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6课
导数的概念
导数
概念
导数的概念 第 课
6
课题
导数的概念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导数的概念。
(2)会利用导数定义求导数,会通过导数定义计算简单函数的导数。
(3)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4)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导数的定义,并一步步的探索,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奥秘,在实践中深化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导数定义求导数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设计
第1节课:课前任务→考勤(2 min)→知识讲解(43 min)
第2节课:知识讲解(20 min)→问题讨论(10 min)→课堂测验(10 min)→课堂小结(5 min)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课前任务
n 【教师】布置课前问答题:
(1)导数是因为哪些实际问题产生的?
(2)什么是导数?
(3)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n 【学生】提前上网搜索了解,查阅资料,了解问题,熟悉教材
通过课前的预热,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大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考勤
(2 min)
n 【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
n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
知识讲解
(43 min)
n 【教师】讲解导数产生的背景,并通过例题讲解介绍其应用
例1 求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设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求物体在时间的瞬时速度.
如果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按照公式
便可求出.但现在要求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遇到了速度变与不变的矛盾,在整个时间间隔内不能应用上述公式求时刻的速度.但孤立地停止在时刻,又无法求出,初等数学的知识已解决不了这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设法在物体的运动变化和相互联系中,利用矛盾转化的方法,分三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1)给一个增量,时间从变到了,路程有了增量
,
这一步称为“求增量”.
(2)当很小时,速度来不及有较大的变化,可把质点在间隔内的运动近似地看成匀速运动,这实质上是把变速运动近似地转化成匀速运动.现求物体在内的平均速度
,
这一步简称为“求增量比”.
(3)越来越小,平均速度便越来越接近于时刻的瞬时速度,于是当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就是瞬时速度,即
,
这一步简称为“取极限”.
这样以辩证法为指导,以极限为工具,解决了初等数学无能为力的问题.用此结论,我们可以推出自由落体运动(为常数)在时刻的速度为.
例2 求曲线切线的斜率.
如图2-1所示,设连续曲线及上的点,在曲线上任取一点,作割线.如果在曲线上逐渐向点移动,则割线绕点转动.当点移动到位置(与重合)时,得到直线的极限位置,则称为曲线在点处的切线.这个定义包含了中学数学圆的切线定义.
图2-1
n 【学生】了解导数产生的背景
n 【教师】讲解导数的定义,并通过例题讲解介绍其应用
1.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
定义1 设函数在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点取得改变量(仍在该邻域内,且)时,相应有函数的改变量,若极限
(1)
存在,那么称函数在点处可导,且极限值称为函数在点的导数,记为,即
, (2)
也可以记作
或.
导数定义公式(2)还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
,
.
n 【学生】了解导数产生的背景
n 【教师】讲解导数的定义,并通过例题讲解介绍其应用
1.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
定义1 设函数在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点取得改变量(仍在该邻域内,且)时,相应有函数的改变量,若极限
(1)
存在,那么称函数在点处可导,且极限值称为函数在点的导数,记为,即
, (2)
也可以记作
或.
由导数的定义可知,例1中提到的自由落体运动在时刻的速度实际就是在时的导数,因此
.
故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任意时刻的速度.
若极限式(2)不存在,则称函数在点处不可导,称为函数的不可导点;如果不可导的原因是式(2)的极限为,为方便起见,此时也称函数在处的导数为无穷大.
例3 已知常值函数(为常数),求,.
解 .
这说明常数的导数等于零.
例4 设函数(n为正整数),求.
解
.
2.左导数和右导数
如果极限
,
存在,则分别称为函数在点的左导数和右导数.在点的左导数和右导数称为在点的单侧导数.
由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存在与存在,且.
例5 绝对值函数在处是否可导?
解 由导数定义可求
,
,
因为,所以在点导数不存在.
从函数的图像(见图2-2)容易发现,在处图像产生了“尖点”.由此可以猜想:如果函数在处可导,则其图像必定在该点处是“光滑”状态.
图2-2
3.函数的导函数
如果函数在开区间内每一点都可导,则称函数在开区间内可导.这样对每一个,都有一个导数值,因此构成了一个新的函数,这一新的函数称为的导函数,在不至于产生混淆的情形下,仍简称为导数,记为,,,,即
.
如果函数在开区间内可导,且,都存在,我们称在闭区间上可导.
例6 求函数的导数.
解
.
所以.
用类似方法可证明.
例7 求函数的导数.
解
.
所以,特别地.
例8 求函数的导数.
解 .
设,则,当时,.所以
.
所以.
同理可得.
n 【学生】理解导数的定义,学会利用导数定义求导数,会通过导数定义计算简单函数的导数
学习导数产生的背景、导数的定义。边做边讲,及时巩固练习,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第二节课
知识讲解
(20 min)
n 【教师】讲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并通过例题讲解介绍其应用
由例2关于曲线切线的讨论及导数的定义可知:
是函数表示的曲线在点切线的斜率,即(为切线的倾斜角),如图2-1所示.
于是,当存在时,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若,则曲线在点处具有垂直于轴的切线(也称铅直切线),其方程为.过切点且与切线垂直的直线称为曲线在该点的法线,相应的法线方程为
.
例9 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
解 由导数几何意义知,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因此,所求切线方程为,即.
曲线在点处法线的斜率,因此,所求法线方程为,即.
n 【学生】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n 【教师】讲解函数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并通过例题讲解介绍其应用
定理1 如果函数在点处可导,则函数在点处必连续.
证明 由于函数在点处可导,所以
.
根据函数的极限与无穷小的关系定理可知
,
其中 ,
所以
.
于是当时,有.所以,函数在点处连续.
该定理可简言之:可导必连续.但其逆命题不成立.例如,函数在处连续,但在处不可导.这说明函数在某点处连续是该点处可导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例10 设函数在点处可导,试确定的值.
解 因为函数在点处可导,所以函数在点处必连续,即
.
而 ,
所以 .
又因在点处可导,故.
,
,
于是,易得.
综上所述,当函数在点处可导时,,.
n 【学生】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学习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边做边讲,及时巩固练习,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问题讨论
(10 min)
n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若存在,观察下列极限,指出表示什么?
(1); (2);
(3).
2.若函数在处可导,在什么情况下,在处也可导?
3.总结求导数的步骤.
n 【学生】讨论、发言
通过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课堂测验
(10 min)
n 【教师】出几道测试题目,测试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
n 【学生】做测试题目
n 【教师】公布题目正确答案,并演示解题过程
n 【学生】核对自己的答题情况,对比答题思路,巩固答题技巧
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
课堂小结
(5 min)
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导数产生的背景、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课后大家要多加练习,巩固认知。
n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习题2.1
总结知识点,巩固印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前面的讲解没有注意时间,所用时间过长,导致前松后紧,课堂练习环节所留的时间较为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此为鉴,更加注重时间的分配,避免发生类似情况。
11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