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有实有力政治监督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pdf
下载文档

ID:3349963

大小:1.07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3-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实有 政治 监督 助推 水利 质量 发展
2022年第12期以有实有力政治监督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常 存(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北京 100053)摘要:党内政治监督是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下党内监督实践中的难点。从理论上讲,政治监督作为一种监督理念,从讲政治高度统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从内生价值上讲,政治监督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权威性、人民性、革命性;从实践向度上讲,强化政治监督是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强化供水和粮食安全保障的政治需要,其关键在于运用好“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观”“量变质变规律”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把握好政治监督与政务监督、同级监督、职能监督、日常监督的关系,从而把准政治定位,聚焦“关键少数”,凝聚监督合力,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为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关键词:水利高质量发展;政治监督;党内监督中图法分类号:D262.6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常存,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一、政治监督的理论内涵(一)监督理论发展和简要综述从词义上讲,监督,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从政治学上讲,监督主要是指对政权和权力的制衡,是指对立法、司法、行政等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控制和制约,以保证社-9水文化 waterculture会公共权力机关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和轨道上运行。权力监督理论发源于古希腊的政治哲学,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洛克、孟德斯鸠,再到杰斐逊,权力监督理论经历了两权分立到三权制衡再到双重分权等不同阶段1。目前,西方权力监督理论日趋完备,但各理论基础主要是三权分立学说。多年来,中国学者结合中国实际,对如何有效监督政治权力进行了广泛研究,其监督理论有纵向横向论2、直接间接论3、广义狭义论4,也有学者根据我国政治实践提出6种监督机制5。我国学者所讲“监督”与西方权力监督理论有所不同,西方对“监督”的理解更侧重于对权力的“制约”,而我国不仅重视权力制约,同时也更强调“监督”本身。经过建党100多年和新中国成立70余年的探索实践,尤其是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党中央在顶层设计层面推动了监督理论、制度和实践的同步升级,形成了完备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也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话语体系(见图 1),摆脱了言必称“三权分立”的局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从构架上看,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包含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两个维度。党内监督体系包括: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国家监督体系以人大监督为核心,以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为主要监督形式6。从形式上看,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有机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体现在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国家监察机关合署办公以及两者职能的有机协同,也体现在纪律监督、监图1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框架-102022年第12期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的信息互通、监督互动,还体现在纪检监察监督同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国家监督的有效衔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长期党和国家监督实践形成的制度创新,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构的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有机统一的监督系统,是监督理论、监督制度、监督实践多方面的集成总和7。(二)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起主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6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起主导作用,这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监督体系,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总体框架。党内监督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推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成为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的丰富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内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手段,在思想、制度和实践层面对党内监督进行了全方位探索。我们党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创新党内监督方式,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的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和派驻监督探头作用,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这些有力举措健全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高了监督效果。实践证明,破解权力监督难题,最根本的是靠强化党内监督,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也能够最大限度释放监督效能。(三)政治监督在党内监督中居于统领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加强党内监督,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管党治党上的“宽松软”,根子上是政治上的“宽松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是解决党内各类问题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例证实,经济上出问题,往往先是政治上出偏差,“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8。因此,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强化政治监督,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政治监督是以“两个维护”为根本任务,以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督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为着力点,对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等的监督,从政治上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防范风险,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提供政治保障。在监督主体上,各级党委(党组)是政治监督的主体,纪委是政治监督的专责机关。在监督对象上,主要是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等,尤其要抓“关键少数”。在监督内容上,政治监督不是一般的工作监督,政治监督要聚焦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等7个方面内容9,其中最核心的是推动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监督方式方法上,政治监督不属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一种监督形式,更倾向于立足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一种监督理念。政治监督统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贯穿于-11水文化 waterculture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等各种监督方式,其中巡视监督因其本质成为政治监督的最直接方式。二、政治监督的内生价值从党的百年历史实践看,虽然政治监督是党的十九大以后提出的新命题,但实质意义上的政治监督始终贯穿于建党以来管党治党的伟大实践之中,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逐步探索、演化和发展而来的。(一)政治监督强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权威属性权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革命活动过程中,意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最具权威性的国家政权,并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恩格斯强调权威的绝对性,指出“最能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人能够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他认为反对权威和集中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革命,是口头的革命派10。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政党实践中,同样得出“工人阶级为了在全世界进行艰巨而顽强的斗争以取得彻底解放,是需要权威的”的判断11,并组建监察委员会以维护党的统一和权威。以领导核心的权威引领政党组织的权威,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核心要求。围绕这一核心开展政治监督就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强化政治监督是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中央有权威,就会政令畅通、一呼百应,全党就能步调一致向前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就会迅速得到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转化为治理效能,使全体人民更加拥护和支持。(二)政治监督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要义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马克思在哲学研究早期就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2。其人民立场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充分体现:“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主人是人民群众,“权力由人民赋予”。作为典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宗旨,以推进人类进步、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使命。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6人民是党执政最大的底气,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政治监督,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判断政治监督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这是人民至上理念在政治监督领域的深化,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追求。(三)政治监督凸显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特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批判性、革命性。马克思指出,其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以深刻的思想力量和彻底的革命精神,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坚-122022年第12期持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无产阶级革命与其他任何革命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并靠批判自己而壮大起来。恩格斯说:“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政治监督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性监督,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形态。监督的政治性和政治监督的必然性是与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特质融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在自我革命中成长、发展和壮大,不断自我修正、自我革新、自我超越。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主要原因所在。三、政治监督的实践向度水利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方面起着核心关键作用,在稳定经济环境、维护社会环境、涵养政治环境等方面都肩负着“第一方阵”示范引领责任。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角度看,水利事业政治性极强。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暂不提海河流域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流域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珠江流域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仅以黄河流域而管中窥豹,可见党中央对水利事业关心之切,可见水利事业政治责任之重。作为政治组织,政党不论组织形式如何,都重视政治纪律,力争以一个声音说话、言行步调一致。现代西方政党亦是如此,西方政党的重要成员必须拥护本党的政治主张、政策主张,包括本党的意识形态8。水利事业兼具业务性强和政治性强的突出特点,是政治中蕴含业务、业务中体现政治的典型表现,新阶段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目前,党章党规党纪中有不少关于政治建设的规定和要求。2021年12月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更是细化了政治监督的主要内容。但是,因政治监督是党的十九大之后提出的新概念,部分水利部直属单位结合工作实践研究制定了加强政治监督的实施意见,为各单位强化政治监督提供了参考,但如何进一步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时效化仍处于摸索阶段。政治监督的首要任务是“两个维护”,重点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强化供水和粮食安全保障等都是新阶段水利政治监督重点。基层单位因组织机构设置使综合党务部门同时承担多项监督职责,监督内容和对象高度重叠,由此带来对政治监督内涵和方式认识不深、把握不准,不会监督、无从着手,政治监督不聚焦、泛化、简单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结合基层单位特点,辩证处理好政治监督与同级监督、职能监督、日常监督的关系,从而推动政治监督做实做细。(一)辩证处理好政治监督与同级监督的关系同级监督是纪委对党委的监督,属于横向监督;政治监督由党委领导,更倾向于纵向监督。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性规律能够分析阐述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性质,对于理解把握政治监督和同级监督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有所帮助。一方面,从主体责任上看,针对政治意识淡化、党的领导弱化、党建工作虚化、责任落实软化等突出问题,各级党委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既加强政治监督,又支持纪委同级监督。从监督对象上看,政治监督和同级监督的对-13水文化 waterculture象都包括党组织,政治监督可以看做党委的自我监督。从监督内容上看,开展政治监督尤其要加强同级监督,党委政治方向把的准,政治立场站的稳,其下级党组织就不容易发生政治偏差,否则,上行下效,出现政治偏差就难以避免。政治监督和同级监督主体、对象、内容的统一性,决定党委重视程度对其监督成效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党委和纪委是领导和被领导、被监督和监督的关系,既有统一和团结,又有对立和斗争。纪委作为专责监督部门,是政治监督和同级监督的直接实施者,要突出监督首责,发扬斗争精神,重点加强对“一把手”、同级党委的监督,在政治监督和同级监督中找准政治定位,坚持把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相结合,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二)辩证处理好政治监督与职能监督的关系政治建设是把总的。我国 80%的公务员、95%以上的领导干部是共产党员,党员干部自觉讲政治,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政治监督在党内监督中居于根本和统领地位,其蕴含于党内监督体系的各方面。政治监督范畴内,纪委专责监督和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是交错重叠的。协调解决好政治监督和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的矛盾,离不开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党内监督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专责监督、职能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共同发力才能发挥监督最大效能。理顺两者关系要注意遵循“两点论”原则,抓好专责监督与职能监督的统筹协调,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纪委开展政治监督也需要调动发挥职能监督的优势,做到相互贯通、协同联动、相得益彰。另一方面,从重点论角度看,纪委专责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点,政治监督是纪委专责监督的关键。纪委作为专业化政治监督部门发挥着主要作用,党的工作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政治监督起补充和支撑作用。职能监督的主要优势在健全完善制度、强化制度执行。职能监督也强调政治性,但职能监督开展了并不等于相关问题的政治监督就完成了,还需要推动建立高效的协同监督机制,深化信息关联共用、成果互通共享,助力纪委统筹职能监督成果,进一步从政治上审视问题性质,检视整改成效,对政治生态进行整体画像,全面考量。(三)辩证处理好政治监督与日常监督的关系党中央强调,要做深做细做实日常监督,同时要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对于基层单位而言,日常监督是最主要的监督方式。如何既提高日常监督的政治站位,突出政治监督,又避免陷入政治监督泛化简单化局面,是党内监督实践中的一个难题。把握好量变与质变、潜绩与显绩、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贯通融合日常监督和政治监督的关键。一是把握好“量变”与“质变”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新的质的变化又会发生新的量变。政治问题都是由具体问题累积起来的,正如腐败问题是由起初不起眼的谋私行为逐渐演变的。开展政治监督应贯通运用日常监督方式方法,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量变引发政治生态的质变。同时要清醒认识到理想信念的质变是政治偏差和政治问题量变的源头,要从政治高度上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强有力日常监督筑牢不想腐的堤坝。二是把握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要善于在小处见政治,把讲政治贯穿于日常监督全过程。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才能夯实政治监督基础,避免因“政绩不显”而忽视日常监督,既要多做长远打基础的筑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潜绩,又要抓实短期见成效的督促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显绩。-142022年第12期三是把握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政治监督关注思想,是认识;日常监督关注行动,是实践。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观点表明,做好政治监督需要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由浅入深地不断演进。其一,实践是认识的前提与基础,认识是实践的提炼与升华。政治监督正是在围绕反腐败开展的系列日常监督实践不断深化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政治监督的具体化常态化需要日常监督这一实践的载体和抓手。其二,认识具有能动性,既反映实践,又能指导实践。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同样重视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但政治监督要求更高,对日常监督具有引领作用,尤其强调政治引领。政治监督不是只挑一些细碎的程序上的毛病,将日常监督套上政治的“外衣”,应避免其变成“为监督而监督”的简单化行为,虚化为新的形式主义,制造不必要的政治紧张;而是注重从细微处抓住政治偏差和政治风险,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换通道。参考文献:1 常瑞.理论、历史与实践:政治监督的三重逻辑J.廉政文化研究,2021,12(5):21-32.2 陈国权.政治监督形态、功能及理论阐释J.政治学研究,1998(4):64-70.3 郑芸.政治监督的哲学解读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2-25.4 赵绪生.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视域下的政治监督J.中国纪检监察,2020(10):38-40.5 张运城.论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监督机制J.社会科学研究,1993(1):19-23.6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下)(修订版)M.2021:589-602,610.7 宋伟,过勇.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构逻辑、运行机理与创新进路J.东南学术,2020(1):9-16.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6,23.9 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J.民心,2019(7):4-6.10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4-277.1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225.1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1-136,411.13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毛泽东著作选编M.北 京:中 共 中 央 党 校 出 版 社,2002:9-18,120,300.-1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