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科小学科学下《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word教案(1).doc
下载文档

ID:3375594

大小:192KB

页数:6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3-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加微信公众号 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 qq 1119139686 教科小学科学下1.7、马铃
免费下载网址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沉和浮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一、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教材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活动。学社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联系本单元的第1课,继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体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二、教学背景: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学科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对学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对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和正确思维活动有积极意义。五年级学生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对于一些实验仪器的使用还不了解,仪器的有序摆放尚未形成习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了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就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认知而言,对物体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 三、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科学词汇:液体、沉浮。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2.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智慧,体会合作的愉快。 核心价值观:同一物体在不同浓度的液体中的沉浮探究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相同体积的体液体改变其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难点:1.同一物体在不同浓度的液体中的沉浮探究 2.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 教 具 学 具 说明与提醒 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白糖水;酒精灯、两个金属片、滴管等 每组一个马铃薯、1个水杯、一根筷子、蜡烛、铁片、火柴;清水、食盐、白糖、味精等若干。 教 学 流 程 总结全课,交流所获 实践应用,获取新知 参与实验,验证猜想 师生探究,质疑问难 直观演示,引入探究 创境激趣,揭示课题 基 础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一)创境激趣,揭示课题 1.介绍因溺水而发生的不幸事故。 2.描绘死海的奇怪现象 3.对比平时游泳的实际情形。 4.谈话引思,导入新课 (二)直观演示,引入探究 1.出示一个马铃薯、两杯水(分别装有清水与浓白糖水,事先不告知学生) 2.谈话引思: 如果把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水中,它会怎么样。 3.学生猜想,展开讨论。 4.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1)把马铃薯放入一杯水(清水)中 (2)把马铃薯放入另一杯水(白糖水)中 5.板书实验现象:马铃薯在液体中有沉有浮 6.引发思考: 同一个马铃薯,在一个杯中沉,在另一个杯中浮,出现这样的现象,大家有什么想法? 7.学生质疑,交流探讨。 8.教师引导并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小结。 (1)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 (2)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 (3)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三)师生探究,质疑问难 1.交流探讨: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沉浮的解释。 (1)教师启发:回顾旧知,从马铃薯受力的角度出发思考。 (2)学生联系旧知,交流回答。 (3)教师归纳小结 第一杯中的马铃薯下沉是因为受到的浮力小于马铃薯自身的重力。 第二杯中的马铃薯上浮到水面是因为刚开始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利,当浮到水面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2.结合第一个问题的解答,交流探讨: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 3.教师归纳小结:马铃薯在两杯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不同。 4.引申思考:为什么两杯水会产生不同的浮力那? 5.学生思考并交流猜想 6.教师归纳交流猜想: (1)两杯水的水量不一样生产不同的浮力。 (2)两杯水的性质不同产生不同的浮力 (四)参与实验,验证猜想 1.观察比较教师演示实验的两个水杯,比较水量多少。 (杯子大小一样,水量几乎一样) 2.把教师做演示实验的马铃薯分别放入到学生自备的几个水量不同的清水杯中。 3.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猜想。 4.学生交流思考所得,得出结论:两杯水会产生不同的浮力与杯中水量多少无关。 5.进一步观察比较两杯“水”,寻找“水”性质不同的依据。 6.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思考问题。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它们是不同的“水” 7.学生交流回答 8.教师归纳小结: 看、闻、尝、晒、烤…… 9.分析可行性方法,择优选“用”。 (1)看、闻得到的结果两杯水几乎相同。 (2)尝——是个好办法,但在不清楚是什么液体时,我们不能轻易用嘴尝,因为既不卫生也不安全。 (3)晒——也是好办法,但时间太长了。想在这节课内知道结果怎么做? (4)教师推荐介绍“液滴加热”实验。 10.出示“液滴加热”实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方法:把液体分别滴在铁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体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2)注意事项: 记清哪张铁片里烤的是“清水”,哪张铁片里烤的是“不知名液体” 比较被烤完后留下的痕迹是否有明显的不同。 在两张铁片上都放少量的液体。 注意安全。如果出现了什么不知名的新物体,不能用嘴巴尝! 11.教师演示、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做“液滴加热”实验。 12.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一杯水中的液滴蒸发消失。 (2)另一杯加热蒸发后留下白色颗粒。 13.得出结论: (1)加热蒸发后留下白色颗粒说明液体中溶解了物质,不同于清水。 (2)引发板书: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4.学生联想释疑:“第二杯中马铃薯浮起是因为液体中溶解了物质”。 15.教师质疑,拓展学生思维 (1)是不是只要液体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那? (2)“液滴试验”获得的白色颗粒有可能是什么物质? (五)实践应用,获取新知 1.教师导引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请大家分组进行“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实践活动来亲自求证。 2.每个小组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小组做好实验准备。 (2)师生探讨注意事项并归纳小结。 不要一下子把全部食盐倒人杯中,如果这样,就探索不到液体浓度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了。 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 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3.学生实验。 4.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5.学生交流。 6.归纳小结。 (1)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度不够、液体的密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在调制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加溶解物,当溶液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浮起来。 (2)水中加食盐、白糖等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后马铃薯都回浮起。 (六)总结全课,交流所获 1.通过本节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什么。 2.用本节课所学来解释一下死海中的现象。 板 书 设 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液滴加热 调制液体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课 外活 动 还有什么液体会使马铃薯浮起来?课后同学们对此会有更多的发现吗? 生 成预 见 1.学生可能对相同体积的液体改变其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很难理解。 2.液滴加热实验要有更多的演示以帮助学生实验时不出安全差错。 课 堂评 估 学生能够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及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解压密码联系qq 1119139686 加微信公众号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淘宝网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