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9.04.19
理论攻坚-文史2
王欣欣
笔记2019全国公基1期
2019四川综合知识1期
2019.04
19
理论
攻坚
文史
欣欣
笔记
2019
全国
四川
综合
知识
理论攻坚-文史 2 主讲教师:王欣欣 授课时间:2019.04.19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1 理论攻坚理论攻坚-文史文史 2 2(笔记)(笔记)第五节第五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 【解析】三国是魏、蜀、吴;两晋是西晋、东晋;南北朝不是指一个朝代,北方政权更迭频繁,统称为北朝,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统称为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但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一、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之后,曹操陆续统一北方。2.赤壁之战,使得三国鼎立格局初步形成。公元 220 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此后刘备建蜀汉、孙权建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 【解析】1.东汉末期爆发黄巾起义,为了镇压黄巾起义,各地州郡长官扩充军力,虽然农民起义被镇压,但东汉出现军阀割据、军阀林立的局面。当时北方有实力的军阀是曹操、袁绍,一山不容二虎,为了争夺北方的统治权有了官渡之战。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官渡之战中的关键人物是许攸,许攸本是袁绍身边的谋士,后投靠曹操献火烧乌巢之计,告诉曹操袁绍的粮草囤积在乌巢,火烧乌巢使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陆续统一北方。2.赤壁之战:南方有依附于荆州的刘备和割据于江东孙权,看到曹操气势汹汹、挥师南下,孙刘二人选择联合抗曹,发生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曹操因胜而骄、因骄而败,再也不敢轻易南下,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3.公元 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除汉献帝,最先称帝(注意:曹操没有称帝)建立曹魏政权,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孙权在建邺(今南京)建立孙吴政权,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4.魏、蜀、吴三国中实力最弱的是蜀汉政权,最先被灭。魏国的大权旁落在司马家族的手中,司马懿、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炎,司马炎废了魏帝自己称帝,建立西晋。司马炎建立西晋之后灭了吴国,此时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进入统一的时期,即西晋。二、西晋 公元 266 年,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 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公元 316 年,匈奴与其他民族联合攻陷洛阳,西晋灭亡。3 【解析】1.西晋的开国皇帝是司马炎,开国皇帝通常情况下都是励精图治的,但司马炎开国就昏庸。司马炎后宫佳丽成千上万,骑着羊车选择晚上宠幸哪个妃子。司马炎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大臣说老百姓闹饥荒吃不上饭,皇帝回答吃不上饭可以喝肉粥。正是因为皇帝智商不在线,发生了争夺皇权的八王之乱。2.考点:(1)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2)八王之乱持续十多年,致使西晋的政权快速衰落,导致了五胡乱华和西晋的灭亡(被少数民族匈奴所灭)。三、东晋 公元 317 年,司马睿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建立东晋。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公元 420 年,掌握实权的东晋大将刘裕废帝自立,东晋灭亡。4【解析】1.西晋灭亡之后,大量的少数民族内迁占领了北方,出现五胡乱华,在北方陆续建立大大小小十六个国家,统称为五胡十六国,“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司马睿到南方在大地主的拥立之下延续晋的统治,史称东晋。2.淝水之战:东晋 VS 前秦。当时北方非常混乱,其中少数民族氐族迅速强大,建立前秦政权,在首领苻坚的带领之下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结束混乱的局面。苻坚统一北方后发动淝水之战想要灭掉东晋,前秦的指挥者是苻坚,东晋是谢安坐镇、谢玄带兵,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东晋只有区区 8 万人,前秦有 87 万人,两方交战于淝水河,东晋喊话前秦:“你让你的部队往后撤,先让我过河,之后再痛快地打一仗”,苻坚本想在东晋过河时消灭对方,因此同意部队后撤。苻坚的部队中有奸细,在后退过程中奸细大喊“前秦败了”,前秦的部队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东晋军队趁着前秦大乱迅速过河打败前秦。典故:投鞭断流(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形容兵士多,军力强大)、风声鹤唳(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草木皆兵。3.梳理:(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陆续统一北方。(2)曹操剑指南方,孙刘联合抗曹发动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3)最先称帝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曹魏政权。(4)西晋灭掉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司马炎建立西晋。(5)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出现了“白痴皇帝”,导致西晋灭亡。(6)西晋灭亡后整个北方被少数民族占领,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五胡十六国中的“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7)淝水之战:前秦 VS 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战争相关的典故有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四、南北朝 1.东晋灭亡之后,南方政权更迭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史称南朝。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南北长期对峙,合称南北朝。2.北魏孝文帝改革。5 【解析】1.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北魏孝文帝改革是重点,促进了民族融合。2.改革内容:汉化。(1)迁都:由平城迁都到洛阳。(2)移风易俗:改穿汉服,姓氏改为汉姓,比如拓跋宏改为元宏,独孤改为刘,与汉族通婚、说汉语,促进了民族融合。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农学:北朝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2.地理: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3.书法: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兰亭序。4.文学:陶渊明。【解析】1.农学: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6 2.地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水经注。3.书法:(1)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是书法史上名气最大的书法作品,书体是行书,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2)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很高,两人合称“二王”。(3)与王羲之相关的典故:东床快婿、入木三分。4.文学: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田园诗派的创始人,自称“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为“靖节先生”。代表作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饮酒。真题演练 1.(单选)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著名战役是()。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牧野之战【解析】1.C 项正确:淝水之战,相关典故有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 项错误:牧野之战发生在武王伐纣时期,以少胜多,相关典故是临阵倒戈。A 项错误:官渡之战以少胜多,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火烧乌巢。B 项错误: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选 C】2.(单选)我国历史上最突出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是()。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元明清时期【解析】2.【选 C】3.(单选)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政治家,如曹操、孙权等。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是()。A.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八王之战【解析】3.C 项正确: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D 项错误: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出现“白痴皇帝”。【选 C】7【答案汇总】1-3:C/C/C 【思维导图】【梳理】1.以少胜多的战役:依次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2.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是汉化,促进民族大融合,北魏政权由鲜卑族建立。3.文化:(1)北魏贾思勰著齐名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2)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地理学专著水经注。(3)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儿子王献之书法造诣很高,二人合称“二王”。与王羲之相关的典故有东床快婿、入木三分。(4)东晋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代表作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饮酒。第六节第六节 隋唐隋唐 一、政权的更迭 1.隋朝:公元 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为帝,即隋文帝,改国号隋。公元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解析】1.隋朝: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杨坚是北周的外戚,是小皇帝的姥爷,后废掉皇帝自己称帝,建立隋朝。2.杨坚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开皇之治”。3.隋炀帝杨广继承杨坚的皇位,亡国之君的形象一般都是残暴、昏庸、好色,隋炀帝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大兴土木,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在其统治时期兴修大运河,虽然劳民伤财,加剧社会矛盾,但大运河的兴修利在千秋。8 2.唐朝:公元 618 年,李渊称帝,国号唐。(1)贞观之治:唐太宗。(2)贞观遗风:武则天。(3)开元盛世:唐玄宗。(4)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5)农民暴动:黄巢起义。【解析】1.唐朝:唐高祖李渊建立,定都长安。2.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1)李世民当上皇帝经常做噩梦,总是怕他人怀疑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因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得到皇位,杀掉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2)李世民在其统治时期知人善任,即“房谋杜断”,“房”指房玄龄,善于谋略;“杜”指杜如晦,善于断大事,李世民统治时期人才济济,是明君的体现。(3)古代的明君虚怀纳谏,可以听进去大家的建议,当时有名的谏议大臣是魏征,李世民将魏征比喻为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3.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唐朝达到鼎盛,即“开元盛世”。唐玄宗年轻时励精图治,但晚年出现问题,人生的主旋律发生变化,开始不理朝政,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专宠杨贵妃。军事举措上出现外重内轻,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境设立军镇,军镇的长官是节度使,安禄山是三个军镇的长官(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手握兵权后起兵叛唐,爆发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持续了 8 年,导致唐朝由盛转衰。4.唐朝末期发生农民起义,即黄巢起义,黄巢是起义军的首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 9 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这首诗是反诗,之后便领导了黄巢起义。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1.隋朝创立 隋文帝时采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2.唐朝完善 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解析】1.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创立于隋,到了唐朝不断完善。2.武则天统治时期首创武举(武状元)和殿试(皇帝坐朝亲自主持考试)。3.明清时期出现正式三级考试制度:(1)乡试:省一级考试,考中了是举人,第一名是解元。(2)会试:中央礼部(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举行的考试,考中了是贡士,第一名是会元。(3)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中了是进士,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4)考点: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参加的是乡试;“连中三元”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在殿试过程中考取第二名是榜眼;“小李探花”考中的是第三名。4.清末新政 1905 年,延续了 1300 多年的科举制被废止。三、中外交流 1.唐太宗时期玄奘天竺取经。2.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解析】1.玄奘:唐太宗统治时期,玄奘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到古印度(天竺)那烂陀寺求取真经。2.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最后一次才成功。10 四、经济 1.大运河。2.租庸调制。3.两税法。【解析】1.大运河:隋炀帝统治时期兴修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有利于南北方经济往来。2.租庸调制: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当时的土地制度是均田制,老百姓可以等量授田,但需要缴纳一定的田租。“租”是每家每户需要交纳的田租;“调”是每家每户需要交纳一定的丝织品;古代的成年男子需要服劳役,如果不想服劳役可以纳绢代役(交纳一定的丝织品代替劳役),即为“庸”。3.两税法:唐朝后期的赋税制度。经过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由盛转衰,土地兼并严重,有些人有良田万顷,有些人无立锥之地,均田制无法再施行,租庸调制亦无办法实施,因此实施两税法,夏秋两季征税,简化征税程序。具体按照土地和资产的多少征税,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五、文化 1.科学技术的发展(1)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2)火药的发明:唐中期书籍中有关于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火药被用于军事。(3)医学的进步:孙思邈千金方。(4)建筑的成熟:赵州桥,为隋朝工匠李春所设计建造,是现存世界上古老的一座石拱桥。11【解析】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唐朝的金刚经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2.火药:炼丹道士发现火药配方,道士们每天守着丹炉炼丹,想要得道成仙、长生不老,在炉子里放硫磺、木炭、硝石等,达到一定数量、比例时炉子发生爆炸,由此发现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应用于军事方面。3.医学:唐代“药王”孙思邈,著千金方。在供奉孙思邈的祠堂中用中英文介绍其生平,中文是“药王”,英文是“drug king”(毒枭),外国友人看到后百思不得其解,闹了笑话。4.建筑:隋朝工匠李春,是现存世界上古老的一座石拱桥。2.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代诗歌发展的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如下。(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将进酒 蜀道难等。“诗圣”: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蜀相 三吏 三别等。(3)中唐: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代表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 琵琶行等。(4)晚唐:“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12 【解析】唐代诗歌发展的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1)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勃。王勃的代表作: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滕王阁序。(2)盛唐:边塞诗人:代表人物是高适和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塞外飞雪的景色,而非春天的景色。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王维被称为“诗佛”,名维、字摩诘,维摩诘是著名佛教居士的名字,其母是虔诚的佛教徒。王维不仅山水诗作的好,山水画画的也非常好,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浪漫主义诗人,诗的创作风格天马行空,李白的性格桀骜不驯。代表作蜀道难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梦游天姥吟留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将进酒。“诗圣”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以小见大反映历史,诗被评价为“诗史”。代表作蜀相三吏三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蜀相,对应人物诸葛亮(蜀国丞相)。三吏三别创作于安史之乱之后,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无 13 家别垂老别。(3)中唐: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被评价为“诗魔”。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重点关注叙事长诗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长恨歌,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4)晚唐:代表人物是杜牧和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真题演练 1.(单选)唐初实行均田制,与其相适应的赋税制度是()。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解析】1.A 项正确:租庸调制。B 项错误:两税法是唐朝后期的赋税制度。C 项错误:明代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化繁为简,把田赋、徭役、杂役全都合并在一起。D 项错误:清朝雍正皇帝统治时期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选 A】2.(单选)中印交流肇始于秦代,到两汉时逐渐频繁,在隋唐时趋于高潮,宋元时更加深入。下列人物中,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A.甘英 B.玄奘 C.一行 D.鉴真【解析】2.B 项正确:关键词“中印交流”,玄奘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人物,到古印度那烂陀寺求取真经。D 项错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A 项错误:甘英是东汉时期班超的手下,班超经营西域时派甘英出使大秦。C 项错误:唐代高僧僧一行,主要成就在天文历法方面,是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第一人。【选 B】3.(单选)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创建了科举制度,实行了均田制以增加财政收入,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这个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是()。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解析】3.关键词“创建科举制”“大运河”。B 项正确:隋朝。【选 B】4.(多选)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出现了社会长期安定、经济发展迅速 14 的()局面。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解析】4.B 项正确:贞观之治是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D 项正确: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将唐朝推到了鼎盛、极盛。A 项错误: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出现的治世局面。C 项错误:光武中兴是东汉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选BD】5.(单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B.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岑参 C.李白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D.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解析】5.选非题。C 项错误: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选 C】【答案汇总】1-5:A/B/B/BD/C 【思维导图】15 【梳理】1.政权更迭:(1)隋朝:建立者是隋文帝杨坚,治世局面是“开皇之治”。隋朝是二世而亡,隋炀帝杨广统治时期隋朝灭亡。创立科举制。隋朝大运河开凿。(2)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晚期不理朝政、任用奸臣、专宠杨贵妃,发生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 8 年,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唐朝末期发生的农民起义黄巢起义,首领是黄巢。2.中外交流:玄奘古印度求取真经;鉴真东渡日本。3.经济:了解即可。4.科技:(1)雕版印刷术:唐代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2)火药:火药的配方是炼丹道士偶然得到的,唐朝末期开始应用于军事。(3)“药王”孙思邈著千金方。5.唐诗:考查时期对应的人物以及人物对应的作品。初唐时期重点关注王勃,边塞诗人关注岑参,山水田园诗人关注王维,李白、杜甫都要关注。白居易的作品重点关注 长恨歌。第七节第七节 两宋两宋 一、北宋的建立 公元 960 年,后周统军大将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东北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史称“陈桥兵变”。随后赵匡胤废去后周皇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16 【解析】1.唐朝灭亡之后,中国进入四分五裂,政权跟跌频繁的时期,即五代十国时期。此处没有考点,注意五代十国在唐朝灭亡之后即可。中原地区相继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统称五代;南方先后存在 9 个割据政权+山西北汉,统称十国。2.宋朝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后周统军大将赵匡胤,手握兵权,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废了后周皇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3.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当上皇帝后,忌惮手下权力过大,有一天会效仿他,威胁到他的统治,因此在一个酒局上解除了大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4.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开始文治,提出“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提倡文人政治,重文轻武,到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1)重文:好处是社会文化素养提高。重文需要广开科举,公务员队伍庞大,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增多,出现积贫冗官的现象。(2)轻武:若有外敌入侵,会无力抵御外敌,出现积弱的局面。二、王安石变法(1)内容:市易法、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建立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以及建立军器监等。17【解析】1.王安石变法:(1)目的: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象,富国强兵,经济上富国,军事上强兵。(2)内容:市易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等都是富国的举措。王安石变法初衷是好的,但在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一方面王安石是激进派,提倡变法,但是保守派不同意,阻挠变法;另一方面,王安石在变法中也出现用人不当的问题,如青苗法,指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可以贷款或者把谷物给老百姓,等老百姓有收成时再连本连利还给政府,但利息不高,既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又可以让老百姓免受高利贷的盘剥,两全其美,但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变味儿”,如落实的官员为了提高政绩,强迫老百姓贷款,私自提高利息,对于老百姓,本是好事也变成坏事。(3)结果:最后以失败告终。2.司马光: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1)司马光是政治家、史学家,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二是写了资治通鉴。(2)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以时间年代为中心讲述历史,记述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末期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史记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进行历史的编排讲述。(3)考点:史学两司马:西汉司马迁、北宋司马光。一个史学爱好者,想要了解春秋五霸的历史,在这两本史书中都能找到相关记载(错误),原因:史记记述了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开始的历史,不包括春秋时期的历史。三、北宋的灭亡 1.宋辽:公元 1004 年澶渊之盟。2.宋金:公元 1127 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宗被俘。【解析】1.北宋灭亡:1127 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宋钦宗二帝被俘,北宋灭亡。2.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金灭了北宋,此处常考事件排序,联想射雕英雄传,起名为郭靖和杨康,要记住大宋的亡国之耻,靖康之变。四、南宋的建立和抗金斗争 1.公元 1127 年赵构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2.抗金名将:岳飞。18 【解析】1.南宋建立: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现杭州。北宋的都城是现在河南开封。2.抗金名将:精忠报国的岳飞。岳飞带领岳家军不断收复中原失地,节节胜利,打到了朱仙镇,已经距离开封很近,很快可以直捣黄龙,但宋高宗赵构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要求岳飞班师回朝,岳飞不得不班师回朝,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岳飞回朝后,被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带领岳家军收复失地本是好事,赵构要求岳飞班师回朝的原因:一方面赵构认为岳飞的势力不断壮大,功高震主,威胁了他的统治;另一方面,岳飞收复中原失地,打败金人,迎回赵构的爹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后,没有自己当皇帝的份。在各种原因之下,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精忠报国的岳飞。岳飞庙前有罪人跪着的铜像,“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佞臣”指陷害岳飞的人,如秦桧。3.南宋和金对峙期间,“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快速崛起,南征北战,最远打到欧洲的多瑙河,先灭了金,后灭了南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蒙元,也是中国历史上疆域版图最大的朝代。19 五、两宋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1)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火药在宋代广泛应用于军事。(2)北宋的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解析】1.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就有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术,先有了雕版印刷术,再有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可能用活字泥组装、拼凑,相比雕版印刷术更省时、更省力、更高效。2.指南针:宋代时指南针在航天上普遍应用,当时的制船业发展的很好。3.火药:在宋代广泛应用于军事。4.北宋科学家沈括,著有科学方面综合著作梦溪笔谈,包含天文、地理、数学等各个方面科学类的内容,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评价其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20【解析】1.造纸术:(1)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纸。(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蔡伦被封为龙亭侯,纸也称为“蔡侯纸”。2.印刷术:(1)唐代金刚经是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2)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3.火药:(1)古代炼丹家偶然之间得到火药的配方,发明了火药。(2)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3)宋代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4.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2)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2.宋词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21 【解析】1.豪放派:气势恢宏。北宋的苏东坡苏轼,南宋的辛弃疾。(1)苏轼: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应的人物是周瑜。(2)辛弃疾: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封狼居胥”对应西汉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霍去病,封狼居胥是中国历代武将的最高荣誉和最高追求。霍去病在漠北战争全歼匈奴主力,一路追击到被匈奴视为圣山的狼居胥山,带领大军举行了祭天仪式。2.婉约派:柔婉低调。柳永、李清照。(1)柳永:“奉旨填词柳三变”指柳永,柳永以前叫“柳三变”。柳永曾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意为我不在乎功名,那都是浮名,我更在乎浅斟低唱。虽然这样说,但还去参加科举考试,而且考上了,皇帝看到后,说他既然不在乎功名,为什么还来参加科考,划了他的名字,同时说从此以后不要再参加科举考试,且去填词。从此以后,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代表作雨霖铃,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李清照(热点):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作为女性人物和男性取得的成就不相上下。生活在两宋之交,看到了北宋的灭亡,随着南宋大军到了临安。李清照、辛弃疾合称“二安”或“济南二安”,两人老家都是山东历城,现在济南,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都有“安”,因此合成“二安”。代表作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指菊花。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3.补充:(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一门三父子”指三苏,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老家在四川眉山。“轼”指车把手,“辙”指车轱辘印,可以记忆“苏车把手”“苏车轱辘印”。(2)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八大散文名家。唐代:韩柳(韩愈、柳宗元)。多选题中可能会问属于唐代的人物有哪些。宋代: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3)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京繁华的市景,作者是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22 真题演练 1.(单选)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有()。A.镇压农民起义 B.防止藩镇割据 C.减轻农民负担 D.富国强兵【解析】1.D 项正确: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富国强兵。【选 D】2.(单选)下列成语故事发生于两宋时期的是()。A.完璧归赵 B.指鹿为马 C.投笔从戎 D.精忠报国【解析】2.D 项正确:精忠报国对应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金灭了北宋,岳飞带领岳家军不断收复失地。A 项错误:完璧归赵对应战国时期赵国蔺相如。B 项错误:指鹿为马对应秦末赵高,颠倒黑白。C 项错误:投笔从戎对应东汉班超,哥哥是史学家班固。【选 D】3.(单选)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A.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 B.司马迁修史记文景之治王莽篡汉 C.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D.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解析】3.A 项正确: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人物,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才有了秦统一天下。B 项错误:司马迁修史记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汉武帝是汉景帝的儿子,先有文景之治,后有司马迁修史记,王莽篡权结束了西汉的统治。C 项错误: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后有黄巢起义。D 项错误:杯酒释兵权对应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北宋中期,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进行了变法;岳飞抗金在南宋。【选 A】【答案汇总】1-3:D/D/A 【思维导图】23 【梳理】1.北宋:(1)北宋建立: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定都东京(河南开封)。(2)王安石变法:失败。反对变法的代表人物:司马光。(3)北宋的灭亡: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2.南宋:北宋被金人所灭,因此南宋涌现出很多抗金名将,如岳飞。3.两宋文化成就:(1)四大发明。(2)北宋科学家沈括著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3)宋词:苏轼和李清照考频较高。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第八节第八节 元朝元朝 一、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2 世纪中后期,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通过十多年混战,打败周围各部,结束了混战局面,建立蒙古汗国,1271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1276 年攻破临安,南宋灭亡。24 【解析】1.元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也是古代疆域版图最大的王朝。2.铁木真:蒙古族杰出的首领,被称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3.忽必烈:铁木真的孙子,改国号为元,定都燕京,称为大都(今北京)。4.南宋后期抗元将领文天祥,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二、元朝重要制度和机构 1.行省制度: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2.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3.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地区。【解析】1.行省制度(重点):元代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命名为省,在元代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2.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3.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台湾地区。三、元朝的文化 1.科学技术:郭守敬授时历。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25 【解析】1.郭守敬:主要成就在天文历法方面,著有授时历,敬授民时,是我国古代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也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一步历法。授时历中确定一年有 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相差 26 秒,但整整早了三百年。2.元曲四大家:常考人物和作品的对应。(1)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2)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主人公是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讲述了王昭君和汉元帝的故事。(3)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注意不是“倩女幽魂”。(4)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3.王实甫:虽然没有位列元曲四大家,但成就也很高。代表作西厢记,故事中的女性人物是崔莺莺。真题演练 1.(单选)下列哪项不是和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解析】1.选非题。D 项错误:蒙元建立时北宋已经灭亡了。【选 D】2.(单选)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A.北宋时,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在我国产生 B.唐代的海船上安装了指南针 C.郭守敬著梦溪笔谈 D.火药最早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解析】2.D 项正确:火药最早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A 项错误:北宋时期产生了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就有。B 项错误:宋代时,海船上普遍使用指南针。C 项错误:郭守敬著授时历,敬授民时,是我国古代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梦溪笔谈的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沈括。【选 D】26 3.(单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行政区是在()。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汉朝【解析】3.A 项正确: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选 A】4.(单选)我国古代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始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解析】4.B 项正确:地方在元朝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选 B】【思维导图】【梳理】1.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铁木真,结束蒙古各部混乱的局面,建立蒙古汗国,被称为成吉思汗。(2)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燕京(今北京),称为元大都。2.元朝的重要制度和机构:行省制度。3.文化:(1)元代郭守敬著授时历,是中国古代延用时间最长的历法,最优秀的一部历法,敬授民时。(2)元曲四大家:人物与作品的对应。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3)王实甫:元代戏剧家,代表作西厢记,故事中的女性人物是崔莺莺。第九节第九节 明清明清 一、明朝 1.建立 1368 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定都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2.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27 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制定大明律,实行严刑峻法;设厂卫特务:锦衣卫、东厂、西厂;八股取士。3.明末农民起义 陕北农民起义1644 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解析】1.明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朱元璋出生很低微,出家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后来参加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家庭非常困难,蒙元统治时期像朱元璋这样的穷人不要求取名字,以父母的年龄或出生的日期随便起名字,叫朱重八,父亲朱初一,爷爷朱五四,根据名字可知家里穷了好几代。2.废丞相:秦朝设立了(三公九卿制)丞相,历经很多朝代,明朝朱元璋废丞相。朱元璋当皇帝后,不满于“天子坐朝丞相治天下”,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权和皇权之间有矛盾,因此废了丞相,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废丞相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亲自处理,事务繁忙,因此找了些没有背景的殿阁大学士做参谋,逐渐形成了内阁。3.厂卫特务:“厂”指东厂、西厂,“卫”指锦衣卫。电影绣春刀,锦衣卫“手握绣春刀,身穿飞鱼服”,锦衣卫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由皇帝直接指挥。4.八股取士:明清时期参加公务员考试要写八股文,“八股”指文体八股文,教材固定(四书五经),文体有严格的要求,限制和控制了人的思想,导致考生死读书,没有实际能力。5.明朝灭亡:李自成“李闯王”,陕北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在起义的过程中高喊“均田免粮”,和明朝政府形成鲜明的对比,政府当时盘剥百姓,老百姓都非常支持和拥护李自成,“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队伍不断扩大,在 1644 年年初兵临北京城下。明朝的皇帝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李自成并非一定要攻占北京,主要想和政府要钱,朱由检也没有钱,崇祯皇帝想要迁都,但是天子守国门,不能不战就逃,但眼前之计,迁都也是一个办法,但皇帝不能自己提出迁都,应该由大臣提出。因为皇帝比较多疑,自己的心思不与外人说,当时大臣和皇帝不是一条心,没有大臣提出迁都,僵持在此,李自成攻陷北京,朱由检上吊自杀,死时非常气愤,说:“我不是亡国之君,但你们是亡国大臣”。6.山海总兵吴三桂:吴三桂是明朝的将领,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等他接到消息时,李自成已经攻陷北京,皇帝已经吊死煤山,大明王朝灭亡,本想降了李自成,在部队投降的过程中收到一封家书,得知李自成的手下抄了他在北京的家,抢走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联合清军赶走李自成。二、清朝 1.建立:1616 年,努尔哈赤建后金;1636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 年,清朝定都北京。2.加强皇权:政治上: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思想上:康乾时期文字狱盛行。3.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全面落伍。28 【解析】1.清朝:女真族建立金,后改国号为清,族名改为满族。1644 年,定都北京,开始全国范围的统治。2.军机处:雍正统治时期设立军机处,意味着封建皇权得到空前加强,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29 3.闭关锁国: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从 1840 年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是因为清朝乾隆皇帝统治时期,开始全面闭关锁国,使中国在世界面前全面落伍。一方面,自认为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要和外国进行贸易和其他方面的往来;另一方面,害怕沿海的老百姓和外国人勾结威胁自己的统治。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4.通过图片可知,闭关锁国后,我国不断衰落,西方不断崛起,差距越来越大,在文化、农业、教育等各个方面全面落伍。二、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 年至 1433 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的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2.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1 年,郑成功率战舰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 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3.雅克萨战争 清军大败俄军,1689 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解析】1.郑和下西洋:(1)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目的是宣扬国威,即“赔钱赚吆喝”,展现大国风度,希望万邦来朝,万国朝贡。(2)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