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70页).doc
下载文档

ID:3369800

大小:195.50KB

页数:70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3-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苏教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教案 全集 70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约15本左右,并分成三至四类摆放)   四、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谁想来说说?     教师补充: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五、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指名说)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点名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图书。   六、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七、作业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八、板书               读书要有选择           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           二、到图书馆借阅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三、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板书课题:读书要做记号)   四、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指名说)   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讲述: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指名说)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五、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教师讲述: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同桌讨论)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下面我们四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六、按要求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中的文章,并作一定的记号   1、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   2、交流。   七、板书            什么地方         读书要做记号怎样做         什么样的记号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他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板书课题)   四、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指名说)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呢?(指名说,教师相机补充)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板书)   1、要按一定顺序   2、要有重点   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4、观察以后要动笔   4、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3)评议。   5、(1)过渡:刚才我们观察这幅插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事物。   (2)我们来看第4页下面和第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   ②评议。   五、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   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指名说)   3、过渡: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小结。   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评议。   5、(1)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如果你的家里也养了金鱼,回家后可以对它仔细观察一番,明天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七、作业写观察日记。   八、板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做记号                  留心观察事物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附后)   六、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2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 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 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 、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 重亲情            转念            宽慰 } 通情达理 3古诗两首 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4秋天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教学重点: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二、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   (四)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7、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习作1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       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第二课时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