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湘教版高中地数学选修4-1-1.5
圆幂定理-教案
湘教版
高中
数学
选修
1.5
定理
教案
圆幂定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并初步会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证明和计算;(2)学会作两条已知线段的比例中项;
2.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推论的推导,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
难点: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的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前面讨论了与圆有关的角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讨论与圆有关的线段的关系及其度量问题。下面沿用从特殊到一般地思路,讨论与圆的相交弦有关的问题。
探究1 如图2-20,AB是⊙O的直径,CD⊥AB.AB与CD相交于P,线段PA.PB.PC.PD之间有什么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推导过程)
探究2 将图2-20中的AB向上(或向下)平移,使AB不再是直径(图2-21),探究1的结论还成立吗?
连接AD.BC,请同学们自己给出证明。
探究3 如果CD与AB不垂直,如图2-22,CD.AB是圆内的任意两条相交弦,探究1的结论还成立吗?
事实上,AB、CD是圆内的任意相交弦时,探究1仍然成立,而证方法不变。请同学们自己给出证明。
由上诉探究和论证,我们有
1.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探究4在图2-24中,使割线PB绕P运动到切线的位置(图2-25),线段PA(或PB)、PC.PD之间有什么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推导过程)
由上诉探究和论证,我们有
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探究5下面对相交弦定理和切割弦定理作进一步分析:
由切割线定理和相交弦定理不难看出,不论点P在圆内或圆外,通过圆的任一条割线交圆于A,B两点,只要点P的位置确定了,则 PA • PB 都是定值。
设定植为k,则:
当点P在圆外时,如图,由切割线定理,可得
k = PA • PB = PT2 = PO2 - r2 ( r表示⊙O的半径 )
当点P在圆内时, 如图, 过点P作AB垂直于OP, 则:
k = PA • PB = PA2 = r2 - PO2 ( r表示⊙O的半径 )
当点P在圆上时,显然k=0.
由上,我们可以得到:
3.圆幂定理:
已知⊙(O,r),通过一定点的任意一条割线交圆于A , B两点,则:
当点P在圆外时,k= PO2 - r2 ;
当点P在圆内时,k= r2 - PO2;
当点P在⊙O上时,k= 0.
我们称定值k为点 P 对⊙O 的 “幂”
【自主检测】
1.圆内两弦相交,一弦长8cm且被交点平分,另一弦被交点分为1:4,则另一弦长为_____。
2.已知:⊙O和不在⊙O上的一点P,过P的直线交⊙O于A、B两点,若PA·PB=24,OP=5,则⊙O的半径长为_______。
3.若PA为⊙O的切线,A为切点,PBC割线交⊙O于B、C,若BC=20,PA=,则PC的长为_______。
4.AB、CD是⊙O切线,AB∥CD,⊙O的切线EF和AB、CD分别交于E、F,则∠EOF=______。
【例题解析】
例1.已知圆中两条弦相交,第一条弦被交点分为12cm和16cm两段,第二条弦的长度为32cm,求第二条弦被交点分成的两端的长。
解:设第二条弦被交点分成的一端长为 x cm, 则另一段长为 (32 – x) cm,根据相交弦定理,有
x (32 – x)=12×16,即x2 – 32x+192=0.
解得x1=8或x2=24.因此
32 – x1=24,32 – x2=8.
另一条弦被交点分成的两端长分别为8cm ,24cm。
例2已知:线段a,b(如图)
求作:线段c,使c2=aB.
作法:1.作线段AP=a;
2.延长AP到点B,使PB=b;
3.以AB为直径作半圆;
4.过点P作PC⊥AB,交半圆于点C.
PC就是a,b的比列中项C.
例3已知如图,在⊙O中,C是⊙O上异于A,B的一点,弦AB的延长线与过点C的切线相交于P,过B作⊙O的切线交CP于点D,且∠CDB=90°,CD=3,PD=4.求⊙O的弦AB的长。
解:因为DC切⊙O于点C,DB切⊙O于点B,所以CD=BD=3,
因为∠CDB=90°,PD=4,所以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了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