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中地理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检测B
湘教版必修2
第四
人类
地理环境
协调发展
检测
湘教版
必修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检测B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知识点
基础题
中等题
稍难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5、6、7、
10、11、14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8、9
12、13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2
3、4、1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下图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
A.玻璃瓶、果皮 B.废铜烂铁、破布料
C.旧报纸、易拉罐 D.烂菜叶、果皮
2.图中方框中③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
A.制成有机肥料 B.做工业原料
C.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 D.回收处理
解析 第1题,玻璃瓶属于可循环利用垃圾,果皮属于食品垃圾。第2题,食品垃圾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制成有机肥。
答案 1.A 2.A
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 )。
A.砖瓦厂 B.钢铁厂
C.玻璃厂 D.化工厂
4.该电厂的生产模式
( )。
A.减弱噪声 B.绿化环境
C.保持水土 D.减少酸雨
解析 第3题,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分析,发电厂的废渣可作为砖瓦厂的原料。第4题,该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脱硫处理,减少了酸性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
答案 3.A 4.D
湿地、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
①渤海 ②滩涂 ③黄河 ④白洋淀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6.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7.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用水增多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大片湿地被改建为鱼塘
解析 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咸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答案 5.B 6.D 7.B
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据此回答8~9题。
8.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是
( )。
A.公众的接受与参与
B.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C.污染严重的企业参与
D.关、停、并、转严重污染的企业
解析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管理者。因此,公众是否认可,是否愿意并积极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答案 A
9.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下列行为符合公平性原则的是
( )。
A.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在我国乡村地区大搞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B.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
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适度的人口规模
D.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中包括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地区之间的公平,“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可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共同发展,避免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过大。
答案 D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据此完成10~11题。
10.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三湖”地区(江苏太湖、安徽巢湖、云南滇池)属于典型的水质型缺水。这三个湖泊的污染主要表现为
( )。
A.工业排放大量的污水
B.农村农药的排放量多
C.石油污染最为突出
D.水体富营养化突出
11.下列不属于造成上述湖泊污染的主要原因的是
( )。
A.三个湖泊周围地区人口众多,且都临近大城市,污染物排放多
B.三个湖泊水体相对封闭,水流速度较为缓慢
C.为了保持足够的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储蓄水量,致使水流速度更为缓慢
D.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量大
解析 第10题,“三湖”地区是由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主要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第11题,造成“三湖”地区污染的原因有很多,而且该地区属于水质型缺水,而非气候干旱造成的。由地理位置可知,它们位于我国的湿润区,所以很显然D项中气候干旱是不正确的。
答案 10.D 11.D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12~13题。
12.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
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
13.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解析 第12题,AB曲线显示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快速下降趋势,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是最不可取的发展道路。第13题,环境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保证。长远来看,没有环境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必然不会持续发展,所以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思想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 12.D 13.C
二、综合题(共24分)
14.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回答图中数字处人类开发利用资源不当产生的环境问题。
①林区过度采伐森林→________→水土流失→________→水害。
②在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________→水土流失。
③上游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________→河流净化能力降低。
④电镀厂废水排入河流→________→影响居民生活用水。
⑤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________→海水入侵。
⑥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入侵→河口________→航道变浅。
(2)以上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造成的。
(3)为了使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图示范围内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解析 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但其出现均与人类活动有关。
答案 (1)①森林覆盖率降低(植被减少) 河湖泥沙淤积 ②砍伐森林 ③减少 ④河流水质变坏 ⑤地下水水位下降 ⑥淤积 (2)人类活动 (3)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图示范围内人类首要的任务是在上游的山区或山坡植树造林。将电镀厂移到河流下游河口处,城市地下水不能过量开采,或利用夏季地表水及时回灌,补充地下水。其次是要保护好水源林,使河流清水常流、增加河流径流量。
15.读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区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化机制示意图,完成(1)~(3)题。(14分)
(1)将下述代表不同涵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的空白圈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B.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C.农林牧综合治理 D.水土流失加剧
E.水土地流失减轻 F.毁林开荒
G.粮食单产提高
(2)在上述A~G中选项中,摆脱恶性循环殂成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________。
(3)若我国北回归线附近某地发生上述恶性循环,能否形成沙漠?试述原因。
解析 本题的综合性很强。要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掌握题目中所列的各项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综合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人类对环境施加不同的影响导致的恶生循环(图的左半部)和形成的良性循环(图的右半部)的差别及其关键所在。
解题时,从人类解决贫困的两种不同行为入手:一种行为是农林牧综合治理;另一种行为是毁林开荒。“农林牧综合治理”会形成良性循环,应填在“贫困”右下方空白圈内,这是因为农林牧综合治理可使水土流失减轻, 进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使粮食单产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提高,又可增加投入进行农林牧综合治理,形成良性循环。“毁林开荒”则导致恶性循环,应填在“贫困”左下方空白圈内。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和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贫困加剧,形成恶性循环。弄清以上事物的内在联系,第(2)问便迎刃而解,应选C项。 回答第(3)问的关键是要明确沙漠化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而我国北回归线附近为湿润地区。若发生恶性循环则会使水土流失加剧而并非形成沙漠(这里的沙漠是指沙质荒漠,是荒漠的一种)。
答案 (1)如图所示
(2)C (3)否。因为我国回归线附近某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降水丰沛,不会形成沙漠。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