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公众号 小学科学网).doc
下载文档

ID:3375391

大小:304KB

页数:12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3-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公众号 小学科学网 苏教版 小学 科学 年级 下册 教学计划 公众
苏教版《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年级:五年级(下册) 执教者: 学校: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课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与之前学习相比,进入小学高年段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学生有耐心和细致的学习态度。由于各种生理、心里条件的限制,他们设法自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关注到这一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不断增强学生归纳概括地能力,关注学生探究技能的发展,既要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更加细致的多物体进行观察,并培养学会合理地搜集数据,并能够使用简单的统计图表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并激发他们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 2.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 3.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工程是依据 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的一系列活动;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4. 知道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分别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有关。 5. 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6.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工程是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的一系列活动;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4.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5.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6.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7.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 息,表述探究结果。 8.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 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3.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4.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和一个STEM学习以及一个专项学习,包含了5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13. 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6. 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四、教学策略 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五年级的孩子仍然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并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既要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导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情境中提出自己感兴趣并能探究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科学的探究计划,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大胆细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科学学习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亲近科学,运用科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3.倡导探究式学习 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或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的评价标准 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教学要求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实践活动 1-3周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 1.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找到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 内表皮的共同点。 2.通过观察植物、动物以及人体各种细胞的图片,知道细胞的种类、形 状、大小具有多样性。 3.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科学家。 重点:了解细胞是动物、植物、细菌的基本组成单位。 难点:描绘不同细胞的形状。 教师材料:传统显微镜、洋葱、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滴管、介 绍白细胞形状变化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放大镜、手持显微镜。 1.借助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观察人的手背皮肤和 洋葱鳞片内表皮。 2.比较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找出共同点。 3.阅读介绍胡克发现细胞的资料。 4.观察人体细胞,交流其形状的不同。 2.微小的生命体 1 1.通过阅读文字,知道微生物的共同特点和它们在大自然中分布 极广。 2.通过观察和比较微生物图片,知道微生物的种类、形状、大小具 有多样性 3.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列文虎克是第一位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 重点:了解微生物的共同特点。 难点:描绘不同微生物的形状。 。 教师材料:载玻片、盖玻片、滴管。 学生分组材料:放大镜、传统显微镜、广口瓶、腐烂和新鲜的树叶、草。 1.自制“小水塘”, 并用显微 镜观察其 中的一 滴水。 2.阅读列文虎克及其发现微生物的资料。 3.观察图片,交流微生物形状的不同之处。 3.发霉与防霉 1 1.通过观察和比较,说出不同物品上霉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物品发霉的条件。 3.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 重点: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难点:在设计探究方案时,组合出不同的条件进行验证。 教师材料:显微镜、霉菌切片、干净的小碟。 学生分组材料:发霉的物品、放大镜、馒头或面包、自封口塑料袋、冰 箱、水等。 1.观察并比较不同物品上的霉。 2.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3.交流防霉方法的依据。 4.微生物的“功”与“过” 1 1.通过阅读和分析,知道微生物对人类既有益也有害。 2.通过集中呈现图文资料,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 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3.在自制酸奶的过程中,体验微生物的益处与害处。 重点: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 方法。 难点:自制酸奶。 教师材料:展现苹果腐烂过程的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锅、保温容器等。 1.交流微生物的 “功” 与“过”。 2.阅读介绍弗莱明和青霉素的资料。 3.交流人们消灭病菌的方法。 4.自制酸奶。 5.反思自制酸奶的过程。 4-7周 第二单元 仿生 5.生物的启示 1 1.认识不同的仿生现象,意识到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2.能多角度探究蜂巢结构的特点,知道蜂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3.对仿生设计产生探究的兴趣。 重点:认识不同的仿生现象。 难点:多角度探究蜂巢结构的特点。 教师材料:各种蜂巢结构、鱼身体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A4纸、记录单。 1.观察图片,在仿生物品和动植物之间建立关联。 2.研究蜂巢结构的优势。 3.交流生活中更多的有蜂巢结构的物体,分析它们的优点。 4.对比鱼与船在形状和结构方面的相似之处。 5.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鸟与飞机设计的关联。 6.蛋壳与薄壳结构 1 1.尝试用握、戳、承重等方式破坏蛋壳,直观感受蛋壳的稳固。 2.对比蛋壳和拱形,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 3.通过承重对比实验,知道拱桥的承重能力大于平桥。 4.了解拱结构、薄壳结构在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重点:研究蛋壳和拱的承重能力。 难点:研究拱的承重能力。 教师材料:拱形建筑、薄壳建筑的视频或图片等。 学生分组材料:完好的鸡蛋、蛋壳、铅笔、平板、塑料瓶盖、A4卡 纸等。 1.观察鸡蛋壳,描述其特点。 2.研究蛋壳的精妙之处。 3.思考蛋壳与拱的相似之处,了解拱结构。 4.通过阅读了解薄壳结构及其应用。 7.海豚与声呐 1 1.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了解超声波回声定位和无线电波反射定位的原理。 2.通过阅读和对比,发现海豚探路、声呐、B超、雷达的工作原理。 3.在“海豚捉鱼”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模拟活动的特点。 4.分工合作,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重点:了解海豚活动以及捕食的工作原理。 难点:团队合作,完成游戏。 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游戏头饰。 1.介绍科学家研究海豚探路秘密的实验。 2.模拟海豚运动。 3.借助阅读资料,分析海豚探路与仿生物品工作 原理上的相似之处。 8.我们来仿生 1 1.能按要求制作手臂的结构模型。 2.通过阅读资料和分析,了解一些生活中的仿生产品。 3.发挥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4.尝试进行仿生设计。 重点:通过对仿生产品的了解和分析,尝试进行仿生产品的设计。 难点:设计仿生产品。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制作手臂的宽窄卡纸、铆钉、线、胶带、小动物卡片。 1.模仿手臂的结构和功能。 2.做“保护色”游戏。 3.阅读六足机器人资料。 4.提出球形烧瓶和锥形瓶清洗难的问题并介绍一 种解决方案。 5.设计一种仿生产品。 8-10周 第三单元 地球的运动 9.昼夜交替 1 1.将昼夜变化的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联系起来,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 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2.知道地球自转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3.了解人类由天动到地动的探索地球自转的历程。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其规律。 难点:分析模拟实验和实际天体运动之间的联系。 教师材料:太阳东升西落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手电筒、地球仪。 1.认识昼夜交替现象及人类认识的历程。 2.模拟实验,掌握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 形成的原因。 3.模拟地球自转实验。 4.阅读资料,寻找地球自转的证据。 10.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 1.调查植物随昼夜交替产生的变化。 2.调查周围植物的开花时间。 3.根据植物开花时间编制花钟。 4.观察记录夜晚开花植物的开花过程。 重点:调查周围植物随昼夜交替产生的变化和开花时间,并编制 花钟。 难点:观察、记录夜晚开花植物的开花过程。 教师材料:相关植物开花的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手机或数码相机。 1.调查周围植物的昼夜交替变化。 2.阅读林奈花钟。 3.调查周围植物开花时间,编制花钟。 4.观察夜晚开花植物的开花过程。 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 1.了解昼夜交替现象会对动物活动产生影响。 2.阅读生物钟的奥秘,了解我们身体与一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 3.了解人为改变昼夜长短会引起生物习性的变化。 重点:调查动物的作息时间,探究身边小动物的夜间活动。 难点:探究身边小动物的夜间活动。 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相关动物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动物卡片、石灰、摄像机或摄像头。 1.讨论周围动物的作息时间。 2.观察动物夜间行为,制作夜行性动物本领卡片。 3.阅读生物钟的奥秘。 4.查资料,了解昼夜变化对生物生理习性的影响。 12.四季循环 1 1.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 2.知道四季变化对地球上一些现象的影响。 3.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四季的成因,以及地球上与之相关的有规律的自 然现象的成因。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和规律。 难点: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状态,并将影子变化与地球运动联系起来。 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皮球、牙签、橡皮泥、灯泡、温度计、两个信封。 1.读图,发 现一年四季中地上一些现 象的变化 规律。 2.探究地球 倾斜与直 射、斜射的关系, 以及直 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 3.讨论四季的成因。 4.读图并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阅读,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 11-12周 第四单元 简单机械 13.撬重物的窍门 1 1.通过比较和阅读,认识杠杆的结构,发现用杠杆撬起重物可以省力。 2.通过利用平衡尺研究杠杆,了解杠杆撬起重物省力的原因。 3.通过辨析生活中的杠杆,了解杠杆有省力的、费力的,以及为什么要用到费力的杠杆。 4.会做小杆秤并知道小杆秤称重物的原理。 重点:用平衡尺研究杠杆。 难点:将平衡尺平衡的秘密与用杠杆撬起重物建立对应关系。 教师材料:使用杠杆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平衡尺、钩码、杆秤制作材料。 1.认识杠杆结构。 2.用平衡尺探究杠杆的秘密。 3.应用平衡尺的研究成果。 4.学做杆秤。 5.阅读“阿基米德与杠杆”的资料。 14.拧螺丝的学问 1 1.在比较中认识轮轴装置的结构特点。 2.通过实验,发现施加在轮上和轴上的力的不同作用效果。 3.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分析出其原理。 4.知道轮轴的应用对生产发展的价值。 重点: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 难点:分析在轴上用力的轮轴的好处。 教师材料:使用轮轴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螺丝刀手柄、螺丝刀、内六角螺丝、内六角扳手、木 板(含配套内六角螺丝孔一个)、轮轴实验装置、竹蜻蜓。 1.认识轮轴的结构。 2.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 3.认识各种各样的轮轴。 4.阅读科学史资料。 15.升旗的方法 1 1.认识滑轮的结构和作用。 2.知道滑轮的特征、分类及其异同。 3.能够通过组装滑轮进行实验,认识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 4.能说出生活中一些利用滑轮的实例。 重点:分辨不同滑轮的用力方向与作用。 难点:组装滑轮装置。 教师材料:滑轮使用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定滑轮、动滑轮、弹簧测力计、棉线若干。 1.思考国旗为什么可以轻松升上去。 2.认识滑轮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3.探究滑轮省力情况。 16.斜坡的启示 1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斜面可以省力。 2.借助对比实验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3.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斜面,能够借助斜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知道哪些属于简单机械及简单机械的作用在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重点: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斜面的变形。 教师材料:使用斜面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小车、弹簧测力计、斜面木板、书本、三角形的纸、螺 丝、剪刀、铅笔。 1.了解斜面存在的价值。 2.研究拉小车的力与斜面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3.认识斜面原理的应用。 4.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3-14周 STEM学习 立体小菜园 6 1.根据任务设计一个立体小菜园,能够说出完成任务经历了哪些步骤。 2.能够就一个主题梳理回顾已有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问题情境 中,对解决问题产生作用。 3.能够识别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解释自己的想法,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 4.能够将各种想法汇集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 5.能够基于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反思,并联系前期研究、设计方案等环节,作出调整。 重点:经历立体小菜园项目的全过程;针对问题进行前期研究;提出立体 小菜园的设计方案。 难点:确定从哪些点上考虑立体小菜园的设计方案;结合立体小菜园的建 造情况,开展评价反思。 教师材料:关于立体农场、阳台种植技术、适合阳台种植的蔬菜、配制培养土的方法等方面的文字、视频资料,教学课件等。 学生分组材料: (1)用于“明确问题”的问题清单。 (2)用于“前期研究”的各种文字、视频资料。 (3)用来配制土壤的营养土、腐殖土、花园土等,花盆、小铲子等 工具。 (4)用来制作立体小菜园的材料,如PVC管、矿泉水瓶、花盆等,或者 是现成的制作套件;相关的工具,如钉锤、老虎钳、螺丝刀等。 (5)用来画设计图的方格绘图纸、2B铅笔、直尺、橡皮等。 1.了解需求。 2.明确问题。 3.前期研究。 4.设计方案。 5.制作改进。 6.评价反思。 15-16周 专项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 3-4 1.了解科学家通过论文、著作、报告等形式将自己的研究公开,发表出 来,理解科学家发表自己的研究过程、结果及证据对推动科学知识分享和科 学进步的意义,体悟科学家的精神,激发学生以“像科学家那样”的态度对 待科学探究。 2.通过研究有关萤火虫的问题,开展一次借助文献资料进行的科学探究 活动,学习用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的科学探究方法,感受查阅资料在科学探究中的价值。 3.回顾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总结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等各个环节的要点,形成对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较为整体的认识。 重点:围绕有关萤火虫生存状况的有关问题,借助文献资料进行科学探 究活动,学习如何通过查阅资料进行问题探究,体会查阅文献资料在科学探 究中的价值。 难点:借助查阅资料来收集有助于得出探究结论的信息,而不是直接寻 找答案,能够用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和分析信息。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根据学生的探究需求,提供图书、期刊、学术资 源网站、专业网站等资源支持学习。 学生分组材料:探究活动记录、相关资料等。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 1.通过列举和阅读认识不同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交流、发表 自己研究 的内容、方式和意义。 2.以夏夜欣赏萤火虫为 话题, 围 绕“萤火虫为什么不见了””等学生提 出的问题,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1:导入情 境,聚焦问题。环节2:查阅文献,作出假设,设 计方案。环节3:查阅文 献,搜集证据。环节4: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环节5:分享交流,质疑论证。环节6:反思评价,总结提升。 17-19周 期末复习 微信扫码关注 小学科学网 公众号:小学科学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