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3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word教案 (2).doc
下载文档

ID:3374018

大小:1.26MB

页数:5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3-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3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3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word教案 2 初中化学 物质 构成 奥秘 word 教案
ammi的世界,其它资料请进入 课题:第三章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一、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3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粒子之间存在空隙。 2、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学会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 4、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合作法、启发式、自主式 四、教学用品: 从一些具体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能够总结出原因和规律 五、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身边的这些物质,是否可以再分呢?(能) 【投影】中国古代《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名言: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你知道这句话蕴含着什么样的观点呢? 【答】他说明了一种观点:即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回答的非常好!现在,大家能利用我们提供的药品:高锰酸钾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质是可分的吗?(能) 小组讨论---分组实验 【科学探究】教材59页,探究物质可分性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分析现象的本质 【讨论】1、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 已成粉状的高锰酸钾是否还可以再分? 为什么烧杯中的全部液体最后全部呈紫红色? 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有哪些想法? 【讨论】2.这些看不见的微粒是否存在? 事实证明: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板书】一、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现在我们已经用科学的手段真实地拍到苯分子的照片。【投影】 【投影】常见物质微观结构 记笔记 领会物质的可分性 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知道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还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那么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中的呢?现在一起来看大屏幕: 【视频】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讨论】你从刚才的视频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答】 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微粒在不停的运动 3、微粒之间有间隔 …… 【教师】刚才大家说,微粒是不断运动的,那么,现在就请你用实验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分组实验一: A: 【师】该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实验1中,酚酞滴入蒸馏水不变色,而滴入酚酞的氨水却能变成红色。 【学生】得出结论: 1、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 2、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演示实验二:B: 【讨论】为什么实验B中,两烧杯溶液并没用混合,而酚酞也变红了呢? 因为构成氨水的微粒不断运动到空气中,然后再运动到到蒸馏水中,所以酚酞试液也变红 【结论】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板书】 二、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讨论】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事实说明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学生】我们走近鲜花盛开的花圃会闻到花香,打开酒精瓶会闻到酒精的气味,湿衣服晒干,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 记笔记 【探究】酒精和水混合体积变化 30cm长的玻璃管中先放一半水,然后再放一半酒精,充分混合后,观察液面变化。 【讨论】为什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之和?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分析现象的本质,试着分析变化的原因。 【讲解】 将酒精和红墨水相混合,酒精微粒进入到红墨水的空隙中,所以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减小,这说明微粒间有空隙。 领会微粒间有空隙 【演示】用注射器压缩空气和水。 【提问】为什么水不易被压缩,而空气很容易被压缩? 【投影】杯中同学的课堂笔记: 【板书】 三、微粒之间有空隙 小结: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举例: 2、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1)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大 温度越低,运动速率越小 (2)举例: 3、微粒间存在一定间隙 (1)温度越高,间隙越大 温度越低,间隙越小 (2)举例: 观察现象: 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而水不易被压缩。 讨论并回答: 【答】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固体、液体微粒间的间隙较小,而液体微粒间的间隙较大,所以,空气易被压缩,在而水不易被压缩。 物体热胀冷缩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隙发生变化,而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变 从微粒的观点来看, 纯净物是 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 构成的物质。 快乐向前冲----智慧乐园 选择题目并完成 明星快车道----“智”在必得 完成导学案1—7题 秀出我自己----长话短说 自己描述、看动画 布置作业实践新知: 用糖和水及家中器皿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激发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联。 作业:课本第61页1,2,3,4,5,6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大 温度越低,运动速率越小 3、微粒间存在一定间隙 而且温度越高,间隙越大 温度越低,间隙越小 六、教学设计思路: 1、 引入求新颖 由雪花、冰糖、硫酸铜晶体、钻石等图片,展示绚丽多彩的物质,激发学生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以中国古代《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名言: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既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知识的文化底蕴。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整个课堂的和谐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形式求多样 当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所以在课堂上设计了《探索与发现》《智慧乐园》《“智”在必得》《长话短说》等环节,安排了学生抢答、小组答、实验探究、设计、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并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 气氛要活跃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思维空间。灵动的心只有在自由思维的空间才能诞生。 4、 探究有活力 当学生能自由地参与探究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他们会大胆猜测、激烈讨论、认真书写、尽情表演。教师呢,为成功者锦上添花,为失败者指点迷津,力求使整个课堂师生之间形成了“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通”的最佳意境。 通过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稀释的活动探究,并且请一位同学到台上一起完成这个实验,让学生体会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时,考虑到氨水易挥发,会导致教室产生大量的氨气味,而且学生还没有掌握氨水能使酚酞变色的知识点,所以还按照教材的思路,设计为演示实验。探究微粒之间的间隔时,以分组实验的形式探究。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通过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带进课堂,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5、 结尾有新意 结尾时,教者以“假如你是烧杯中的一颗水的小微粒,在你周围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冷却或加热,你又会怎样?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在化学的微观世界中翱翔吧!”(学生说过以后投影动画)生动形象的总结出这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