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19讲:记叙文:人物细节描写
作业
19
记叙文
人物
细节
描写
学而思初中语文姜波
(一)心中长满爬山虎
①18年前,我大学刚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中专学校任教,带一个班的汉语言文学。班上有一位名叫小若的女生,眼睛大大的,脸色老是白白的,头后扎了一个马尾巴,一年四季都穿着学校发的那件蓝色校服,下面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一双网球鞋。小若不爱说话,上课很安静,不像其他女生那样叽叽喳喳。下课铃一响,小若就箭一般地冲出教室,不知所踪。
②上课之余,我还兼着学校文学社指导老师的工作。一次在课堂上,我说想办一份校园文学刊物,想让大家帮忙起换个名字。小若红着脸,慢慢站了起来,咬了咬下嘴唇:“梁老师,叫《爬山虎》行不行?”。但当我问起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时,敏感的小若却再一次沉默了。一个谜一般的女孩。我想,在小若的心中,一定藏着一个故事,和绿绿的爬山虎有关的故事。
③一周后,我在校园外碰见小若,她推着一台轮椅,上面坐着一位中年人。“老师,这是我父亲。”,还是那种淡淡的语气,就像淡淡的丁香花一样。第二天,小若敲开我办公室的门,将一叠稿纸轻轻地放在我的桌上,又像一股清风,从我眼前消失了。
④是迷就有揭开谜底的时候。原来,小若本来有一个幸福安定的家庭,父亲是小县城里的医生,母亲是一家幼儿园园长。但一年前的一场车祸,让幸福的生活在瞬间烟消云散。那年六月,16岁的小若初中毕业,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这所全省最有名的中专。那年头,能考上这所中专简直就是一种荣耀。高兴的父亲借了一辆汽车,带着小若和母亲去山里玩。回来路上,雾瘴渐起,盘旋的环山路上,父亲如履薄冰般地驾驶,但还是在一个大拐弯处和一辆小货车不期而撞……等小若醒来,她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事实有多么残酷:母亲在车祸中死去,父亲重伤,成了高位截瘫;货车司机死亡,自己家负全责。唯一幸运的是,父亲在最后一撞到来时猛打方向盘,小若只受了轻伤。
⑤这就是命运,小若暗暗思忖。办完母亲的丧事,她仍像一只受伤的小鹿,惶惶然,受的是内伤,在心灵深处。当忧伤和哀痛一丝丝被放大,活着的意义就成了一个命题,真或者假。拉开房间的窗帘,轻轻推开窗户。好多天没有开窗了,一直不想开,怕亮光会刺激眼中的泪腺。此刻,在小若心头,活着,已是一个假命题。
⑥猛地,有一丝绿轻轻地碰到了小若的手指,一朵黄绿色小花映入眼底,一只黑红相间的不知名虫子在花间舞蹈。小花周围是一片深绿,铺得满满的。小若这才想起,年初,一楼的邻居曾在楼的背面种下几株爬山虎。贫瘠的地,没有浇水,无人施肥,没有阳光,这么快,它们就爬到了自己的窗前?
⑦微风中,满目绿叶荡漾,纷繁小花静放,无名小虫歌唱。来自大自然的生命力量浓缩成一幅画,展现在小若眼前。那一刻,小若的眼泪掉了下来,像断了线的一串珍珠,晶莹透彻,但她却再不想死了。
⑧小若果断地卖掉房子,赔给货车司机家人;带着父亲,来到省城,在离学校最近的城中村中,租了一间房子,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父亲。为了父亲不寂寞,课间休息的短短二十分钟,她也会百米冲刺一般跑回去,给父亲换换尿布。或者,只是唱一首歌……
⑨如今,小若也已是省里一位资产过千万的女企业家。在她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墙上,有一幅硕大的画作:绿绿的爬山虎蔓延屈伸,点点小花绽放着自己的生命颜色,一只小虫抬起触角,保持着向上爬的姿势。花的下面,写着七个大字:心中长满爬山
1.文章第一段对小若的进行细致的描写,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前三段中,两次写到了小若离开时的表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小若这样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3.“微风中,满目绿叶荡漾,纷繁小花静放,无名小虫歌唱。来自大自然的生命力量浓缩成一幅画,展现在小若眼前。”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文章结尾句“心中长满爬山虎”?这句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1.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3分)
2.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
3.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心理活动。(4分)
4.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3分)
5.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4分)
(三)老师,请您记住我
①静静的夜里,一位姑娘在自己的小屋里忙碌着。
②灯光下的她是那么专注,一手拿着一条雪白的手绢,一手拿着绣花针,认真地绣着.额头上渗出了密集的汗珠。她绣着绣着.想起了白天劳技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人回家绣一条手绢。明早带来。希望每个人所绣的手绢都能烙在老师的脑子里。“哎哟。好疼呀!”原来她想着想着走了神,手指给针扎了。她吹了吹手指。又绣了起来。
③“铛,铛,铛……”桌上的老座钟敲了十一下。“梅,时间不早了,快睡吧!”从里屋传来了声音。“知道了,妈。”她嘴里虽这么应着.可手还没有停下。她又想,如果我的手绢被评为最佳作品,如果老师能够表扬我,如果……那该多好啊!
④想着,绣着……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绣好了。她看了看这条手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么美丽的图案啊:梅花一一几枝粉红色的梅花,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道劲的枝干疏密相间,生机勃勃。这图案,在雪白的手绢上,好似一束绽放着青春火焰的生命图腾,它在静静地期盼着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手绢的右下角还工工整整地绣上了“冬梅”两个字。欣喜过后,她把手绢折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她躺在床上,带着甜甜的笑容进入梦乡……
⑤冬梅,一个中学生,成绩一般,长相也一般。她很文静,不爱说话,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因此,没人注意她,这位老师也没有关心过她,甚至至今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呢。她的心愿就是得到老师的关注,使自己也能够时时被老师提起,这次作业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机会。
⑥第二天早上,她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教室,急切地等待着劳技课的到来。可是时间老人似乎在刁难她,每一节课都过得那么慢。她终于熬到了劳技课。大家都把手绢放在桌上,老师踱着步子,走来走去观看大家的作品。她激动极了,在心里默念:“老师,快来看看我的手绢吧!”时间似流水,眼看就要下课了,可老师始终没有“光临”她的座位。她失望了,彻底地失望了……
⑦突然,老师的身体一点一点地向她移来,近了,近了……她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心蹦到了嗓子眼上。可是,老师停住了脚步,停在了冬梅的前一桌。就在此时,下课的铃声响了。她的心凉了,凉遍了全身。她呆呆地坐着,她的心在流泪。在她的心灵深处,她的心声在回荡:老师,您为什么不来看看我的手绢?这手绢是我花了不知多少心血才绣成的,您知道吗?我也需要您的关心呀,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老师,请您记住我,好吗?
⑧傍晚,她意外地收到了老师托人带来的纸条。“冬梅同学: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我从大家的手绢中发现了你的作品,它设计精美,色调相宜,做工精细,当时我多么地激动。这是我的欣慰,更是你的骄傲……能将这条手绢留给我做纪念吗?”
⑨当天晚上,冬梅做了一个很美的梦。
1.填空:文段运用第 人称的口吻,按照 的顺序,以 为线索,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 这件事。
2.文段中对冬梅的描写细腻生动,其中运用最突出的是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2分)
3.本文的行文较曲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段⑦中的画线句分析。(3分)
4.第④段中女孩为什么还要在手绢的右下角供工整整地绣了“冬梅”两个字?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四)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胡子宏
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⑦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的一层雪花。
⑨我说:这是我的——父亲!热烈的掌声响起……
⑩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1.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孤独恐惧—— ——自卑矛盾——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
3.文章多次描写风雪,其作用是什么?(3分)
4.聪系全文,简要分析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3分)
(五)梨一样的苹果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一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的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④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察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选自《读者》,有删改)
1.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3 分)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
经过:
结果:
2.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3 分)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3 分)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 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 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请从“痛苦”的含义、“令人尊敬”的原因两方面阐述)( 4 分)
(一)心中长满爬山虎
1.肖像描写,通过对小若着装的描写,写出了小若非常节俭,为下文写小若的家庭状况作铺垫。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的描写方法。解答此题一定要找到具体的语句,然后再具体的分析。“穿着学校发的那件蓝色校服,下面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一双网球鞋”,这句是肖像描写,牛仔裤洗得发白,说明非常节俭,为下文写小若的家庭状况作铺垫。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若离开的速度之快,写出了小若急于去照顾父亲的情态。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解答此题一定要先找出描写小若的离开的句子。“小若就箭一般地冲出教室,不知所踪。”“又像一股清风,从我眼前消失了。然后要指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按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
3.描写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环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小若的内心感受。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分析。本句要先说出此句写了什么内容,然后从人物方面入手,烘托人物的内心感受。
4.“心中长满爬山虎”是指内心长满绿色希望。这也告诉我们遇到艰难挫折,要坚强,要对未来抱有希望。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感悟启示。此题一定要先理解”心中长满爬山虎”的含义,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谈自己的感悟。
(二)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1.示例:16岁时,自卑的我因为一位美术老师的欣赏和父亲的鼓励而树立自信,从而改变人生方向并学有所成。
本题主要考查一般概括能力。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可以按照时间+人物+事件+结果的格式概括。
2.美术课之前“我对自己的认识”:学习成绩差,不如其他同学聪明
美术课之后“我对自己的认识”:(对艺术美)挺有悟性,不会比其他同学差(比其他同学还聪明)
本题主要考查概括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这句话的位置,在第二段,说这节美术课颠覆了我对之前的认识,在这句之前寻找我之前对自己的评价,主要在第一段,美术课之后的认识,分析莫奈的画时,“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我还是挺有悟性的,在分析另一幅时,其他同学说的不是很好,而自己内心所想的和老师点评是一致的,认识到自己可能比其他同学还聪明。意思接近即可。
3.例一:你终于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了。当年,我的美术老师告诉我,有机会一定要到法国奥赛博物馆亲眼看看《睡莲》的真迹,今天我终于实现了夙愿。你的光影亦真亦幻,你热烈而含蓄,你温和而美丽,当我第一次看到你就被你深深吸引。当我怯怯说出对你的观感时,美术老师夸我有悟性时,你难以估量,我有多欢喜,从此我不再自卑,不再惰怠。你改变了我的人生。
例二:老师,您是否知道,正是当年您充满欣赏意味的话语,我才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正是您对画作意趣盎然的解读,我第一次受到了艺术的洗礼。难忘那一段如凤凰涅槃般的心路历程。如果没有那一节美术课,可能我仍是一个在慵懒、懈怠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的人。感谢生命中有你。
本题主要考查揣摩人物的心理。文章中“我竟热泪盈眶”时,看到眼前的这张真迹,想到了当年的那节美术课,没有那堂课也就没有如今的“我”,所以作者此时内心一定是对那堂课和那个老师做出的评价。所以围绕这那堂课的作用写即可。
4.【A句参考角度】①用排比的修辞,写少年的汗味,写老树,写蝉儿,写市音,渲染夏日午后昏昏欲睡的氛围……②用拟人手法,写老柳树懒得摇曳,蝉儿高调地唱老歌,强调了夏日午后的无聊、慵懒……③用“蝉儿唱歌”、“远处市音繁忙”来衬托夏日课堂的单调……
【B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心理描写。当听到轻蔑的话语,“我”的心猛烈地跳动,“住嘴”二字差点脱口而出,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我”的内心因同学窃窃的笑声与私语而产生了一股压抑的愤怒……②运用动作描写。“攥紧”,“低头”、“再低头”、“埋进”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自卑的“我”因同学的嘲笑而显得窘迫和无助……
【C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动作描写,“看我一眼”、“点点头”,传神的写出父亲对“我”开始热爱美术的理解……②用语准确,“意味深长”、“郑重其事”两个形容词,体现父亲对“我”的理解与坚定的支持……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句子的品析。此题首先要选出其中最容易的句子,然后再确定好角度。可以从修辞、描写方法等角度分析。
5.例一:我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但有时,成长只是瞬间的事。如文中的“我”,因为美术课上得到老师的赞许,因为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从此由一个学习成绩差,内心自卑的孩子变成一个拥有自信,克服惰怠,努力追求理想并学有所成的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也曾因一次竞赛获奖而重拾信心,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瞬间长大了。
例二:我不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某一次经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但真正的成长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中完成的,所以我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中的“我”虽在经历一次难忘的美术课后瞬间成长起来,但在后来很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又比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在演讲比赛中获奖。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赞成作者的观点,主要从那一瞬间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入手,不赞成从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次的改变不算什么,还需要日后的加倍努力才能成功。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三)老师,请您记住我
1.三 时间 手绢 冬梅精心绣制出漂亮的手绢,终于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
本题主要考查文章的人称和记叙顺序、线索。本文的主人公是冬梅,所以是第三人称,“静静的夜里”、“第二天早上”、“傍晚”、“当天晚上”这些一系列的词语都是表时间的,所以是时间顺序展开的,线索是女儿绣的手绢。事件按照人物+何事+结果的格式概括。
2.心理描写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本文刻画冬梅这一人物形象是通过心理描写来体现的。文中有许多心理描写的语句。例如第三段中“如果我的手绢被评为最佳作品,如果老师能够表扬我,如果……那该多好啊!”第六段“老师,快来看看我的手绢吧!”时间似流水,眼看就要下课了,可老师始终没有“光临”她的座位。她失望了,彻底地失望了”等等
3.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画线句中的“近了,近了”最终又“停住了脚步”的曲折描写,不仅激起读者对情节发展的期待心理,而且使之对冬梅精美的手绢是否能被老师发现,产生了更强烈的关注之情。
本题主要考查情节的作用。一般情节的曲折的作用大致是相同的,使文章波澜起伏,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所以先要按照格式回答,然后再结合具体的事例分析,怎样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4.因为冬梅是一个成绩长相均一般,性格内向而又极普通的女孩,她非常想进步,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为此,她熬夜绣制了一条精美的手绢,并工整地绣七自己的名字,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给老师留下更深更好的印象。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冬梅在手绢上绣上自己的名字是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吸引老师的关注,为什么想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在文章的第五段中介绍了揭示了答案,因为她成绩长相一般,不爱说话,极普通的女孩子,老师还不认识她,她的心愿就是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她想通过这种方式吸引老师的关注。
(四)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1.兴奋不已 惊喜激动
本题主要考查一般概括。解答此题一定要找到具体段落,然后从中分析概括我的心理变化。“孤独恐惧”是在文章的第二段。接着在文章的第三段,半年后,我在班上至全年级第一名,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那一刻,我兴奋不已。接着第四段和第五段,当我想到其他同学的父亲开着小轿车,而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农民,就自卑矛盾,不希望父亲前去。文章的第六段中,当我看到父亲顶着风雪站在礼堂外面时,我惊呆了,我非常的激动。此时我的心里是惊喜激动。
2.(A)运用了神态描写,逼真地写出了父亲笑容一下子停滞的神情,表现了父亲的心情由兴奋到难过失落无奈的急遽变化的过程。
(B)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我急于离家的情形,从而表现出“我”决定不让父亲参加家长会的痛苦愧疚矛盾的心理。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此题的答题格式为“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的品质(或心理)。
3.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衬托“我”自卑而苦涩的心情。③烘托人物形象。④渲染苍凉凝重的氛围。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的风雪属于环境描写中自然环境,一般环境描写有这样几个作用:渲染气氛、衬托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交代文章的时代背景。此文主要是前两个。
4.通过写父亲不顾儿子阻拦,冒雪参加家长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憨厚朴实,疼爱理解孩子、贫穷却不自卑的父亲形象。
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分析。对形象的概括要结合具体的事例。当“我”把成绩单给父亲看时,父亲乐的合不拢嘴,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看出父亲非常的憨厚朴实。“我”因为自卑所以拒绝父亲来参加家长会,但父亲冒雪来参加看出父亲非常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当家长会结束时,父亲告诉我“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可以看出父亲虽然贫穷但不自卑。
(五)《梨一样的苹果》
1.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
本题主要考查对记叙要素中故事经过的发展进行梳理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故事情节的结构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其进行概括。回到本题,文章的5、6两段讲述了米哈朵夫老师从尤里卡平时的表现觉得孩子不可能撒谎,自己可能错怪了学生,内心感到自责。结果是为了验证自己到底有没有错,他到处询问。
2.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作用:梳理地表现了米哈朵夫老师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此题的答题格式为“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的品质(或心理)。
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
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的品析。对此句的品析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然后按照格式“运用……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的品质(或心理)。
4.(1)米哈朵夫老师怀疑自己错怪并伤害了学生尤里卡,内心感到不安、自责。(意思对即可)
(2)①这种痛苦体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爱心和责任心。②他到处询问,千里奔波,这种求实态度和执著精神,同样令人尊敬。(意思对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可以按照题干的提示,从两个角度分析,痛苦是指为自己可能错怪并伤害了学生,而感到的不安和自责。令人尊敬是指,当米哈朵夫老师敢于怀疑自己,看出他是一有责任心的好老师,为了证明自己是不是真的错怪了学生,到处询问寻找答案,这种态度是值得尊敬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