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jzgc_jj_xyb_jy1201
2020年二级建造师考试网上辅导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2A310000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2A312000 建筑工程专业施工技术
2A312010 施工测量技术
年
总
单
多
案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A312010
施工测量技术
5
5
5
0
0
1
1
1
1
1
2A312011 常用测量仪器的性能与应用
—、钢尺
钢尺的主要作用是距离测量,钢尺量距是目前楼层测量放线最常用的距离测量方法。钢尺量距时应使用拉力计,拉力与检定时一致。距离丈量结果中应加入尺长、温度、倾斜等改正数。
二、水准仪
水准仪是进行水准测量的主要仪器。
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个部分组成,使用时通常架设在脚架上进行测量。
水准测量的主要配套工具有水准尺、尺垫等。常用的水准尺主要有塔尺和双面水准尺两种。
水准仪只能测两点间的高差,不能直接测高程。
利用视距测量原理,可以测两点间的大致水平距离,但精度不高。
三、经纬仪
经纬仪是一种能进行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的仪器,它还可以借助水准尺,利用视距测量原理,测出两点间的大致水平距离和高差,也可以进行点位的竖向传递测量。
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四、激光铅直仪
激光铅直仪主要用来进行点位的竖向传递,如高层建筑施工中轴线点的竖向投测等。
除激光铅直仪外,有的工程也采用激光经纬仪来进行点位的竖向传递测量。
五、全站仪
全站仪又称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的仪器,由电子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电子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
全站仪具有操作方便、快捷、测量功能全等特点,使用全站仪测量时,在测站上安置好仪器后,除照准需人工操作外,其余操作可以自动完成,而且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测得平距、高差、点的坐标和高程。
【例题】不能测量水平距离的仪器是( )。
A.水准仪
B.经纬仪
C.全站仪
D.垂准仪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测量仪器的性能与应用。垂准仪只能测量垂度。
【例题】下列测量仪器中,最适宜用于多点水平距离测量的是( )。
A.水准仪
B.经纬仪
C.激光铅直仪
D.全站仪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测量仪器的性能与应用。全站仪比较适用于多点水平距离的测量。
2A312012 施工测量的内容与方法
—、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
各种工程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施工测量现场主要工作有,对已知长度的测设、已知角度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及倾斜线的测设等。
一般建筑工程,通常先布设施工控制网,再以施工控制网为基础,开展建筑物轴线测量和细部放样等施工测量工作。
二、施工控制网测量
(一)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形式和特点布设,一般布设成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也可根据建筑红线定位。
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测量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前方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
(二)建筑物施工高程控制网
【例题】事件一:由于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基准点A点(高程HA为75.141m)离基坑较远,项目技术负责人要求将高程控制点引测至临近基坑的B点。技术人员在两点间架设水准仪,A点立尺读数a为1.441m,B点立尺读数b为3.521m。
【问题】列式计算B点高程HB。
『参考答案』HB=HA+a-b(或75.141+1.441-3.521)=73.061m
【例题】事件一:由于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基准点A点(高程HA为75.141m)离基坑较远,项目技术负责人要求将高程控制点引测至临近基坑的B点。技术人员在两点间架设水准仪,后视读数为1.441m,前视读数为3.521m。
【问题】[1]列式计算B点高程HB。
『参考答案』[1]HB=HA+a-b(或75.141+1.441-3.521)=73.061m
【高程传递】
【问题】设计开挖深度4.5m,已知HA=80.00,A点尺子读数1.00,钢尺上b点刻度35.00,c点刻度30.00,B点尺子读数0.8,此时B点海拔高程多少?基坑开挖深度多少?是否超挖?应如何处理?为了避免超挖,挖土时应该怎么操作?
『答案』HB=75.2。开挖4.8。超挖。超挖:用砂或低强度混凝土回填至设计标高。
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15~3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结合人工挖掘修整。
(二)建筑物施工高程控制网
三、结构施工测量
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下列资料:(1)总平面图;(2)建筑物设计说明;(3)建筑物轴线平面图;(4)建筑物基础平面图;(5)设备基础图;(6)土方开挖图;(7)建筑物结构图;(8)管网图;(9)场区控制点坐标、髙程及点位分布图。【新增】
结构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轴线内控基准点的设置、施工层的放线与抄平、建筑物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等。
建筑物主轴线的竖向投测,主要有外控法和内控法两类。多层建筑可采用外控法或内控法,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内控法。
采用外控法进行轴线竖向投测时,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首层结构外立面上,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基准。
采用内控法进行轴线竖向投测时,应在首层或最底层底板上预埋钢板,划“十”字线,并在“十”字线中心钻孔,作为基准点,且在各层楼板对应位置预留200mm×200mm孔洞,以便传递轴线。
轴线竖向投测前,应检测基准点,确保其位置正确,每层投测的允许误偏差应在3mm以内,并逐层纠偏。
标高的竖向传递,宜采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垂直量取,规模较小的工业建筑或多层民用建筑宜从2处分别向上传递,规模较大的工业建筑或高层建筑宜从3处分别向上传递。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检测三个传递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值作为本层标高基准,否则应重新传递。
2A312020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年
总
单
多
案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A312020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5
29
4
5
3
4
5
3
5
12
2A312021 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一、土方开挖
(1)土方工程施工前应考虑土方量、土方运距、土方施工顺序、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土方平衡和合理调配,确定土方机械的作业线路、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弃土地点。
(3)土方工程施工前,应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4)无支护土方工程采用放坡挖土,有支护土方工程可采用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盆式挖土和逆作法挖土等方法。
(6)中心岛式挖土,中间具有较大空间情况下的大型基坑土方开挖。此方法可利用中间的土墩作为支点搭设栈桥,挖土机可利用栈桥下到基坑挖土,运土的车辆亦可利用栈桥进入基坑运土,具有挖土和运土速度快的优点。
【思考题】
请绘出盆式挖土和中心岛式挖土的示意图,并用1、2标识出挖土顺序。
(8)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在垂直的坑壁边,此安全距离还应适当加大。软土地区不宜在基坑边堆置弃土。
(12)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进行检查。【案例】
二、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土料性质、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回填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重要土方回填工程或采用新型压实机具的,应通过填土压实试验确定施工参数。
(一)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5%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三)土方填筑与压实
(2)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层虚铺厚度见下表:
填土施工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压实机具
分层厚度(mm)
每层压实遍数
平碾
250~300
6~8
振动压实机
250~350
3~4
柴油打夯机
200~250
3~4
人工打夯
<200
3~4
(3)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例题】A公司承建一座桥梁工程,将跨河桥的桥台土方开挖分包给B公司。桥台基坑底部尺寸为50×8m,深4.5m;施工期河道水位为-4.0m。基坑顶远离河道一侧设置钢筋场和施工便道(用于弃土和混凝土运输及浇筑)。
坑壁土类
坑壁坡度(高:宽)
基坑顶缘无荷载
基坑顶缘有静荷
基坑顶缘有动载
粉质土
1:0.67
1:0.75
1:1.0
黏质土
1:0.33
1:0.5
1:0.75
砂类土
1:1
1:1.25
1:1.5
【问题】按表中基坑坑壁容许坡度表选取基坑两侧的坑壁坡度并计算边坡的水平投影宽度。
『参考答案』靠近河道一侧坑壁坡度应为1︰0.67;边坡水平投影宽度为4.5×0.67=3.02m
远离河道一侧坑壁坡度应为1︰1.0;边坡水平投影宽度为4.5×1.0=4.5m
2A312022 人工降排地下水施工技术
一、明沟、集水井排水
(1)明沟、集水井排水是指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
(2)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5m。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
二、降水
降水即在基坑土方开挖之前,用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用不断抽水方式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同时使土体产生固结以方便土方开挖。
三、防止或减少降水影响周围环境的技术措施
为防止或减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产生过大的地面沉降,可采取下列一些技术措施:
(1)采用回灌技术。阻止或减少回灌井点外侧被保护的建(构)筑物地下的地下水流失,使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防止因降水使地基自重应力增加而引起地面沉降。
(2)采用砂沟、砂井回灌。
(3)减缓降水速度。
【例题】不以降低基坑内地下水位为目的的井是( )。
A.集水井
B.减压井
C.回灌井
D.降水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防止或减少影响周围环境的技术措施。集水井(选项A)和降水井(选项D)中直接放水泵抽水降水。为防止或减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回灌井(选项C)或减缓降水速度等措施。减压井是防止发生管涌与流土、沼泽化等现象的一种井管排渗设施,《考试用书》中并未讲到减压井(选项B),但可以采用排除法,正确的选项为B。
2A312023 基坑验槽与局部不良地基处理方法
二、验槽前的准备工作
(1)察看结构说明和地质勘察报告,对比结构设计所用的地基承载力、持力层与报告所提供的是否相同;
(2)询问、察看建筑位置是否与勘察范围相符;
(3)察看场地内是否有软弱下卧层;
(4)场地是否为特别的不均匀场地、是否存在勘察方要求进行特别处理的情况,而设计方没有要求进行处理;
(5)要求建设方提供场地内是否有地下管线和相应的地下设施。
三、验槽程序
(1)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确认自检合格后提出验收申请;
(2)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
(3)基槽满足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后,相关方履行验收手续;需要局部处理的部位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施工单位处理后进行二次验收。【新增】
【例题】可以组织基坑验槽的人员有( )。
A.设计单位负责人
B.总监理工程师
C.施工单位负责人
D.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E.勘察单位负责人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由总监理工程师(选项B)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选项D)组织建设、监理、勘察(选项E)、设计(选项A)及施工单位(选项C)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选项B、D是组织人,选项A、C、E是参加人,要区分清楚。
五、验槽方法
地基验槽通常采用观察法。对于基底以下的土层不可见部位,通常采用钎探法。
(一)观察法
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如有异常部位,要会同勘察、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可用袖珍式贯入仪作为辅助手段。
(二)钎探法
打钎时,同一工程应钎径一致、锤重一致、用力(落距)一致。每贯入30cm(通常称为一步),记录一次锤击数;钎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实。
(三)轻型动力触探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底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2)局部有软弱下卧层;
(3)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
(4)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2A312024 砖、石基础施工技术
砖、石基础主要指由烧结普通砖和毛石砌筑而成的基础,均属于刚性基础范畴。这种基础的特点是抗压性能好,整体性、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材料易得,施工操作简便,造价较低。适用于地基坚实、均匀,上部荷载较小,7层和7层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基础工程。
一、施工准备工作要点
(1)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
(2)在砖砌体转角处、交接处应设置皮数杆,皮数杆上标明砖皮数、灰缝厚度以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皮数杆间距不应大于15m。在相对两皮数杆上砖上边线处拉准线。
二、砖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2)大放脚有等高式和间隔式。等高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两边各收进1/4砖长;间隔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及一皮砖,轮流两边各收进1/4砖长,最下面应为两皮砖。
(3)砖基础大放脚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即一皮顺砖与一皮丁砖相间,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错开60mm。
(5)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10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低于90%。
(7)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留置斜槎。
2A312025 混凝土基础与桩基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混凝土基础的主要形式有条形基础、单独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
(一)单独基础浇筑
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行分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灌足,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必使混凝土充满模板。
(二)条形基础浇筑
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000~3000m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三)设备基础浇筑
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300~500mm,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
(四)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方案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及混凝土供应等情况,可以选择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方式之一。
2.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1)混凝土应采取振捣棒振捣。
(2)在初凝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养护方法分为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
(2)养护时间。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由其相关水泥性能确定,同时应满足施工方案要求。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胶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以内)。降低拌合水温度(拌合水中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5)可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
(6)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7)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8)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艺,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二、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的技术
(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沉)桩施工方法通常有:锤击沉桩法、静力压桩法及振动法等,以锤击沉桩法和静力压桩法应用最为普遍。
(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等几类。
1.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可以分为:干作业法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孔灌注桩及套管护壁法钻孔灌注桩。
泥浆护壁法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成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第一次清孔→质量验收→下钢筋笼和钢导管→第二次清孔→浇筑水下混凝土→成桩。
【实操题】
泥浆护壁法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成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A→B→C→D→E→成桩。
缺少工序:1、第一次清孔;2、质量验收;3、下钢筋笼和钢导管;4、第二次清孔;5、浇筑水下混凝土
【问题】请把1、2、3、4、5分别与ABCDE工序对应。
2.沉管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成桩施工工艺流程:桩机就位—锤击(振动)沉管—上料—边锤击(振动)边拔管,并继续浇筑混凝土—下钢筋笼,继续浇筑混凝土及拔管—成桩。
3.人工挖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指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
2A312026 基坑监测技术
一、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划分
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重要性系数γ0
一级
支护结构失效、土体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或主体结构施工安全的影响很严重
1.10
二级
支护结构失效、土体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或主体结构施工安全的影响严重
1.00
三级
支护结构失效、土体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或主体结构施工安全的影响不严重
0.90
二、基坑监测
(1)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地面的沉降监测。
(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后方可实施。
(3)监测单位应及时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向建设方及相关单位作信息反馈。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建设方及相关单位。
出现下列危险征兆时应立即报警:
1)支护结构位移达到设计规定的位移限值;
2)支护结构位移速率增长且不收敛;
3)支护结构构件的内力超过其设计值;
4)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面的沉降达到设计规定的沉降、倾斜限值;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开裂;
5)支护结构构件出现影响整体结构安全的损坏;
6)基坑出现局部坍塌;
7)开挖面出现隆起现象;
8)基坑出现流土、管涌现象。
(4)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7)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11)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确定。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5)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6)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1)基坑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2A312030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年
总
单
多
案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A312030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5
50
9
3
7
9
8
6
16
11
2A312031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一、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包括模板和支架系统两大部分。
(一)常见模板及其特性
(1)木模板体系:优点是制作、拼装灵活,较适用于外形复杂或异形混凝土构件,以及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工程;缺点是制作量大,木材资源浪费大等。
(2)组合中小钢模板体系:优点是轻便灵活、拆装方便、通用性强、周转率高等;缺点是接缝多且严密性差,导致混凝土成型后外观质量差。
(3)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体系:它是以热轧异形钢为钢框架,以覆面胶合板作板面,并加焊若干钢肋承托面板的一种组合式模板。与组合钢模板比,其特点为自重轻、用钢量少、面积大、模板拼缝少、维修方便等。
(4)大模板体系:是现浇墙、壁结构施工的一种工具式模板。其特点是以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和层高为大模板尺寸,其优点是模板整体性好、抗震性强、无拼缝筹;缺点是模板重量大,移动安装需起重机械吊运。
(6)早拆模板体系:在模板支架立柱的顶端,采用柱头的特殊构造装置来保证国家现行标准所规定的拆模原则前提下,达到尽早拆除部分模板的体系。优点是部分模板可早拆,加快周转,节约成本。
(二)模板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
(1)实用性:模板要保证构件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且构造简单、支拆方便、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等。
(2)安全性: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施工中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塌。
(3)经济性: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增加模板周转次数,减少支拆用工,实现文明施工。
(三)模板及支架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模板及支架的选型及构造设计。
(2)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及其效应计算。
(3)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刚度验算。
(4)模板及支架的抗倾覆验算。
(5)绘制模板及支架施工图。
(四)模板工程安装要点
(1)模板的木杆、钢管、门架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4)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不减少浇筑高度!】
【例题】对于跨度6m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当设计无要求时,其梁底木模板跨中可采用的起拱高度有( )。
A.5mm
B.10mm
C.15mm
D.20mm
E.25mm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6000×1/1000=6mm,6000×3/1000=18mm,因此6~18mm均正确,即选项B、C正确。
(8)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13)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五)模板的拆除
(1)模板拆除时,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2)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表2A312031的规定。
(3)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方可拆除侧模。
(4)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拆模时应保留立杆并顶托支承楼板,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可按表2A312031取构件跨度为2m的规定确定。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100
【例题】
强度C30的混凝土楼板,跨度8m。
【问题】
请问强度达到多少可以拆模?
『正确答案』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即可拆模。即达到30MPa×0.75=22.5MPa即可拆模。
二、钢筋工程
(二)钢筋配料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上述钢筋如需要搭接,还要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三)钢筋代换
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办理相应设计变更文件。代换后钢筋的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数量等构造要求和受力、变形情况均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代换原则:等强度代换或等面积代换。
当构件配筋受强度控制时,按钢筋代换前后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或同钢号钢筋之间的代换,按钢筋代换前后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前后应进行裂缝宽度和挠度验算。
(四)钢筋连接
1.钢筋的连接方法
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搭)接三种。
2.钢筋的焊接
电渣压力焊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或斜向(倾斜度在4:1范围内)钢筋的连接。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4.钢筋绑扎连接(或搭接)
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架的拉杆等)的纵向受力钢筋均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五)钢筋加工
(2)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调直。当采用冷拉调直时,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钢筋调直过程中不应损伤带肋钢筋的横肋。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折。
(3)钢筋除锈:一是在钢筋冷拉或调直过程中除锈;二是可采用机械除锈机除锈、喷砂除锈、酸洗除锈和手工除锈等。
(4)钢筋下料切断可采用钢筋切断机或手动液压切断器进行。钢筋的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5)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钢筋弯曲成型可采用钢筋弯曲机、四头弯筋机及手工弯曲工具等进行。钢筋弯折应一次完成,不得反复弯折。对于弯折过度的钢筋,不得回弯。
(六)钢筋安装
2.柱钢筋绑扎
(3)每层柱第一个钢筋接头位置距楼地面高度不宜小于500mm、柱高的1/6及柱截面长边(或直径)中的较大值。
(4)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钢筋,应放在柱子纵向钢筋内侧。
3.墙钢筋绑扎
(1)墙钢筋的绑扎,也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
(3)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间应设置撑铁或绑扎架,以固定钢筋间距。
4.梁、板钢筋绑扎
(1)连续梁、板的上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下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梁端1/3跨度范围内。【设置在受压区】【实操题】
(2)当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架空在梁模板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当梁的高度较大(大于等于1.0m)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两侧模板或一侧模板后装。板的钢筋在模板安装后绑扎。
(5)应注意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断裂。
(6)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7)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
(8)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位置影响钢筋位置。
5.细部构造钢筋处理
(1)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在接头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2)墙、柱、梁钢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钢筋网交叉点应全部扎牢;板上部钢筋网的交叉点应全部扎牢,底部钢筋网除边缘部分外可间隔交错扎牢。
三、混凝土工程
普通混凝土是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粗骨料(石子)、细骨料(砂)、水,需要时掺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一)混凝土用原材料
(3)粗骨料宜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坚硬的洁净碎石或卵石。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实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应超过40mm。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粒级,也可用单粒级组合成满足要求的连续粒级。其含泥量、泥块含量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
(6)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拌制和养护。
(8)对于含有尿素、氨类等有刺激性气味成分的外加剂,不得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
(二)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由具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计算,并经试配、调整后确定。
(三)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
(2)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应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否则应在浇筑前二次搅拌。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转运次数,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至现场并浇筑完毕。
(四)泵送混凝土
(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泵送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不宜低于100mm;
(4)混凝土泵或泵车设置处,应场地平整、坚实,具有通车行走条件。混凝土泵或泵车应尽可能靠近浇筑地点,浇筑时由远至近进行。【何为远?何为近?】
(5)混凝土供应要保证泵能连续工作。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并要注意预防输送管线堵塞。
(五)混凝土浇筑
(2)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
(3)混凝土输送当采用泵送方式时,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25mm的输送泵管;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50mm的输送泵管。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
(4)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不大于30mm厚与混凝土中水泥、砂配比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5)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时,当无可靠措施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
防止离析的自由倾落高度:
1)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3m;
2)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6m。
(6)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应留置施工缝。
(7)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4倍,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当采用表面平板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捣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9)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拱和高度大于1m时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混凝土。
(10)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
(六)施工缝
(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墙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300mm;
2)柱、墙水平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20mm;
3)高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