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文学
文本
小说
专题
学习方法报社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小说专题
2023年
【浙江台州卷】
6. 阅读小小说《歌唱家》,从讽刺手法的角度探究其主题。
歌唱家
张超山
①有一次,歌唱家去到外地演出。
②他登上舞台,配乐准时奏响了,歌唱家慢条斯理地摆好姿势,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准备投入演唱。
③然而,他刚刚吸了一口气,甚至第一句都还没唱出,下面就响起了掌声。
④歌唱家怔了一下,就把歌给误了。他往后面挥动了一下手臂,不知是要放弃还是示意重来,下面却立即响起了更大的掌声。
⑤很快,各种尖叫声、欢呼声、喝彩声也及时而热烈地响了起来,会场顿时沸腾了。歌唱家忽然受到了感动,也鼓起了掌。气氛更加热烈了。
⑥有人开始跑上台来,他赶紧走过去,热情地与来人握起了手。一会儿,又上来了好几个人,他一一握手。他握手的时候,神情非常专注,甚至比唱歌还要投入。接着,上来的人越来越多,歌唱家一只手都握不过来了,他干脆扔掉了话筒,全力与人们握起了手。歌唱家的手与善男信女们的手亲密接触的时候,他感到更加激动了,热烈的拥抱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有好几次,他甚至被别人抱得透不过气来,他大声喘息着,人们只知道他实在太激动了。
⑦配乐在继续奏响,没有歌声。其时,台下的人一群紧接一群,汹涌而上,好在歌唱家已经进入了角色,他一个一个地握手,一个一个地拥抱,会场掀起了一阵阵的高潮……后来,音乐结束了,歌唱家的握手拥抱却还没结束——台下一个人也没有……
(选自《北京文学》)
【答案】示例1: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歌唱家没有表演就坦然接受他人肯定、抬举的行为(歌唱家一句都没唱,就和观众握手,甚至扔下话筒,全力握手拥抱的行为),讽刺那些忘记本职工作、利令智昏(虚荣/因受到别人吹捧而忘记自己/喜欢被人吹捧,沉没在别人的赞美里)的人。(从歌唱家角度分析)
示例2: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观众没有听到歌唱家演唱就给予肯定的行为(歌唱家第一句都还没唱,观众就响起了掌声,后来响起了更大的掌声,甚至有人跑上台来与他握手,把他抱得喘不过气来的场景),讽刺了社会上盲目崇拜的现象。(从观众角度分析)
示例3:歌唱家一句都没唱,观众就用掌声、握手、拥抱来吹捧他,最后歌唱家沉浸在互动中忘记了唱歌这个本职工作。作者运用夸张手法,讽刺了社会上盲目崇拜的现象以及那些忘记本职工作(虚荣/因受到别人吹捧而忘记自己/喜欢被人吹捧,沉浸在别人的赞美里)的人。(从观众和歌唱家角度分析)
示例4:“干脆扔掉了话筒,全力与人们握起了手”(“好在歌唱家已经进入了角色,一个一个地握手,一个一个地拥抱”“他握手时候,神情非常专注,甚至比唱歌还要投入”)等细节描写,写出了歌唱家忘情地与观众互动的场景,讽刺了那些忘记本职工作(虚荣/因受到别人吹捧而忘记自己/喜欢被人吹捧,沉浸在别人的赞美里)的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小说主旨的探究。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如:①在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主旨;②抓住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③通过对比手法进行讽刺;④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等。解答本题时,选择其中一点,从歌唱家或者观众的角度,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示例一:在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主旨。如③段“他刚刚吸了一口气,甚至第一句都还没唱出,下面就响起了掌声”、⑥段“有好几次,他甚至被别人抱得透不过气来”可知,作者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观众还没有听到歌声,就表现出对歌唱家的无比热情和肯定,讽刺了社会上盲目崇拜的现象。
示例二:通过对比手法进行讽刺。如③段“他刚刚吸了一口气,甚至第一句都还没唱出,下面就响起了掌声”、⑥段“他甚至被别人抱得透不过气来”可知,歌唱家一句都没唱,但是观众就用掌声、握手、拥抱来吹捧他。作者运用夸张手法,讽刺了社会上盲目崇拜的现象。
示例三:在传神的细节描写中表现主旨。⑥段“歌唱家一只手都握不过来了,他干脆扔掉了话筒,全力与人们握起了手”、⑦段“一个一个地握手,一个一个地拥抱”、⑥段“他握手的时候,神情非常专注”、⑦段“歌唱家已经进入了角色”等细节描写,写出了歌唱家与观众互动时的忘情,讽刺了那些忘记本职工作、沉浸在别人的赞美中的人。
【湖南株洲卷】
示众
鲁迅
①首善之区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只有脚步声,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
②“热的包子!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至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声音已经嗄了,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
③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在他对面,其时站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刀的巡警,手里牵着蝇头,绳的那头就拴在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这男人戴一顶新草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
④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胖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所以续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层,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间伸进脑袋去。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胖孩子看见那白背心正研究着这发亮的秃头,他也便跟着去研究。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却想乘机挤进来了;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看白背心的脸:草帽檐下半个鼻子,一张嘴,尖下巴。
⑤又像用力挪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一个小学生飞奔上来,一手按住了自己头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但他钻到第三层,竟遇见一件不可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抬头看时,蓝裤腰上面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背脊,背脊上还有汗正在流下来。他知道无可措手。只得顺着裤腰右行,幸而在尽头发见了一条空处,透着光明。他刚刚低头要钻的时候,那裤腰以下的屁股向右一歪,空处立刻闭塞,光明也同时不见了。
⑥巡警,突然间,将脚一提,大家又愕然,赶紧都看他的脚;然而他又放稳了,于是又看白背心。
⑦忽然,就有暴雷似的一击,连横阔的胖大汉也不免向前一跄踉。同时,从他肩膊上伸出一只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来,展开五指,拍的一声正打在胖孩子的脸颊上。“好快活!你妈的……”同时,胖大汉后面就有一个弥勒佛似的更圆的胖脸这么说。
⑧胖孩子也跄踉了四五步,但是没有倒,一手按着脸颊,旋转身,从胖大汉的腿旁的空隙间钻出去。胖大汉赶忙站稳,并且将屁股一歪,塞住了空隙。
⑨抱着小孩的老妈子因为在骚扰时四顾,没有留意,头上梳着的喜鹊尾巴似的发髻便碰了站在旁边的车夫的鼻梁。车夫一推,却正推在孩子上;孩子就扭转身去,向着围外,嚷着要回去了。老妈子先也略略一跄踉,但便即站定,旋转孩子来使他正对白背心,一手指点着,说道:“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
⑩“好!”什么地方忽有几个人同声喝彩,都知道该有什么事情起来了,一切头便全数回转去,圆阵立刻散开,都错错落落地走过去。
⑪“刚出屉的包子啊!荷阿,热的……。”
一九二五年三月一八日。
1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写身份不一的人聚在街头围观,集中展示了看客群体。
B. 小说围绕看巡警事件,着力刻画主人公,情节曲折,高潮迭起。
C. 小说的笔调冷峻客观,作者对事件不作评论,却无声胜似有声。
D. 读者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活动,推想其思想情感,认识时代。
12. 小说用“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形容卖包子的小孩后,又用同一比喻来形容小学生,同一比喻,形容不同身份的小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3.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看客的共同特征。
【答案】11. B12. 这两个小孩代表的是“看客”这一群体,通过对他们的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他们的麻木、愚蠢,表达了作者对国民中的看客心态的揭露和批判。
13. 爱看热闹,盲目从众,无视他人痛苦。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小说围绕众人看“白背心”示众这一事件,重点描写众看客的言行举止,角度新颖,结构紧凑;
故选B。
【12题详解】
考查人物描写的作用。
首先结合关键词,孩子们“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可以看出他们动作的迅捷。其次要明白描写是为突出人物性格、心理等服务,因此在分析作用时要着重点出这样的描写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心理、情感等。
结合选文第③段“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⑤段“一手按住了自己头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但他钻到第三层”等内容可知,两个小孩代表的是“看客”这一群体,写出他们的麻木、愚蠢,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国民中的看客心态的揭露和批判,表达出作者愤慨之情。
【13题详解】
考查对人物特征的分析。可结合文章中人物的外貌,行动举止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合选文第②段“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至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声音已经嗄了,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第③段“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④段“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胖孩子看见那白背心正研究着这发亮的秃头,他也便跟着去研究。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却想乘机挤进来了;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等内容可知,十二三岁的让孩子,听到有热闹,擅自离开他本应该坚守的包子铺,迫不及待地去围观行刑。又如秃头,当抱孩子的老妈子想乘机挤进来时,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由此可见,看客心态正是中国国民共同的病态心理,通过这些都可以看出看客们的冷漠无情、爱看热闹和盲目从众的特征。
【陕西卷】
爆 花
梁刚
儿子成了众人眼中的差生,这是王莉没料到的。都说儿子遗传妈,但王莉是个学霸,名牌大学的硕士。即便基因遗传出现错误,也不该走得太远。
但儿子偏偏就偷工减料了,就少了好学、勤奋的染色体。从小学到中学,儿子一直与王莉对峙着,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全班第一,只是王莉在这头,儿子在另一头。这种极端,仿佛太极的阴阳,让王莉喟然长叹。
真是奇迹!——这是王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又是不及格。这道题目已教你N遍了,怎么还是错?或者说;复习时,看你都懂了,怎么一到考试又都忘了。你这个脑子是不是设置了删除程序?
王莉常对同事说:说他笨吧,他三岁就能背几十首唐诗,学前就识五百来个汉字。但读书后,他突然就一泻千里,哈都不会了。小时候沉迷在自己设想的“恐龙战队”里,大了就偷偷玩“死亡游戏”。
眼看就要中考了,王莉非常认真地对儿子说:你读书不是为了我,是为你自己,读书好了,你的人生就能多一次选择,这是给自己机会。
儿子抬头看一眼王莉,说:看你认真的分上,我也认真地对你说,我不需要这种选择。我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王莉顿时紧张起来,问:你想怎么选?
儿子从妈手里拿过手机,非常熟练地在屏幕上划拉了几下,选出一段抖音视频,说;看看这段。
王莉接过看了一下。抖音录制了一名地铁流浪汉,他自称自己也是一名大学生,还是媒体记者,但他厌倦了职场,便选择四处流浪。按他的话,只要不偷不抢,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虚度,恰是生命的最高表现形式。
王莉看了尚在发呆,儿子却理直气壮地说;你不用担心我,我也可以像他一样,做个自由的乞丐,浪漫而刺激。
王莉顿时警觉起来,说:这完全是哗众取宠的制作。对,虚度也许是人性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如果每个人都在虚度中生活,那这个民族离灭种就不远了。强大,才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法则。
儿子扭过头,鼻子哼了一声说;我不管什么民族,我是个小人物,我只为自己活着。
那一次谈话的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之后的一天,王莉买来四盆三角梅。儿子见了就说,我来帮你搬。
好。王莉应道。她抬眼看一眼儿子蹿高的背影,心想:儿子干活很勤快,以后做点体力活也能养活自己。但她还是希望儿子有更好的成长空间,就问;养花喜欢吗,儿子?
儿子放下花盆说,喜欢。
王莉说:那这四盆花,我们各养两盆。明年春季,看谁的花开得好。
好。儿子爽快地答应了。他喜欢做除学习之外的任何事情。
然后,他们就各自打理自己的花了。
儿子查了电脑,知道三角梅喜欢水和阳光,不耐寒,其他并没什么特别。
但第二年春季,王莉打理的两盆三角梅,爆花了。而儿子养的三角梅,却郁郁葱葱,长满了叶子,花却少得可怜。
儿子奇怪了,就问王莉,同在一个院里养花,为什么我长叶子,你爆花?
王莉笑说:为什么?想知道答案吗?
当然想,儿子说,肥料我没少加,光照也充足,又没干到它,但它就是懒花。
王莉说:三角梅喜欢水和阳光。但水分充足了,它就会“懒”在成长期,形成懒花,在这个舒适区里,它拼命长叶子,把自己茂盛得一塌糊涂。逍遥够了,才稀稀拉拉开几朵花。在舒适区虚度时光,不仅是人的本性,也是三角梅的。但我给它控水,让它干到叶子凋零,生存面临危机,它便迅速进入生殖期,以大量开花的方式来谋求再生。这时如果施肥得当,加水适中,再加上阳光充足,便会爆花。另外,还要给它修枝,除了木本部分,其他统统剪掉。
儿子听得很仔细,问得也仔细:什么是木本部分?
就是主干部分,已经老了的那部分,就像你在校学习,其他的电脑游戏等统统必须修剪掉。
妈,儿子打断道,讲养花就围绕主题,别旁敲侧击行吗?
王莉说:这两者之间的道理是一样的。爆花,美丽的是自己。儿子,给自己一次美丽的机会吧,人这一辈子不长,美丽更不多。
好吧,我想想。儿子道。
那一年的夏季,儿子给王莉发来一条微信:妈,我爆花了,我没想到自己也能考上好高中。
王莉看了嗓子突然一堵,眼泪顿时“暴”了。
(选自2022年1月19日《羊城晚报》,有改动)
10.“爆花”前的儿子确实“走得太远”,他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错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根据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将“认同”和“反对”两个词语分别填到下图对应的位置,然后对小说矛盾冲突的实质加以概括。(6分)
(1)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1)儿子从妈手里拿过手机,非常熟练地在屏幕上划拉了几下……(“划拉了几下”间接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她还是希望儿子有更好的成长空间,就问;养花喜欢吗,儿子?(画线部分如果改为“儿子,喜欢养花吗?”好不好?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拿到录取通知书,“儿子”想再发微信感谢妈妈。你认为他应该感谢妈妈什么?请分条概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说《爆花》涉及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乃至人一生需要思考和面对的许多命题。校学生会准备围绕其中的部分命题组织一次辩论会,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人生、走好成长之路。请你仔细阅读这篇小说,为辩论会拟写两道论题。(4分)
[论题示例]摆脱困境有赖于他人拯救还是依靠自我救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1分)
10.(3分)
第一层级:儿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出现了错误。儿子贪玩,不认真读书。
第二层级:儿子生活方式的选择出现了错误。儿子习惯待在舒适区,不愿努力,虚度时光。
第三层级:儿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出现了错误。或:儿子人生的选择出现了错误。
评分标准;按层赋分。答到第一层级,得1分;答到第二层级,得2分;答到第三层级,得3分。共3分。
11.(6分)
(1)(4分)①反对 ②认同 ③认同 ④反对
评分标准:填对一处,得1分。共4分。
(2)(2分)妈妈与流浪汉之间两种人生观,价值观的矛盾冲突。或;妈妈与流浪汉之间两种观念的矛盾冲突。
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2分。共2分。
12.(4分)
(1)(2分)间接说明了儿子长期沉溺于手机玩乐。
评分标准:答出“长期”或“沉溺”的意思,得2分。共2分。
(2)(2分)不好。原文的倒装句突出了“养花”,体现了王莉想与儿子比赛养花,但又心里没底,借以试探的复杂心理。改句是正常语序的问句,无法体现王莉的复杂心理。
评分标准:答出“倒装句突出了'养花’”,得1分;答出“试探的心理”,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13.(4分)
①感谢妈妈为他坚持。妈妈没有因为他成绩差而放弃他。②感谢妈妈为他改变。妈妈为了他,从急躁、不满变得冷静、理智、有耐心。③感谢妈妈对他包容。妈妈包容他的任性和叛逆。④感谢妈妈因势利导。妈妈用养花的经历,引导他做出正确选择,走出人生误区。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4.(4分)
[示例─]人生观、价值观是具体可感的还是抽象空泛的
[示例二]人生的意义是奋斗自强还是逍遥自在
[示例三]人一生的奋斗是为了民族还是为了自己
[示例四]成功的关键在于自我努力还是条件优越
[示例五]强大是生命的最高表现形式还是虚度是生命的最高表现形式
[示例六]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是否需要人生舒适区
[示例七]如果说生活方式是平等的,那么是否意味着生活方式没有区别
[示例八]抵制诱惑主要靠个人自觉还是靠他人监督
[示例九]家长大胆放手有利于青少年成长还是严格管教有利于青少年成长
[示例十]自媒体对青少年成长利大还是弊大
评分标准;论题符合要求,且能引起争种。每拟写一道论题,得2分。共4分。
【湖南怀化卷】
父亲和树
陈宝全
①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
②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他提着斧头进了果园。
③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
④父亲在动手之前,用手量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四作多一点。父亲知道,它的身体里藏着30个年轮。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嫩叶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细小的枝条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
⑤斧头落下去,父亲听到了树皮破裂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比斧子撞击树干的声音要小很多,却还是被父亲敏感地捕提到了。父亲落泪了。
⑥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
⑦上世纪80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栽下第一批苹果树苗的时候,大片的小麦仍然享有辽阔的土地,是地里的主角。为了保住小麦,人们曾与草作战,把它们统统赶出麦田。在田里,草都不让长,怎么会容忍树长进去?
⑧父亲是在乡村干部的劝说下,才栽下了第一片果树。
⑨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
⑩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
⑪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按照时序,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
⑫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
⑬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他将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砍倒果园里所有的老树,再把它们劈成木柴。这些带着浓郁芳香的木柴,将陪伴他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⑭父亲不再主持果园里的事,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果园里转转。砍掉了老树的土地,平整而安详,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在休憩,在安睡。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5. 下列对于标题《父亲和树》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父亲”和“树”是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围绕二者之间的故事展开叙述。
B. “和”字暗示了父亲和苹果树的密切关系。
C. 文章以“苹果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两条线索贯穿全文。
D. 点明文章主旨,揭示父亲砍掉苹果树、破坏生态的痛苦和悔恨。
16. 请用词语概括父亲对苹果树的感情变化。
抗拒——( )——( )——难过
17.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
18. 结合本文谈谈你在父亲身上发现了哪些美好品质。
19. 文章结尾处写到:“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对此,你有哪些感悟?
【答案】15. D16. ①. 妥协
②. 兴奋
17.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比作“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与苹果树关系的和谐友好;表达父亲对砍到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
18. 父亲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父亲是一个善良、懂得感恩的人;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父亲是一个率真、朴实无华的人;父亲是一个重感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
19. 现在的老苹果树砍了,把土壤的肥力留给新的苹果树,新的苹果树又会继续焕发生机,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和馈赠;这体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交替;苹果树给我们家做出巨大贡献,表达作者对苹果树无私奉献和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父亲和苹果树一样勤劳、无私奉献,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感激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D.根据第①段“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可知,父亲砍苹果树的原因是:这些树老了,结不了多少果子了;
根据第⑫段“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可知,父亲为砍倒苹果树而难过;根据第⑬段“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可知,父亲对苹果树的不舍之情;
由此可知,标题《父亲和树》点明文章主旨,揭示父亲砍树苹果树的原因,表达对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而非“破坏生态的痛苦和悔恨”;理解有误;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变化。
根据第⑨段“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可知,父亲对载苹果树持抗拒的态度;
根据第⑩段“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可知,父亲看到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妥协了,还许下新的愿景;
根据第⑪段“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可知,父亲进入了一种持续兴奋的状态;
根据第⑫段“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可知,父亲为砍倒苹果树而难过。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词句的赏析。
根据第⑫段“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可知,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比作“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与苹果树关系的和谐友好;
根据第⑫段“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可知,表达父亲对砍到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第③段“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可知,父亲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根据第⑥段“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可知,父亲明白苹果树对我们的的贡献,表现出父亲是一个善良、懂得感恩的人;
根据第⑦段“上世纪80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可知,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
根据第⑨段“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可知,父亲是一个率真、朴实无华的人;
根据第⑫段“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可知,父亲因砍到苹果树而难过,表现父亲与苹果树关系密切,表现父亲是一个重感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根据第⑭段“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第①段“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可知,现在的老苹果树砍了,把土壤的肥力留给新的苹果树,新的苹果树又会继续焕发生机,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和馈赠;这体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交替;
根据第⑥段“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第⑭段“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可知,苹果树给我们家做出巨大贡献,表达作者对苹果树无私奉献和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根据第③段“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可知,父亲和苹果树一样勤劳、无私奉献,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感激之情。
【江西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6分)
守望
原上秋
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一天,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另一半,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进去。当中隔着一道门。是那种透视的铁艺门,彼此都能窥见,两边的人如相会,能拉手,不能拥抱。
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马路的对面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显得破了,像一个老人一样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他就在那栋楼里住着。那时候他的双腿还有充沛的力量支撑躯体,经常绕着高墙行走。回到家里,透过斑驳的玻璃窗子,能轻而易举地看到这里。
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字是金色的,底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
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填膺。他找到主管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
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一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释然。孙子说,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
后来,他看到那些在公园里休闲的人,脸上都挂着幸福。这时候,他会想起孙子的那句话。
他比任何人在公园待的时间都久,他坐在已成隔挡的大门一边,左耳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有时候反过来。他的情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有时候反过来。
他孙子也来过,孙子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围。大石碑后面,是一排排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
孙子回过头,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孩子这个年纪不会装,高兴就是高兴。
看到孙子笑着跑开,他也涌动一份幸福。
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像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洗澡。这里的一千六百五十八个战友,他一个也不认识,却又都熟悉。无论是与日本鬼子搏斗牺牲的,在解放战争中倒下的,还是抗美援朝魂归故里的,他怎么会不熟悉呢。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的壮烈,他永不能忘。
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的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因为这个李什么峰之前,已有两个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
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
他深深内疚。
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的对待,在他身上多擦几下,在他身边多停片刻。
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他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就起来了,啪啪,啪啪。这种氛围,不由他不想起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的眼睛和心也潮湿起来。
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公园的一侧开始欢闹起来,一张张笑脸又荡漾起来。
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有删改)
18.(6分)三十多年的时代变迁,陵园地块由“整体”一分为二,引发了“他”心理的变化。小说围绕“陵园地块的变动”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地块变动情况
“他”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没有划开时
行为:时常过来,绕墙走,从家中看心理:平静
开始建公园时
行为: ① 心理: ②
公园建成后
行为: ③ 心理: ④
19.(4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孙子”的言行对“他”有怎样的影响?
20.(3分)下列与小说主题相关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小说反复写“他”的“来”与“坐”,体现了“他”执着守望战友们的深厚情感。
B.小说写“他”把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对待,体现了“他”的内疚心理和“他”对战斗岁月难以忘怀,点明了“他”守望的原因。
C.结尾句的含义是:活着的人们在守望英烈;英烈在守望活着的人们,守望人们的幸福生活。
D.标题“守望”点明了人物的行为特点,揭示了守望的痛苦和绝望。
21.(3分)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描写环境的画横线语句的作用。
【答案】18.(6分)
①(2分)找主管部门,亮军功章,诉说反对理由
②(1分)义愤填膺
③(2分)坐在门边,擦洗墓碑
④(1分)伤痛
19.(4分)
示例:(1)“他”是一个战功卓著的老英雄;是一个对战友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兵;是一个执着明理、顾全大局的老人。
(2)“孙子”的言行让“他”释然,涌动一份幸福。
20.(3分)D
21.(3分)
示例:文中画横线语句描写了烈士陵园苍翠的松柏,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烘托了“他”哀痛、怀念之情。
【甘肃武威卷】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9分)
粉皮子
董茂慧
①近郊有远房亲戚夫妻俩,丈夫叫木木,妻子叫水金。男的憨厚老实埋头干活,一天话不到五句;女的泼辣健硕嗓门粗大,村头骂人村尾听得清清楚楚。夫妻生孩子四男三女,因不识字,男孩就叫一巴二巴三巴四巴,女孩就叫大秀二秀三秀,我至今弄不清他们兄妹的学名,倒是这小名能脱口而出。夫妻俩非常勤劳,却依然过得极其窘迫。逢年过节或者孩子们要注册交学费时,捉襟见肘的一家只能靠借钱维持着。水金要强,不愿给人低头哈腰,便逼着木木去借钱,夫妻俩争执不下。通常的结局是:水金抄起棍子就打,木木兔子般从家里蹿出去,夫妻俩在村子里追逐,水金提着木棍追在后面。这一幕深深刻在我儿时的记忆里。
②每年春节,客家人总是热热闹闹摆上好几天的宴席招待亲朋好友,木木夫妻也会咬牙凑齐肉菜请经常接济他们的人家吃饭。幸而自家养猪养鸡种菜,需要花钱买的东西不多,宴席虽然简单倒也基本能过得去。每年都会跟随父亲到木木家做客,年幼的我坐在圆桌边好奇地看着一串大大小小的脑袋从厨房探出来,盯住桌面吸着鼻涕吞口水。席间有道常见的长汀客家菜——粉皮子,原料是地瓜粉,用清水把地瓜粉调成稀糊,慢慢加上热水搅拌后平铺在铁板上蒸熟,起锅放凉后或切成细长条或切成小方片,最后晾干成硬片待用。因粉皮子过水后透明晶亮,被戏称为“镜子”,也称“葛粉”“玉粉”。煮熟后,大块的粉皮子莹滑油亮不易盛舀,所以厨师会把粉皮子切小:方片状适合用骨头汤氽煮加入香菇、猪肉、笋丝或鸡鸭内脏;细长条状适合用清水煮后捞起加入肉末、菜丝、香葱爆炒。木木家的粉皮子却是完整的一大张躺在汤盆的底下,客人们把汤和配料吃完了却没人捞得出粉皮子吃。
③几年皆如此,有邻居悄悄告诉父亲:“水金舍不得年年花钱买粉皮子,特意叫人蒸了不要切,吃完了汤倒掉再把粉皮子捞起来晒干,明年又能煮。”边上坐着的小伙子听后表示不屑,站起来筷子勺子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