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鉴赏
经典
10
答案
1\答案:(1)B; ,“悲伤的惜别之情”错,整首诗感情豪迈,员写送别, 但从“岂能愁见”“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
(2)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 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
②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
③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
2\答案:1.D“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理解有误,从诗歌内容和注释来看,诗人是公务闲暇来山中享受休闲时光,但没有信息体现“归隐之情”。
2.示例一 指诗人自己。①尾联中的“酣歌”一词,是承接颈联中的“酒”而来,两联一以贯之,都是写诗人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及感受;②诗人摆脱了公务的烦扰,在山中化身乡野老人,怡然自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对太平盛世的歌颂。
示例二 指山野中的寻常老人。①诗人在洛阳为官,此诗旨在歌咏太平盛世,山中之人犹如生活在尧舜时期,将“野老”理解为寻常百姓,更符合诗歌主题;②由颈联写诗人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到尾联写山野中寻常人的生活,诗人视野有所拓宽,诗歌内容更加丰富。
3\答案:1.C“而‘月晓’则生发出一丝光亮,令人顿生喜悦之感”分析有误,“催月晓”说的是昏暗中啼叫的公鸡催落了残月,体现的是时间流逝的速度之快,抒发了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感叹,“生发出一丝光亮”与全诗的整体风格不一致,也看不出喜悦之感。
2.既有对金陵王气消失的伤感与无奈,又寄寓了对盛衰无常、昔盛今衰的无限感喟。本句表面写景,“空场”突出金陵的空荡、荒芜,“挟春骄”写出野雉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自由自在飞翔的情态,实则借景抒情,金陵原为繁华帝都,如今荒芜一片,只有野雉在空寂的场地自由飞翔,突出金陵王气消失,也寄寓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4\答案:1.A; “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错误,由上一句诗中的“哀湍”可知,此处的“旧呜咽”是指溪水的声音。
2.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异:①王诗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深沉;
②范诗主要写沦陷区父老的故国之思,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隐晦地流露出对议和政策的不满。
5\答案:1.A; “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別、喝酒”错误。首句中有“懒”字,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別,心中难过,已不想喝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赏景。
2.(1)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
(2)劳于仕宦的疲惫。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
(3)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
6\答案:1.D; “尾联……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说法错误,尾联为“直抒胸臆”。故选D项。
2.①“迟”“重”二字用意精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表现出离别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②“漠漠”“冥冥”运用叠词,生动地展现了细雨朦胧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更为诗歌增添音韵美,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
③作者使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渲染出自己沉重的心境,帆的形象寄托作者的遥念,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写照。
7\答案:1.B; “跌宕起伏的心情”不正确,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
2. 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
8\答案:1.B“象征小人得势、英雄落寞的时代”不准确,应是用风劲帆动、潮来水寂的景象表现政局的动荡。
2.同:都以历史名人自况自勉,表达了烈士暮年的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
异:①韩惺以名相谢安自况自勉,期待为民出仕;②辛弃疾以名将廉颇况自勉,渴望为国出征。
9\答案:1.B; 这里应该是由实到虚。
2.①意象叠加(列锦)这一句将西风、残照、汉家陵胭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描绘出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拥凄冷荒凉的景象,营造出古朴苍凉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西风残照,汉家陵朗”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遗迹,营造出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寓深沉的历史浩叹干开阔的景象之中。
10\答案:1.C; “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错,时人认为朱云微不足道。
2.①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留着它一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
②保持刚正不阿,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