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二
湿地
资源
开发
保护
洞庭湖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课标解读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掌握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课件展示教材图2-7和如下图片。
课件展示:
师:这么多风景秀丽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景观?
生:湿地。
师:同学们可以看到许多的鸟类、植物和农田都与湿地有关。什么是湿地?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知识多提问一些学生,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对教材P41图2-7的解读、【活动点拨】中的“教材第43页活动”“教材第44~45页活动”,讲解研析“湿地的生态功能。”总结湿地作用,可再利用鄱阳湖拓展分析。
↓
←←←←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掌握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1.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
2.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措施。(难点)
(见学生用书第35页)
湿地概述
1.概念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两大类型
(1)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两大特点
(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2)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
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1.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没有湿地的分布?
【提示】 有。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但根据湿地的定义,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位于沙漠中的塔里木河,位于澳大利亚沙漠中的艾尔湖等。
“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1)较高的生产力。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重要作用
3.洞庭湖湿地的价值
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和旅游观光等。
湿地资源问题
1.原因
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
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
3.危害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萎缩的洞庭湖
对策
自然
原因
泥沙淤积、湖面减小
禁止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人为
原因
围湖造田,湖面减少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危害
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洪涝灾害频繁;影响航运;破坏生物多样性,生态问题日益增多
2.针对洞庭湖萎缩带来问题的严重性,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请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提示】 洞庭湖萎缩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而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砍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
保护湿地
1.湿地破坏的危害
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保护湿地的意义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
3. 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提示】 洞庭湖地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引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虽一时得到了耕地,但因湖泊面积明显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增加,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因此,洞庭湖地区实行“退田还湖”,恢复千顷洞庭的局面,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以减少洪灾的发生,同时避免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气候的变化。
(见学生用书第36页)
湿地的生态功能
【问题导思】
1.湿地有哪些共同特点?
【提示】 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影响?
【提示】 湿地是许多鸟类的栖息、繁殖地,没有湿地就会使多数鸟类灭绝。
3.有人说:“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这种说法恰当吗?
【提示】 自然基因是存在于生物身体中的,湿地的生物种类繁多,基因丰富,所以可以说湿地都是天然基因库。洞庭湖生物种类十分丰富,所以这种说法是恰当的。
1.湿地的“美称”与其表现
湿地美称
主要表现
生态功能强大
“资源的宝库”
产出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
“生命的摇篮”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天然空调机”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水库”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地球之肾”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鸟类的乐园”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场所
2.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重要价值
维持生物
多样性
洞庭湖湿地水域与陆地交替,气候适宜,水草丰茂,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
旅游观光
洞庭湖碧波荡漾,湿地风光秀美,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调蓄洪水
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给长江,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航运
洞庭湖南连湘江、沅江、澧水等河流,北通长江,长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
提供农
副产品
洞庭湖区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农产品为轻工业提供原料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森林生态系统与湿地生态系统一样都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号称“地球之肺”,其生态环境效应图示如下: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对应的意思是: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净化空气;美——美化环境;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尘——吸烟除尘;沙——防风固沙。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等。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非湿地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解析】 第(1)题,图中四幅景观图中,①地有芦苇,属于水湿环境,②为水库,④为人工池塘,属于湿地;③有海豚,属于深海,不属于湿地。第(2)题,湿地的主要功能或用途应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把湿地当做扩大耕地和扩建城区的对象,会破坏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从长远看是得不偿失的;湿地的水资源多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属于容易利用的水资源。
【答案】 (1)C (2)B
湿地的现状与保护
【问题导思】
1.我国天然湿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如何?
【提示】 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
2.为什么说保护湿地刻不容缓?
【提示】 一方面湿地对地理环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们对湿地的破坏相当严重。
1.我国湿地面临的种种威胁
我国湿地状况
类别
湿地面临的威胁
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的数量不断减少,质量在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
人为原因
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②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
③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
④泥沙淤积严重;
⑤环境污染严重;
⑥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
⑦引进物种干扰;
⑧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
自然原因
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
2.湿地的保护
(1)保护湿地的措施
①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④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等。
(2)洞庭湖“变”大的措施与其带来的效益
读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解析】 第(1)题,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点可通过两图的比较得出,原因则可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从自然原因看,泥沙淤积会使河道、湖泊变浅、变小;人为的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会加速湖泊、河道的淤积过程。第(2)题,湿地在防洪、蓄水、改善小气候、提供生物栖息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湿地的上述功能的发挥。
【答案】 (1)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数量减少。
自然原因:湖泊本身存在着因泥沙淤积而自然消亡的过程。
人为原因:一是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引起的;二是上游地区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使得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加快了湖泊的淤积过程。
(2)①农业生态遭到破坏,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③破坏了水平衡,改变了原有的水循环方式;④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⑤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了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⑥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见学生用书第37页)
读教材P41图2-7 中国主要湿地分布
[图表展示]
[解图精要]
观察中间的分布图,总体而言东部的湿地多于西部,这就体现了湿地空间分布的特点。另外四幅景观图是我国不同类型湿地的代表: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主要表现为沼泽,是白天鹅等许多候鸟的栖息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海南岛红树林湿地:在沿海地区分布有大量耐海水腐蚀的红树林,不仅具有防海浪、台风、风暴潮的作用,而且也是众多生物栖息场所;鄱阳湖湿地:是湖泊湿地,在调洪、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作用巨大;长江下游人工湿地是稻田,可以产出粮食,又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图表应用]
1.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是哪一种类型?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 沼泽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下有冻土存在,水不易下渗;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鄱阳湖湿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 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地势低洼,有赣江等众多河流水注入,水量充沛。
3.海南岛的红树林湿地分布在哪些地区?形成原因是什么?其作用有哪些?
【提示】 沿海地区。地处热带海滨,海滩广阔,气候湿热,水热充足,利于红树林的生长。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侵袭。
4.长江中下游的人工湿地是指什么?形成原因是什么?稻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提示】 稻田、灌渠、水库等。地处平原,耕地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流、灌渠、水库众多。调节局部小气候,产出粮食。
教材第43页活动
【点拨】 回答第1题时重点应该放在湿地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对于第2、3题的教学建议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过程性分析,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答案】 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失去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使鸟类迁徙,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
2.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使得生物物种繁多,有些物种是我国所特有的生物物种,有的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湿地水分的蒸发,能增加湿地附近的空气湿度,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减小气温日较差,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
教材第44~45页活动
【点拨】 1.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讨论:
①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②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无霜期长;③河湖众多,灌溉便利;④土层深厚,土地肥沃。
2.洞庭湖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现象以及“围湖造田”对社会经济造成什么影响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老师给学生当评委,并进行适当补充。主要强调以下两点:
①围湖造田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②围湖造田的结果致使湿地环境受到破坏,使自然灾害加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土地生产潜力下降,水产养殖业受到影响等。
3.有关“保护湿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看法,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可强调保护湿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因为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好湿地环境,不仅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还会促进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图2—10、2—11两幅景观图片,难度不大,学生一般可以轻松回答出来。
5.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大的题,所讨论的问题虽然涉及面较广,但都是一些比较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且比较敏感的话题,学生们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对问题的回答一般都还能比较到位。教师在课堂上也无需作更深层次的剖析。
【答案】 1.(1)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2)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无霜期长,(3)河湖众多,灌溉便利,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土层深厚,土地肥沃。
2.人口迅速增长,引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围湖造田虽一时得到了土地,但因湖泊面积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能性加大,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3.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但是湿地有重要的保护环境作用,本身又具有产出作用,能产出丰富的农副产品及工业原料供人类使用。若把湿地当作耕地后备资源开垦,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是很大的,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短期经济行为,应当予以制止。
4.图2—10指的是过度捕捞,破坏了湿地的生产能力。图中渔民用小船和细网在河中捕鱼,连非常小的鱼苗都捕了上来。这种做法会使河湖中鱼的繁殖能力下降,导致鱼产量下降。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应当采取休渔制度、加大网眼等措施,以保证鱼类的再生产能力,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
图2—11指的是不法分子对珍稀鸟类的捕杀,这些人受经济利益驱使,捕杀珍稀鸟类,将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应当严禁滥捕滥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5.生态问题:(1)滨海滩涂、湖泊、天然沼泽湿地消失;(2)水生动植物减少;(3)水污染。
被破坏的方式:(1)对滩涂、湖泊的围垦;(2)对水生动植物的过度获取和捕捞;(3)任意排放污染物等。
保护措施:(1)退耕还湖;(2)有计划地实行休渔制度;(3)禁止捕杀珍稀动物;(4)合理利用水生动植物;(5)控制环境污染等。
教材第46页活动
【点拨】 关于教材P46三道学生活动题可结合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布置学生进行讨论,着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分析、整理地理资料,整合地理知识的能力,不必过分强调问题的结论。按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地理数据的技能,教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答案】 1.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蓄水分洪,又可发展水产养殖业,农民变渔民,既保护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又使原来的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除此方法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水产品资源及运进原料发展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
2.如滩涂的保护,既可以增加旅游业收入,又可防止海岸线退却,同时还可以调节当地小气候。
3.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的历史背景: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湿地的开发使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退化,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如风蚀加重、土壤局部沙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加重、旱灾次数增多等问题。而退耕还湿则可发挥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因此退耕还湿的湿地开发模式更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见学生用书第39页)
1.下列对于湿地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湿地分布虽然比较广泛,但寒温带没有分布
B.稻田、河流、湖泊、水库、海洋都属于湿地
C.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D.湿地就是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下图能够体现出湿地的哪一种生态功能( )
A.天然蓄水库 B.调蓄洪水
C.补充地下水 D.保护海岸及控制侵蚀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湿地概念的理解、湿地在中国的分布及其功能。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滩涂、沼泽、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湿地有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等作用,故被称为“地球之肾”。第2题,湿地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有着丰富水资源的自然生态系统,往往与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有直接联系,当湿地水位低于周围陆地潜水面时,就会发生地下水注入;如果湿地的水位高于周围潜水面,地下水就会流出湿地。a、b是地下水补给湿地,又将剩余水排出;c、d是地下水补给湿地;e、f是湿地补给地下水。
【答案】 1.C 2.C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3~5题。
3.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4.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5.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解析】 第3题,从材料中鄱阳湖“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可以得出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类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湖滩面积大,湖水浅。第4题,鄱阳湖冬、夏季水面景象的变化本身就说明了水位季节变化明显,而材料中“冬季一条线”表明其湖底有线状洼地。第5题,鄱阳湖湿地面积缩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泥沙淤积,人为原因主要是围湖造田,而围湖造田则是过去50年鄱阳湖萎缩的主要原因。
【答案】 3.A 4.C 5.B
6.2011年5、6月份,我国的洞庭湖区出现罕见的干旱,洞庭湖低水位使东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2万亩湿地完全干涸,结合下面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淡水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平原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
(5)东洞庭湖湿地大面积干涸,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
A.生物多样性受损 B.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C.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D.净化污水的功能消失
【解析】 第(1)、(2)题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回答。第(3)题,甲、乙两图对比可知,乙图所示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造成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泥沙的淤积,人为原因主要是大规模的围湖造田。第(4)题,在洞庭湖周边设立蓄洪区主要是利用其低洼的地形蓄积洪水,调节长江流量,减轻长江洪涝灾害。第(5),东洞庭湖湿地干涸首先威胁到其水生生物的生存。
【答案】 (1)青海湖 鄱阳湖
(2)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3)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暴雨、长江洪水倒灌,导致泥沙淤积 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4)洞庭湖地区地势低洼,荆江河道弯曲,流水不畅,设立大片蓄洪区,可调节水量。
(5)A
(见学生用书第105页)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是( )
A.锡林郭勒草原 B.潮间带滩涂
C.“三北”防护林 D.天山上的冰川
【解析】 湿地分布的范围广泛,无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是高原、山地地区都有湿地分布。湿地既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稻田等,也包括天然湿地,如河流、湖泊等。潮间带是海洋到陆地的过渡地带,属于湿地。
【答案】 B
阅读下表,完成2~3题。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美称
①
“资源的宝库”
②
“生命的摇篮”
③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④
“地球之肾”
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鸟类的乐园”
2.下列关于湿地的作用与其美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B.②——生产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
C.③——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D.④——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3.表中湿地的美称没有体现出的湿地作用是( )
①维持生物多样性 ②调蓄洪水 ③旅游观光
④航运
A.①② B.③④ D.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2题,湿地的作用与其对应的美称如下表: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美称
生产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
“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
第3题,“鸟类的乐园”可以体现“维持生物多样性”;“天然水库”体现“调蓄洪水”。
【答案】 2.D 3.B
阅读下列诗句,回答4~6题。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②所谓依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等你随船从海深处回来,当潮汐卷走我的心事和无奈,我把信封好邮进大海
4.诗句描述的是湿地景观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诗句描述的地理事物具有调蓄洪水功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目前,诗句①描述的景观在不断减少,这将造成周围区域( )
①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 ②旱涝灾害加剧 ③生活质量下降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第4题,诗句描写的依次是河流、河流、湖泊和深海,海洋中只有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才是湿地。第5题,湖泊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河流是洪水通道;大海是洪水的归宿。第6题,湿地减少将造成自然灾害加剧、土地退化等,导致耕地的质量下降,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答案】 4.D 5.C 6.A
(原创题)2011年夏,洞庭湖持续干旱,导致湖区生长了茂盛野草,高的野草甚至有一尺多高,湖区很大的地区已变成了草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洞庭湖干旱变草原
7.洞庭湖干旱变草原使得湖区水量减少,由此带来的后果有可能是( )
A.水体富营养化 B.湖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C.湖区气温日较差减少 D.湖区水循环速度加快
8.下列属于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的是( )
①维持生物多样性 ②调蓄洪水 ③提供饮用水
④航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7题,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而洞庭湖湖区水量减少,会使湖区的气温日较差增大。第8题,洞庭湖湿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
【答案】 7.B 8.A
(原创题)2011年,黑龙江省作为湿地大省再出新举措:未来五年,黑龙江省将完成湿地认定工作,开展湿地保护示范省建设,加强湿地生态旅游扶持力度,继续抢救性建立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2处,晋升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处,建国家级湿地公园10处,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使50%天然湿地纳入补偿范围,建立重要湿地长效补水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湿地具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湿地的作用是( )
①湿地能为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一片湿地就是一个“聚宝盆” ②湿地是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 ③湿地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粮食、肉类、药材及多种工业原料 ④为人类提供旅游资源 ⑤调节气候 ⑥提供大量木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10.下列关于我国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地区多咸水湖和盐湖湿地
B.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湿地多
C.东北地区红树林湿地多
D.海南岛和福建北部沿海多沼泽湿地
【解析】 第9题,矿产资源的形成主要由地质作用完成,湿地不产生矿产资源。湿地产出木材,但不能提供大量木材。第10题,我国东部地区多淡水湖湿地;东北地区多沼泽湿地;海南岛和福建北部沿海多红树林湿地。
【答案】 9.C 10.B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以上。据此完成11~12题。
11.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A.是拉萨市的主要水源
B.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C.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D.减少拉萨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
12.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上游乐场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解析】 第11题,湿地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而不是大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生产、生活的废弃物。第12题,“城市湿地”是关键信息,说明其不能作为城市水源,对其开发和利用,应在保持其湿地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开发。
【答案】 11.B 12.C
二、综合题
13.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西部,是典型的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据此回答问题。
(1)丹顶鹤作为湿地的代表性禽类,其主要生活在我国的__________平原。
(2)简要分析内陆湿地的形成条件。
(3)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上的绿地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
(4)扎龙湿地火灾多发,引起湿地退化、鸟类迁移,使“鹤乡”齐齐哈尔市的旅游业受到很大影响。你认为应采取哪些解决措施?
【解析】 第(1)题,丹顶鹤主要生活在东北平原的松嫩平原上,是湿地代表性禽类。第(2)题,主要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来分析;总结扎龙地区地表多水的原因即可。第(3)题,考查了湿地的生态功能。第(4)题,湿地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引起湿地退化,从而削弱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旅游开发的功能,对湿地开发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与利用,如补水、禁采、禁开荒、减少居住人口、人工培育养殖珍稀鸟类等。
【答案】 (1)松嫩
(2)①地势低,水源充足;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3)①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②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③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质;④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大地下水资源总量。
(4)①人工补充湿地水量;②禁止大规模采伐芦苇等湿地植被;③迁移湿地核心地区过多人口;④人工繁育丹顶鹤等珍稀鸟类等。
14.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图表的分析能力、洞庭湖面积变小的主要原因、湖泊湿地的主要功能价值以及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需要注意的问题,难度不大。读图可知洞庭湖面积在缩小,是自然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而形成的。湖泊在气候、生态方面作用巨大,也有生产、航运等经济价值,所以要维护其面积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答案】 (1)变小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 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 供水(蓄水)水产业 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期中测试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教师用书独具)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1年9月14日新华社报道 由爱尔兰、希腊开始的欧元区债务危机,正在欧洲各国不断“发酵”。任何一点相关的风吹草动甚至流言蜚语,都可能随即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有所反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材料中显示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会影响到全球金融市场,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B.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作为区域,欧元区与欧元的流通区最大的区别是( )
A.有明确的区域界线
B.区域内部的相似性明显
C.与其他区域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D.城市化水平高
【解析】 第(1)题,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会影响到全球金融市场,体现了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特点。第2题,欧元区是指欧盟内统一使用欧元的国家区域,是由诸多国家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界限;而欧元的流通区已不再局限于这些国家,它没有明确的界线。
【答案】 1.D 2.A
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江苏省经济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4.关于江苏省经济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
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一产业,改变其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
【解析】 第3题,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第一产业产值降低,也不能说明农业地位下降。第4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步上升,因而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三次产业。
【答案】 3.A 4.B
上帝赐予了枣庄太多的自然资源……家家户户锅底烧的全是煤,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煤烟的味道。到了晚上,黑暗的夜空下一片火海,大大小小的炼焦场火燃冲天(铁牛《煤城怒火》)。据此回答5~6题。
5.文章描述的区域( )
A.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B.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
C.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
D.区域是相对开放的
6.文中的枣庄处于区域发展________阶段( )
A.区域内部差异大
B.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多
C.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D.不平衡的加速发展
【解析】 文章描述的枣庄以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体,发展水平较低,属于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答案】 5.A 6.D
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支援内地属于( )
A.对口人才帮扶
B.招商引资
C.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
D.东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
【答案】 C
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东、西部地区合作明显加快,主要表现有( )
①对口帮扶成效显著 ②西部地区招商引资速度加快,东、西部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③在东、西部地区的合作中,科技、人才和信息的交流不断增多 ④边境贸易十分活跃,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 B
9.伴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东部许多企业纷纷到中西部设厂发展,下列属于此现象成因的是( )
①中西部优越的自然环境 ②东部地区出现资源供求紧张,地价上升 ③优惠的政策条件 ④中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我国东部地区伴随着区域发展规模的扩大,出现影响企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如资源供求矛盾,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为提高效益,纷纷投资中西部地区,因为中西部有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国家优惠政策的吸引。
【答案】 B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市属东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1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