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51.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学习目标想一想: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什么是搭石?”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这句话从侧面写出了小溪与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你走过搭石吗?如果你在上面走会出现怎样的情景?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句话描写的是调整搭石的老人,刻画了老人细致认真的特点,赞扬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来,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协调有序”写出了走搭石的动作美,把“踏踏的声音”比喻成“轻快的音乐”,写出了走搭石的声音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写出了走搭石的画面美。作者通过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作者是怎样把这个画面写得这么美的?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读一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一个“理所当然”让我们看出这些乡亲们把帮助别人、热情待人、尊敬老人看成很自然的事情。一位孤寡老人家没有水,邻居帮忙往他家挑水,老人家的水缸总是满满的,大家把这种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仿写多么可亲可敬的乡亲们啊!他们还会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呢?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假如(遇上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