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墓葬
第一章 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第一节 战国、秦的墓葬,一 墓葬的分类,通过对洛阳中州路的东周时期墓葬进行观察,发现以下几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1 在第一期只有少数大型铜器墓中才有的铜鼎,到第二期的中型陶器墓中也出现了,到第三期则小型墓中也出现铜鼎。2 第二期仅中型陶器墓中才有的陶鼎,到第四期的大型墓中也有的用陶鼎。3 第一期的中型陶器墓中还有以鬲为主的随葬陶器组合,到第二、三期则只有小型墓才有,到第四期则完全绝迹。,通过不同类别的墓葬在不同期别中的变化,重点分析了鼎类器物的使用情况,指出在第三、四期之间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应该是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变化。实际主要是维护等级制度的礼乐制度的变化。第三、四期之际正是春秋战国之际。,中国有句话说“事死如事生”,对待死人就像对待活人一样。墓葬既反映了古人对死后世界的一种认识,也与当时墓主人的生前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自西周以来社会上的等级制度最重要的界限是自由民和奴隶之间的界限。在自由民阶层中,又有一个重要的界限,就是贵族和平民,贵族内部又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平民中又包括一般的族人和极贫困者,这就是当时社会等级的简况。为了巩固这套等级制度,必然要有一套维护、保持它的等级制度,通常叫做礼乐制度。,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各级贵族在祭祀祖先、宴请宾客时以及在墓葬的随葬品中可以使用礼器和乐器,平民不能使用这些表明身份和地位的礼器和乐器。同时,贵族所使用的礼器和乐器,因等级不同,在数量和内容上有严格的规定。这里面用鼎制度占有核心位置。,春秋时期,诸侯们还基本遵守周礼的规定,至战国时期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和变化,反映在墓葬制度上,表现为对周礼明目张胆的僭越。同时,各地文化面貌的地域性较为突出。,战国时期虽然已经存在“礼崩乐坏”的状况,但是传统的礼乐制度仍然一定程度上在起作用,又在形成反映新的社会现状的等级规范。反映在墓葬方面,根据随葬品和墓葬规模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等级。,甲类墓 为多重棺椁的青铜礼器墓。这一类墓较大者,墓圹长度可以到7、8米以上,墓往往又积石、积炭或积沙积蚌,战国中期以后有的墓还有墓道,墓上建有祭祀性的建筑享堂。较小的墓墓道也在5、6米左右。随葬品中出有成组的青铜礼器或同出仿铜陶礼器,较大的墓又常常出有成组的乐器、车马器和兵器等。这类墓的墓主人包括了各种贵族。,在甲类墓中,又可根据随葬器物,尤其是用鼎的多少,来判定墓主人属于哪一级贵族。在战国时期,大体上九鼎墓为列国国君或王室贵族的成员,七鼎墓约为上大夫(卿)的墓,五鼎墓约为下大夫的墓,三鼎或一鼎墓约为有田禄的士的墓。,乙类墓 为单棺单椁的陶器墓,墓圹长度一般在24米,出成组的仿铜陶礼器,每种陶礼器的数量一般为一或两个。出有少量的兵器,不出青铜礼器。这类墓的墓主人一般为自由民中的普通平民,也包括了一部分没落的、没有田禄的士。甲、乙两类墓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否使用青铜礼器。,丙类墓 为无棺或单棺的小墓。基本上没有什么随葬品,总的感觉是这种墓春秋时期多一些,战国时期少一些,应当为当时最贫困者的墓。,二、三晋两周地区的墓葬 这一地区的墓葬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棺椁不易保存大都腐朽成灰,使做田野工作时多是根据板灰的痕迹来推测、复原棺椁情况,这样要系统的考察这一地区墓葬的棺椁制度就比较困难,因此在这里重点介绍埋葬的随葬品组合情况。该地区发现的战国墓葬有上千座,墓葬形制、随葬品的种类和风格表现出较多的一致性。,(一)甲类墓1 战国早期的甲类墓 与春秋晚期的区别不太大,礼乐制度还比较牢固,基本上不用仿铜陶礼器。河南汲县山彪镇M1,近正方形竖穴,东西向,东西长7.4米,南北7.1米。无墓道,墓室内积石积炭,椁内有四个殉人。,战国早期甲类墓,石子,木炭,战国早期甲类墓,随葬品已被盗走一部分,残存的有两种青铜鼎。一种被称为列鼎,共7件(其中两件为清理出土,已残),鼎形制、花纹相同,尺寸大小依次递减。另一种为不成列的鼎,其中尺寸相同的小鼎有8个,中型鼎1个。,战国早期甲类墓,发掘报告认为山彪镇M1属战国中期,但是墓内出土大量尖足空首布是早期的形式,因而定为战国早期。,战国早期甲类墓,山西长子县牛家坡M7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75度,长6.42米,宽4.8米,深4.5米,有三个殉人,人骨已朽,据牙齿观察,头向东,并可能是成年女性。这个墓的椁室下部加了青灰泥。,青灰泥,战国早期甲类墓,出铜鼎5件,还共出许多其它的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和杂用器等。共出随葬器物553件。(牛家坡有一座东周城址,城址西侧的羊圈沟和牛家坡是一处大型墓地,在两地各发掘4座东周墓葬,7号墓是最大的),战国早期甲类墓,洛阳中州路M2717是一个5鼎墓,墓室4.53.5米,根据板灰观察为两重椁、一棺。5鼎4簋。鼎大小有序,但是两种形制,是临时拼凑成的,这种情况在该墓地其它墓中也有。被认为是比较典型的战国早期墓葬。,战国早期甲类墓,长治分水岭M25 五鼎墓。墓坑深4.8米处至墓底的四壁发现积有河卵石与木炭,一椁一棺。随葬品以类相从礼器有铜质的鼎5、豆2、壶2、鬲1、鉴2、敦2、匜1、盘1、舟1、匕2等,依次放置于椁室北壁下;乐器有铜编钟(纽钟1组9件)、甬钟1、镈3和石磬(1套10件)等,放置于椁室的南壁下。椁室的中西部放置车马器(铜铃、铜马衔、铜盖弓帽)。对这个墓的年代意见不太统一,有的认为可到战国中期。,战国早期甲类墓,鼎5 敦2 豆2 缺,2 战国中期的甲类墓,材料比较少。,河南辉县固围村M1,M2、M3,分布在一个墓地中。其中M3没有墓道,M1和M2都有墓道,均为长方形竖穴墓,墓内积石积炭和积沙,墓上建有享堂,是进行墓祭的建筑。三座墓的排列是以M2为中心的一组墓,周围还有一些陪葬墓。,辉县赵固村M1,出铜鼎4件2种,陶鼎5件,有学者认为这应该是一个五鼎墓,是用陶鼎来表示的。,战国中期甲类墓和战国早期的甲类墓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有三点:1 青铜礼器与仿铜陶礼器共用。2 有些墓出现了墓道.3 车马坑从过去那种在墓外单独一个坑到进入墓内,这可能不仅是车马坑制度的简化,应该还有其它的意义。,3 战国晚期的甲类墓 甲类墓发现的不多。山西长治分水岭M35 是带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墓,积石积炭,没有被盗。从墓葬形制看,级别不会低。,山西长治分水岭M35 是带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墓,积石积炭。墓口长7、宽6.6厘米,墓底长5.8、宽5.4米。重椁单棺。从墓葬形制看,级别不会低,但出土的随葬器物以仿铜陶礼器为主,只有两套不成组的青铜礼器有鬲1、鉴1。仿铜陶礼器有鼎6、盖豆4-6、壶5、盘3、匜1、小壶3、盉1、鉴2,此外还有陶盘豆11-20、鸟柱盘1等。这应是一座六鼎墓。,铜容器,兵 器,车马器,铜礼器,车马器,兵 器,铜鬲,豆6 小壶1 鼎6 盘豆11-13 盉1 壶5 鸟柱盘1,长治分水岭M35陶器,M36与M35相靠,不带墓道,积石积炭,墓口长5.8、宽5.0米。出铜礼器有鼎形鬲1、鼎1、敦1?、壶1、盉1。仿铜陶礼器有鼎1、盖豆3、盘豆2、小壶1、鉴1,此外还有鸟柱盘1。车马器有铜车軎2、铜车构件4等。此二墓相邻相靠、形制相近,应为夫妇并穴合葬墓,M35为六鼎墓,M36的等级应与之相同,可是只出了铜鼎2、陶鼎1。,战国晚期甲类墓,山西万荣庙前村M1 北偏东16度,长4.92米,宽4.18米,一椁重棺。成年男性,铜器:铜鼎1,铜敦1,铜鉴1,铜壶1,大量的青铜兵器、车马器。出一套仿铜礼器:陶鼎2,陶豆4,陶壶1,还有盘、匜舟、鉴等。级别也应该相当高。,战国晚期甲类墓,战国晚期甲类墓随葬器物以仿铜陶礼器为主,青铜礼器数量锐减。这些墓的情况表明,在战国晚期用鼎本身已经很不严格了,这意味着鼎制本身也直接遭到了破坏。,中山王墓仿铜陶礼器,中山王墓铜鼎,战国晚期甲类墓举例,4 战国时期青铜礼器的组成和形制演变,鼎 战国时期流行有盖鼎,腹部较春秋时期为浅,器足也较矮。鼎在战国时期的变化趋势是:腹部由浅到深,器足由高到矮,整个器体由长方体变为扁方体,给人一种矮墩墩的感觉,花纹装饰由复杂到简单。,战国晚期中山王墓,战国时期铜器演变,敦:最早的敦是从簋演变来的,上下二器各不相同,到了春秋晚期,在长江流域出现了上下器完全相同的敦。在三晋两周地区上下二器完全相同的敦在战国中期才出现。其形制的一般特点是器盖、器身形制相同,二者互相扣合.,盖豆:春秋晚期出现,战国晚期少见,用途与簋、敦相同。一般认为早期的盖豆足较细、高,发展到后来圈足变得矮粗,并多加双耳。,壶:战国时期的壶以圆壶为主,主要特征是壶的最大径在腹的中部偏上,好像是有肩一样。战国时期很少见到方形垂腹壶。在战国中期出现了一种新形式的方壶钫。,舟: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到战国晚期不见。一般是器口呈椭圆形,两侧有耳。战国时期的舟一般有矮圈足,并且器口越来越接近圆形。,盘、匜:是一套盥洗器,战国时期的盘一般比较浅,三蹄足,环耳。匜多为瓢形,流为敞口,底部附矮圈足。,(二)乙类墓,在战国早期,这类墓皆为土坑竖穴墓,流行头龛。在战国中期,洛阳地区出现了洞室墓,分横穴和竖穴两种,但数量极少。到战国晚期,洞室墓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大部分仍为土坑竖穴墓。,在葬式方面,战国时期流行自然弯曲的曲肢葬,还有一定数量的直肢葬。乙类墓主要出一套仿铜陶礼器,主要器物有鼎、盖豆、壶、盘、匜等,有的墓还有小壶、甗等。,侯马乔村战国早期乙类墓,侯马乔村战国中期乙类墓,侯马乔村战国晚期洞室墓,战国时期仿铜陶礼器的 器类及演变,鼎:由模仿得象到模仿得不像。鼎盖上的环耳、鼎耳、蹄足等都有变化,总的趋势是由复杂到简化。,盖豆:豆座越来越矮,到战国中期几乎变成圈足。到战国晚期,圈足消失,变成了盒。到战国晚期仿铜陶礼器的组合是鼎、盒、壶而不是在此之前的鼎、豆、壶。盖豆的圈足逐渐变矮、最后变成盒这一个变化过程在晋南地区看的比较清楚。,壶:在战国早期,最大径在腹中部偏下的位置,有一点垂腹的感觉,而后壶的最大径逐渐上移,到战国晚期则形成明显的肩部。,张辛洛阳中州路组仿铜陶礼器分期,洛阳烧沟类型仿铜陶礼器分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