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章 第二节 课时跟踪训练.doc
下载文档

ID:3400369

大小:225.50KB

页数:3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4-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四章 第二节 课时跟踪训练 第四 第二 课时 跟踪 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读“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植被变化表”,完成1~2题。 分期 植被 分期 植被 初期 以松、蒿、菊为主的疏林草原 中期后 以栎等阔叶为主的森林草原 早期 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 晚期前 以栎、松、蒿为主的疏林草原 中期前 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 晚期后 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 1.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 A.温暖 干燥 B.温暖 湿润 C.寒冷 干燥 D.寒冷 湿润 2.华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化特征是 (  ) A.趋向于干旱 B.趋向于湿润 C.存在某种周期性 D.趋向于温暖 解析:植被中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相比,疏林草原相对干旱。以栎等阔叶林为主,比栎、松混交热量条件好,所以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气候特征为温暖、湿润。从初期—晚期后可以看出干湿、冷暖的某种周期性。 答案:1.B 2.C 3.(2010·广东高考)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约20%,主要原因是 (  ) A.冰雪融水增加 B.冻土面积扩大 C.青藏高原抬升 D.湖面蒸发增加 解析:色林错湖为内陆湖泊,湖水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上的冰雪融水增加,造成湖水增多,湖面扩大。 答案:A 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高幅度的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1951~2002年,我国 (  ) A.各地都增温 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5.气温变化在我国的表现及影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阿尔泰山区的升温幅度显著,从北向南逐渐增大 B.气候变暖会使城市耗能增加 C.西藏青稞种植面积扩大 D.黑龙江省水稻、春小麦种植界线北移,播种面积扩大 解析:第4题,由图示可以看出,1951~2002年的50多年间,我国各地气温最大增幅为0.8℃×5=4℃。第5题,青稞喜温凉,生长期短,我国青藏高原河谷地区都可以种植,对气候要求不严。随全球变暖,青藏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改善使青稞种植面积扩大。 答案:4.D 5.C 读“北半球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完成6~8题。 6.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高度的变化 B.距海远近的变化 C.气温的变化 D.降水量的变化 7.在全球这种变化最不明显的地区应位于 (  ) A.西西伯利亚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埃塞俄比亚高原 D.墨西哥高原 8.近年来,与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 ①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②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④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由图可知,北半球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有向北扩展的趋势,反映了全球变暖这一背景;全球变暖在热带雨林区表现不太明显,而在中高纬度表现更为明显。由于气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而大气频发强磁暴和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与之关系不大。 答案:8.C 9.B 10.C 9.阅读下列资料,完成各题。 材料1: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举行。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加时赛”,德班气候大会终于在11日落下帷幕。与会的近200个国家同意延续明年届满的《京都议定书》,并首次将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纳入同一个具约束力的削减排放协议。 材料2:下图示意“可怕的全球变暖”。 (1)联合国每年都要召开的气候大会针对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说明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简述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解析:第(1)题,为了减缓全球变暖趋势,联合国频繁召开气候大会。第(2)题,全球变暖的影响应从冰川融化、水源、粮食、自然灾害、海平面上升等方面分析。第(3)题,应对全球变暖,首先应改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其次要提高人类的适应性,最后要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 答案:(1)全球变暖 (2)①山地冰川融化加快;②陆地上径流量减小,水源短缺;③粮食产量减小,出现“粮荒”;④自然灾害加剧;⑤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 (3)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吸收温室气体;加强技术研究,如培育耐旱新品种、加快工业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等;通过经济、行政手段加强环保工作的实施;加强工程建设和防御机制建设,以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