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功夫作文高级班第一讲.doc
下载文档

ID:3403735

大小:2.37MB

页数:35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4-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功夫 作文 高级 第一
功夫作文高级班第一讲 我非常非常熟悉的小弟子,谢谢你们,自从我们寒假一别,又快一年了,你们送我的PPT,送我的画,给我画的自画像,我一直保留着。一别两易寒暑,但我看到你们,又重新燃起了我对你们的感动。 今天的课,我准备的时间比较长,有妈妈给我提建议,说两个小时的时间非常珍贵,能不能每次讲课少一些唠叨,多给我们讲一些含金量高的东西,我说好,你的这个意见我一定要听进去。但是今天呢,我一看到大家那么熟悉,又不免动了一点感情,真的是特别好。 你们是高级班一期的成员,也曾经是中级班一期的成员。中级班一期成员230名,现在来到我们高级班的大概有180名,有几十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来到我们高级班,心里面挺不好受的,没有能像红军长征过草地、爬雪山那样把所有的小弟子带出来,怀有很多的歉疚。 这也是自然规律,越往上走,掉队的就会越多,我试图在说服自己。当时我是怀有这样一个愿望:一个不掉队。但是真的是越往山上走,“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再往上走的每一步可能都会有人掉队。 画个大饼,未来,我们会在高级班的小弟子中来讲名作欣赏。另外,当一些孩子面临小升初的时候,我们还会开小升初集训班,这只能说画个大饼。但是可以说,作文这条道路越往山上走,可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是本人的能力有限,可是小朋友的体力也有限,都会有人逐渐掉队。说起来是很伤感的一件事,但是我试图说服自己,一定要往前走,带着我们小弟子。 昨天我收到一封信,我在微信上已经发了,有一个小朋友已经六年级了,眼看着长大。包括刚才的梁辰,我在深圳看到他,俨然已经是一个小伙子了,一个帅哥了。真是感慨万千,没有别的要求,我只能给你们送到初中。 如果说在你们未来的学习生涯当中,包括语文的学习生涯当中,等你们到了初中、高中、甚至成年了,在你们的记忆当中,还能想着我的这个文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一个叫非常的老头或者叫非常的老猪,他曾给我点拨过,曾经给我开过门,曾经给我引过路,我就觉得非常欣慰了。 我见着你们,两种感受,一是心潮澎湃,非常熟悉;第二就是放松,因为我们曾经在一起摸爬滚打,在一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以,我讲课的方式会更加的自由,更加的随意。 好,我们言归正传。高级班主要目的就是打通阅读和写作的任督二脉。我们讲,写作和阅读是一回事,当然如果说你的任督二脉没有被打通,写作还是写作,阅读还是阅读,高级班就试图来帮助大家,来打通这个任督二脉。可以说,今天是一堂语文课,功夫作文高级班,是通过语文来讲的,但实际上涉及到你未来的学习方法。 我们曾经讲过 文字般若。 文字般若——在所有的智慧当中,文字智慧是一个很大的智慧,看书也好,阅读也好,大部分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透过文字来摄取的,如果你对文字有非常强的敏感性,就不仅能够一目十行,一目百行,过目不忘,过目难忘,而且在单位有效时间内,你获取的知识量要比别人多的多。 高级班讲的阅读,不仅是我们考试当中的阅读,它要比我们考试的阅读更广泛,更深入。到了初中,就会涉及到物理、地理、历史、自然、政治等科目,这些科目的学习都要逐渐变成你的自学、你的阅读的成分,一改过去小学老师嘴对嘴喂你的学习方式。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乃至于到成年步入社会,你的自学的能力比重会越来越大。 举个例子:在大学里,一个专业、一门课,是一本很厚很厚的书,一门专业课一个礼拜能够排上两次到三次课已经相当不错了,也就是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老师通过课堂,把一本厚厚的书给你讲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大量的时间,都需要你在课下进行自学,在大学里,是你自学能力完全充分体现的一个阶段。倒推回来,你在大学里面的自学能力实际上应该在高中培养。同样在高中,尽管一半是老师在喂你,一半是你自学,但是你的这个自学能力,是需要在初中就开始训练的。如果说三七开,到了初中,70%是老师在喂你们,30%是你们自学。那么,这个能力需要在小学的时候就可以培养,开始训练。这样,我相信,你到了初中,到了高中,甚至到了未来,你的学习能力,在单位时间内摄取知识的能力会远远的强于他人。 非常老师在大学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星期读20本书的记录,在一个星期内20本书读完以后是什么感觉?读吐了的感觉!之前我在群里面跟妈妈们开玩笑,如果你读书学习没有读吐过,你是没有真正读过书。 缘于中级班一期弟子们、妈妈们的精进,激发了我的灵感,让我试图在这样的一个年岁里面,重新去找寻我小的时候,青年、壮年、甚至是我中年,这20年到30年的时间,我是怎么来阅读的。创建高级班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此,我愿意把我几十年的读书体验传授给大家,所以呢,不要以为它只是一个语文课,只是一个作文课,更深入地说,它应该是一个学习的课,希望小弟子们要重视起来。 这不仅仅是一堂语文课、作文课,而是通过作文,或者是通过语文,这样的一个方便,来展示出阅读和写作这样的一个关系。这堂课如果你真的开窍了,后面的课就都不用上了。 因为这堂课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说我们以价值来衡量的话,如果说这堂课你真的开窍了,我认为它不止1000块钱,如果说你这一堂课开窍了,后面的课你都不用上了。非常老师就有这点自信,这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是一堂语文课、作文课,而是我们通过作文,或者是通过语文,这样的一个方便,来展示阅读与写作关系的载体。 先把未来课的大概勾画给大家,我们现在来看这个PPT: 第一项是阅读,第二项是分析,第三项是复述,第四项是仿写,第五项是口说。我们过去是从口说开始的,从作文开始的,今天把这个顺序要倒过来,通过阅读怎么样来达到提高写作的目的,也就是由吸收到消化,由输入到输出。每一节课的安排大致上也是按照阅读-分析-复述-仿写-口说,这样一个顺序、层次、次第来安排的 在这个安排当中,有些课程我讲的并不多,而是需要在线下,妈妈和孩子之间进行互动,要进行这种体验。在高级班,已不是知识的问题,是一个能力的问题,能力一定是需要系统训练的。训练的时候,要求孩子和妈妈,一定要互动起来,去体验阅读给我摄取知识、让我得到记忆、让我得到理解的能力。 再强调一遍,目前语文教育的误区在哪儿,或者是说文字的教育误区在哪儿? 第一,重字词,轻全局。所以在阅读的时候,还是要按照非常老师说的那个步骤:体会篇,训练段,揣摩句,积累词 整个篇幅的理解是最重要的。 有妈妈说,孩子的老师在要求我们孩子每天要背五个名词解释,要再抄写5个好的词语、成语。我说这是不对的,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你能把整个篇体会到了,那么你就是收获成片,功夫成片。 在《作文,多大点事儿》里讲过,如果只是简单的去积累单词,积累好词佳句,就相当于你去一颗一颗的摘葡萄。我们讲求体会篇,是要你把整棵葡萄树的藤,连根拔起,全都是你的,这就叫功夫成片,收获成片。 第二,重眼前,轻长远。 当然说我们中级班不存在,既然都能够跟着中级班到高级班一路走来,我相信,这个理念大家已经是接受的。我特别忌讳这样:老师我跟你学了一阵子了,这个学期考试怎么样?或者是我跟你学了一个月了,怎么还没见效果?能力的培养不是这样的培养,你说知识长进,我觉得可以,一段时间强化一下,多记一下,多背一下,可能得个好成绩 但能力的积累可不是这样,能力的积累需要日积月累,日积月累就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 培养一个人,到底培养的是什么?可以说培养智慧,培养智慧的体现是什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眼光,就是格局,就是眼界。 人,有的格局就是这么小。如果你每天只是盯着当下,说我今天做了这件事,明天能得到什么,就相当于今天干了这个活,当天能不能拿到工资,这是小时工的概念。这个月干了这个活,这个月能不能拿到工资,OK,你就是一般的员工;今天干了这个活,一年以后能拿到多少工资,如果你的眼光能够放到一年,OK,你一定是个骨干了。如果你在想,今天干了这个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5年后会怎么样?OK,未来你就会是个股东。如果说你在想,今天干了这个活,我十年以后会怎么样,OK,我说,你——将是一个老板!你将是一个老板!! 人的一生,说培养,说培养智慧没有错,找到自我没有错,但是有一个根本的东西就是眼光,就是格局,就是眼界,你能不能看到10年以后自己是什么样子,你能不能看到20年以后自己是什么样子,如果说你能看到了,你的智慧就不得了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得更远,看不到更远没关系,我们要坚持得更远。其他我就不说了,这些东西都留给大家课后思考。 下面说说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在小学阶段,对于语文的认识,对于作文的认识,都还仅仅限于语文知识。 前一段时间,我去一个机构,跟他们闲聊,然后他们也告诉我,小学语文一年级二年级没什么可学的,也就是学一些汉语拼音什么的。我说你错了,是有的可学的,只是我们应该把小学阶段语文当成语文知识来学习。在《启蒙篇》里讲到的叠音词,讲到押韵、节奏,无一不是在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老师会讲排比句、设问句、拟人、比喻,夸张等等,讲来讲去还是在讲知识。我们的阅读一些题目经常会有这样的题,这一段好词佳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还只是限于知识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知识的学习占的比重比较大,比如,会背这首诗,会默写这个字,会拼这个拼音,你得到的分相对会高,可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乐观了,这些分,对于未来来讲,1%都不到。现在在语文知识方面去死抠,花费的精力非常大,这是有害的。 语文的能力,包括写作的能力,包括阅读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说明白了,懂了,就OK了,这跟学游泳一样,你知道学游泳就是跳到水里面,然后两条腿在蹬,两只手在划,小屁股一撅一撅,时不时的换口气,没错,就这点东西。但是,你光知道了还不行,你得下水,得呛水,你才能够掌握。而能力一旦掌握,终身不忘。 知识不一样。知识,过一段时间就忘了,知识是记忆的、背诵的结果。而能力,会深深的扎根在你的脑子里面,扎根在你的意识里面,溶在你的血液里面,魂骨里面。所以说,我们要注意训练,训练,不断的训练,而不是说仅仅满足于我懂了,我知道了,我晓得了,我明白了。 读书学习,做任何事的大忌,就是在于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实际上还是涉及到一个眼光的问题、格局的问题。 微信中,我说了这么一句: 人生的选择并不是说选择有多么重要,实际上坚持才更加重要。 比如,非常老师给你们讲作文,这并不是我必然的选择,对吧?在群里面呆的时间长的人都清楚,这都是偶然的机会,走到了这条路上,走到了这条路上怎么办?坚持,坚持,再坚持,可以说六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已经大不一样。 六年前,当出版社找到我说,老师你写一本关于作文的书的时候,我还说,作文还用写书吗,没得可写啊,非常简单啊。 但是六年后的今天,我发现有很多东西要告诉你们,因为我在这六年的坚持当中,一直在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在总结经验,虽然讲的还是“四六八”,但是它已经完全延伸出来了。比方说,在中级班,“六根六尘”我们已经演变成渐变,渐变的动作,渐变的颜色,渐变的气味,渐变的触觉,这是中级班的精髓,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坚持的结果。 到了高级班,甚至未来,没有新的理论告诉你们了,只有新的体验和尝试告诉你们。所以小弟子们在学习作文,在阅读的时候,就紧紧的抓住这一条, “六根六尘,四个对称,作文八法” 当你真正的把这些东西消化吸收成你体内的东西,消化成你思想的东西,变成你的下意识的时候,可以说这个四六八已经不是“四六八”了,它可能已经40、60、80了 这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跟练习书法是一样的,尽管练习书法就是点横撇捺,“永”字八法,但是这个永字八法值得我们去练习一辈子,所以我们要持之以恒,你能坚持多久,成就就有多少。虽然可能没有暂时的收益,没有暂时的效果。 但是,还有一个体会要告诉你,当你心无所求,心无旁骛的时候,老天爷是公平的,老天爷会加倍的、会以不可数量的回报来反馈给你,唯一的一条就是要坚持。这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我相信,既然能跟着非常老师走到这一步,你们一定体会到或者尝到了其中的甜头。 在初级班中,甚至是新接触到作文的孩子和家长当中经常会有这样的误会,多读书多读书。在今天初级班拍课,有个妈妈没拍上,找到我说:老师,我跟您道歉了。我说道歉什么,她说:我是您好几年的粉丝,我早就在群里潜伏了,但是我一直认为只要让孩子多读书,他一定就会写出好文章来,所以我方面在践行着我这种多阅读的理念,一方面,我在观察着您的教学。现在孩子已经五年级了,写作依然是一个头痛的问题,所以今天一定来求您给我一个后门。 所以,我能告诉你的东西,一定是我体验过的东西,一定不是我拍脑门子想出来的。可以说我比你们不幸,可又比你们要幸运,因为我真正懂得阅读是在工作以后,真正从事文字工作岗位以后,我才知道阅读应该是这么阅读。 所以说,非常老师走出来的这条路,是通过写作才真正明白阅读。我曾在大学里一星期读了20本书,囫囵吞枣,那段经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但我忘掉了读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为什么?就是因为我没有真正的学会阅读。而我真正学会如何阅读是我在文字、写作开窍以后。所以一直在讲要通过写作去阅读,因为这是我体验过的,是正道的东西。不是说阅读不重要,而是说如何阅读才重要,如何去步入阅读的启蒙之门才重要,才能少走弯路。 关于阅读的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些技法,需要一些原则。这个就跟下象棋、围棋一样,下围棋需要知道一些方法、规律、布局的东西,我们要背一些定式,下象棋也是一样。我们要知道一些开局的定式,一些杀棋的定式,只有当你知道这些定式,你在看高手下棋的时候,才会有恍然大悟、似曾想识的感觉。 如果你还没掌握一定的方法、标准、定式,你看别人时只能说太好了。你看到一幅画,一幅字,也只能说太好了,但是这字画好在哪里,你说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你没有一定的标准,没有一定的方法,没有一定的定式。当我们掌握了这些之后,我们要如筏喻者,就是我们坐着小木船,过了河,就该把这个小木船丢掉了,不能老背着,成为负担,这也是我签字时经常写的一句话:在无法中求有法,在有法处寻变化。 定式是需要你掌握一定的标准,但是在实战中,需要你举一返三,以不变来求变。所以,现在开高级班,时机已经成熟,因为我们对于“四六八”,对于“渐变”,对于“头身脚”,对于“长长短短、反反复复、颠颠倒倒、加加减减”等等,已经有一些熟知,虽然这个熟知需要在实践中消化理解提高,但是必竟,我们有了一定的意识,这个意识是需要数年来提高加强的。 当你有了一定的方法标准定式以后,而有似曾相识,恍然大悟的感受,我相信这个东西已经变成你的了;当你用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去欣赏美文的时候,你就真正打通了任督二脉。 我们在《乱说论语》中讲过:学而识习之,不亦悦乎!什么叫学而识习之——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体会,不断地训练;不亦悦乎——为什么要用悦,悦是高兴,为什么你会高兴,就是因为你恍然大悟、似曾相识,你才会有那种悦的感觉。 当你还没有掌握,对其麻木不仁的时候,你怎么会有悦的感觉呢?他乡遇故知,故知,是人生四悦之一,是突然觉得这个人我似曾认识,曾经见过,你才有悦的感觉,如果还没有悦的感觉,你是不可能欣赏到美文的,不可能让你的阅读与欣赏连通起来的。 最后还是要说,我们要放弃眼前的一些利益,虽然说我们会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驱动着我们去学习,正所谓,我们眼睛要盯着前方,但是,脚还是要脚踏实地走。所以我们眼睛要朝着远方,一定要更远更远。 我们学习语文,不是为了单纯的考试,要为了真正的能力的提升。我反对急功近利的学习,但是我们把眼光放远了,把基本功打扎实了,这跟分数并不矛盾,与考试并不矛盾,以后到名作欣赏班或小升初集训班,我会让你们看到高考满分作文是什么样子。 看到高考满分作文或者一类作文时,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因为再熏陶六年,你们的这个能力会远远的超过他们,因为这些东西已经在你们脑子里训练训练再训练,扎根扎根再扎根,扎根六年了。高考的那些满分作文,并不是我们高不可攀的目标。 我们分了五个步骤:阅读—分析—复述-仿写-口说 把定义再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 一、阅读。阅读,不只是阅(看),而是要读。 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有起有伏、有断有续地读。把自已融入到文字中,读出自已的情感,才能始入“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门。 语感是什么,语感是你对于文字的了解,有了了解你才能有起有伏,你才能有声情并茂,你才有了语感;有了语感,一切的语言问题才会迎刃而解,所以说我讲的阅读,不仅是看,而是要读。 这堂课实际上是我们初级班的课程,今天放到高级班来,是为了让我们补足这一课。再去读《绿绿的爬山虎》,再去读我们的语文课本,希望你们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可能你一时半会还体会不了文中的要意,但是你能做到有起有伏,断而有续的时候,你已经融入了,并达到了“功夫作文”里所讲的音之可听,形之可看,意之可品的要求了。 二、分析。 分析就是结构逻辑分析,就是“头身脚,帽衣鞋”的分析,就是对称段,对称块,对称句,对称词的分析。阅读是一个由篇到段,由段到块,由块到句,由句到词,由词到字的过程。当你能够把葡萄架上的葡萄藤掀地而起的时候,整个藤上的葡萄全是你的,就收获成片了。眼睛还盯字词上干什么,要收获成片,就要把眼睛放到大藤上去,要整个篇。但是整个篇是由段到块,由块到句,由句到词,由词到字一步一步下来的过程,这才是分析。 三、复述。 复述不是背诵,如果说背诵是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那么复述就是在理解章法和修辞基础上的二次呈现。什么是章法,就是结构,就是逻辑,就是头身脚,帽衣鞋,就是其所以然——怎么来的。 什么叫修辞,就是句子有什么修辞手法,复述不要求严丝合缝的完全准确。复述更具有创造性,可以用自已的语言,用自已的理解来复述,它具有创造性。复述起着承前起后,连接的作用,复述是仿写的前提,在仿写前一定要懂得复述。你复述的好不好,是你阅读的结果。 非常老师在写很多的文章时,会有很多的东西冒到我的脑海里。 包括很多小朋友在写作文时,就知道《天才梦》中的句子,《画故都》的句子会一个劲的涌现在你的脑子里面,这就是复述的结果,这就是你二次呈现的结果。 譬如,小朋友在写文章时,“盼望着,盼望着,我终于盼来了非常老师的高级班……”这就是复述,我们在写文章时,会写“我恨自已如何,我恨自已如何……”这都是复述的结果。 所以,复述非常重要,复述是你理解的结果,复述又是你仿写的前提。当你仿写到一定程度,当你把仿写的内容融入到你脑子里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你自己的东西。 为什么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就是因为通过复述,那些东西都融汇到你脑子里面,你的脑子就变成了天下的文章,就看你会不会把天下的文章变成自已的东西。 四、仿写。 仿写不是照搬照抄,仿写是在学习别人经验基础上的临摹,当然,这种临摹要极具个性化,它不是照搬照抄,不是照本宣科,而要有创造性,经由僵化,到固化,到强化,到优化,这一切就变成了你的 在训练的初期,都是由模仿开始的。我们学开车,学游泳,学自行车,学轮滑……都是由仿开始,只有把这个仿坚持到最后,你才能把这个仿变成自已的东西。 最后,口述。 我们再回顾一下作文的三个步骤。作文要想提高,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修辞技法,根本上来讲,写作要提高,就要改变你的写作习惯。 什么是良好的写作习惯,就是由口说开始,再把说出来的东西,写成文字,最后再作文口说。为什么要进行文字的口说,为什么要让你作文口说,就是要你再一次的融入情感,把你的情感体现在文字上,通过读来发现你的情感,你的音,你的意,你的情是否真正融进去了,是否能够方便的让别人接受。所以口说作文,作文口说,这是你必须要做到的,你要想真正的提高,你就要有正确的写作习惯。 我们正式开始,一个一个具体来说阅读、分析、复述、仿写、口说。 首先说一个结论:阅读的水平,取决于你阅读的速度与阅读的质量。 我们不管是考试中的阅读还是学习中的阅读,它的水平都取决于你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老话重谈,今年的高考,它是一个大阅读,大写作的概念, 大阅读是什么概念,第一,每一篇文章都会很长;第二,阅读的分量占得很大,如果你没有阅读的水平,可以说你把整个高考的卷子阅读完,这个难度相当大,悠宝高考时,把阅读题做完,来写大作文时,只有20分钟时间了,可见,这阅读的分量是何等的重要。 由此,也来激发了我告诉大家,如何阅读,如何掌握阅读质量。在此,我提醒大家,在小学阶段,不管能看懂多少,一定要试图看一本长篇小说,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不论你能看懂多少,但是一定要啃下一本。 这正如我讲的,我在大学时一星期读20本书的体验,虽然这内容忘了,但是,我有了阅读的自信。能读一本长篇小说,这就是你们的自信,你不要限于能读500字的文章,你要能读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这有利于建立起你的阅读自信。 如果在小学,没有能阅读一本长篇小说,那么在初中,依然要读一本长篇,至少要一本,建立起阅读的自信,这个道理正是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当你爬到巅峰时,才会感觉到,原来读200字、1000字是如此简单。登到一定的顶峰,再回头看时,你会发现都不在话下。 为什么讲阅读不只是“阅”,而且是“读”。我们来重新温习《我的国文老师》: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听出来了吧?“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这就是“读”的效果,如果你自己能够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抑扬顿挫地来朗读的时候,我相信,你对于文字的理解,对于语感的认识,不仅仅是“一半”了。所以我们不要再去追求那种,小和尚念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种方式。要把自己融入到文字当中,要把自己的情感尽可能地融在文字当中,你会发现你就是作者了,你仿佛把作者想呈现的那种情感、那种意境体会到了。——这是我给大家补的课。 从此以后,再去读文章的时候,尽可能通过朗读的训练,让自己达到“已经似乎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当然,你毕竟不是作者,作者是想如何来表达他的真情实感,我们并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似乎一下,好象一下把自己当成作者。我们就是要把自己当成作者一样的来朗读课文。 比如说,《桂林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朗读的时候可以变化成无数的方式,用“长长短短”可以这样来读:“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在这里,我把“我”、“却”停顿了一下。还可以突出强调大海,强调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到了吗? 现在读“漓江的水真静啊” 我们可以变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或是:“漓江的水——真静啊”。在中级班我们讲过“两个黄鹂鸣翠柳”,可以断成二二三式读成“两个——黄鹂——鸣翠柳”;也可以断成四三式“两个黄鹂——鸣翠柳”。“漓江的水——真静——啊”在这里“静”我停顿了下,“静——得感受不到它的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对,你想强调哪个,去把要强调读的词、语、句慢下来,有急有缓,有顿有挫,这就是你自己融入的感情。 我们说一个哈姆雷特,一百个人去描述,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百个人去读一篇课文,会有一百篇的课文,完全取决于你,完全在于你对文章情感、节奏、音律的了解。当你试图把自己的情感、节奏、音律融入到里面的时候,你已经不只是了解它一半的文义了。 比方说,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你可以强调“绿”,“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 这是平常的语速。我要是这样读“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一道——水纹,”你看,把自己的情感融进语句里,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时是说这个“水纹”;假如“船”是慢慢地、徐徐地前行,慢慢地一圈一圈地激起了涟漪,那么你融进去,你慢慢地来:“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你不要语速很快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不是小和尚念经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在朗诵时体会了那种情感,并把这种情感,通过“读”让别人听懂,才能让你感受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好,再往下看。断句,我们在中级班时讲过 断句,虽然中间没有标点,比如读“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样读虽没有标点符号,但读的时候把你的语气、节奏断出来了。即使现在不能一下子体会到情感,但可以把自己理解的重点,把自己的节奏读出来。比方说: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其中,可以读成“一座座——拔——地——而起——!”一下子就真把这个“起——”的气势读出来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样语式平缓地读,你原来可能就这么压着自己读,这样读的话,有什么气象万千啊?要是这样读“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气势是否就突出来了。再比如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你看,“错!错!错!”一个字一个音,“气,象,万,千!”——哇,这气势就出来了,对不对?“像——骆驼;像——老人”——看,这个突出的节奏情感是不一样的。你理解不了情感,你可以理解节奏,关键词。 接下来,我们讲分析。 就是“头身脚,帽衣鞋”的分析,也就是对称块,对称段的分析。要尽可能地把“文字”转换成“色块”,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作文没有颜色怎么办?我们“似乎”一下让有颜色。理解头身脚的“色块”意识。我们来看《画家乡》: 一下子就能看到这个“形”:“头”在哪儿?我们先不要去管它,“头”写的是什么,“脚”写的是什么。 先见森林后见树木,要把大体的轮廓找到,这就是阅读的感觉。 在讲阅读的时候,阅读一本书时一定要阅读它的前言。阅读完前言以后再读纲目,也就是章节的题目,第一章说了什么;第二章说了什么;第三章说了什么。《三国演义》一共120回,《水浒传》一共多少回,《红楼梦》又是多少回,你先大概有个印象。那么你读到某一章某一回的时候,你要看题目,这题目讲的是什么,这样你才能纲举目张。先把“纲”抓出来。 因此,当我们看到一篇文字的时候,头在哪儿,身在哪儿?脚在哪儿?大概意识里把这些东西找着,结尾说的是什么?这是第一个步骤。 第二个,我们要把“头身脚”变成色块,请看图: 看,一下子就了然了!这篇文章它就是这样的一个结构,这就是“头身脚”的分析。然后就是对称段、对称块、对称句的分析,由大到小,由粗变细,就变成了这样的色块。虽然我们是用PPT来演示的。但是我们读的时候,没有颜色的时候怎么办?我们可以“仿佛”一下,“大概”一下,“似乎”一下,我们要找到这样的感觉。 接着,我们再来“帽衣鞋”的分析。由“头身脚”转换到“帽衣鞋”,我们看《画家乡》: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帽衣鞋的“帽”、“衣”是什么?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这就是帽衣鞋的“衣”了。把它转换成红色块。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就是绿色的色块。 “鞋”: “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这段文字的三部分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我们可以不看屏幕, 听我说:第一个部分,说的是“涛涛”,为什么是“涛涛”呢?因为他生活在海边,大浪淘沙,海浪涛涛。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海边”上都写了些什么?——“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写的是海和船,“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最后一个结尾, “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那一定就是涛涛了。” 所以说,非常老师虽做不到过目不忘,但是我能做到过目难忘。为什么能“过目难忘”——因为你理解了,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二次创造,把它复述出来。 所以说,背诵啊,记忆呀,在理解的基础上是非常容易的。非常老师背这些东西,可以张口就来: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那装满了鱼和虾的一艘艘的船。那个在海滩上有个小孩,他赤着脚正捡着贝壳,这个小孩,就是涛涛。 你可以再去引申,再去变化它——“他画的海湛蓝湛蓝的,他画的海广阔广阔的,一艘艘船上装满了肥肥的鱼和肥肥的虾”你可以张口就来了呀!——“在金黄色的海岸上,一个小男孩赤着脚,拿着小背篓,正捡着贝壳呢。这个孩子就是画中的涛涛。”这样,就随便你去怎么变化了,对不对? 由“头身脚,帽衣鞋”,就自然过度到了一个块,我们就能找到共同的规律。每一个对称段里面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帽衣鞋,帽衣鞋”。这样,就找到规律了。 再往下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房前屋后是又高又大的树。画上的山山,提着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呢。 山里有什么呀?“山山的家乡在山里。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画上的山山,提着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呢。”三句话,我们现在闭上眼睛来给妈妈复述,跟着我一起:“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他画的山是那么高,水呀,非常非常地绿,在他的家,房前屋后都是高高的白桦树,都是高高的梧桐树,还有绿绿的竹子。山山此时正提着一只小竹篮向森林的深处走去,他要去捡蘑菇呢”对不对?那你要是说想创造一下,“他正扛着猎枪去打猎呢……”可以,没问题。关键是你已经找到了它的逻辑,为什么叫“山山”?他画的山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他正在要干什么?不就是这样的逻辑结构吗? 往下看,“平平的家乡”依然是如此,也要把这段文字变成这样的一块一块的色块,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了,记起来也就容易了: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屋前有鸡、鸭,屋后有翠竹。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再往后看,你都可以不用再去看原文,可以自己创造一些东西。我现在让你们来画家乡,你有了这样的逻辑结构,你就可以随便编了:青青的家乡在草原,他画的草原呀,广阔无垠,草原上有许多许多的奔马,还有白白点点的——那是羊群在吃草……随便编了,可以这样:有时候会有一匹骏马奔驰而来,这正是青青骑在马上呢!或者这样:这正是青青在放牧着羊群呢! 对,复述就是你的再创造!可以在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变化。 下面,我们由“段落”过度到“关键词”。比方说,《中秋日》。《中秋日》是点醒梦中人的一篇课文,在《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把它放在了第一篇,《绿绿的爬山虎》中“语文课文”章的第二篇,它确实我非常推崇的一篇小文,虽然只是一百个字左右。但我们的眼光在浏览、在扫射的时候一定要迅速的发现这种对称的词:“早上,下午,晚上”,一定要让它跳出来,跳出来就一定要在脑子里要捋成逻辑,早上他要干嘛去,下午他要干嘛去,晚上他要干嘛去。于是,就有了: 早上我们照常上学。 下午回家,看到院子里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排列着许多果品,像梨、柿子、苹果、月饼等。还有一支香斗,香烟正一缕一缕向上吹着。 晚上,还要同弟弟妹妹出去赏月呢。 “头身脚、帽衣鞋”,全文一共三句话。 第二篇《中秋的晚上》: 中秋的晚上,月亮格外的明亮。 我们一同出去赏月。向天空一望,没有一些云,只有一轮明月挂着。月光在地上,好像白天一样。 我们一面走着,一面唱着,听见那些秋虫在叽叽地叫着。 阅读和分析的任督二脉如何打通?我们阅读量很大,为什么没有转换成写作的成效,就因为大部分人在读书的时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情节,大概的故事,但并不知道这个故事是怎么铺垫,并用文字展现出来的。 比如说《武松打虎》,武松曾经在景阳冈喝了三大碗,还不过瘾又吃了N多的五花肉,然后上山去了,碰到一个吊睛白额大虫,哨棒打断了,自己被老虎一扑二扫三剪……,然后就把老虎打死,抬下山了,这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要想一想为什么武松要喝酒,为什么在没见到老虎前,见到一些人,这些人说了:武松啊,武二郎啊,你就不别往前去了,景阳冈有个大虫,你还喝了酒,要去的话可能就没命了。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铺垫一些东西?为什么喝酒?为什么在路上?还有人劝他赶紧返回?正是喝酒说明能酒壮怂人胆,一个醉鬼能把老虎给打死了,好家伙这不得了,这功夫太深了,要清醒的时候,武松的功夫就更了不得了,这是其一。 其二,为什么要走在半路上的时候有人说武二郎你别去了,有老虎要吃人,武松不信,说明体现什么?松武艺高人胆大,它是这么呈现的。我们读文字的时候一定要知其所以然。 什么是知其所以然呢?就是要知道文中写的是什么情节,对于情节,相信孩子们都没有问题。但问题和毛病就是情节是怎么用文字展开的,这是我们在阅读时要思考的问题。反过来,在写作的时候就要去想我怎么用文字去展现这个情节,这跟“出尔反尔”是一回事,就是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接地气地说就是“有什么?在干什么?” 来,大声的喊三遍 0 “有什么,在干什么” “有什么,在干什么” “有什么,在干什么” 要把它形成一个固定模式,我们来看下面这篇文章: 先看,中间这一段, “下午回家,看到院子里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排列着许多果品,像梨、柿子、苹果、月饼等。 有什么?有桌子,上面放了什么?上面放了果品,果品都有什么?有梨、柿子、苹果、月饼。在你面前呈现的画面是什么?在你的面前应该马上呈现出院子,院子里有个桌子,桌子上面放着许多果子,果子都有什么呢?梨、柿子、苹果、月饼……随便它是什么东西,可以随便编,“上面放着果品像梨、桃、葡萄、西红柿、黄瓜”,随便列举,只要理解了这个逻辑,不用去死记硬背的。 我说的第一个话题就是有什么,然后还有什么呢?还有一个香斗,香斗上还有烟,现在就把这些东西串起来。现在已经提示到这样的程度了,还没有记住的话,还不能复述的话,你可能就被作文毁掉了。 现在我可以说“下午,我回到家,我们家是个大院子,我跨进门槛,看见院子的正中央放着一个八仙桌,金丝楠的八仙桌,八仙桌上放着许多的果品,果品放在了许多金器银器的盘子里面,”都有什么呢?有“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柿子、让人垂涎欲滴的苹果、各种各样的月饼,还有一只香斗,香斗上有一缕一缕的香烟在往上一圈一圈的飘啊飘啊飘……”。 这样的话,有什么,你先明白,千万不要漏,刚才讲过阅读的速度在于阅读的质量,先不能落东西,把东西落掉了,就可能少东西了,现在脑子里一晃“院子、桌子、果品、柿子、梨、苹果、香斗”就可以随便组合,这样就变成造句了。 我们看《中秋的晚上》: 中秋的晚上,月亮格外的明亮。 我们一同出去赏月。向天空一望,没有一些云,只有一轮明月挂着。月光在地上,好像白天一样。 我们一面走着,一面唱着,听见那些秋虫在叽叽地叫着。 头和脚先不讲,我们来看身子。身子看着好像很复杂,实际没多复杂, “我们一同赏月” 这是帽子,重点是讲月亮, “向天空一望,没有一丝云,只有一轮明月挂着。月光在地上,好像想白天一样” 现在,我们就想到晚上去赏月,“往天空一望,没有一丝丝的云彩,只有一轮明月像盘子一样高高的挂在天空,地上什么也没有,只有月光,月光把大地照得跟白天一样”,关键词就是“天空、云、大地”要用脑子迅速把它们提炼出来。把“天空、云、大地、月亮”提炼出来,就是训练。 在中级班的时候,主题词就是拉大栓。今天的主题就是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跟小和尚讲故事”。 一共有两个PPT,第一个是“有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