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冀中的地道战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第二课时让我们唱着这首歌,带着对英雄的崇敬,再次走进课文。地道是什么样的?在地道里怎么打仗呢?看到课问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这句话交代了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开门见山指日本侵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保护自己、打击敌人。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呢?形容数目极多,无法计算。不计其数数不胜数成千上万人山人海词语积累(表示数量多的成语)这是本段的中心句。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这是第二层讲地道有位置和高度。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第三层讲地道里有许多大洞,生活设备齐全。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第四层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生活气息很浓厚。用“既……又……”写一句话。这个物品既美观,又实用,真是一个不错的发明。写一写背诵指导:在背诵第四自然段时候,先理清内容层次,再条理地加以记忆,朗读成诵,厚积以待薄发。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交代了地道出口的位置和特点。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