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庄子
20
庄子故事两则
练习1
故事
练习
20《庄子》故事两则
邱孔龙
5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
1.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 )
⑵.非醴( )泉不饮
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之上
⑷.鯈( )鱼出游从容
答案:⑴yuān chú ⑵ lí ⑶ háo liáng ⑷tiáo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惠子相梁 ⑵.非梧桐不止
⑶.是鱼之乐也 ⑷.安知鱼之乐
答案:⑴.做宰相 ⑵.栖息 ⑶.这 ⑷.怎么。
3.《〈庄子〉故事两则》节选自 《庄子》是 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 家经典之一,庄子即 , 国时期宋国蒙人, 家。
答案:《庄子·秋水》 庄周 道 庄周 战 哲学
课中10分钟(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 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家)
B.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在)
C.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D.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确定是)
解析:本题A项中“国”应理解为“国都”,B项“于”是“向、到”之意,C项“吓”应解释为“吓唬”。D项解释正确。
答案:D
2.一词多义
⑴于 发于南海( )
于是鸱得腐鼠( )
⑵固 子固非鱼也(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解析:一词多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平时要注意积累辨析。解答本题时,根据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其作用来理解,该词的含义应能将其前后的词语连接起来。
答案:⑴ 于:介词,引出动作处所,从。
于:介词,在
⑵ 固:副词,本来。
固:副词,固然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于是鸱得腐鼠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请循其本 D. 鹓鶵过之
解析:本题中A项中“于是”在句中并非一个词,而是一个介宾短语,这个短语是由介词“于”加上代词“是”构成,可译为“在这时”,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作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答案:A
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惠子相梁
C.庄子来,欲代子相 D.我知之濠上也
解析:本题中有三项属于词类活用,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中“过”由名词“过错”变为动词“犯过错”, B、 C选项“相”由名词“辅助君主的人”变为动词“当宰相”,只有D项是一般用法。
答案:D
5.庄子见了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施,用讲故事的方法奚落他,这与直言痛斥惠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解析:当惠子在城里进行了大搜捕后,庄子大大方方地来到惠子的面前,他并没有对惠子破口大骂,而是从鸟的故事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这个故事是在骂他,这种绕弯子奚落对方的方式,既含蓄又尖锐。
答案: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奚落惠子,既尖锐痛快又余味无穷。
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解析:文中体现出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俨然具有艺术家的风貌。因而庄子说鱼乐,其实是他自己的愉悦心境的体现。
答案: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快乐时光 先见之明
小约翰对他的同学说:"我妈真有先见之明呀!她说今天会下雨,叫我带上伞,你瞧,果然下雨了!"
同学说:"我妈更有先见!她说:"反正小约翰会带伞的,你就同他共伞吧!"
可是可是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肥沃,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字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 鯈鱼出游从容
⑵. 请循其本
⑶.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本文理解,根据上下句的意思,准确地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案:⑴.悠闲自得 ⑵.最初 ⑶.既然
2. 判断文中划线句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修辞方法。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答案:反问
3.翻译句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解析:翻译本句,关键区别句中两个“固”的含义,前者为“固然”,后者为“本来”,然后将每个词语的含义逐一对译即可。
答案: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4.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解析:惠子在文中体现其好辩、重分析的性格,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对此,允许有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
参考答案:略。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甲]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
[乙]陈番立志
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9.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此类题,应先将原题中词义解释准确,而后再一一将四个选项加点词解释出来,认真对照,选择出题目中与选项中词义相同的答案。
答案:C
11.解释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闲处一室( ) (2)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
(3)甚奇之( ) (4)安事一室乎( )
⑸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⑹ 书固佳矣( )
解析:这两篇短文篇幅短小,把握重点词语即可理解全篇。本题的几个词语皆为重点。答题时,应结合原句来理解,还可联系我们所积累的课内文言文中与之相关联的词语,辨析含义及用法。
答案:⑴.住 ⑵拜访 ⑶以……为奇 ⑷服侍 ⑸益处、好处。⑹本来
10.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太宗益刻意临学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二是积累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须先将“益”字放在文中理解,应是“更”根据其义再写出成语。
答案:更加;精益求精 多多益善。
12.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
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解析:本题要求划分的停顿是以句为单位的较大的停顿,相当于给文章加标点符号,做题时,要反复朗读,表达了一定的完整意思的地方要读断。
答案: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又以问著,对如初。
⑵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解析:⑴句比较容易理解,重点词语是“对”结合上下句,“对”应是“对答、回答”之意,解决了该词,联系全文,本句便不攻自破了。⑵是一个疑问句,翻译时还可结合下文的答句来理解。本句要先突破重点词语“孺子”和“洒扫”,然后将每个词语的含义连贯地组织起来。
答案:⑴(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⑵你为什么不打扫庭院和屋子来迎接客人呢?
14.读罢这两篇短文,可否产生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联想,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解析:本题属开放性题,把阅读这两个小故事的感受,如实地表述出来,允许有不同的看法,但要与文章紧密相连。
参考答案:.我们从小要有远大志向,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才能为国家效力。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中为人要尽职尽责,严格地待人待己。
二、深层探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解析:本题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二人的论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我们可从故事本身、逻辑角度、二人的思想气质差异等角度来解读、探究。
参考答案: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上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无言以对了,但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上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是胜者。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旗帜插一上来看,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而庄子则带着观赏的态度来看待事物,因而他们的看法完全不同。
三、中考链接
(2006福建泉州市中考,3)我国古诗文意蕴丰富,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请举一例,并简要说明其中蕴含的哲理。
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较为宽泛,无论是诗是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均可进行品评,比如本单元中“舍生而取义”等句均可,写出原句,并揭示其深层含义。
例:(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哲理)事物总在新陈代谢,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