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公众号【教师交流圈】北京大学前身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创办的?北京大学教学目标•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及科举制废除等史实;了解新式报刊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2、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以宏观上把握知识。•3、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5/1/26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2)、京师大学堂: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重要的一步1、近代教育的发展(1)、京师同文馆:1862年洋务派创办——教育近代化的开端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原址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建立使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3)、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建立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并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对比两则材料,思考新式教育新在哪里?修身读经中国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讲经文学一年级194832421二年级194823421学年周课时课程材料一:《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一二年级课程与课时材料二:明清时期,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只限于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创办了外文报纸。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2、报纸、杂志的出现《申报》1872年诞生的《申报》,是中国历史最长,在当时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内容丰富,刊载有新闻、评论,还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等等。从报纸中,人们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内和国际的许多信息。25/1/26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延安的《解放日报》25/1/26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的《新青年》邹韬奋的《生活》商务印书馆的创办1897年创办了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作用:有利于文化的推广与传播3、文化出版机构的创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工具书25/1/26近代的中华书局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