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热点
7.28
论述题可以用来描述:中国经济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持目前这种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从宏观层面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供需关系不断改善;从微观层面看,各类主体的收入都在增加,尤其是企业的微观杠杆率在下降;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非常突出。央行将集中力量优先处理可能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和重点领域风险,积极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稳妥处置各类金融机构风险,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会因时而变、因事而调,但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不会变。我们相信,央行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将为巩固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强有力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安全稳定运行之间良性循环的历史新篇章。
1.绿色金融产品有哪些?
1.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指环保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于2007年7月30日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将通过金融杠杆来实现环保调控。具体有: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对限制和淘汰类新建项目,不得提供信贷支持;对于淘汰类项目,停止各类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从源头上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经济命脉,有效地切断严重违法者的资金链条,遏制其投资冲动,解决环境问题,并通过信贷发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2.绿色债券。绿色债券是指募集资金最终投向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的债权债务凭证,其核心特征是募集资金集中用于推动和实现绿色效益。绿色债券是国际普遍使用的募集资金专项支持绿色发展的债务工具,既能满足投资人致力于环境保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又可以满足发行人低成本、长期性筹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碳市场。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也是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重要方面。碳减排交易融资有利于解决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碳减排交易融资包括企业自己搞碳减排和对低碳技术及其应用推广的投融资两方面。
4.银行环境压力测试。发展绿色金融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为绿色投融资提供环境风险量化的工具,其中的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有效的量化分析方法,有潜力成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工具。气候环境压力测试主要的作用在于:量化测算环境因素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为信贷产品定价提供环境风险因素的衡量依据,有利于银行合理安排信贷与投资组合,为银行业监管机构考虑环境要素风险时提供参考。
5.绿色担保基金。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要求:“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手段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于绿色产业”。绿色金融具有环境外部性、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分析能力不足等特征和挑战。担保则具有保证绿色责任履行、信用增级、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功能。通过专业化的绿色金融担保服务,可以调整金融机构对环境风险的认知,深化对与环境因素相关的金融风险的理解,完善定价机制,调整和不断健全环境外部性内部化的机制体系,满足产业、能源和交通等主要绿色领域的投资需求,运用市场化手段,有效缓解绿色金融面临的环境外部性、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
2.《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三个新量化指标的监管要求是什么?
一是净稳定资金比例,等于可用的稳定资金除以所需的稳定资金,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该指标值越高,说明银行稳定资金来源越充足,应对中长期资产负债结构性问题的能力越强。适用于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含)以上的商业银行。二是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等于优质流动性资产除以短期现金净流出,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该指标值越高,说明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越充足,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越强。适用于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的商业银行。三是流动性匹配率,等于加权资金来源除以加权资金运用,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该指标值越低,说明银行以短期资金支持长期资产的问题越大,期限匹配程度越差。适用于全部商业银行。
3.什么是P2P?其存在哪些风险?
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属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一种。属于民间小额借贷,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信贷平台及相关理财行为、金融服务。
一是洗钱风险。这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1)法律责任和义务的不明确加大反洗钱监管难度;2)认证措施宽松致使客户身份识别存在缺陷;3)虚拟账户屏蔽了对资金流向的有效监控;4)产品结构的复杂性为洗钱提供了多样化渠道;5)线上非面对面交易洗钱风险不易识别。
二是信息泄露风险。虽然大多数P2P网络借贷平台提供的借款者信息是匿名的,但这些信息加以整合后还是可以大致推测出借款者的真实身份。此外,部分平台出于对未能及时还款的借款者进行惩罚的目的,公开其部分信息。还有少数平台以营利为目的,对外销售借款者的姓名和手机号码等信息,更给不法分子实施诈骗以可乘之机,从而给借款者带来了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
三是经营风险。首先是P2P平台可能存在缺乏人气或者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平台持续亏损,从而无法继续经营;其次很多平台以金融创新的名义经营规定范围之外的商业行为,触碰法律监管的底线;再者交易双方都是跟平台对接的,借贷双方并不直接接触,投资者难以掌握资金的具体运用情况,很多恶意诈骗和跑路正是基于此;最后作为中介平台,P2P本不应该参与担保,很为了吸引客户还是进行了担保。
四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当P2P平台中借款人未能按照约定到期还本付息,便造成经济损失,这是平台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
五是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的。
六是技术风险。网络技术是P2P理财平台的基础,因而其安全性对P2P平台至关重要,平台中存在大量的资金和用户信息数据,一点发生黑客攻击或数据盗窃将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七是宏观经济风险。P2P网络借贷本质是民间金融扮演着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的角色。行业规模与经济发展趋势成正比,在经济繁荣时,大量增加的居民储蓄势必分流入P2P网络借贷市场,很多小型微利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正常借款需求就可以得到满足。但在经济衰退时,居民出于避险的考虑,将会把资金撤出P2P网络借贷市场。这表明,P2P网络借贷的借款者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大。比如杭州的P2P暴雷就是杭州市的摇号买房引起的。
P2P想要生存下来,必须定位于信息中介撮合的定位,不能把P2P搞成信用中心,不能搞资金池、搞自融。按照这个定位,当前市场上的P2P平台,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去伪存精。
4.中国如何实现“良好的去杠杆”?
所谓良好的去杠杆是指货币增加供给,以缓解因债务减少及紧缩形成的通缩压力,形成正增长,负债/收入比率下降,名义GDP增长率超过名义利率。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频现债务违约,不过私营部门一直在加速地“去杠杆”,私营工业企业的整体平均负债率从2004年的62%降到2017年的52%。国企又该如何去杠杆?市场出清。但是事实是,退出市场的僵尸企业少之又少,市场化债转股也进展缓慢。资源仍高度集中于国有企业是基本事实。另一个“债务”的重灾区在地方融资平台。如果把建设放在人口流出、产业凋敝的地方,最终基建发挥不了作用,确实会形成严重的财务负担。
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了“结构性去杠杆”。会议要求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5.什么是结构性“金融膨胀”?对我国有何影响?该如何面对?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实现经济赶超的发展目标,中国金融体系在准入、利率、汇率、资本流动等方面实行严格管制,引导有限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优先发展部门,以“金融抑制”为成本支持着经济高速增长。
与此相反,近十年来,中国金融以一种比经济增长快得多的速度发展,形成了在大国经济史上罕见的结构性“金融膨胀”现象。
金融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但金融膨胀的存在容易夸大经济转型的成效。众所周知,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服务业比重的上升。2017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50%,但细观后发现,服务业比重上升有近三分之二得益于金融和房地产。作为服务业中重要的一个子行业,金融业本身的健康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金融业的发展必须要植根于实体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基础的金融膨胀反映的可能只是金融泡沫,它会阻碍资源在高效率行业的配置,对实体部门的人力资本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影响经济转型。
影响:
1.错配
在金融膨胀中,具有高效率的行业反而难以获得融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加剧,项目的筛选成本提高,金融更看重抵押品而非项目本身。因此,拥有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的传统企业或有政府担保的大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市场的垂青。相反,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更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和研发投入,而较少投资于固定资产,因此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品,较难从金融市场上获得融资。
金融膨胀加剧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金融膨胀不是均匀地发生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由于房地产是金融市场最为青睐的抵押品,在金融膨胀中形成了“信贷-房地产”的顺周期效应,房地产金融业务在过去十多年迅速发展。在房地产信贷繁荣的映衬下,制造业的贷款比重却在十年间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目前只有房地产相关领域贷款的一半左右。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基础,金融膨胀显然不利于其发展。
2.挤出
中国经济要从要素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人力资本配置到高效率部门尤为重要。金融业是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最为密集的行业之一。但在中国金融膨胀的过程中,金融业吸收了过多的人力资本,分流了本应从事科技研发的天才,提高了高技能劳动力的整体成本,对实体部门的人力资本产生了挤出效应。
经济转型需要金融发展的最优化,而不是金融发展的最大化。中国出现的金融膨胀并不意味着金融服务供大于求。事实上,大量中小企业和创新领域的金融需求并未得到满足,这是一种“结构性的膨胀”。要平衡好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降低政府担保。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拥有的信息并不比其他市场参与者多。政府也许会更理智,但并不会更聪明。因此,政府要谨慎地将担保应用在对社会有正外部性的金融活动,比如中长期见效的基础设施、农村扶贫贷款等。同时,政府应减少直接介入具体企业和产业项目的融资活动,并让市场参与者自担风险。
建立风险缓冲机制。在金融膨胀时,应建立逆周期的风险缓冲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储备。无论是提高资本充足率标准和不良贷款风险拨备,还是提高家庭购房者的首付比例,或是通过完善监管以降低金融创新的监管套利,实际上都是提高市场参与者从事金融活动的个体边际成本,使其与社会边际成本接近。
改革薪酬激励。当前金融从业人员的高薪,多以当年业绩指标为标准,容易产生短视行为,鼓励金融从业者通过扩大业务规模来获取利润。
完善金融业增加值的统计。金融业增加值在目前的统计体系中是存在缺陷的,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反映风险状况。当一国金融体系的风险上升时,银行会通过提高利率来应对预期损失的增加,资本市场的佣金收入会因为资产泡沫的增多而提高,造成了人们对金融部门之于实体经济贡献的高估以及对风险的误判。可以借鉴微观金融领域的做法,引入“在险增加值”的思路,在统计金融业增加值时扣除潜在的风险成本。
6.美联储“快加息+慢缩表”策略:有何影响?
2018年6月14日,美联储如期宣布加息,且加息有提速之势。为了最优化政策效果,美联储悄然放缓缩表进程,形成了“快加息+慢缩表”的政策搭配。这导致长端利率的上升明显滞后于短端利率,是当前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的主因。因此,有别于历史经验,当前趋于平坦的收益率曲线并非经济衰退信号,而是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必经之路。短期来看,曲线平坦化将进一步延续,但不会出现利率倒挂。长期来看,随着缩表操作的制约因素渐次消解,至2019年中期,美联储有望转向“慢加息+快缩表”的新组合,从而使收益率曲线重新陡峭化。
之所以采取这种策略,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防范经济下行风险。2015年末货币政策正常化开启以来,美联储长期担忧经济风险处于不对称状态,下行风险远高于过热风险。根据美联储研究,大规模缩表虽然可以抬升期限溢价,但同时可能造成自然利率的过度降低,导致“流动性陷阱”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由此,一旦在缩表过程中出现经济波动,美联储将没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加以应对。因此,在经济下行威胁消退之前,缩表操作难言提速,这一思路也体现于美联储2017年发布的渐进式缩表计划。
第二,确保政策精准性。危机十年之后,由于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错配,美联储亟需动态平衡呵护复苏、平抑通胀、化解金融风险的多重目标,因此政策工具必须高度精准有效。相比于传统加息,美联储对于缩表影响的预测能力大幅落后。而加息作为常用的政策工具,有着明确的数量目标(温和通胀率)和完备的前瞻指引,能够将政策信号高效传递至市场。因此,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前期,尤其是在通胀加速上行的当下,效率高、不确定小的加息无疑会首先受到美联储倚重。等到政策利率达到温和通胀率后,加息必要性降低,美联储才会转而加快缩表步伐。
最大化政策收益。2018年年初以来,虽然全球步入普遍复苏,但是美国经济周期依然明显领先于新兴市场。基于此,即使在当前节奏下,美国货币紧缩步伐就已经大幅超过新兴市场,并导致国际市场美元流动性短缺。一旦缩表提速,将大概率与加息产生强烈共振,过度吸引资本回流,反向增加国内美元流动性,损害货币紧缩的政策效果,并重燃金融市场泡沫风险。为避免这一困境,美联储在加速加息的同时,必然审慎把握缩表力度,从而造成长期的“快加息+慢缩表”格局。
7.近期我国人民币为何出现贬值?你认为会持续贬值吗?
受美联储加息、全球市场不确定性上升影响,近期,全球外汇市场持续振荡,其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出现了较大波动。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先升再平后贬的过程。今年年初至2月中旬期间,人民币对美元一直维持升值姿态;2月中旬至4月中旬期间,人民币对美元开始持续盘整;从4月中旬至今,人民币则行走在贬值的路上。
美元持续走强是导致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4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自低位快速上涨。进入6月后,美元指数依旧涨势不改。同时,美国经济持续向好,对美元进一步上涨同样有所支撑。
此外,我国经济基本面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加上近期全球市场上出现的贸易摩擦风险,也令具有避险功能的美元进一步走高。
不可否认,美元走强及我国外贸顺差收敛预期,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我国经济增长韧性较足,汇率企稳运行有底气,当前,外汇市场供求和预期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从历史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强弱转换因素主要包括我国外汇管理政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以及中美利差、全球避险情绪等助推因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挫,主要是受到市场短期负面情绪扰动。而下一阶段的人民币汇率走势,仍然取决于我国自身的经济基本面。我国此前实施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目前已全部回归中性,而持续的资本市场开放也为我国带来了增量外汇供给。此外,央行也退出了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整体上,我国外汇供需更加趋于平衡。
近期汇率和跨境资金流动基本稳定,并呈现向好态势。短期来看,美元指数仍将上行,人民币或有小幅贬值压力。但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总体稳定,跨境资金流动也将保持基本平衡格局,特别是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境外机构投资境内资本市场会带来一定规模的资金流入。
8.贸易战的原因,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
特朗普此次挑起中美贸易战,直接目的在于以中美贸易严重失衡迫使中国进一步对美开放市场,深层次目的在于试图重演1980年代美日贸易战以遏制中国复兴,同时在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前拉票。
中美贸易严重失衡责任不在中国,主要原因在于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国过度消费的低储蓄模式、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及美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等。
中美贸易战短期未必全面开打,但如果双方管理不当,有可能逐步升级。如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对中国高端制造发展及经济增长将产生不利影响,但同时也将势必增加美国民众生活成本,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阴影。美国贸易保护虽然会对其国内部分行业形成利好,但将损害多数行业及消费者的利益。若美国对中国制造进一步提高关税实际上将等同于向消费者征税,势必增加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推升美国通胀,制约美国消费。对中国而言,2017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与出口的改善有较大关系,中美贸易战可能影响中国出口增速下滑,影响经济总量。
中国应对:坚定不移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以打促和,联合并争取国际力量支持
1. 外部霸权是内部实力的延伸,中美贸易战,我方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2. 精准还击美国农产品、汽车、飞机等,汇率贬值,抛售美债,限制美国企业投资,以打促和。
3. 联合欧盟、亚洲、非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继续发展“一带一路”,持续扩大中国影响力和争取支持。
4. 制定新的立国战略。中国最大的外交关系是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本质是新兴崛起大国与在位霸权国家的关系模式问题:韬晦孤立、竞争对抗、合作追随。从过去几百年新兴大国崛起的历史来看,当前所面临的贸易战、经济战、资源战、金融战等都是无法避免、必须面对的,需要卓越伟大的领导人、凝聚人心的梦想愿景、高超的战略智慧、纵横捭阖的外交布局、坚决灵活的执行力以及全方位的人才。
9.如何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受到规模、风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一直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此,在6月份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从货币政策、监管考核、内部管理、财税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23条短期精准发力、长期标本兼治的具体措施,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1.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2. 加大财税政策激励,提高金融机构支小积极性。
3. 加强贷款成本和贷款投放监测考核,促进企业成本明显降低。
4. 健全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5. 大力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营商环境,严厉打击骗贷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
10.什么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有哪些影响?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是一种“不紧不松”的中性态势。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货币政策取向由紧到松可分为“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五个区间。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区间之内,根据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又可以将货币政策取向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小区间,即“稳健偏从紧”“稳健中性”“稳健偏宽松”。稳健中性就是将货币政策保持在“稳健”区间内的“稳健中性”小区间。
前几年,在货币政策的现实执行过程中,各方面多希望货币条件能宽松一些,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又寄望中央银行通过增发货币来帮助处置,这都增大了货币政策操作上的难度,使得部分时段的货币政策在实施上呈稳健略偏宽松的特征。
进入2018年,由于国内经济金融领域过去积累的突出矛盾有所显现,加上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面临一些严峻挑战和不确定性,同时,强监管引起影子银行业务收缩,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出现回落,银行表外业务回表压力大,在这种内外部情况下,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相比,显得略微偏紧,因此中央银行采取了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在边际上有所调整,贷款增速有所回升,使得货币政策仍然维持了和实体经济相匹配的状态,既没有放水,没有紧缩,稳健货币政策保持住了中性态势。
当前,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就是要在稳健的基础上,更加审慎、更加前瞻、更加灵活、更加中性,做到不紧不松,以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为目标,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首先,经济金融形势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旨在为经济金融健康运行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也应该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理应根据形势需要搭配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
其次,货币政策灵活性适度增强,可以更好发挥“双支柱”金融调控的作用,加强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稳妥有序处置金融领域的各类风险,避免违约事件由屡发恶化为频发,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再次,货币政策定向精准调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
最后,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结构性改革和辅助解决结构性问题,既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货币政策操作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特色。
在具体操作实践中,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体现在“数量”和“价格”两个方面。数量方面,从基础货币看,降准本身只是流动性投放方式的改变,改变基础货币的构成,即法定准备金下降,超额准备金增加,但基础货币总量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价格方面,从央行政策利率看,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和央行逆回购操作利率有所上行。近些年,人民银行探索构建利率走廊机制,在注重稳定短期利率的同时,在一定区间内保持利率弹性,增强利率传导效果,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释放政策信号,注重发挥常备借贷便利(SLF)作为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作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功能。
11.为何去杠杆,如何去杠杆?
在宏观上,杠杆率其实就是债务率的代称。在实体经济当中,主要有居民、企业和政府三大部门,而每一个部门都有负债。而经济整体的杠杆率,就是居民、企业和政府三大部门债务和GDP的比值。因此,去杠杆就是降低宏观债务率。为什么去杠杆如此重要?因为只有将债务率控制住了,经济增长模式才可持续。中国要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下决心去杠杆、降负债。
那么,要如何才能去杠杆呢?宏观杠杆率等于经济总负债/GDP,因此,要么是降低分子的总负债,要么是增加分母的GDP。
首先,从分子来看,要想降低总负债,又有两种办法,一是债务减记,也就是破产清算,打破刚性兑付;二是降低债务的扩张速度。其次,从分母出发,要提高GDP增速,也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增加通胀,以增加GDP的名义增速;另一种是增加GDP实际增速。
总结来说,未来中国经济要进入可持续增长阶段,必须要下决心去杠杆、收货币、打破刚兑,这一过程固然会带来风险的释放。但同时我们可以大力补短板,通过释放生产效率,来对冲经济下滑的风险。去杠杆、补短板应是未来的核心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