,乏力,酸软,极度痛苦,可有不规则的发热,心悸,食欲不振,舌质紫,苔白,脉涩弦。   [治法]活血止痛,舒筋活络。   [方剂应用]身痛逐瘀汤或桃红饮加减。   [中成药选用]活血止痛胶囊、跌打活血散、沈阳红药胶囊、七厘散,病情较轻者也可选用三七片、云南白药胶囊。 第四节 中医妇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一、月经不调   1.月经先期   (1)肾气虚   [症状]月经提前,量少,色淡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方剂应用]固阴煎加减。   (2)肝经郁热   [症状]经期提前,量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块,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喜叹息。舌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